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守与斡旋:滇西抗战时期腾龙边区土司的国家认同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思洁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5期157-161,共5页
地处中国西南边地的腾龙边区是中国同东南亚交往的最前沿,潺潺瑞丽江穿境而过,自古以来即与缅甸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关系密切,可谓"同饮一江水"。解放以前,土司作为腾龙边区政治上的管理者、文化上的精英阶层,其对统一中国... 地处中国西南边地的腾龙边区是中国同东南亚交往的最前沿,潺潺瑞丽江穿境而过,自古以来即与缅甸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关系密切,可谓"同饮一江水"。解放以前,土司作为腾龙边区政治上的管理者、文化上的精英阶层,其对统一中国认知的变动,事关中国西南边地的归属与划分,对于国家政权在西南边地的延伸有重要意义。1942年,滇西战事爆发,腾龙边区土司在积极响应国民政府抗战号召的同时,又想尽办法与日周旋,在坚守与斡旋之间显露出国家认同意识的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土司 滇西抗战 腾龙边区
下载PDF
官治、自治与土司治:民国时期云南腾龙边区的保甲制度 被引量:1
2
作者 代自鹏 龚燕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38,共7页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云南省政府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保甲制度,并将保甲与自治合一办理。滇省最具实力的土司多位于滇缅交界的腾龙边区。官方力图以现代化、统一化的区、乡镇、保、甲(闾、邻)的层级体系重组土司区域原有的行政区划,打...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云南省政府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保甲制度,并将保甲与自治合一办理。滇省最具实力的土司多位于滇缅交界的腾龙边区。官方力图以现代化、统一化的区、乡镇、保、甲(闾、邻)的层级体系重组土司区域原有的行政区划,打破传统的组织架构,进而真正实现乃至强化其对边区基层社会的控制。具备强大生命力的土司制度却一仍其旧,虽有行政权力的冲击,但其组织大厦并未因之而轰然倒塌。土司名义上成为设治局统属下的区长,可其权势依然十分强大,乡镇保甲长等职务多被土司公署所垄断。设治局下的乡镇保甲之新建制,"管教养卫"的实际影响十分有限,自治更是徒有其表。概而言之,尽管实际情形与推行保甲制度的预定目标之间尚存有巨大差距,但地方政权对社会资源的汲取能力已日趋增强。与之相对应,土司的权力也逐渐显露出萎缩的态势,基层社会业已强烈地感受到政府所施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腾龙边区 土司 保甲 自治
下载PDF
论民国国家权力的扩张与云南腾龙边区的民族关系
3
作者 龙晓燕 段丽波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50-56,共7页
"中华民国"在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着国家政权建设与民族整合两大任务。在腾龙边区,一方面,国家通过土流并治以及清丈、禁烟等政策实现国家权力在边疆的延伸以强固政权;另一方面,国家在民族地区的经济攫取却又导致了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民国"在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着国家政权建设与民族整合两大任务。在腾龙边区,一方面,国家通过土流并治以及清丈、禁烟等政策实现国家权力在边疆的延伸以强固政权;另一方面,国家在民族地区的经济攫取却又导致了国家权力机关与边疆民族的对立,恶化了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龙边区 政权建设 民族整合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边地傣族土司的国家认同——《建设腾龙边区各土司地意见书》概说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朝芳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126,181-182,共6页
民国时期,从刀安仁呈文到《建设腾龙边区各土司地意见书》,腾龙边区傣族土司多次提出边地建设计划,力图提高边疆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国防中的地位,借以向中央及云南省政府表示归附与忠心,充分反映出腾龙边区傣族上层国家认同意识... 民国时期,从刀安仁呈文到《建设腾龙边区各土司地意见书》,腾龙边区傣族土司多次提出边地建设计划,力图提高边疆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国防中的地位,借以向中央及云南省政府表示归附与忠心,充分反映出腾龙边区傣族上层国家认同意识的加强与发展。而《建设腾龙边区各土司地意见书》是由时任土司代办、"国大代表"制定的边疆开发方案,其最终目的是在改革之下保留土司制度,立意并不高明,但书中的建设主张,仍多洞悉边情、娴熟于边疆治理的务实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傣族土司 《建设腾龙边区各土司地意见书》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浅谈滇西抗战中腾龙边区土司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
作者 杨进才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丛》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20世纪30至4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在国民政府和远征军的宣传动员下,素来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和中华民族认同感的腾龙边区诸土司及爱国人士,激发出了空前的爱国热情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了摒弃前嫌、共... 20世纪30至4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在国民政府和远征军的宣传动员下,素来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和中华民族认同感的腾龙边区诸土司及爱国人士,激发出了空前的爱国热情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了摒弃前嫌、共赴国难、一致抗日的共识。积极动员和组织边疆各族民众投身滇西抗日民族战争,为收复滇西沦陷国土和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抗战 腾龙边区土司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