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支架成形材料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刁云锋 杨细平 梁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83-1486,共4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血管内支架成形材料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0-01/2010-10。检索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供血动脉狭窄... 目的:总结近年来血管内支架成形材料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0-01/2010-10。检索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供血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纳入标准: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结果:金属内支架进入临床治疗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致血栓形成性、永久性存留体内、再狭窄仍较高、金属表面难以附载药物等缺点。针对以上不足,近些年对支架材料、构形设计、制作工艺等均作了不少改进,更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覆膜支架的出现和生物学支架概念的提出,使血管内支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结论: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脑保护装置下血管内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支架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如血栓形成、脑出血、再狭窄以及过度灌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支架成形术 动脉狭窄 卒中 并发症 生物材料
下载PDF
210例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被引量:7
2
作者 步国敏 王芳 《上海护理》 2017年第6期46-47,共2页
脑供血动脉狭窄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如能在血管狭窄导致不可逆性脑梗死之前进行血管成形治疗,可有效地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因具有创伤小、致残率低、并发症少... 脑供血动脉狭窄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如能在血管狭窄导致不可逆性脑梗死之前进行血管成形治疗,可有效地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因具有创伤小、致残率低、并发症少、安全等特点嵋。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210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护理
下载PDF
警惕健康“杀手”--脑血管狭窄
3
作者 殷洪伟 周宇 《家庭用药》 2024年第2期17-18,共2页
脑血管狭窄指的是脑供血动脉狭窄,俗称脑动脉狭窄。脑供血动脉狭窄是指领内外动脉出现一处或多处超过50%的狭窄,造成脑供血不足,脑灌注下降,是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早期发现脑动脉狭窄,根据个体化差异,选择药物或者手术治疗等方案,减少... 脑血管狭窄指的是脑供血动脉狭窄,俗称脑动脉狭窄。脑供血动脉狭窄是指领内外动脉出现一处或多处超过50%的狭窄,造成脑供血不足,脑灌注下降,是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早期发现脑动脉狭窄,根据个体化差异,选择药物或者手术治疗等方案,减少脑卒中发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动脉狭窄 动脉狭窄 灌注 卒中 不足 个体化差异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探究
4
作者 陈思文 任倩萌 张龙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铜川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狭窄组(n=36... 目的探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铜川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狭窄组(n=36)和重度狭窄组(n=60)。另选同期96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轻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脑血流灌注量;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关系;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9.12±1.57)mPa/s、(42.12±4.56)mPa/s、(2.38±0.45)mPa/s、(3.96±0.58)g/L,均高于对照组[(7.20±0.86)mPa/s、(30.25±2.07)mPa/s、(1.61±0.23)mPa/s、(2.41±0.29)g/L],脑血流灌注量为(542.12±45.63)mL/min,少于对照组(661.25±67.84)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9.94±1.80)mPa/s、(49.37±5.26)mPa/s、(2.97±0.61)mPa/s、(4.65±0.73)g/L,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8.36±1.35)mPa/s、(35.68±3.14)mPa/s、(2.05±0.34)mPa/s、(3.24±0.37)g/L],脑血流灌注量为(520.16±40.78)mL/min,少于轻中度狭窄组[(589.42±52.17)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脑血流灌注量均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脑血流灌注量预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足 液流变学指标 流灌注量 动脉狭窄
下载PDF
药物与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海平 朱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回顾性探讨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的药物治疗及支架治疗对疾病转归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筛选符合条件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脑供血动脉存在中-重度狭窄的患者,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卒中或死亡事件)及出院后至... 目的 回顾性探讨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的药物治疗及支架治疗对疾病转归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筛选符合条件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脑供血动脉存在中-重度狭窄的患者,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卒中或死亡事件)及出院后至随访日期终点事件(病变血管供血区卒中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进行住院期间终点事件调查的患者421例,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PTAS)者及单纯药物治疗者分别为256例,165例,两组分别有28例(10.94%)和2例(1.21%)发生了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分别有16例(6.25%)和0例发生了严重终点事件(致残或致死性终点事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以上患者出院后共随访106例,PTAS联合药物治疗及单纯药物治疗者分别为60例和46例,两组分别有5例(8.33%)和10例(21.74%)发生了出院后至随访日期终点事件(P=0.05);2例(3.33%)和6例(13.04%)发生了严重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S围手术期并发症较高,但从长远效益来看,较单纯药物治疗,PTAS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防止病变血管供血区卒中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保守治疗 经皮腔内管支架成形术
原文传递
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丹 张文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评价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慢性脑缺血患者72例,均行CT灌注(CT perfusion,CTP)联合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估单... 目的评价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慢性脑缺血患者72例,均行CT灌注(CT perfusion,CTP)联合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估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对比大脑中动脉区、前分水岭区、后分水岭区不同狭窄组CTP参数双侧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脑血容积(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狭窄侧与镜像侧对比值rMTT、rTTP、rCBV、rCBF,分析不同区域血管狭窄程度与CTP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狭窄分级将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8例、中度狭窄组21例、重度狭窄组20例、闭塞组23例。①大脑中动脉区不同狭窄组CTP参数对比:重度狭窄组、闭塞组rMTT、rTTP、rCBV值均较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前分水岭区不同狭窄组CTP参数对比重度狭窄组、闭塞组rMTT、rTTP、rCBV值均较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后分水岭区不同狭窄程度组CTP参数对比重度狭窄组、闭塞组rMTT、rTTP较轻度狭窄组合中度狭窄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闭塞组rCBV较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rMTT、rTTP、rCBV与大脑中动脉区、前分水岭区、后分水岭区血管狭窄程度有关(P<0.05)。结论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能观察脑血流灌注变化和对应头部区域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程度与CTP部分参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全动态容积成像 CT管成像 慢性 流动力学 动脉狭窄
下载PDF
介入手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效果探讨
7
作者 冯陆 韩凯 赵峻波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7期951-952,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5.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介入手术治疗可更明显降低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其神经功能,且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手术 动脉狭窄 动脉流速度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术前脑血管造影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朴影 徐树军 +2 位作者 罗璇 王凤云 李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6X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脑供血动脉狭窄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前应用术前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于本院实施治疗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7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均行脑血管造影后,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脑供血动脉狭窄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前应用术前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于本院实施治疗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7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均行脑血管造影后,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通过研究结果,探讨术前脑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结果:血管狭窄98处中,恢复正常直径率51.02%,支架治疗放弃率5.33%,术中急性血管闭塞、栓塞、血压及脉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2.67%、24.00%,而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临床上针对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于术前进行脑血管造影,可对患者病况进行安全有效的诊断,从而为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管内支架成形术 管造影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闫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3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动脉狭窄程度、狭窄血管血流速度以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33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动脉狭窄程度、狭窄血管血流速度以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3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动脉狭窄程度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14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的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共有5例患者发生心率减慢的情况,经过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患者的狭窄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并且血流速度接近正常范围。而术后1d、3个月以及6个月时的狭窄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管内支架成形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3评分与供血动脉狭窄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喻秋剑 韩剑虹 +5 位作者 朱榆红 缪薇 贾文姬 严勇 容伟 李春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7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3评分与供血动脉狭窄分布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60例TIA患者入院时的ABCD3评分及头颈CT血管造影、颈部血管超声资料,根据ABCD3评分,分为≥4分组(中、高危组)和<4分组(低危组),根据头颈CTA和...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3评分与供血动脉狭窄分布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60例TIA患者入院时的ABCD3评分及头颈CT血管造影、颈部血管超声资料,根据ABCD3评分,分为≥4分组(中、高危组)和<4分组(低危组),根据头颈CTA和颈部血管超声的影像学结果,分为单只血管窄组(单独颈部血管或颅内血管);多只血管狭窄组(包括颈部血管和颅内血管);无血管狭窄组。评价ABCD3评分与脑供血动脉狭窄分布的相关性,初步探讨TIA预后评估的可能机制。结果≥4分组(中、高危组)患者动脉狭窄比例高于<4分组(低危组),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出现多支供血动脉狭窄病变比例高于低危组。结论 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病变较颈部血管狭窄发生率高,ABCD3评分≥4分时颅内多支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发作 ABCD3评分 头颈CT管造影 颈部管超声 动脉狭窄
下载PDF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倩 张杰 胡洁 《国际呼吸杂志》 2008年第17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深入研究脑供血动脉的狭窄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SAHS)的关系,进一步探讨SAH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存的机制。方法选取53例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将其按脑供... 目的深入研究脑供血动脉的狭窄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SAHS)的关系,进一步探讨SAH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存的机制。方法选取53例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将其按脑供血动脉狭窄部位分为两组,所有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3例脑血管供血动脉狭窄患者中并发SAHS者30例(56.6%)。Ⅱ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患者SAHS的发生率较Ⅰ组(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患者高,且更容易出现阻塞型和中枢型呼吸暂停事件。结论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具有较高的SAHS发生率,SAHS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密切关系不容忽视;椎-基底动脉系统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更容易发生SAHS,更容易出现阻塞型和中枢型呼吸暂停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动脉狭窄 多导睡眠图 数字减影管造影
原文传递
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术前后脑CT灌注评价
12
作者 梁文宝 张晓龙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术后脑CT灌注成像的各项参数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转归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0例患者,全部经全脑DSA证实有单侧脑供血动脉狭窄(≥65%),所有患者于血管内支架术前及术后48h内行脑CT灌注...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术后脑CT灌注成像的各项参数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转归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0例患者,全部经全脑DSA证实有单侧脑供血动脉狭窄(≥65%),所有患者于血管内支架术前及术后48h内行脑CT灌注成像检查,测量CBV、CBF、TTP并同时予以NIHSS评分。结果:10例患者行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术后48h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脑CT灌注成像的各项参数变化如下:9例患者术后的rTTP较术前明显缩短,1例患者rTTP术后与术前相同(P=0.01<0.05);5例患者术后的rCBV及rCBF较术前均升高,另外有4例患者术后的rCBV及rCBF较术前均降低,1例患者术后的rCBV较术前降低rCBF较术前升高。7例患者术后NIHSS评分降低(P=0.004<0.05)。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术后脑CT灌注成像参数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转归相关系数r=-0.062,P=0.864>0.05。结论:脑CT灌注成像是评估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后脑灌注改善的可信指标。CTP参数变化与临床症状转归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动脉狭窄 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药物治疗与血管内支架治疗对症状性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高临 孙博 +2 位作者 王新强 李斌 孟范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与血管内支架治疗对症状性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1例症状性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的39例患者为药物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35例患者为...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与血管内支架治疗对症状性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1例症状性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的39例患者为药物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35例患者为手术组;采用内科药物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47例患者记为联合组。对比三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12个月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并记录随访期间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三组患者6个月后和12个月后治疗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后和12个月后三组间和每两组间颈内动脉狭窄率、大脑中动脉狭窄率和基底动脉狭窄率比较均P<0.05,其中药物组最高、手术组次之、联合组最低;治疗前药物组、手术组和联合组NIHSS和ADL三样本间比较及两两比较均P>0.05,12个月后各组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12个月后三组间NIHSS和A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内科药物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管狭窄率,改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脑血管事件和死亡,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 管内支架治疗 症状性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支攀攀 张杰 胡洁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95-599,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供血动脉狭窄与OSAHS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31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将其按不同的狭窄部位分为3组: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组(A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B组);颈内...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供血动脉狭窄与OSAHS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31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将其按不同的狭窄部位分为3组: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组(A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B组);颈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组(C组).入选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1例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中并发OSAHS者高达106例(81%),3组间OSAHS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B、C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平均氧减指数(AODI)均高于A组,且C组呼吸暂停事件次数与A组相比较多.结论 症状性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具有较高的SAHS患病率;不同部位的血管狭窄与SAHS患病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其中椎基底动脉狭窄、颈内-椎基底动脉合并狭窄的患者SAHS程度更重,在后者中更易出现多种类型的睡眠呼吸暂停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 症状性动脉狭窄 管病
原文传递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素伟 《智慧健康》 2017年第19期70-71,共2页
目的将接受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之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随机实验法是这次实验选择的主要方法,我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0例接受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为这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被均匀... 目的将接受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之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随机实验法是这次实验选择的主要方法,我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0例接受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为这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被均匀分布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实验组患者所接受的,对两组患者一段时间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患者满意度这个指标上,实验组明显的恢复的比对照组患者要好,而在并发症的发病率这个指标上,实验组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是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数据的主要特征,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上随机存在的。结论在接受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使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降到最低甚至为零,这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推广意义在临床上是很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患者满意度 并发症发病率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分布的DSA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琳 赵辉 李敬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分布特征。方法对2007-2009年诊治的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92例ICVD患者的临床和DS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主要供血动脉颅外段病变发生率(82.6%)高于颅内段动脉(66.3%);多支动脉...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分布特征。方法对2007-2009年诊治的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92例ICVD患者的临床和DS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主要供血动脉颅外段病变发生率(82.6%)高于颅内段动脉(66.3%);多支动脉及前后循环同时病变的发生率较高(79.3%、57.6%);颈动脉系统常见狭窄部位是颈内动脉颅外段(57.6%)、大脑中动脉(34.8%),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狭窄部位是椎动脉颅外段(57.6%)、椎动脉颅内段(20.7%)。可干预危险因素越多,颅外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越高,但无显著性差别(χ2=7.1;P=0.069)。结论 ICVD患者以颅外段动脉狭窄多见;颈动脉系统狭窄好发于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好发于椎动脉颅外段。伴不同可干预危险因素组颅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病 主要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管造影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