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的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蕾 杨霓芝 +4 位作者 刘旭生 王立新 包昆 段小军 金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96-2997,共2页
目的中医药防治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疗效肯定,但因治则及选方用药尚未达成国内统一共识,难以推广应用。该研究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旨在通过专家咨询,初步统一其中医治则及基本组方,以供临床加减应用。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两... 目的中医药防治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疗效肯定,但因治则及选方用药尚未达成国内统一共识,难以推广应用。该研究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旨在通过专家咨询,初步统一其中医治则及基本组方,以供临床加减应用。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向全国20位资深中医专家发送问卷调查,从慢性肾衰竭慢性并发症的治疗方式、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的基本治则、组方等方面进行咨询。结果在慢性肾衰竭的慢性并发症中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中医药疗效肯定。通过专家咨询,肾性贫血的治则主要采用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填精、活血化瘀、泻浊排毒,基本方组成:北芪、当归、党参、熟地、何首乌、菟丝子、白术、枸杞、阿胶、仙灵脾、白芍、紫河车。肾性营养不良的治则主要采用维护胃气,健脾温肾泻浊,补益气血;基本方为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山萸肉、淮山药、太子参、丹参、枸杞、仙灵脾。结论该研究初步得出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的治则用药专家共识,有利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为充分发挥中医治疗慢性复杂性疾病的特色及优势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营养不良 专家咨询
下载PDF
非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涂卫平 胡炜华 +2 位作者 王雅琦 房向东 詹伦琴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1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非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A protein,SAA)水平与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GFR)将62例CRF(CRF组)患... 目的探讨非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A protein,SAA)水平与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GFR)将62例CRF(CRF组)患者分为3个亚组:A组16例、B组18例、C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SAA水平。并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CRF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A、B、C 3组血清SA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RF患者血清SAA水平与Alb、Hb均呈负相关(r分别=-0.461、-0.643,P均<0.01)。结论非血液透析CRF患者存在血清SAA水平升高,这种微炎症状态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并加速了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液透析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功能衰竭 贫血 营养不良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紊乱及骨病的处理 被引量:40
3
作者 张凌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长期的骨及钙磷代谢异常不仅会引起骨痛、骨骼畸形,还会导致血管及心瓣膜钙化,心血管事件高发。治疗的重点是降低高血磷和维持血钙,控制甲状旁腺激素在目标范围。
关键词 脏病 营养不良 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原文传递
肾性骨病发病机制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程海涛 张晓暄 李银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50-1554,共5页
肾性骨病(renal osteopathy),泛指继发于肾脏疾病的代谢性骨病,是慢性肾脏病晚期与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广义的肾性骨病是指一切和肾脏有关的骨病;狭义的肾病骨病也称肾性骨营养不良(ROD),即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 肾性骨病(renal osteopathy),泛指继发于肾脏疾病的代谢性骨病,是慢性肾脏病晚期与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广义的肾性骨病是指一切和肾脏有关的骨病;狭义的肾病骨病也称肾性骨营养不良(ROD),即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而引起的骨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论述了肾性骨病的概念、肾性骨病的发病机制、肾性骨病的分型、与肾性骨病相关的分子通路、肾性骨病的治疗原则。旨在为临床肾性骨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 营养不良 骨代谢 分子通路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法干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中医证候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世巍 张宁 +4 位作者 李同侠 任可 李建民 姜春生 罗燕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86-790,共5页
目的分析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RBD)患者的证候特点,观察补肾活血法对其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量表对165例RBD患者中医症状进行横断面调查,对症状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出RBD类证候群,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84例)... 目的分析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RBD)患者的证候特点,观察补肾活血法对其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量表对165例RBD患者中医症状进行横断面调查,对症状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出RBD类证候群,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84例)和对照组(81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颗粒剂。疗程和追访期各3个月。结果分析症状变量后归纳出5个证候因子:肝肾阴虚证,浊毒内蕴证,肾阳虚衰证,水湿内停证,瘀血阻络证。与对照组比较,追访结束时中药组各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肝肾阴虚证(P<0.05)、水湿内停证(P<0.01)2组有显著性差异。综合时间与干预因素影响后分析,浊毒内蕴证(P<0.05)、肝肾阴虚证(P<0.01)、肾阳虚衰证(P<0.01)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肾性骨病患者主要证候表现为肝肾阴虚、浊毒内蕴、肾阳虚衰、水湿内停、瘀血阻络5个基本证型,补肾活血法能够有效改善上述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 营养不良 证候 因子分析 骨代谢
原文传递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 被引量:27
6
作者 夏维波 +4 位作者 章振林 林华 金小岚 余卫 付勤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7-143,共17页
自20世纪初对徇偻病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以来,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关联被不断发现。我国内分泌学先驱刘士豪教授和朱宪彝教授针对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软化的研究,以及由他们提出并命名的“肾性骨营养不良”得到了国际学... 自20世纪初对徇偻病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以来,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关联被不断发现。我国内分泌学先驱刘士豪教授和朱宪彝教授针对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软化的研究,以及由他们提出并命名的“肾性骨营养不良”得到了国际学者的广泛认可。维生素D及其相关制剂(或称类似物)的应用从根本上遏制了全球范围内徇偻病/骨软化症的广泛流行趋势。然而,维生素D缺乏和营养不足在人群中仍普遍存在,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0HD)水平达不到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所推荐的30^/L(75nmol/L)水平,因此维生素D作为基本健康补充剂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维生素D在体内经过两步羟化后形成1,25双羟维生素D[1,25-dihydroxyvitaminD,1,25(OH)2D],后者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形式并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又被称为“D激素”或“活性维生素D”。近年来,有许多与维生素D结构相似且具有活性维生素D样作用的化学物质(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被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特别是用于骨质疏松症、徇偻病、慢性肾脏病和皮肤病等疾病。随着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s,VDR)和250HD-1a-羟化酶(1ahydroxylase,CYP27B1)在许多骨外组织中被发现,维生素D的作用已不再囿于调节钙磷代谢和维护骨骼健康,其在肌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自身免疫和炎性反应等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关注,维生素D已成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类似物 临床应用 维生素D 营养不良 骨质疏松症 心血管疾病 骨骼健康
下载PDF
重视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其骨病的控制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7期349-350,共2页
关键词 钙磷代谢紊乱 透析患者 骨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心血管事件 骨代谢异常 功能不全 营养不良 矿物质代谢
下载PDF
透析患者无力性骨病的新认识 被引量:22
8
作者 倪兆慧 周文彦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10期523-525,共3页
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终末期肾衰(ESRF)患者均不同程度合并骨代谢异常,即肾性骨病。肾性骨营养不良主要包括高转运型肾性骨病、低转运型肾性骨病(骨软化、无力性骨病)和混合性骨病三种不同类型。其中,无力性骨病以成骨细胞和... 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终末期肾衰(ESRF)患者均不同程度合并骨代谢异常,即肾性骨病。肾性骨营养不良主要包括高转运型肾性骨病、低转运型肾性骨病(骨软化、无力性骨病)和混合性骨病三种不同类型。其中,无力性骨病以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率低下和类骨质积聚减少为特征。目前尚无研究提示骨活检证实的无力性骨病是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 无力 透析患者 营养不良 脏病 骨代谢异常 终末期 降低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治疗——新型磷结合剂碳酸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楠 史浩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42-744,共3页
钙磷代谢紊乱及其骨病是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2009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颁布了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诊断、评估、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南中... 钙磷代谢紊乱及其骨病是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2009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颁布了慢性肾脏病一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诊断、评估、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南中将以往的肾性骨营养不良和肾性骨病的范围扩大,统称CKD—M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病 磷结合剂 高磷血症 治疗 碳酸镧 临床实践指南 营养不良 终末期衰竭
原文传递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改善肾性骨营养不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安书强 杨倩 +1 位作者 史长生 贾晓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68-472,共5页
【目的】比较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串联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与常规血液透析(HD)对改善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 【目的】比较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串联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与常规血液透析(HD)对改善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HD)组30例;B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HP+HD)30例,C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组(HP+HDF)30例。分别于首次治疗前后测定三组患者的瘦素、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 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钙蛋白(bone gla protein,BGP)Scr、BUN、Ca2+、P3+、首次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甲状旁腺超声检查的水平,连续治疗8周后同法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后清除瘦素、甲状旁腺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不管是首次治疗前后还是8周后治疗前与首次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两种物质的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能有效改善肾性骨营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病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滤 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补肾活血法对肾性骨病患者全段甲状旁腺素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宁 刘世巍 +5 位作者 任可 宋军 安海燕 陈永德 李同侠 郭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骨病(RBD)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骨代谢异常的改善作用及其机理,并与单纯补肾法相对比。方法采用交叉设计方法比较补肾活血法与单纯补肾法对肾性骨病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骨特异性碱...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骨病(RBD)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骨代谢异常的改善作用及其机理,并与单纯补肾法相对比。方法采用交叉设计方法比较补肾活血法与单纯补肾法对肾性骨病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指标的影响。结果补肾活血法治疗后血清I-PTH、BA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单纯补肾法治疗后血清I-PTH、BA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以缓解RBD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状态,有效改善骨代谢异常,从而延缓RB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 营养不良 活血 症状学
原文传递
2009年KDIGO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17
12
作者 卜磊 梅长林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5,共3页
慢性肾脏病(CKD)相关的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是当前国际肾脏病界关注及研究的热点。2005年在国际肾脏病改善预后协调委员会(KDIGO)的倡议下,在马德里召开了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定义、评价、分类研讨会。这次会议的共识以摘要的形式于200... 慢性肾脏病(CKD)相关的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是当前国际肾脏病界关注及研究的热点。2005年在国际肾脏病改善预后协调委员会(KDIGO)的倡议下,在马德里召开了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定义、评价、分类研讨会。这次会议的共识以摘要的形式于2006年发表。会议建议将以往的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及肾性骨病(renal bone disease)定义的范畴扩大,称其为CKD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s,CKD—M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病 骨代谢紊乱 临床实践指南 矿物质 营养不良 解读 骨病 CKD
原文传递
165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中医证候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世巍 张宁 +4 位作者 李同侠 任可 李建民 姜春生 罗燕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以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特征,初步归纳肾性骨病中医辨证标准。方法:采用中医症状量表对165例MHD肾性骨病患者症状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调查表症状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方法... 目的:以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特征,初步归纳肾性骨病中医辨证标准。方法:采用中医症状量表对165例MHD肾性骨病患者症状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调查表症状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方法为主轴因子法,并进行最大方差法正交旋转,依据中医理论对症状因子进行定性,初步得出肾性骨病类证候群,结合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辨证标准相关内容,拟定肾性骨病类中医证候。结果:因子载荷阵提炼出5个主要因子,结合中医理论,因子1反映了肝肾阴虚证证候,因子2反映了浊毒内蕴证证候,因子3反映了肾阳虚衰证证候,因子4反映了水湿内停证证候,因子5反映了瘀血阻络证证候。结论:归纳肾性骨病患者主要证候表现为肝肾阴虚证、浊毒内蕴证、肾阳虚衰证、水湿内停证、瘀血阻络证5个基本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 营养不良 长期维持血液透析(MHD) 骨代谢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法改善165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宁 刘世巍 +6 位作者 李同侠 任可 李建民 姜春生 罗燕楠 王甸红 李伟 《北京中医药》 201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采用健康调查问卷(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价补肾活血法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骨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将165例行MHD的慢性肾衰性骨病患者分为对照组81例和中药组84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方案,中药组加用补肾... 目的采用健康调查问卷(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价补肾活血法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骨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将165例行MHD的慢性肾衰性骨病患者分为对照组81例和中药组84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方案,中药组加用补肾活血颗粒剂。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国际通用的生存质量评测工具———SF-36量表对MHD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中药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提高,而中药组更为显著,中药组生存质量综合评分疗后显著提高,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活血中药能够提高慢性肾衰肾性骨病患者总体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 营养不良 生存质量 长期维持血液透析 骨代谢
下载PDF
血液透析滤过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转运骨营养不良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罗成 张辉 胡尽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856-3858,3862,共4页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对肾性骨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5例患者随机分成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组(HDF组)13例和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组(VitD组...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对肾性骨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5例患者随机分成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组(HDF组)13例和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组(VitD组)12例,HDF组每次透析后口服骨化三醇0.5μg,VitD组每次透析后口服骨化三醇1.0μg,每4周根据血钙水平进行调整1次,共干预16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钙、血清磷水平,并计算钙磷乘积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干预后HDF组和VitD组血钙均显著升高(P=0.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两组血磷、iPTH、BAP均显著降低(P<0.05),HDF组血磷降低更为显著(P=0.003),VitD组iPTH、BAP降低更明显(P=0.034、0.046);钙磷乘积在HDF组显著降低(P=0.031),VitD组明显升高(P=0.037),并显著高于HDF组(P=0.001);两组干预后临床症状均显著好转(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结论 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可以获得与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相同的疗效,并可以有效地减少骨化三醇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高转运骨病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维持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立婷 汤日宁 刘必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8-800,共3页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bone disorder,CKD-MBD)是伴随肾功能逐渐丧失而产生的并发症,由钙磷代谢紊乱、血管钙化和肾性骨营养不良构成。慢性肾脏病的大型临床研究中发现上述因素均与患...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bone disorder,CKD-MBD)是伴随肾功能逐渐丧失而产生的并发症,由钙磷代谢紊乱、血管钙化和肾性骨营养不良构成。慢性肾脏病的大型临床研究中发现上述因素均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CKD-MBD动物模型对深入研究CKD-MBD疾病发展、病理机制和药物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鼠作为研究疾病常用动物,其基因与人类高度相似,而且繁殖迅速、遗传稳定、饲养廉价,在构建CKD-MBD模型中广受青睐。故本文主要从手术干预法、化学诱导法两个方面总结近年CKD-MBD鼠模型建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病 骨代谢异常 动物模型 矿物质 立方 营养不良 钙磷代谢紊乱 药物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降磷散粉(海螵蛸)治疗腹膜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郭艳香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9期1236-1237,共2页
关键词 维持腹膜透析 高磷血症 透析患者 海螵蛸 功能不全 营养不良 常见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其血磷、血钙及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调节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郭洁 袁利 王锋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16期64-67,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80例为试验样本,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病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血液灌流联合... 目的 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80例为试验样本,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病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与对照组(40例,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血磷水平、血钙水平、iPTH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满意度,并以上述指标综合评定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治疗后Scr(血肌酐)、BUN(尿素氮)、β2-MG(β2-微球蛋白)、血磷、iPTH(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钙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病情,且治疗安全性有保障,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此治疗方案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评分
原文传递
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组织学检查及非侵入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萍 吴佳珺 +5 位作者 汪关煜 钱莹 齐进 顾志冬 谢静远 陈楠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9-314,共6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骨病的组织学改变并探讨非侵入性检测对肾性骨营养不良(ROD)的诊断意义。方法91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髂骨活检标本经HE、甲苯胺蓝及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进行病理分型。对2004年至2006年骨活检者外周血,以放射... 目的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骨病的组织学改变并探讨非侵入性检测对肾性骨营养不良(ROD)的诊断意义。方法91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髂骨活检标本经HE、甲苯胺蓝及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进行病理分型。对2004年至2006年骨活检者外周血,以放射免疫法检测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ELISA法检测骨保护素(OPC)和可溶性骨保护素配体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骨钙素(OCN)水平。结果ROD的发生率达100%。依据骨组织学改变特征,分为Ⅰ型高转运型ROD(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50例(54.9%);Ⅱ型:低转运型ROD(包括骨软化及无动力型骨病)9例(9.9%);Ⅲ型混合性ROD(兼有高转运及低转运型骨病)32例(35.2%)。各型ROD患者血浆iPTH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低转运型ROD组iPTH水平最低,各型ROD间i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D组外周血骨保护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176.58±1576.08)pmol/L比(1310.46±1254.00)pmol/L,P〈0.05],高转运型ROD患者OPG水平[(2261.85±1712.22)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型ROD间O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转运型ROD可溶性骨保护素配体(sRANK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328±0.524)pmol/L比(0.084±0.190)pmol/L,P〈0.05],而各型RO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型ROD中骨钙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低转运型ROD组OCN水平最低,混合型ROD组OCN明显高于低转运型ROD组[(226.63±66.46)pmol/L比(193.03±104.27)pmol/L,P〈0.05]。结论iPTH水平能较好地预测骨组织学改变,但不能完全推测骨病的病理类型。外周血OPC、sRANKL及OCN水平尚不能鉴别ROD各型的区别,其对骨病的诊断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骨组织学检查仍是ROD诊断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骨钙素 营养不良 免疫反应甲状旁腺激素 骨保护素 可溶骨保护素配体
原文传递
“固本益肾汤”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肾性骨营养不良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白丽娜 李月红 《江苏中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20-21,共2页
肾性骨营养不良(ROD)是指由慢性肾脏疾病及终末期肾脏疾病引起的体内矿物质和骨代谢系统紊乱,包括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及维生素D代谢异常;骨转换、骨矿化、骨容积、骨线性生长或骨强度异常.软组织钙化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 肾性骨营养不良(ROD)是指由慢性肾脏疾病及终末期肾脏疾病引起的体内矿物质和骨代谢系统紊乱,包括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及维生素D代谢异常;骨转换、骨矿化、骨容积、骨线性生长或骨强度异常.软组织钙化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一组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固本益 骨化三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