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关节前内侧手术入路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1
作者 叶斌 苗华 +2 位作者 于光生 周建生 王春 《解剖与临床》 1998年第4期184-186,共3页
目的:为肩关节手术前内侧人路和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按照手术人路进行层次解剖观测。并通过模拟显露证实其可行性和临床意义。结果:(1)头静脉95%位于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区筋膜深面,90%上... 目的:为肩关节手术前内侧人路和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按照手术人路进行层次解剖观测。并通过模拟显露证实其可行性和临床意义。结果:(1)头静脉95%位于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区筋膜深面,90%上端注入腋鞘内的腋静脉。(2)胸肩峰动脉三角肌支横过三角肌前缘、喙突深面的锁骨下缘与胸小肌止点上缘之间。(3)肌皮神经人肌点至喙突尖的间距为5.99±4.54(7.8~11.5cm)。(4)四边孔内结构与肩胛下肌切断线之间的间距在肩关节内收、外旋位时最大,此时四边孔内结构张力最低。结论:(1)当分离和牵开切口时,应将头静脉和切断的喙肱肌及肱二头肌短头向内侧拉开。(2)胸肩峰动脉三角肌支应在三角肌前缘深面的锁骨下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寻找。(3)在切断肩胛下肌时,应使肩关节处于内收外旋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内侧 手术入路 临床应用 解剖学
全文增补中
2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锋 刘美芳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1期71-72,共2页
目的比较经肩关节前内侧与肩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九江市第六人民医院186例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93)。试验组采用经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对照组选择肩关节外侧入路治疗... 目的比较经肩关节前内侧与肩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九江市第六人民医院186例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93)。试验组采用经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对照组选择肩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愈效果与临床表现,同时在患者出院后随访调查其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234.54±36.78)m L明显高于对照组(98.45±21.89)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上试验组(51.32±16.3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88.13±16.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肩关节前内侧与外侧入路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中,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经肩关节外侧入路手术对患者的损伤程度轻,经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内侧入路 肩关节外侧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脱位
下载PDF
经肩关节前内侧与肩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3
作者 胡宏普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9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肩关节前内侧与肩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186例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经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对照组选择肩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愈效果... 目的探讨经肩关节前内侧与肩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186例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经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对照组选择肩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愈效果与临床表现,同时在患者出院后随访调查其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肩关节前内侧与外侧入路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中,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经肩关节外侧入路手术对患者的损伤程度轻,经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内侧入路 肩关节外侧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脱位
下载PDF
小切口入路与传统术式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米文 徐微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5期35-35,4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与传统术式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住院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5例,观察组15例采用肩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对照组15例... 目的探讨小切口与传统术式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住院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5例,观察组15例采用肩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对照组15例采用传统的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入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良好的内固定材料,同时采取肩外侧小切口入路,与传统入路相比,术中出血少、无一例出现感染、腋神经和旋肱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 传统的肩关节内侧切口入路
下载PDF
改良肩关节前内侧入路联合“旋转门”操作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5
作者 林鸿亮 郑南生 +1 位作者 崔海随 王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7期2760-2761,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肩关节前内侧入路联合“旋转门”操作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间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3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6例。传统组传统肩关节前... 目的:探讨改良肩关节前内侧入路联合“旋转门”操作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间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3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6例。传统组传统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手术,联合组改良肩关节前内侧入路联合“旋转门”操作技术,分析两种手术方案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状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联合组术后6个月Neer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肩关节前内侧入路联合“旋转门”操作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手术创伤,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改良肩关节内侧入路 旋转门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