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涎瘘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黄强 关华 雷小梅 《中外医疗》 2023年第7期34-37,42,共5页
目的 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9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接受腮腺浅叶全切... 目的 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9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接受腮腺浅叶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复发率、治疗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1%,低于对照组的4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94,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相比于腮腺浅叶全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并可更好地控制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有较高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部分切除术 腮腺切除术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腮腺浅叶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余永春 张树标 +2 位作者 刘小峰 张忆 孙洁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腮腺浅叶的多形性腺瘤的患者,采用保留面神经、部分或完整保留腮腺导管和腮腺筋膜的腮腺浅叶区域切除术,总结其治疗效果和并...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腮腺浅叶的多形性腺瘤的患者,采用保留面神经、部分或完整保留腮腺导管和腮腺筋膜的腮腺浅叶区域切除术,总结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109例患者符合且愿意回访,其平均手术时间0.5-1.5 h,出血量在20-100 ml,13例出现暂时性面瘫、2-6个月即恢复正常,无永久性面瘫,4例出现涎瘘,5例3个月后出现主观Frey’s综合征、11例出现客观Frey’s综合征,80例出现耳廓以及耳周麻木、3-6个月即恢复正常,无肿瘤复发,腮腺分泌功能未受影响。结论腮腺浅叶区域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可作为直径未超过3 cm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多形性腺瘤 腮腺区域切除术
原文传递
面神经解剖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儿童第一鳃裂畸形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明澄 张铁松 +5 位作者 黄锐 毛志勇 高燕 刘秀芬 孙美华 马静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4-687,共4页
目的探讨行面神经解剖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第一鳃裂畸形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4例第一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2个月~15岁,平均6岁,其中男10例,女14例,病史1-60个月不等。16... 目的探讨行面神经解剖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第一鳃裂畸形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4例第一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2个月~15岁,平均6岁,其中男10例,女14例,病史1-60个月不等。16例以颌下瘘管及腐臭分泌物为首发症状,5例以耳后肿痛为首发症状,3例以耳道底壁流脓为主。复发病例6例,在外院行鳃裂畸形切除术,术后复发。患儿于全麻下行沿下颌缘支逆向法解剖面神经。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和瘘管切除术。结果 5例瘘管位于腮腺浅面,未解剖面神经,完整切除瘘管。17例患儿瘘管穿经腮腺腺体,解剖面神经后,切除部分腮腺浅叶、瘘管和部分耳廓软骨,切口均I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出下颌缘支损伤,轻度口角歪斜,术后1-3月基本完全恢复。行外耳道部分皮肤和软骨切除的患者术后均无外耳道狭窄及听力下降。随访10个月~4年,24例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第一鳃裂畸形临床表现多样化,可表现为窦道、瘘管及囊肿,与外耳道和面神经关系密切,行面神经解剖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可彻底根治第一鳃裂畸形,防止其复发,并有效保护面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外科手 第一鳃裂畸形 腮腺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63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波 马力学 +1 位作者 邵岩 石立坤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7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采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行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常规S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耳垂支,保留腮腺导管,术后严密缝合腮腺包膜,分析手术后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采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行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常规S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耳垂支,保留腮腺导管,术后严密缝合腮腺包膜,分析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术后,暂时性面神经损害2例, 4周后均逐步恢复;腮腺瘘1例,经加压包扎1周后恢复;味觉性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2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1例;术后随访均>1年,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中发挥了显著疗效,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 后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钟晓燕 《青岛医药卫生》 2017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究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腮腺浅叶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治... 目的探究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腮腺浅叶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治疗,其中对照组切口采用传统"s"切口,观察组切口采用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对比两组的手术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美容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采用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具有切口入路隐蔽、术野暴露良好、美容效果好等优势,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面部除皱切口 保留腮腺主导管 腮腺肿瘤切除术 疗效
下载PDF
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畅 徐涛 +3 位作者 王栋 彭笑 郑嫣然 张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28,共4页
目的:评价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53例,其中试验组采用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6例。术后随访1~3年,比较两组术后面神经... 目的:评价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53例,其中试验组采用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26例。术后随访1~3年,比较两组术后面神经麻痹、Frey综合征、涎瘘、耳周麻木和腮腺区皮肤麻木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在面神经麻痹、Frey综合征、耳周麻木和腮腺区皮肤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而涎瘘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无肿瘤复发。结论:隧道式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具有更少的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并发症 腮腺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用于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姚伟伟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5期861-863,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4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研究组(70例),对照组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研究组行微创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4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研究组(70例),对照组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研究组行微创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评价外貌相关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和手术切口长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腮腺肿瘤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ICI评分和BI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可有效降低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部分切除术 创伤 并发症 心理状况
下载PDF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腺体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伟章 陈凯 张志雄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4期55-56,62,共3页
目的研究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腺体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取浅叶切除术(SP)治疗,观察组30例采取PSP治疗。比较2组术后腺体功能保留率、复发... 目的研究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腺体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取浅叶切除术(SP)治疗,观察组30例采取PSP治疗。比较2组术后腺体功能保留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腺体功能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比16.67%,χ^2=39.095、P<0.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比26.67%,χ^2=4.320、P=0.038);2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比3.33%,χ^2=0.268、P>0.05)。结论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行PSP治疗,可有效保护其腺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未增加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部分切除术 切除术 腺体功能 复发率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志亮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6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价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6例,依据术式不同分成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各33例。传统手术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患者实... 目的评价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6例,依据术式不同分成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各33例。传统手术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患者实施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手术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12%,低于传统手术组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切口愈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改良手术组无肿瘤复发患者,传统手术组肿瘤复发率为9.09%,改良手术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切口愈合效果理想,能保证美学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 腮腺良性肿瘤 后并发症 切口愈合 肿瘤复发
下载PDF
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腮腺主导管存留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海平 周建国 沈燕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20-21,共2页
日的 :评价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腮腺主导管保留的临术效果。方法 :对 66例临床诊断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病例 ,作解剖和保存面神经及腮腺主导管 ,切除腮腺浅叶及其肿瘤术。结果 :(1 )术后无肿瘤复发 ,(2 )术侧无明显凹陷性畸形 ,(3)术... 日的 :评价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腮腺主导管保留的临术效果。方法 :对 66例临床诊断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病例 ,作解剖和保存面神经及腮腺主导管 ,切除腮腺浅叶及其肿瘤术。结果 :(1 )术后无肿瘤复发 ,(2 )术侧无明显凹陷性畸形 ,(3)术后涎瘘明显减少。结论 :腮腺主导管及其深叶的保留与肿瘤复发无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切除术 主导管 保留 腮腺肿瘤 适应症
下载PDF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卢海彬 马雯男 +2 位作者 于慧 孙琳 郭晓龄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1-905,共5页
目的:评估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与浅叶切除术(SP)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6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SP与SP两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复发率及腺体功能,相关数据采用S... 目的:评估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与浅叶切除术(SP)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6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SP与SP两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复发率及腺体功能,相关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SP组手术切口长度和时间分别为(6.65±1.17)cm及(82.25±11.56)min,SP组分别为(10.86±1.65)cm及(121.42±17.32)min,PSP组优势明显(P<0.01);PSP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SP组(P<0.05);PSP组保留腮腺大部分功能,SP组无腮腺分泌功能;两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SP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临床效果好,在复发率未见显著增加的前提下手术切口、范围、时间均显著减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且可有效保留腺体功能,是一种可靠、可行、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腮腺部分切除术 腮腺切除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腮腺良性肿瘤浅叶部分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的循证医学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敏 贾志宇 +3 位作者 刘树妍 赵云转 屈鹏飞 陈彪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5-882,共8页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和腮腺浅叶切除术(SP)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选择合适的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比较PSP和SP手术方法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0软...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和腮腺浅叶切除术(SP)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选择合适的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比较PSP和SP手术方法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获得24篇文献用于Meta分析,共包括2 795例患者,其中1 301例接受PSP,1 494例接受SP。PSP和SP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14%(10/874)和0.6%(6/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P和SP术后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分别为11.6%(122/1 052)和27.37%(350/1 279),永久性面瘫的发生率分别为1.04%(6/579)和4.46%(31/695),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9.20%(95/1 033)和30.32%(409/1 349),涎瘘的发生率分别为5.38%(37/688)和11.25%(65/578),PSP较SP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与SP相比,PSP并发症发生率低,而肿瘤的复发率并没有提高,提示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情况下,PSP可以取代SP用于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腮腺部分切除术 腮腺切除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腮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的循证医学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贾志宇 张晓英 +4 位作者 蒋崇槟 赵云转 张睿 范戌辉 张英怀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3-869,共7页
目的:比较腮腺包膜外切除术(ECD)和腮腺切叶切除术(SP)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腮腺良性肿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比较SP和ECD手术方法转归的相关文献... 目的:比较腮腺包膜外切除术(ECD)和腮腺切叶切除术(SP)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腮腺良性肿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比较SP和ECD手术方法转归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获得15篇文献用于Meta分析,共包括2 929例患者,其中1 796例接受ECD,1 133例接受SP。ECD和SP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29%(23/1 776)和1.48%(16/1 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D与SP术后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分别为5.48%(74/1 350)和22.94%(139/606),永久性面瘫的发生率分别为0.66%(8/1 221)和2.71%(15/554),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91%(26/1 360)和16.71%(111/664),涎瘘的发生率分别为0.53%(5/946)和2.96%(10/338),与SP相比,EC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与SP相比,ECD并发症发生率低,而肿瘤的复发率并没有增高,提示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情况下,ECD可以取代SP用于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腮腺包膜外切除术 腮腺切除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腮腺功能性切除与浅叶切除术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守宏 李金超 +2 位作者 刘茁 高子龙 庞光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54-155,共2页
目的:比较经典腮腺浅叶切除术式与功能性腺体切除术式的并发症情况,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随访2000~2008年间,选择经典腮腺浅叶切除术式病例120例,功能性腺体切除术式病例80例,对术后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功能性腺... 目的:比较经典腮腺浅叶切除术式与功能性腺体切除术式的并发症情况,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随访2000~2008年间,选择经典腮腺浅叶切除术式病例120例,功能性腺体切除术式病例80例,对术后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功能性腺体切除术,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积液、涎漏发生率,面部瘢痕及凹陷畸形程度等均较经典腮腺浅叶切除术者轻,发生率亦低。结论:对于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应首选功能性腺体及肿瘤切除术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腮腺切除术 功能性腮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中的体会 被引量:12
15
作者 魏远坚 胡顺广 +2 位作者 卢丽虹 黄静娜 林伟彬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90例,其中44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46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时...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90例,其中44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46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时间2~9年。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病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而采用两种术式肿瘤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超声刀与单极电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邓廷超 陈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刀与单极电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术式均一致并由富有经验的医师完成,根据手术使用的器械不同而分为超声刀组和单极电刀组,... 目的:分析超声刀与单极电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术式均一致并由富有经验的医师完成,根据手术使用的器械不同而分为超声刀组和单极电刀组,收集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学诊断、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面神经功能及术后血肿、涎漏相关数据并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刀组、单极电刀组各纳入24例与25例,其中超声刀组相较单极电刀组的术后引流时间[(3.13±0.90)vs.(3.72±0.79);t=2.460,P=0.018)]、术后住院时间[(5.0±1.10)vs.(5.60±0.76);t=2.221,P=0.031]和术后暂时性面瘫程度(Z=-2.138,P=0.033)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刀组相较单极电刀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涎漏、血肿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刀对手术创面邻近组织及面神经的保护相较单极电刀有明显优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单极电刀 腮腺切除术 面瘫 腮腺良性肿瘤
下载PDF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的预后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国峰 张嘉庆 杨建斌 《哈尔滨医药》 2020年第5期418-419,417,共3页
目的观察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时应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两个医院收治的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与浅叶组各30例,改良组实施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浅叶组采取腮... 目的观察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时应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两个医院收治的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与浅叶组各30例,改良组实施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浅叶组采取腮腺浅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与治疗一年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改良组高于浅叶组,切口长度改良组小于浅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一年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时应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并发症都较低,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相比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更高,但切口长度小,预后效果都较好,患者可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更适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下极良性肿瘤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 腮腺切除术
下载PDF
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与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从庆 孙道成 +1 位作者 张于 彭娟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8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对比腮腺区良性肿瘤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与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便利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67例腮腺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腮腺... 目的分析对比腮腺区良性肿瘤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与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便利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67例腮腺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8.63±2.28)min,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45.26±2.18)mL,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为(6.12±1.08)cm,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62、21.932、18.63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疾病复发率为3.03%,与对照组的5.8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8,P>0.05)。结论腮腺区良性肿瘤采用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低等诸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传统腮腺切除术 腮腺区域切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区域性和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晓旭 牛勇梅 +1 位作者 秦晓中 李高峰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的适用病例、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的适用病例、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38例,区域性切除术46例。术后随访2~5年,记录术后复发、面神经损伤、涎瘘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病例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46例均获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病例。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8例(17.39%),浅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15例(39.47%)。结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于边界清楚、活动度好、直径≤2 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对于直径〉2 cm、边界不清楚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仍需采用传统的浅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切除术 面瘫 FREY综合征 涎瘘
下载PDF
腮腺浅叶切除术后单纯负压加压预防涎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江瑾 贾暮云 +4 位作者 蔡圳 袁荣涛 王科 张奎 卜令学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9-762,共4页
目的:评价单纯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后涎瘘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根据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涎瘘的关系,寻找最佳的拔管时机。方法:不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切除的腮腺疾病患者194例,分为传统加压组(拔除引流管后继续加压包扎)和单纯负... 目的:评价单纯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后涎瘘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根据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涎瘘的关系,寻找最佳的拔管时机。方法:不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切除的腮腺疾病患者194例,分为传统加压组(拔除引流管后继续加压包扎)和单纯负压组(拔管后不再加压包扎),记录术后涎瘘情况。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加压组涎瘘发生率(11.6%)与单纯负压组涎瘘发生率(15.5%)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负压组,引流天数与涎瘘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引流量少于20 m L的患者,术后涎瘘发生率显著低于20-30 m L者。结论:单纯负压引流能代替传统拔管后继续加压包扎预防涎瘘,引流量小于20 m L可作为拔管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涎瘘 负压引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