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创新效应和能源效应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25
1
作者 唐晓华 孙元君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101,共10页
绿色和增效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本文基于2006-2017年制造业26个子行业面板数据,验证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过程中是否存在创新效应和能源效应的中介作用,并突破既定的线性单向思维,采用门槛模型进一步探究创新效应和... 绿色和增效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本文基于2006-2017年制造业26个子行业面板数据,验证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过程中是否存在创新效应和能源效应的中介作用,并突破既定的线性单向思维,采用门槛模型进一步探究创新效应和能源效应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激励作用;(2)创新效应和能源效应在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且前者作用强度大于后者;(3)当创新效应作为门槛变量时,随着创新指数的加大,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跨越第一门槛值时发生由抑制转为促进,其促进程度在跨过第二门槛值时出现加强趋势;当能源效应作为门槛变量时,随着能源投入产出水平的提升,环境规制对制造业质量的影响呈现由抑制转为促进的单一门槛效应。环境规制实施强度的加大,倒逼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技术引领制造业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而达到环境保护与制造业升级的双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环境规制 创新效应 能源效应
原文传递
徐州都市圈工业结构转型及其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仇方道 刘继斌 +2 位作者 唐晓丹 朱传耿 张纯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6-1436,共11页
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采用工业结构转型相关指数方法,深入分析了2000~2012年徐州都市圈工业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效应。发现:近10 a来徐州都市圈工业转型速度、高级化呈较快提升趋势,且与工业经济增长明显相... 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采用工业结构转型相关指数方法,深入分析了2000~2012年徐州都市圈工业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效应。发现:近10 a来徐州都市圈工业转型速度、高级化呈较快提升趋势,且与工业经济增长明显相关,但合理化程度下降;竞争优势行业和主导产业均呈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演化趋势,但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有待增强;空间上呈现先集聚后扩散趋势,不同行业空间集聚程度各异,形成了沿东陇海工业集聚发展轴;工业专业化分工呈现以徐州为核心向外技术水平下降的圈层式垂直分工格局;工业高级化和区域工业占有率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显著,而对能源消耗和工业SO2排放抑制作用明显,但不同尺度区域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结构转型 经济效应 能源效应 环境效应 徐州都市圈
下载PDF
基于CGE模型的山东省太阳能电价补贴政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扬晓 范秋芳 +1 位作者 马颖 张杰 《河南科学》 2021年第1期148-156,共9页
结合山东省太阳能政策及发展现状,构建山东省社会核算矩阵表(SAM),并组建山东省太阳能电价补贴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通过代数建模系统(GAMS)模拟仿真太阳能电价补贴较基准年份增长5%、10%、15%、20%、25%、30%的不同情景,分析... 结合山东省太阳能政策及发展现状,构建山东省社会核算矩阵表(SAM),并组建山东省太阳能电价补贴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通过代数建模系统(GAMS)模拟仿真太阳能电价补贴较基准年份增长5%、10%、15%、20%、25%、30%的不同情景,分析电价补贴的能源效应、经济效应、社会和环境效应.研究表明:①随着补贴的逐步增加,太阳能电量消费大幅增长,化石能源消费量降低而能源价格上升,其中煤炭消费的变动更为显著;②补贴的逐步增加使得山东省GDP水平发生变化,GDP水平在补贴增长25%时产生拐点从而呈现倒"U"型;③补贴的不断提升使得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和碳排放水平的下降,其对社会福利造成的负效应明显小于产生的社会环境正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CGE模型 电价补贴 能源效应 经济效应 社会和环境效应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的创新效应与能源效应驱动力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甘元玲 宋乐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7,共6页
产能过剩、能耗过高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阻碍,而技术创新是化解的关键。本文将结合耦合理论建构经济增长、创新效应及能源效应的逻辑分析框架,并引入VECM模型,分析在创新效应与能源效应单轮、双轮驱动下,经济增长的共同趋势及差异... 产能过剩、能耗过高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阻碍,而技术创新是化解的关键。本文将结合耦合理论建构经济增长、创新效应及能源效应的逻辑分析框架,并引入VECM模型,分析在创新效应与能源效应单轮、双轮驱动下,经济增长的共同趋势及差异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单轮驱动看,创新效应与能源效应均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驱动力;(2)从双轮驱动看,创新效应与能源效应彼此作用、影响,形成“聚合”驱动力,共同推进经济增长;(3)从单轮与双轮驱动比较看,两种效应的“聚合”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更优。可见,中国经济的高质、高效增长需要双轮协同发力,应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进产业及能源的全面创新,以更好的发挥两者合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创新 双轮驱动 耦合关联 VECM 模型 能源效应
下载PDF
中国节能政策演变及能源效应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琪 《经济前沿》 2009年第9期3-10,共8页
20世纪80年代初节能首次成为中国能源政策中重要的一部分,尽管之后20多年里能源紧张状况不断得以缓解,但尚未有具体的研究文献深入评析政府各项节能政策(包括法律政策、信息宣传政策、财税、价格、产业调整等经济政策)的贡献程度和有效... 20世纪80年代初节能首次成为中国能源政策中重要的一部分,尽管之后20多年里能源紧张状况不断得以缓解,但尚未有具体的研究文献深入评析政府各项节能政策(包括法律政策、信息宣传政策、财税、价格、产业调整等经济政策)的贡献程度和有效作用点。本文将在考察中国节能政策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以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为目标变量,评价20多年来各项节能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节能工作得失,从而为今后政府制定节能政策提供明确的引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政策演变 政策贡献 能源效应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互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54,共5页
文章将Commoner污染方程进一步拓展,通过建立效应分解方程,基于LMDI分解分析方法,创新地引入生活污染排放指标,深入分析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五大效应,得出人口、技术、能源、结构等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LMDI分解 能源效应
下载PDF
地球深部流体的基本特性及其能源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罗群 李靖 +5 位作者 雷祥辉 许倩 代兵 马文彧 秦伟 袁珍珠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近年来,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深部流体证据,例如四川盆地、松辽盆地等都在钻探中发现了深部天然气,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剧增,油气勘探除了深掘化石能源,还应关注来自地球深部的可利用能源。地球深部流体指沉积盆地基底... 近年来,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深部流体证据,例如四川盆地、松辽盆地等都在钻探中发现了深部天然气,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剧增,油气勘探除了深掘化石能源,还应关注来自地球深部的可利用能源。地球深部流体指沉积盆地基底之下和沉积盆地外的所有来源于中下地壳、地幔和地核的能够流动的物质,包括液体、气体、塑性流体(岩浆、超临界流体)。通过广泛调研,分析总结出其对油气资源形成的有利特性:①溶解和萃取特性,可对油气储层溶蚀扩容,有利于有机烃的萃取富集;②运载特性,深部流体是一种理想的输运媒介,有利于对烃类物质的运载;③催化效应,可催化加快无机烃形成的费—托合成反应和有机烃生成的干酪根热解反应。结论认为:深部流体具有十大能源效应,即拆离成盆、促进产力、破裂开道、运载输导、增能传能、加氢催化、溶蚀扩容、萃取富集、聚集成藏、保存破坏,这十大效应是一个连续、有序、有机、完整的能源效应链系统,对油气、氢能、氦能等能源的形成、运聚、富集和分布具有绝对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流体 基本特性 超临界 能源效应 流体模式
下载PDF
中部老工业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环境能源效应研究
8
作者 雒海潮 《创新科技》 2018年第10期4-9,共6页
以两个时段上中部老工业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估计方法,对中部老工业城市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产生的环境和能源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环境产生了正面效应,减小了老... 以两个时段上中部老工业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估计方法,对中部老工业城市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产生的环境和能源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环境产生了正面效应,减小了老工业城市单位GDP的污染排放强度。(2)承接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产生了正面效应,减小了老工业城市单位GDP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等环境污染排放强度,而对老工业城市工业烟(粉)尘的排放缺乏显著影响。(3)中部老工业城市"倒U型"能源库兹涅茨曲线在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两个层面上存在。(4)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量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老工业城市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缺乏显著影响。(5)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量、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均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简要解释了研究的相关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工业城市 产业转移 环境效应 能源效应
下载PDF
江苏省风电发展的能源效应评价
9
作者 邢红 赵媛 《商场现代化》 2009年第15期119-121,共3页
江苏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常规能源资源缺乏,因此已经开始了加速发展风电的进程。文章从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替代效应和能源安全效应三个方面对江苏风电发展的能源效应进行了评价。表明:大力发展风电对江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优化能源结构,... 江苏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常规能源资源缺乏,因此已经开始了加速发展风电的进程。文章从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替代效应和能源安全效应三个方面对江苏风电发展的能源效应进行了评价。表明:大力发展风电对江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优化能源结构,使电源多样化、优质化;可以调整能源的空间结构,促进沿海开放;可以有效缓解电力紧缺,保障能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风 电发展 能源效应
下载PDF
西电东送的区域能源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倪小恒 陈秀山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94,共5页
西电东送有利于国家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开发西部。西电东送工程的成效,一方面取决于输入地内在的长期能源消费变动趋向,另一方面取决于其他能源,尤其是石油价格的未来变动走向,以及电力部门相应的定价策略。
关键词 西电东送 区域能源效应 能源消费结构
下载PDF
我校任战利教授盆地热演化史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
11
作者 薛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67,共1页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应”专项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地质学系任战利教授团队申报的“羌塘盆地构造热体制与烃源岩热演化时空差异”获得资助,项目直接经费243万元。该项目是任战利教授主持的第2个国家...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应”专项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地质学系任战利教授团队申报的“羌塘盆地构造热体制与烃源岩热演化时空差异”获得资助,项目直接经费243万元。该项目是任战利教授主持的第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评审 羌塘盆地 时空差异 能源效应 热演化史 专项 团队
下载PDF
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125
12
作者 邵帅 杨莉莉 黄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109,共14页
针对既有研究未将能源效率内生化处理的关键缺陷,本文基于"干中学"思想构建了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测算了我国宏观经济层面的长短期回弹效应,最后结合实际国情和测算结果对我国的节能政策思路... 针对既有研究未将能源效率内生化处理的关键缺陷,本文基于"干中学"思想构建了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测算了我国宏观经济层面的长短期回弹效应,最后结合实际国情和测算结果对我国的节能政策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能源效率内生化条件下,CD生产函数对于研究回弹效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解释力;改革开放前回弹效应总体上表现为逆反效应,而改革开放期间则表现为部分回弹效应,且呈曲折下降趋势;通过提高能效降低能源消费的思路在我国是总体可行的,但潜在节能效果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新一轮能源消费所抵消,使得长期回弹效应偏高,我国宏观经济层面尚存在很大的节能空间;单纯依靠改进能效的节能政策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还必须引入价格、税收等一系列市场导向型的辅助性政策组合对回弹效应加以限制,以促使能效提高所获得的潜在节能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回弹效应 能源效率内生化 能源产出弹性 状态空间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带来经济绿色化吗?——来自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5
13
作者 樊轶侠 徐昊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29,共15页
数字化和绿色化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二者能否实现双轮协同驱动,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已有文献提出我国ICT(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消费呈现明显"U"型关系,并且测度出2014年是"能源回... 数字化和绿色化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二者能否实现双轮协同驱动,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已有文献提出我国ICT(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消费呈现明显"U"型关系,并且测度出2014年是"能源回弹"的拐点期,本文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利用我国2013-2017年30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完整的数字经济指标和绿色GDP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当前数字经济与经济绿色化之间确实符合"倒U形"曲线关系,即随着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经济绿色化水平会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同时数字经济与能源强度间呈现U形曲线关系,表明"能源回弹效应"是构成"倒U形"约束的主要原因;(2)数字经济引致的收入效应和对电力消费依赖性偏高是导致能源回弹的主要原因,当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外延式扩张为主,"干中学"效应并不明显,数字资本的规模式扩张不仅没有实现要素创新与能源需求的有效替代,反而还固化了既有的能源消费模式,加剧能源回弹效应,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居民数字素养教育项目的扶持力度,弥补数字鸿沟;(3)随着"流量红利"逐步见底,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带来的能源回弹效应凸显,而产业数字化红利尚待挖掘。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绿色化 能源回弹效应 U形关系
原文传递
中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驱动因素——基于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MDI)的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郑义 徐康宁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共11页
本文基于三个层面(3个产业、8个主要部门、43个子部门)使用LMDI分解法研究中国1994~2008年能源强度变化的原因。计量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产业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在1994~2004年期间提高了能源强度,但是,在2004... 本文基于三个层面(3个产业、8个主要部门、43个子部门)使用LMDI分解法研究中国1994~2008年能源强度变化的原因。计量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产业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在1994~2004年期间提高了能源强度,但是,在2004~2008年期间却降低了能源强度,主要部门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一直在提升能源强度,子部门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在2002~2008年期间显著弱化了能源强度;能源替代效应一直在降低能源强度,影响作用甚小。此外,我们发现,在2003~2004年期间能源强度的意外反弹是源于产业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变动幅度较大而非技术效应变小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 LMDI 技术效应 结构变化效应 能源替代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能源回弹效应的时空演变与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胡东兰 申颢 刘自敏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6-108,共13页
能源回弹效应的时空变迁及其形成机制对政府规制者的能源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评估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收集2007-2016年城市层面数据测算了城市层面的能源回弹效应,分析了其时空演变趋势,并探究了技术进步引致能源回弹效应的机制。研... 能源回弹效应的时空变迁及其形成机制对政府规制者的能源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评估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收集2007-2016年城市层面数据测算了城市层面的能源回弹效应,分析了其时空演变趋势,并探究了技术进步引致能源回弹效应的机制。研究发现:(1)考虑到能源回弹效应的时空演进及机制研究需要偏误较小且数量较多的有效测算值,基于能源效率与劳动供给内生的方法更适合计算城市层面的能源回弹效应;(2)时间趋势与空间演变上,全国及东、中部城市的能源回弹效应在2008-2015年呈U型的变化趋势,但在2016年又略有下降,且东部城市的能源回弹效应相对较高,中部地区呈现"回火效应"现象的城市逐渐增多;(3)样本城市总体能源回弹效应为0.54,且有64%样本城市呈现出"部分回弹"现象;(4)机制分析发现,技术进步通过能源效率效应来增加能源回弹效应,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来抑制能源回弹效应,但其通过人口集聚效应对能源回弹效应的引致机制不显著。本文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与政府制定合理节能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回弹效应 城市层面 时空演变 技术进步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基于LMDI指数分解的中国石油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双英 李东 王群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9-765,共7页
石油消费是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分析我国石油消费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LMDI指数分解法将影响石油消费增长的因素分解为化石能耗结构效应、非清洁能耗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四个部分。分解结果表明,经... 石油消费是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分析我国石油消费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LMDI指数分解法将影响石油消费增长的因素分解为化石能耗结构效应、非清洁能耗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四个部分。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是造成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除个别年份或省区外,我国能源强度逐年降低,清洁能源消费比例稳步增长,能源结构逐步改善,我国石油供需矛盾趋于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消费 能源结构效应 能源强度效益 经济规模效应 LMDI指数 中国
原文传递
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边际效用弹性与中国能源消耗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华 魏晓平 吕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2,共12页
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遵循Hicks的"引致创新"思想,意味着技术进步偏向于节约"能源"要素。本文从技术外生和技术内生两个层面以及"自主式"效应、"干中学"效应和"巨人肩膀"效应三个维度... 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遵循Hicks的"引致创新"思想,意味着技术进步偏向于节约"能源"要素。本文从技术外生和技术内生两个层面以及"自主式"效应、"干中学"效应和"巨人肩膀"效应三个维度勾勒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并在一般均衡框架下系统剖析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耗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以边际效用弹性为切入点,利用2002—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结论。研究揭示: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耗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的提高,能源消耗先增加后降低,蕴含主导力量由"回弹效应"演变为"节能效应";边际效用弹性放大了能源回弹效应,意味着边际效用弹性推迟倒U型曲线拐点的来临。因此,本文的政策含义是,除了着力推动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和理顺能源价格机制之外,还需要合理引导社会消费观念,使得边际效用弹性维持在合理区间,从而有效限制能源回弹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 能源消耗 边际效用弹性 能源回弹效应
下载PDF
中国能源效率演化中的异质性特征及反弹效应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范如国 罗明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共12页
异质性及能源反弹效应冲击是能源效率决定机制及其演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现有文献的不足,本文采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在1995~2011年间各时空点上能源效率演化的异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CES生产函数及空间计... 异质性及能源反弹效应冲击是能源效率决定机制及其演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现有文献的不足,本文采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在1995~2011年间各时空点上能源效率演化的异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CES生产函数及空间计量模型估算了该期间全国和各省区的能源反弹效应情况,探讨能源反弹效应存在时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复杂性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国能源效率演化过程中,提升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是产业结构轻型化,长期较低的市场化程度导致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能源消费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能源效率提高;能源反弹效应的存在制约着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能源效率的时空演化路径存在异质性特征,从时间维度上看,2000年后的能源效率改善效果比2000年前有很大提高;从空间维度上看,东部地区能源政策实施效果相比中西部而言更好。因此,能源效率演化路径的异质性特征是不容忽视的,必须调节能源反弹效应的冲击,以实现不同区域能源效率提高和能源消费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时空异质性 能源反弹效应 时空加权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技术进步的浙江省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阳攀登 屈亚平 李敏 《技术经济》 2010年第8期62-67,共6页
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对浙江省1990年以来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能源消费回弹效应及能源回弹量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对技术进步的测定采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作为劳动因素,以期更... 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对浙江省1990年以来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能源消费回弹效应及能源回弹量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对技术进步的测定采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作为劳动因素,以期更合理地体现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对多元回归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滞后差分变换,以期得到更为精确的实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能源回弹效应 多重共线性 滞后差分变换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研究——基于1995—2016年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于明亮 李雨莳 +1 位作者 陈文浩 薛音闽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69-79,147,共12页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和各产业能源消费数据,对1995—2016年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总体和各产业的能源消费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分析,从经济产出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和各产业能源消费数据,对1995—2016年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总体和各产业的能源消费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分析,从经济产出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四大方面考察了相关因素对能源消费变化的贡献。结果显示:经济产出效应是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增加的最重要因素,降低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费量,而能源强度降低是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减少的主要因素。因此,推动绿色技术革新,降低各产业部门能源强度,有助于抑制能源消费的增加。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对长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费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尚需进一步加强。从降低区域内各产业的能源强度、优化各产业的能源结构、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等方面,对于长三角地区总体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产出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 能源强度效应 能源结构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