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石金柱 马学忠 +1 位作者 王剑 朱亚斌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11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获得随访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股骨近端伽玛型髓内钉(PFNA)内固定...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获得随访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股骨近端伽玛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行股骨近端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 Tan)治疗。比较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手术开展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手术中总失血情况、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患者功能指标、疼痛指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展时间、手术中总失血情况多于对照组;切口平均长度、疼痛指标与对照组相似;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略短于对照组;手术前两组功能指标相近;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 Tan)较股骨近端伽玛型髓内钉(PFNA)治疗,骨折复位效果及维持骨折解剖对位确实可靠,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骨折再移位、复位丢失,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加速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联合加压髓内 股骨伽玛型髓内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预后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联合加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蔡煜林 王少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联合加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4—2020-04诊治的5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28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关节置换组),2...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联合加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4—2020-04诊治的5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28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关节置换组),26例选择股骨近端联合加压髓内钉内固定(髓内钉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开始下床时间、术后至开始独立负重时间,术后1、3、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4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并且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与髓内钉组相比,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术后至开始下床时间、术后至开始独立负重时间明显更短,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与髓内钉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骨折在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股骨近端联合加压髓内钉内固定,但是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更大,同时也存在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骨水泥毒性反应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骨折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联合加压髓内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