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微生态和胃部疾病及胃黏膜免疫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秦和平 易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7期45-47,57,共4页
胃微生态和胃部疾病及胃黏膜免疫关系密切。胃内除定殖幽门螺杆菌外,还存在着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其他细菌及真菌。胃微生态影响因素众多,如微生物、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导致胃微生态高度动态变化。功... 胃微生态和胃部疾病及胃黏膜免疫关系密切。胃内除定殖幽门螺杆菌外,还存在着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其他细菌及真菌。胃微生态影响因素众多,如微生物、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导致胃微生态高度动态变化。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常见病患者胃内菌群多样性降低,相应致病菌丰度增高,出现胃微生态失衡。胃微生态失衡时,主要通过固有淋巴样细胞诱导胃黏膜免疫,引起胃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 胃黏膜免疫 微生态失衡 部疾病
下载PDF
中医五季变化对胃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晓宇 吴红倩 +2 位作者 王菁 张兆国 刘晓燕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从中医"天人相应"动态生命观的角度揭示胃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调节机制。方法观察中医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变化下,对照组和松果腺摘除模型组大鼠胃黏膜IL-2、IL-10、PGE2和SIgA含量改变情况。结果 1)正常对照组大... 目的从中医"天人相应"动态生命观的角度揭示胃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调节机制。方法观察中医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变化下,对照组和松果腺摘除模型组大鼠胃黏膜IL-2、IL-10、PGE2和SIgA含量改变情况。结果 1)正常对照组大鼠胃黏膜IL-2水平在春季[(43.41±6.34)ng/g]呈现出高峰(P<0.05);2)对照组大鼠在长夏季节胃黏膜IL-10[(15.56±2.59)ng/g]、PGE2[(47.23±23.09)ng/g]和SIgA[(3.62±1.50)μg/mg]水平最高,且与夏、冬季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3)模型组大鼠摘除松果腺后,胃黏膜IL-2、IL-10的季节性节律消失,胃黏膜PGE2、SIgA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胃黏膜的免疫因子存在季节性节律变化,长夏季节胃黏膜免疫功能较其他季节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松果腺在这一变化中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五季 长夏 胃黏膜免疫 松果腺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粘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庞念德 李晓云 《工企医刊》 2011年第3期25-2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粘膜及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情况,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黏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HBeAg、a...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粘膜及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情况,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黏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HBeAg、anti-HBs、anti-HBC、anti—HBC,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检测胃黏膜组织中FIBsAg、HBcAg。结果 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出现胃黏膜病变56例。胃黏膜组织中HBsAg和(或)HBcAg阳性29例,其中20例病变以中、重度为主(占68.97%):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黏膜组织中HBsAg、HBcAg检测阳性者胃黏膜病变的程度较重;胃黏膜病变程度与血清中HBVM分布无关。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可侵犯胃黏膜组织。并可在其中复制,可能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黏膜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胃黏膜病变程度与胃黏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清热化湿方对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AQP3、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更新 劳绍贤 +6 位作者 胡玲 黄志新 匡中生 刘泳冬 周正 黄列平 罗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AQP4表达的关系俄语及中药清热化湿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8例,其中脾胃湿热证53例(湿重于热19例,热重于湿14例,湿热并重20例),脾虚证15例;另选正常健康体检者10例...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AQP4表达的关系俄语及中药清热化湿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8例,其中脾胃湿热证53例(湿重于热19例,热重于湿14例,湿热并重20例),脾虚证15例;另选正常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证患者予中药清热化湿方,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入选者胃黏膜 AQP3、AQP4表达情况。结果:AQP3、AQP4在脾胃湿热证组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虚证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亚型之间呈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脾胃湿热证组 AQP3、AQP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及脾虚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QP3、AQP4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制之一,中药清热化湿方可能通过影响 AQP3、AQP4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免疫 胃黏膜/免疫 湿热证 清热化湿方 AQP4 胃黏膜 患者 蛋白表达 正常对照组 慢性浅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