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脉络学说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红蓉 秘红英 +1 位作者 孙颖 常丽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359-1363,1367,共6页
根据中医络病理论,提出西医病理学概念动脉粥样硬化属于"脉络血管系统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络气郁滞/虚滞是血管病变的始动病机并贯穿病变全过程;脉络瘀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理变化相一致... 根据中医络病理论,提出西医病理学概念动脉粥样硬化属于"脉络血管系统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络气郁滞/虚滞是血管病变的始动病机并贯穿病变全过程;脉络瘀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理变化相一致;脉络瘀阻易引起脉络绌急,而脉络绌急可进一步加重脉络瘀阻;脉络瘀阻或绌急发展加重可导致脉络完全性阻塞而使血流中断,脏腑组织由于血气供应中断而发生严重损伤,形成脉络瘀塞、络息成积。各种致病因素伤及脉络所致病机变化的实质是"不通",络病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脉络通畅。"络以通为用"是"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治疗总则,通络方药对于该系统病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理论 脉络血管系统 络气虚滞 络气郁滞 脉络瘀阻
原文传递
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 被引量:91
2
作者 吴以岭 魏聪 +1 位作者 贾振华 袁国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共5页
将中医传统营卫理论与汲取"气—阴阳—五行"古代哲学思想提出的"承制调平"相结合,在脉络学说理论体系构建中提出其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揭示通过"承"——营卫交会生化的自稳调控机制,... 将中医传统营卫理论与汲取"气—阴阳—五行"古代哲学思想提出的"承制调平"相结合,在脉络学说理论体系构建中提出其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揭示通过"承"——营卫交会生化的自稳调控机制,或血管病变状态下"制"——机体代偿性自我调节,"调"——"络以通为用"为总则的通络干预,重新恢复"平"之效应目标,反映了人体作为复杂巨系统、血管病变作为复杂性疾病在生理、病理、治疗、转归不同阶段的内在规律。对于血管病变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营卫理论 承制调平 营卫承制调平 脉络-血管系统
原文传递
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 被引量:80
3
作者 吴以岭 贾振华 +1 位作者 常丽萍 魏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继承发展血脉理论,结合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特色,汲取主持承担的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系统构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把中医络病学学科的学术发展从"络病证治"推向"脉络学说"研究的历史新阶段。系统研究... 继承发展血脉理论,结合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特色,汲取主持承担的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系统构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把中医络病学学科的学术发展从"络病证治"推向"脉络学说"研究的历史新阶段。系统研究脉络病变发病规律、基本病机、临床证候及辨证治疗,提出脉络学说核心内容——营卫理论,建立"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完善发展了中医血脉理论。深化发展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提出营卫交感和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以"孙络-微血管"为研究切入点,提出四类微观病理特征,证实通络保护"孙络-微血管"是治疗心、脑和(糖)肾重大疾病共性关键机制——保护微血管、改善血流灌注、保护组织细胞、改善脏器功能,通络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治疗"孙络-微血管"病变核心机制,提出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新策略。历经十余年,完成4项循证医学研究解决急性心梗无再流临床难题,为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国际医学界难题提供新药物,填补窦缓伴早搏快慢兼治、整合调律的药物治疗空白,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推动了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下的专科平台建设和学科学会发展,以及脉络病变辨证诊疗方法和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脉理论 脉络学说 营卫理论 脉络-血管系统 营卫交感 孙络-微血管 血管
原文传递
脉络学说概要及其应用 被引量:60
4
作者 吴以岭 魏聪 +1 位作者 贾振华 袁国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1-184,共4页
溯源探流,厘清经脉、经络、脉络、络脉等概念,提出经(气)络与(血)脉络共同构成完整的经脉理论。系统构建对于血管病变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脉络学说,提出脉络学说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系统阐述脉络病变发病、病机、辨证与治疗。... 溯源探流,厘清经脉、经络、脉络、络脉等概念,提出经(气)络与(血)脉络共同构成完整的经脉理论。系统构建对于血管病变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脉络学说,提出脉络学说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系统阐述脉络病变发病、病机、辨证与治疗。以"营卫承制调平"为指导,开展"脉络—血管系统病"生理基础与临床循证研究,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营卫承制调平 脉络-血管系统
原文传递
络病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3
5
作者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49-350,共2页
关键词 理论 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气络·NEI网络” 脉络-血管系统
下载PDF
“脉络—血管系统病”调和营卫气血用药规律及常用通络药物 被引量:38
6
作者 吴以岭 赵珊珊 +1 位作者 魏聪 常丽萍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82-285,289,共5页
脉络学说主要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辨证治疗用药,以胸痹心痛、中风、心悸、心积、心水、心痹、脱疽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现代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 脉络学说主要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辨证治疗用药,以胸痹心痛、中风、心悸、心积、心水、心痹、脱疽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现代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重大疾病。基于"不通"这一"脉络—血管系统病"的病变实质,提出"络以通为用"的治疗总则,首次提出调营卫气血治疗脉络病变的用药规律,按功能将"脉络—血管系统病"常用药物分为流气畅络药、化瘀通络药、祛痰通络药、祛风通络药、荣养脉络药、解毒通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脉络血管系统 调和营卫气血 通络药物
下载PDF
脉络学说指导防治“脉络—血管系统病”的理论探微 被引量:20
7
作者 魏聪 常丽萍 赵珊珊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01-1103,共3页
基于"气血相关"的中医络病理论特色,"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成为中医络病学科两大分支,其中"脉络学说"作为《内经》"血脉"理论的传承和发展,已由吴以岭系统构建了脉络学说理论体系,出版了《脉络论》专著,并提出脉络学说的核... 基于"气血相关"的中医络病理论特色,"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成为中医络病学科两大分支,其中"脉络学说"作为《内经》"血脉"理论的传承和发展,已由吴以岭系统构建了脉络学说理论体系,出版了《脉络论》专著,并提出脉络学说的核心内容——营卫理论^([1])。并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营气与血管内皮、卫气与血管外膜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相关性,从内、外膜相互影响及其对动脉硬化、血管痉挛发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脉络血管系统 胸痹心痛:中风 糖尿
下载PDF
基于脉络学说探析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机及治疗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雅文 常丽萍 +3 位作者 秘红英 王康 尹玉洁 贾振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6-202,共7页
基于络病证治体系,继承发展中医血脉理论,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中医脉络学说,提出其核心理论为营卫理论,即"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不通,血凝不流"(《伤寒论·辨脉法》)... 基于络病证治体系,继承发展中医血脉理论,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中医脉络学说,提出其核心理论为营卫理论,即"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不通,血凝不流"(《伤寒论·辨脉法》),"血脉相传,壅塞不通"(《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基于中医脉络作为血液运行的通道与西医学血管具有一致性,以脉络学说营卫理论为指导,建立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为代表的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以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于此,笔者以脉络学说营卫理论为指导,基于脉络-血管系统相关研究,探讨冠心病慢性冠脉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不通"精辟概括该病的病理机制,故以"络以通为用"为其治疗原则,构建通络代表方"通心络"组方,并从动物实验研究、药理研究及临床循证研究等多方面总结通心络研究进展,形成慢性冠脉综合征从病因、病机、辨证到治疗的综合体系,以期为慢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营卫理论 脉络-血管系统 慢性冠脉综合征 通心络
原文传递
基于脉络学说探析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尹玉洁 张倩 +1 位作者 王亚芬 贾振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421-425,共5页
以中医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脉络与现代医学中小血管、微血管、微循环的同一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这一新概念,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的微血管功能障碍导致心肌纤维化,归属于这一病理范畴。基于"脉络-血管系统病"探析... 以中医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脉络与现代医学中小血管、微血管、微循环的同一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这一新概念,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的微血管功能障碍导致心肌纤维化,归属于这一病理范畴。基于"脉络-血管系统病"探析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病机,并应用脉络学说核心理论——"营卫理论"为通络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化 脉络-血管系统 营卫理论
下载PDF
运用“以通为用”的络病理论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杜鹃 李长辉 +1 位作者 崔聪 朱凌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以通为用"的络病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药配合针刺处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室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组均给予前列地尔注... 目的观察"以通为用"的络病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药配合针刺处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室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组均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的基础治疗,治疗组额外给予中药汤剂(当归、白芍、桂枝、细辛、生姜、大枣、桃仁、红花、川芎、地龙)配合针刺(大钟、公孙、丰隆、飞扬、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复溜、足三里)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为中医证候评分、西医临床症状评分、踝肱指数、下肢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结果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主症、次症、总分较对照组治疗后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临床症状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效率:60%,治疗组显效率:83%;踝肱指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踝肱指数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峰流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以通为用"的络病理论制定的中药配合针刺的处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下肢血管 踝肱指数 脉络血管系统”理论
下载PDF
以脉络学说指导糖尿病足的治疗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勇英 位庚 +1 位作者 李红蓉 高怀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4-207,共4页
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中医脉与西医血管,脉络与中小血管,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微循环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新概念。认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日久累及肢体大、中、小、微血管的一类并发症,属于"脉... 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中医脉与西医血管,脉络与中小血管,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微循环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新概念。认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日久累及肢体大、中、小、微血管的一类并发症,属于"脉络-血管系统病"研究的范畴。从"脉络-血管"的同一性切入,通过探讨促进血管新生与侧枝循环建立,改善缺血区的微环境,为通络治疗糖尿病足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糖尿 脉络-血管系统
原文传递
营卫学说历代沿革及其在“脉络-血管系统病”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聪 贾振华 +2 位作者 袁国强 吴相春 高怀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8,共3页
1营卫学说历代研究概述 1.1《内经》奠定营卫学说基础 营卫之名源自《内经》,营卫作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础。正如《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者,精气也","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
关键词 营卫学说 沿革 脉络-血管系统
下载PDF
“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制定——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定量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贾振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59-261,共3页
关键词 脉络血管系统 辨证诊断标准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
下载PDF
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脉络-血管系统病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聪 贾振华 袁国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1-725,共5页
复杂性科学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复杂性科学的视角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这类复杂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干预时,发现其表现的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涌现及复杂网络等特征,成为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研究血管病... 复杂性科学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复杂性科学的视角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这类复杂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干预时,发现其表现的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涌现及复杂网络等特征,成为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研究血管病变的结合点,将有助于深入开展血管病变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高此类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科学 脉络-血管系统 特征
原文传递
“脉络—血管系统病”脑络瘀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相春 吴以岭 +7 位作者 高怀林 西广成 陈静 谷春华 陈建新 袁国强 贾振华 魏聪 《浙江中医杂志》 2007年第11期625-627,共3页
关键词 脉络-血管系统 脑动脉硬化症 脑络瘀阻 证候 量化 中医诊断
下载PDF
脉络学说指导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红蓉 秘红英 +1 位作者 赵齐飞 任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45-948,共4页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从多方面损伤血管内皮并进一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血液中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属于中医"脂浊"范畴,可以导致胸痹心痛、心悸、心水、中风等脉络病变。脉络学说主张...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从多方面损伤血管内皮并进一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血液中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属于中医"脂浊"范畴,可以导致胸痹心痛、心悸、心水、中风等脉络病变。脉络学说主张从络气角度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发病机制,对"脉络—血管系统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以脉络学说为指导,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是由络气郁滞/虚滞发展到脉络瘀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脉络血管系统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络气郁滞/虚滞 脉络瘀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