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重症创伤性湿肺合并ARDS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林竹 王兵 +1 位作者 王勇强 曹书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探索在重症创伤性湿肺(STWL)患者中应用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模式与传统压力支持通气(如PSV)模式相比较时,其人机同步性、呼吸力学、气体交换能力、血流动力学上的差异。方法:以18例需机械通气的重症创伤性湿肺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索在重症创伤性湿肺(STWL)患者中应用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模式与传统压力支持通气(如PSV)模式相比较时,其人机同步性、呼吸力学、气体交换能力、血流动力学上的差异。方法:以18例需机械通气的重症创伤性湿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随机先任选NAVA或PS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120min,再换用另一种通气模式。比较同一患者在两种通气模式下,其人机同步性、呼吸力学、气体交换能力、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不同。结果:18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HR、CVP)及气体交换能力(动脉血pH值、PaO2、PaCO2、SaO2)在两种模式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人机同步性(Trigger delay、Off cycle delay)及呼吸力学(PIP、Pmean)方面NAVA优于PSV,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重症创伤性湿肺机械通气患者,NAVA模式比PSV模式,具有人机协调性高、呼吸力学稳定等优势,而在血流动力学及气体交换能力上具有相似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湿肺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人机同步性
下载PDF
基于体表生理信号的呼吸功能监测仪研制
2
作者 宋鑫 李韵池 +1 位作者 张伟光 李永勤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353-360,共8页
目的:研制一款基于体表心电、膈肌电和胸阻抗信号的呼吸功能监测仪原理样机,可在家庭、医疗急救等场合实现对呼吸功能的持续监测。方法:以STM32F411VET6单片机开发系统为平台,用一对Ag/AgCl电极作为高频激励信号的输出和心电、胸阻抗信... 目的:研制一款基于体表心电、膈肌电和胸阻抗信号的呼吸功能监测仪原理样机,可在家庭、医疗急救等场合实现对呼吸功能的持续监测。方法:以STM32F411VET6单片机开发系统为平台,用一对Ag/AgCl电极作为高频激励信号的输出和心电、胸阻抗信号的检测电极,另一对Ag/AgCl电极作为膈肌电信号检测电极,两对电极同时检测心电、膈肌电和胸阻抗信号。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心电信号检测电路、胸阻抗信号检测电路、膈肌电信号检测电路、恒流源激励电路以及微控制器。系统采用12 V可充电锂电池供电,模拟信号通过单片机A/D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SDIO接口存储于SD卡。在完成样机制作和性能测试之后,采集13例因呼吸功能障碍实施机械通气患者和13例健康成年人的信号,计算15个与呼吸功能相关的参数,比较机械通气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参数之间的差异,验证了呼吸功能监测仪的可靠性。结果:样机采集信号的信噪比>10 dB、共模抑制比>80 dB,样机漏电流<30μA。机械通气患者的吸气时间、呼气时间、潮气量、胸阻抗峰峰值、胸阻抗1 s变化量、膈肌电低频功率、膈肌电高频功率、高频比低频、膈肌放电面积、膈肌放电时间、膈肌电峰峰值和心肺耦合指数值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患者心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的呼吸率、吸呼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呼吸功能监测仪样机有较高的安全和工作性能,可用于对呼吸功能的实时连续无创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阻抗 呼吸功能监测 原理样机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人机同步性以及膈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晓燕 殷静静 +1 位作者 於江泉 郑瑞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662-166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人机同步性以及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8只新西兰大白兔,盐酸吸入法复制ARDS模型,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Hg认为造模成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容量辅助控制通气组(A/C组)...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人机同步性以及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8只新西兰大白兔,盐酸吸入法复制ARDS模型,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Hg认为造模成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容量辅助控制通气组(A/C组)、压力支持通气组(PSV组)和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组(NAVA组)。目标潮气量(VT)初设设置为6 ml/kg,最佳氧合法选择呼气末正压(PEEP)。分组机械通气4 h,通气过程中监测呼吸力学、气体交换、人机同步性指标。4 h后处理动物取膈肌标本,测定膈肌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造模后分组机械通气1~4 h,3组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9,P>0.05);NAVA组VT较PSV组显著降低,RR、EAdi较A/C组显著增加(均P<0.05)。NAVA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显著低于A/C组和PSV组(F=14.312、9.342,均P<0.05)。NAVA组人机不同步指数(3.1%±1.0%)显著低于A/C组(22.3%±5.2%)和PSV组(8.4%±2.3%)(F=7.192,P<0.05)。NAVA组气道峰压(Ppeak)与膈肌电活动峰值(EAdipeak)呈显著正相关(r=0.97±0.16,P<0.05);A/C组和PSV组Ppeak与EAdipeak间无相关性(r=0.38±0.13、0.46±0.15,均P>0.05)。NAVA组的膈肌匀浆中MDA水平显著低于A/C组(P<0.05);NAVA组的膈肌匀浆中SOD、GSH水平均显著高于A/C组(均P<0.05)。结论在轻中度ARDS机械通气时,NAVA通气模式保留自主呼吸,维持人机同步,有利于避膈肌偏心性收缩、减轻膈肌氧化应激,有望减轻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功能 活动 机械通气 人机同步性
原文传递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丽敏 史珍英 +5 位作者 季罡 徐卓明 郑景浩 张海波 徐志伟 刘锦纷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验证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这一新的辅助通气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并比较NAVA和传统的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在氧合功能和气... 目的该研究旨在验证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这一新的辅助通气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并比较NAVA和传统的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在氧合功能和气体交换能力上的差异。方法21例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手术后患儿平均年龄(2.9±2.1)月,平均体重(4.2±1.4)kg,分别先后随机接受PSV和NAVA辅助通气60min,比较两种模式通气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和氧合功能。结果21例患儿中3例因双侧膈肌麻痹,无膈肌电活动(EAdi)信号不能转换为NAVA模式而退出研究,另外18例PSV和NAVA模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NAVA模式时PaO2/FiO2比值略高于PSV,但差异尚无显著性意义(P>0.05),PaCO2在二种模式中无明显差别,但NAVA模式此时的PIP和EAdi却低于PSV模式(P<0.05)。拔管后需要再次插管或无创通气的患儿EAdi信号明显高于顺利脱机者(30.0±8.4μVvs11.1±3.6μV;P<0.01)。结论该研究是国内最早关于NAVA通气模式在婴幼儿中应用的研究,NAVA与传统PSV相比在血流动力学上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且能够以较PSV更低的气道压力实现与PSV同样的气体交换,可以减少肺损伤的发生,拔管后EAdi信号的监测可以作为再插管或无创通气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支持通气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活动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原文传递
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人机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晓燕 黄英姿 +3 位作者 杨毅 刘松桥 刘火根 邱海波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8-512,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人机同步性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1月至6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18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NAVA或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通... 目的观察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人机同步性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1月至6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18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NAVA或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通气,通气支持水平分4步递增。PSV压力支持水平从5(31/1H2O(1cmH2O=0.098kPa)开始,每5min增加5cmH2O,分别为5、10、15、20cmH2O。NAVA支持水平每5min增加0.2—1.00cmH2O/μV,使NAVA中通气支持水平分别与PSV4个压力支持水平相当,观察不同支持条件下(PSV1~PSV4及NAVA1—NAVA4)人机同步性、呼吸肌负荷、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力学等指标。结果(1)吸气触发:①触发延迟时间:随着支持水平增加,PSV中触发延迟时间明显延长(P〈0.05),而应用NAVA通气时触发延迟时间无明显延长。与相同支持水平的PSV比较,应用NAVA的触发延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②无效触发:随着PSV支持水平增加,无效触发明显增加,PSV1时无效触发2.3%,PSV4时无效触发为22%(P〈0.05)。应用NAVA时,不同支持水平下,均未见无效触发。(2)吸/呼气转换:随着支持水平增加,PSV中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明显延长(P〈0.05),而应用NAVA通气时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无明显延长。与相同支持水平的PSV比较,应用NAVA时l骖}/呼气转换延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3)通气支持幅度(潮气量):PSVl和NAVA1的潮气量分别为(361±121)ml和(361±6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AVA3和NAVA4时的潮气量分别为(417±71)m1和(427±80)ml,明显低于PsV3和PSV4时的潮气量[分别为(604±141)ml和(675±108)ml,均P〈0.05]。(4)呼吸肌负荷:随着支持水平增加,应用NAVA和PSV通气的膈肌电活动幅度、食管压力时间乘积均逐渐降低(P〈0.05)。在相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呼吸 人工 活动 人机同步性
原文传递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人机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奎 王丽华 +4 位作者 汤云 于涛 汪桂亮 范桢 邹杰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的人机协调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的16例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目的探讨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的人机协调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的16例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先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后NAVA模式,或者先NAVA模式后PS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每种模式下均通气24 h。每隔8 h记录每分钟误触发、无效触发、双触发、触发延迟、吸呼切换提前、吸呼切换延迟的次数及人机异步时间(触发延迟时间、吸呼切换提前时间、吸呼切换延迟时间),共记录3 min。比较两种通气模式下每种异步类型的平均每分钟异步次数、每种异步类型的异步指数(AI)、总AI、异步时间、动脉血气及呼吸力学参数变异系数(CV%)。结果在NAVA模式下,误触发次数/指数、无效触发次数/指数、触发延迟次数/指数、吸呼切换提前次数/指数、吸呼切换延迟次数/指数均显著低于PSV模式〔误触发次数(次/min):0.00(0.00,0.00)比0.00(0.00,0.58),误触发指数:0.00(0.00,0.00)比0.00(0.00,0.02),无效触发次数(次/min):0.00(0.00,0.33)比1.00(0.33,2.17),无效触发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09),触发延迟次数(次/min):0.00(0.00,0.58)比0.67(0.33,1.58),触发延迟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09),吸呼切换提前次数(次/min):0.00(0.00,0.33)比0.33(0.08,1.00),吸呼切换提前指数:0.00(0.00,0.01)比0.02(0.00,0.05),吸呼切换延迟次数(次/min):0.00(0.00,0.00)比1.17(0.00,4.83),吸呼切换延迟指数:0.00(0.00,0.00)比0.07(0.00,0.25),均P<0.05〕,但双触发次数/指数显著多于PSV模式〔次数(次/min):1.00 (0.33,2.00)比0.00 (0.00,0.00),指数:0.04 (0.02,0.11)比0.00 (0.00,0.00),均P<0.05〕;NAVA模式下总AI显著低于PSV模式〔0.08 (0.04,0.14)比0.22 (0.18,0.46),P<0.01〕,且总AI>0.1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SV模式〔37.50%(6/16)比93.75%(15/16),P<0.01〕。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气管切开 人机协调 活动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膈肌功能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颖 王金荣 《国际呼吸杂志》 2021年第15期1184-1189,共6页
膈肌无力是膈肌功能障碍和萎缩的结果,并伴有严重临床后果,在重症监护病房很常见。通过磁刺激膈神经监测跨膈压,评估膈肌功能,无需受试者配合便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测量,尤其适于重症监护病房配合不佳的患者;超声评估膈肌结构(厚度、增厚)... 膈肌无力是膈肌功能障碍和萎缩的结果,并伴有严重临床后果,在重症监护病房很常见。通过磁刺激膈神经监测跨膈压,评估膈肌功能,无需受试者配合便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测量,尤其适于重症监护病房配合不佳的患者;超声评估膈肌结构(厚度、增厚)和位移似乎是可行、可重复的,但尚无大规模研究证据支持;膈肌电活动与膈肌功能虽然相关,但这些测量的重复性在受试者内部表现出很高的异质性。脱机过程、人-机不协调和膈肌功能的评估可能是这些技术在临床上最相关的适应证。本综述介绍危重患者膈肌功能的临床问题,以及床旁膈肌功能监测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超声 活动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膈肌电刺激及围术期肺康复训练对术后呼吸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晔 王寅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2期275-278,共4页
目的分析膈肌电刺激及围术期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4例肺癌拟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取... 目的分析膈肌电刺激及围术期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4例肺癌拟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肺康复训练,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膈肌电刺激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心肺运动试验以及呼吸运动功能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FEV1与FVC肺功能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FEV1、FVC指标分别为(2.32±0.31)L、(2.83±0.18)L,均高于对照组(2.17±0.26)L、(2.69±0.15)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FEV1/FVC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运动耐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8周后,研究组6MWT、AT、W max、VO2max分别为(518.72±19.28)m、(10.79±1.52)ml/min、(87.92±6.23)W、(18.93±4.25)ml(/min·kg),均高于对照组(507.54±17.14)m、(9.82±1.41)ml/min、(80.62±5.31)W、(16.91±3.82)ml(/min·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应用围术期肺康复训练及膈肌电刺激,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促进术后呼吸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为有效的呼吸训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刺激 肺康复训练 呼吸功能
下载PDF
不同腹腔压对神经调节辅助通气中膈肌电活动和潮气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华勇 张伟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中的膈肌电活动(EAdi)及潮气量于不同腹腔压(IAP)时的变化情况,为临床通气参数设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0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44例,入选标准为年龄>18岁,呼吸末正压(PE... 目的:探究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中的膈肌电活动(EAdi)及潮气量于不同腹腔压(IAP)时的变化情况,为临床通气参数设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0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44例,入选标准为年龄>18岁,呼吸末正压(PEEP)通气在3~5 cmH_2O(1 cmH_2O=0.098 kPa)并且预测通气时间≥72 h的患者。通过膀胱注入0.9%氯化钠溶液的方法间接测量出IAP,每次间隔6 h,依据国际腹腔间隙综合征学会(WSACS)对高IAP的定义将12 mmHg(1 mmHg=0.133 kPa)设定为分界线,区分高腹内压和非高腹内压。经鼻放置EAdi导管于每小时测定EAdi值,同时记录潮气量。结果:高腹内压组EAdi值[(5.8±0.7)μV]显著低于非高腹内压组[(6.8±0.6)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腹内压组潮气量[(9.6±1.3)mL/kg]显著高于非高腹内压组[(8.8±1.0)mL/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VA中,高IAP时,EAdi数值降低,潮气量增多;非高IAP时,EAdi数值升高,潮气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 腹腔压 潮气量 活动
下载PDF
肺牵张反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晓燕 黄英姿 +4 位作者 杨毅 刘火根 黄东亚 汤睿 邱海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 观察肺牵张反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盐酸吸入法复制兔ARDS模型,应用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进行机械通气,潮气量(VT)维持6 mL/kg,膈肌电活动(EAdi)法选择呼气末正压(PEEP),随机(随机数字... 目的 观察肺牵张反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盐酸吸入法复制兔ARDS模型,应用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进行机械通气,潮气量(VT)维持6 mL/kg,膈肌电活动(EAdi)法选择呼气末正压(PEEP),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1)假手术(Sham)组(5只);(2)迷走神经离断(VAG)组(5只).观察在基础状态、ARDS成模、机械通气1,2,3 h时的气体交换及呼吸力学指标.测定肺通透性、病理以及炎症反应指标.结果 机械通气2,3 h,VAG组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低于Sham组(P<0.05).在机械通气1,2,3 h时,VAG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G组VT、气道峰压(Ppeak)及平均气道压(Pm)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机械通气3 h,与Sham组相比,VAG组死腔分数(VD/VT)、肺弹性阻力(Ers)明显升高,肺静态顺应性(Cst)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VAG组肺组织湿/干质量(W/D)、肺损伤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髓过氧化物酶(MPO)及丙二醛(MDA)含最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离断迷走神经加重ARDS肺损伤,维持完整肺牵张反射对ARDS具有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牵张反射 迷走神经 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活动 肺力学 炎症反应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解读神经调节通气辅助模式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秀丽 詹庆元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神经调节通气辅助模式(NAVA)是利用膈肌电活动(Ed i)控制呼吸机送气的全新通气模式。在NAVA模式下,呼吸中枢可以直接控制呼吸机的辅助水平,呼吸机变成了"呼吸肌"。目前研究表明,NA-VA可实现个体化的通气支持,极大地改善人机... 神经调节通气辅助模式(NAVA)是利用膈肌电活动(Ed i)控制呼吸机送气的全新通气模式。在NAVA模式下,呼吸中枢可以直接控制呼吸机的辅助水平,呼吸机变成了"呼吸肌"。目前研究表明,NA-VA可实现个体化的通气支持,极大地改善人机协调性,有效减轻呼吸中枢负荷,并能防止肺过度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通气辅助 活动 人机协调 肺保护
原文传递
膈肌电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插管患者成功撤机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康旭聪 刘宁 《国际呼吸杂志》 2016年第19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 探究膈肌电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插管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机械通气治疗并考虑撤机的AECOPD插管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撤机成功... 目的 探究膈肌电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插管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机械通气治疗并考虑撤机的AECOPD插管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撤机成功将55例AECOPD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2组。符合撤机条件后,分别对2组患者行自主呼吸试验(SBT)30min,分别监测、记录并比较行SBT后0、10及30min时2组患者膈肌电活动(Edi)、口腔闭合压(P0.1)及呼吸浅快指数(f/Vt),并监测比较2组患者PaCO2、PaO2、MAP及HR等一般情况。结果 55例患者中,撤机成功者35例,占63.6%,撤机失败者20例,占36.4%,2组患者的年龄、PaO2、MAP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78、1.669、1.150,P〉0.05);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患者的PaCO2 均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54,P =0.017);行SBT 后10min及30min时2组患者Edi均显著高于SBT 后0min时相应组别患者的E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SBT30min时,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患者Edi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5,P =0.001);行SBT后10min及30min时撤机失败组患者f/Vt较撤机成功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4、2.170,P 值均&lt;0.05);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患者P0.1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i对AECOPD插管患者撤机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活动 机械通气 撤机
原文传递
膈肌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作者 娄萍萍 李永 +2 位作者 王笑丰 孙小鹏 黄琳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59-63,共5页
目的观察膈肌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 目的观察膈肌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膈肌电刺激,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表(SWAL-QOL)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及膈肌超声(膈肌厚度、膈肌运动幅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SWAL-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力呼吸时膈肌活动度及膈肌增厚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肌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可改善膈肌活动能力,提高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刺激 吞咽功能训练
下载PDF
体外膈肌电刺激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美娜 顾岩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14-319,共6页
各种导致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的疾病均可引起呼吸衰竭,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机体各系统功能和代谢紊乱。呼吸肌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的主要特征,呼吸活动中的主要呼吸肌是膈肌,因此增强慢性阻塞性肺... 各种导致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的疾病均可引起呼吸衰竭,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机体各系统功能和代谢紊乱。呼吸肌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的主要特征,呼吸活动中的主要呼吸肌是膈肌,因此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功能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及预后。体外膈肌起搏技术已有30余年的应用历史,主要通过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从而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文对体外膈肌电刺激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萎缩 刺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人机对抗的识别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真 王晓龙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3902-3905,共4页
无创正压通气(NPPV)现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并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在NPPV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患者、呼吸机不同步,即人机对抗,致治疗效果欠佳甚... 无创正压通气(NPPV)现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并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在NPPV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患者、呼吸机不同步,即人机对抗,致治疗效果欠佳甚至治疗失败。由于人机对抗与NPPV治疗失败相关,因此,在NPPV治疗期间识别和管理人机对抗被认为是重要的临床课题。该文综述了人机对抗的识别、量化及相关的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人机同步 人机对抗 经食管活动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膈肌电活动监测对COPD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氧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梅琴 王丹琼 +3 位作者 方红龙 罗建 熊晓华 张伟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联合膈肌电活动(EAdi)监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拔管后氧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衢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36例行拔管后氧疗的COPD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联合膈肌电活动(EAdi)监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拔管后氧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衢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36例行拔管后氧疗的COPD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拔管后立即给予HFNC;对照组患者拔管后给予湿化瓶连接普通文丘里面罩吸氧。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30 min、1 h、8 h、24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指标及EAdi值变化。结果共纳入36例患者,其中32例成功撤机,4例在拔管后48 h内再次插管。①两组患者拔管后30 min HR、RR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数值相当;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HR、RR和PaO_(2)/FiO_(2)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观察组HR、RR升高幅度更小,拔管后24 h时明显低于对照组〔HR(次/min):81.44±7.90比92.28±13.92,RR(次/min):18.67±2.57比23.39±5.59,均P<0.05〕,观察组PaO_(2)/FiO_(2)升高幅度更大,拔管后24 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mmHg(1 mmHg≈0.133 kPa):316.94±44.92比278.44±49.35,P<0.05〕;观察组PaCO_(2)持续升高至拔管后8 h随后降低,对照组PaCO_(2)持续升高,观察组各时间点PaCO_(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24 h最为明显(mmHg:39.78±5.65比47.17±7.25,P<0.05)。②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EAdi_(max)和EAdiAUC均呈升高趋势,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小,拔管后24 h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Adi_(max):14.33±5.49比21.29±5.17,EAdiAUC:10.72±3.55比15.02±4.03,均P<0.05)。③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6.17±1.54比9.39±3.87,P<0.05),48 h内再次插管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1/18)比16.7%(3/18),P>0.05〕。结论HFNC可提高COPD患者拔管后的PaO_(2)/FiO_(2),降低RR,改善二氧化碳(CO_(2))潴留,缩短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经鼻高流量氧疗 活动 拔管
下载PDF
呼吸机触发技术的现状和新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志坚 杨东 郑则广 《中国医疗设备》 2009年第4期56-59,共4页
分析了目前呼吸机已广泛应用的压力、流量触发模式和膈肌电触发新模式的工作原理及其传感技术的特点,对三种触发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提出了触发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难点。
关键词 呼吸机 触发技术 医用传感器 触发 食道
下载PDF
膈肌电刺激治疗对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肺功能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健 杨芳杰 +5 位作者 薛瑞忠 陈凯 刘婧 张阳 苑媛 张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观察膈肌电刺激对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呼吸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唐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ICU收治的64例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1例,观察组... 目的观察膈肌电刺激对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呼吸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唐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ICU收治的64例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1例,观察组患者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膈肌电刺激进行治疗,对比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的数值变化;对比二组患者预后情况,包括使用呼吸机时间和总住院治疗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以及FEV1/FVC的数值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使用呼吸机时间和总住院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应用膈肌电刺激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肺功能,而且还可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而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 呼吸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胸廓牵伸训练结合膈肌电刺激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葛冬冬 朱磊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22期25-28,3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胸廓牵伸训练结合膈肌电刺激治疗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南京明基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交替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训...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胸廓牵伸训练结合膈肌电刺激治疗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南京明基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交替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胸廓牵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膈肌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机械通气及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干预4周后,两组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VE1、FVC、FEV1/FVC、FEV1%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较对照组(30.00%)低(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早期胸廓牵伸训练结合膈肌电刺激治疗,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恢复并减轻肺部感染的程度,显著提高患者通气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室 早期胸廓牵伸训练 刺激治疗 通气功能
原文传递
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模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晓燕 黄英姿 邱海波 《国际呼吸杂志》 2009年第7期442-445,共4页
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患者重要的支持手段,但传统的机械通气存在明显人机不同步,可能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通过监测膈肌电活动,根据自身吸气驱动,成比例地持续辅助通气。目前研... 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患者重要的支持手段,但传统的机械通气存在明显人机不同步,可能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通过监测膈肌电活动,根据自身吸气驱动,成比例地持续辅助通气。目前研究表明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明显改善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人机同步性;减轻呼吸肌肉负载;能自动调节通气支持水平,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利用膈肌电活动,发挥独特的监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活动 人机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