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3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110
1
作者 马红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0-131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分析各调查因素对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筛选出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2009年1月1日-10月30日医院实行腹部外科手术共1216例... 目的探讨影响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分析各调查因素对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筛选出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2009年1月1日-10月30日医院实行腹部外科手术共1216例,发生切口感染48例,感染率为3.95%,其中Ⅰ类切口感染率为0.78%,Ⅱ、Ⅲ类切口感染率为6.25%;性别、年龄、肥胖、糖尿病、切口分类、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均是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测与调控有利于降低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腹部外科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0
2
作者 郭志晨 叶竹梅 +1 位作者 黄樟生 麻雪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61-762,共2页
目的 探讨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外科感染224例,对腹部术后切口感染58例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切口感染率分别年龄... 目的 探讨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外科感染224例,对腹部术后切口感染58例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切口感染率分别年龄〈14岁为10.71%、〉55岁为11.99%,急诊手术为14.8%,手术期间〉2h为12.73%,切口长度〉12cm为11.80%,切口未使用抗菌药物冲洗的为15.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年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论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78
3
作者 江志伟 黎介寿 《腹部外科》 2009年第5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围手术期处理 康复外科 外科理论 并发症发生率 腹部外科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营养支持
下载PDF
老年人围手术期低氧血症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77
4
作者 杭燕南 张马忠 +4 位作者 徐萍 曹建国 皋源 陈锡明 孙大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03-405,共3页
目的 观察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及硬膜外镇痛或加用穴位电刺激等对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12 3例 ASA ~ 级择期腹部手术老年病人 ,分为 5组 : 组为上腹部手术全麻组 , 组为下腹部手术全麻组 , 组为上腹部手术全麻 ... 目的 观察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及硬膜外镇痛或加用穴位电刺激等对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12 3例 ASA ~ 级择期腹部手术老年病人 ,分为 5组 : 组为上腹部手术全麻组 , 组为下腹部手术全麻组 , 组为上腹部手术全麻 +连续硬膜外 (连硬 ) , 组为上腹部手术全麻 +连硬 +电刺激 , 组为下腹部手术全麻 +连硬。监测 2 4小时 Sp O2 ,术前及术后 1、2、5天作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5组中 2 4小时内发生一次或多于一次的低氧血症病人分别为 2 6%、3 0 %、2 6%、3 0 %和 2 2 % , 、 组术后 1、2、5天 Pa O2 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 , 组术后 1~ 5天 Pa O2 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 ,但均大于 70 mm Hg, 和 组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本组镇痛药方案或联合应用电刺激治疗能改善老年手术病人的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腹部外科 围手术期 低氧血症 防治
原文传递
腹腔镜在腹部外科应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7
5
作者 蔡秀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5-148,共4页
关键词 首例 腹部外科 LC 腹腔镜 外科 第二人民医院 头颈外科 中国 范围 独立
原文传递
腹部外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特点及其现代救治 被引量:55
6
作者 岳茂兴 《普外临床》 CSCD 1996年第2期72-74,共3页
腹部外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特点及其现代救治岳茂兴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是当今国际医学界共同瞩目的研究课题。1973年Tilney[1]首次报告18例腹主动脉瘤破裂后出现序贯性... 腹部外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特点及其现代救治岳茂兴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是当今国际医学界共同瞩目的研究课题。1973年Tilney[1]首次报告18例腹主动脉瘤破裂后出现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继之,1975年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 多器官衰竭 急救
原文传递
腹部手术后肠护理模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孙启云 沈印荣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术后肠粘连 腹部手术后 护理模式 临床研究 粘连性肠梗阻 术后并发症 腹腔内脏器 腹部外科 再次手术 手术次数
原文传递
胰腺癌诊断与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44
8
作者 赵玉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1-323,共3页
近年来腹部外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腹部疾患,包括肿瘤在内,其诊断、治疗的水平随着基础医学的进展,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和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而得到极大提高。但是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却不尽人意,仍然是腹部外科中最难获得... 近年来腹部外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腹部疾患,包括肿瘤在内,其诊断、治疗的水平随着基础医学的进展,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和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而得到极大提高。但是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却不尽人意,仍然是腹部外科中最难获得早期诊断、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85%的胰腺癌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仅20%左右可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诊断技术 胰腺癌病人 治疗方 腹部外科 恶性肿瘤 影像学技术 腹部疾患 基础医学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腹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5
9
作者 薛盈川 陆薇 《上海护理》 2010年第5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腹部外科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手术 被引量:44
10
作者 郑成竹 胡旭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腹部外科 手术方法 腹腔镜 脏器切除术 穿刺孔
原文传递
21世纪微创外科的发展 被引量:40
11
作者 黄志强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193-194,共2页
微创外科是近年外科发展中的新概念,它是传统外科的一场深刻的外科技术革命,但不是外科学的革命.微创外科与外科微创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怎样才称得上"微创"?目前尚没有一个共同的尺度和统一的定义.总的说来,微创外科不... 微创外科是近年外科发展中的新概念,它是传统外科的一场深刻的外科技术革命,但不是外科学的革命.微创外科与外科微创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怎样才称得上"微创"?目前尚没有一个共同的尺度和统一的定义.总的说来,微创外科不等于单纯的"小切口外科",它是能得到比现行的标准外科手术更小的创痛,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准确的手术结果,更短的住院医疗时日,更好的心理效应.所以说,微创外科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可以有多种形式的选择,而其发展未有穷期. 10年前,即1991年4月,云南省曲靖第二人民医院荀祖武医师在国内独立施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标志着现代微创外科在我国的萌芽,同年,由黄志强、张圣道、刘永雄等组成的技术鉴定小组远赴云南现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肯定的鉴定意见和首批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术报道出现于中华外科学杂志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腹腔镜外科学组的成立,腹腔镜外科的浪潮迅速遍及全国.由黄志强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腹腔镜外科学>首先肯定腹腔镜外科在腹部外科中的位置及其前景,腹腔镜外科作为微创外科的主体部分就是这样萌发出幼苗,乘着"外科微创化"的春风茁壮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胆囊切除术 外科微创 微创外科 腔镜外科 胆管损伤 腹腔镜手术 外科技术 并发症率 胆肠吻合 内镜技术 腹部外科 三维可视 黄志强
下载PDF
腹部外科与单纯动力性胃排空障碍临床分析 被引量:42
12
作者 何洪伦 邓绍庆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77-278,共2页
近年来,胃切除后胃排空障碍的报道较多。但报道中所统计的原因中还包括吻合口水肿、扭曲、坏死、大网膜压迫、输出袢梗阻等机械性因素,并非纯动力性胃排空障碍。事实上,在腹部外科范畴内,纯属动力异常的胃排空障碍也常可见到,并常导致... 近年来,胃切除后胃排空障碍的报道较多。但报道中所统计的原因中还包括吻合口水肿、扭曲、坏死、大网膜压迫、输出袢梗阻等机械性因素,并非纯动力性胃排空障碍。事实上,在腹部外科范畴内,纯属动力异常的胃排空障碍也常可见到,并常导致医生的错误判断和不适当的外科决策。笔者结合经治的9例具有参考价值的病例,复习了有关文献资料,认为有必要把单纯动力原因所致的胃排空障碍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问题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胃窦癌行D_2加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术后1例,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修补加HSV 1例,脾破裂并腹膜后血肿行脾切除术后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B-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3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例。术后均发生纯属动力异常的胃排空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排空障碍 腹部外科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腹部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1
13
作者 邹烂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6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外科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腹部外科手术18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30例患者中有切口感染者57例,感染率3.11%(57/1830),...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外科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腹部外科手术18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30例患者中有切口感染者57例,感染率3.11%(57/1830),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9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主要的危险因素:手术时间长、夏季手术、BMI高、未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结论腹部外科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下列护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施:缩短手术时间、完善夏季卫生管理、加强BMI高患者护理、预防应用抗生素、控制基础疾病改善全身情况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 切口感染 因素 护理
下载PDF
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领域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38
14
作者 张旭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泌尿外科 腹腔镜技术 开放手术 腹腔镜术 腹部外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中国 领域 绝对优势
原文传递
内外合治促进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 被引量:38
15
作者 艾晓辉 黎孝坚 +1 位作者 莫军 陈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4-465,共2页
2002年6月-2002年11月我们采用芪朴汤加双侧足三里穴外敷黄香膏,对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观察,并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西药组、常规治疗加服芪朴汤的中药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关键词 腹部外科 术后 胃肠道功能 芪朴汤 黄香膏 抗生素
下载PDF
抗生素在胃肠道消化外科的预防性应用 被引量:37
16
作者 朱上林 李勤裕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87-590,共4页
50年代起,抗生素已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但其后临床报道应用抗生素作预防,病人感染率143%,高于对照组44%。以后大量文献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时抗生素用在手术结束后,由于受手术创伤正常防御机制的影响,抗生素不... 50年代起,抗生素已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但其后临床报道应用抗生素作预防,病人感染率143%,高于对照组44%。以后大量文献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时抗生素用在手术结束后,由于受手术创伤正常防御机制的影响,抗生素不能进入创面而作用于污染的细菌。随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 抗生素 预防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腹部外科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李恩全 蔡胜利 程若川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构成比和药物敏感率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6B和7D两种增菌瓶采集标本和培养细菌,并用该公司生产的生化板和药敏板对腹部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共269例,进行细菌学和药物敏...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构成比和药物敏感率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6B和7D两种增菌瓶采集标本和培养细菌,并用该公司生产的生化板和药敏板对腹部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共269例,进行细菌学和药物敏感度的检测。结果269例标本,其中206例标本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66%。185例标本检出需氧菌共271株,检出率为688%,以埃希大肠杆菌为主(112株)占需氧菌总数的413%,其次是变形杆菌(144%),肠球菌(63%);141例标本厌氧菌培养阳性,共检出296株菌,总检出率为524%,平均每例21株,以脆弱类杆菌最多共129株,占厌氧菌的436%,其中又以脆弱拟杆菌为主(63株),其次是吉氏拟杆菌(28株)。所有阳性标本中单纯需氧菌和单纯厌氧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16%和102%,而混合感染阳性率为583%。革兰阴性(简称G阴性)菌占主要地位,为需氧菌的731%和厌氧菌的682%。需氧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在80%~100%,而对氨基甙类敏感率在327%~500%间,厌氧菌对甲硝唑敏感率达946%,氯洁霉素为85.0%。结论所有菌种都是人体正常菌种,条件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 感染 细菌 微生物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通气治疗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脱机后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5
18
作者 李志伟 李超 +5 位作者 董权 马继韬 王丽兰 李杨 张红星 杨丽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比较ICU内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通气治疗在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脱离呼吸机拔管后并发轻中度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ICU的48例腹部外科术后脱机后并发急性轻中度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按数... 目的比较ICU内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通气治疗在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脱离呼吸机拔管后并发轻中度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ICU的48例腹部外科术后脱机后并发急性轻中度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按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经鼻高流量氧疗组(HFNV)和无创通气组(NIV),均为24例,比较2组患者脱机前(T_0)及脱机后30 min(T_(1/2))及24 h(T_(2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BP;相应时段的呼吸指标:呼吸频率(R);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变化;2组治疗期间患者不耐受指定氧疗方法而互相转化治疗的病例数以及病情恶化再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数;观察期结束运用数字评分0分至10分让患者主观评价对随机指定氧疗时呼吸困难感及舒适程度打分,分值越高主观评价治疗效果越好;记录2组设备相关性良性副面损伤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通过对比客观及主观感受指标,评估运用该新型氧疗方法疗效.结果 2组患者基本人口学特征参数年龄、性别构成、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基本病因及既往病史、入选研究后拔管前呼吸机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指标T_(1/2)、T_(24)时呼吸指标NIV组PaO_2/FiO_2更高[(242±36.5)mm Hg、(267±48.9)mm Hg],HFNV组[(195±23.4)mm Hg、(224±62.7)mm Hg],P<0.05);T_0、T_(1/2)、T_(24)血流动力动力学指标及其它呼吸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数字评分指标HFNV组(5.7±2.8)优于NIV组(2.8±1.5),P<0.05;设备相关良性副反应NIV组更加突出(14例,58.3%),HFNV组(4例,16.7%),P<0.01);NIV组转HFNV组3例,占12.5%;无HFNV组转NIV组,P<0.05;2组均无病例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HFNC组有1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塞猝死,2组住ICU时间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早期脱呼吸机拔管后并发轻中度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通气治疗 低氧血症 腹部外科 危重医学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腹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9
作者 倪小冬 李幼生 +1 位作者 黎介寿 毛广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88-389,393,共3页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外科(DCS)理论在腹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结果。方法:2例腹部巨大包块择期手术患者,第1例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后,应用DCS理论进行治疗;第2例术前根据DCS理论制订了手术方案,并在术中实施。结果:2例患者的治疗均获...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外科(DCS)理论在腹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结果。方法:2例腹部巨大包块择期手术患者,第1例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后,应用DCS理论进行治疗;第2例术前根据DCS理论制订了手术方案,并在术中实施。结果:2例患者的治疗均获得成功。尤其第2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平稳。结论:腹部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若术中可能出现引起生命危险的情况,应根据DCS理论制定手术方案及处理术中出现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外科 腹部外科 择期手术
下载PDF
腹部外科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保红平 杨浩雷 +4 位作者 高瑞岗 李奎 周娟娟 姚永良 方登华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行腹部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研究组术后24—48h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共7d。...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行腹部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研究组术后24—48h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共7d。结果研究组除1例因腹胀明显不耐受,余均按计划完成治疗。胃肠功能恢复快(P〈0.01),术后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痊愈出院。结论腹部中、大手术后24—48h行肠内营养,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快,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腹部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