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对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4
1
作者 李天奇 李勇 范维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研究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脂治疗对于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30只新西兰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对照组(10只)、辛伐他汀组(10只)和麝香保心丸组... 目的研究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脂治疗对于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30只新西兰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对照组(10只)、辛伐他汀组(10只)和麝香保心丸组(10只)。测定药物干预前后血脂、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抗体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MP3、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区域进行定量。结果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P<0.05,P<0.01),前者对血清MMP3水平无明显作用。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类似,能降低斑块内CD34(P<0.01)、VEGF(P<0.01)和MMP3(P<0.01)的阳性面积,并抑制斑块内胶原增生(P<0.01),而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阳性面积的影响不大。结论麝香保心丸与辛伐他汀的治疗,可以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生长,减少斑块内胞外基质的降解,因此可能具有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上述作用主要可能通过降低血清LDL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 血管生成抑制剂 动脉 麝香保心丸
下载PDF
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糖尿病足46例报告 被引量:61
2
作者 谷涌泉 张建 +6 位作者 俞恒锡 李建新 李学锋 齐立行 崔世军 董宗俊 汪忠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7-489,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外科旁路移植的方法。方法  2 0 0 0~ 2 0 0 2年 4 6例 2型糖尿病病人 ,5 2条下肢接受了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主要方式为动脉 -小腿动脉旁路移植 16条 (30 8% )和股动脉 -动脉人工血管 -单支小腿动脉自体血管旁...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外科旁路移植的方法。方法  2 0 0 0~ 2 0 0 2年 4 6例 2型糖尿病病人 ,5 2条下肢接受了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主要方式为动脉 -小腿动脉旁路移植 16条 (30 8% )和股动脉 -动脉人工血管 -单支小腿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 15条 (2 8 9% ) ,其次为动脉 -单支小腿动脉 -足背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7条 (13 5 % )。结果  4 6例病人中 ,2例因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死亡 ,手术成功率 95 7% ,救肢率 98 0 % ,出院时血管通畅率 10 0 % ,足部创面的愈合率 4 4 5 %。结论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是可以通过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不仅可以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 ,而且可以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一个较好的营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 治疗 糖尿病足46例报告 动脉 动脉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傅向华 马宁 +10 位作者 刘君 吴伟力 谷新顺 李世强 姜云发 屈长强 李亮 郝国桢 刘晓堃 王占启 田英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73-577,共5页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TRA pPCI与TFA 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2 0 8例 [男性 159例 ,女性 49例 ,平均年龄 (...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TRA pPCI与TFA 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2 0 8例 [男性 159例 ,女性 49例 ,平均年龄 (58 9± 11 9)岁 ]发病在 12h内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10 6例 ,TFA pPCI组 10 2例。比较两种入径 pPCI各操作时程和疗效及术后出血、血栓 /栓塞和血管并发症 ;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并评价药物预防和解痉效果。并随访比较TRA pPCI组术后 1个月双侧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结果 TRA pPCI组和TFA pPCI组各 2例患者因入径血管困难而交叉调组。TR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6支 ,其中完全闭塞病变 2 8支。TF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2支 ,完全闭塞 3 4支。两组患者在桡 /股动脉穿刺时间、指引导管置入时间、病人到达医院至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总pPCI时程无明显差异 [(18 3± 3 3 )s比 (16 9± 4 2 )s ;(6 0± 1 6)min比 (5 8± 0 9)min ;(45 3± 19 6)min比 (42 8± 2 2 7)min ;(49 2± 2 4 1)min比 (46 5± 2 6 4)min ,P均 >0 0 5]。两组一次入径血管穿刺成功率、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率和PCI成功率亦相似 (93 4%比 96 1% ;10 0 %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股动脉出血的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4
作者 刘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4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行PCI的病例 6 4 0例 ,分析股动脉出血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出血病例 (34例 )占全部病例的 5 .3% ;(2 )出血组平均年龄高于非出血组 ,女性多于男...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行PCI的病例 6 4 0例 ,分析股动脉出血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出血病例 (34例 )占全部病例的 5 .3% ;(2 )出血组平均年龄高于非出血组 ,女性多于男性 ;(3) 2组止血方法差异有显著性 ;(4)出血前后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结论 PCI术后出血的发生有病人自身的因素 ,也有手术操作过程及护理上的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 动脉 出血 护理
下载PDF
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中膜层厚度正常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张梅 张运 +4 位作者 高月花 张园园 李秀昌 葛志明 季小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股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 根据 12 5例正常健康者颈动脉及股动脉超声图像 ,测量颈动脉及股动脉内径 (D)、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 中膜层厚度 (IMT)、颈动脉及股动脉僵硬度 (β)和最大剪切率 (SRs)...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股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 根据 12 5例正常健康者颈动脉及股动脉超声图像 ,测量颈动脉及股动脉内径 (D)、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 中膜层厚度 (IMT)、颈动脉及股动脉僵硬度 (β)和最大剪切率 (SRs)。结果 随年龄增加 ,颈动脉及股动脉IMT、D、β呈增加趋势 ,SRs降低 ;正常人颈动脉和股动脉IMT分别为(0 .63± 0 .15 )mm、(0 .68± 0 .2 1)mm ,颈动脉及股动脉IMT上限分别为 0 .93mm、1.11mm。将正常人分为≥ 5 0岁组与 <5 0岁组 ,颈动脉上限分别为 1.0 9mm、0 .85mm ;股动脉上限分别为 1.2 6mm、0 .98mm。结论 正常人颈动脉及股动脉的IMT、血管内径和僵硬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采用IMT≥ 1.2mm可用于诊断颈动脉及年龄 <5 0岁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对于 5 0岁以上患者 ,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标准取IMT≥ 1.3mm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内膜-中膜层厚度 超声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被引量:49
6
作者 陈海生 肖明第 +5 位作者 程云阁 钟焕清 黄志辉 谢翠贤 何勇 程国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总结2 8例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MVR)术的经验。方法 右侧胸壁小切口(4~5cm) +两孔(胸腔镜、升主动脉阻闭钳入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 本组... 目的 总结2 8例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MVR)术的经验。方法 右侧胸壁小切口(4~5cm) +两孔(胸腔镜、升主动脉阻闭钳入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 本组(胸腔镜组)无死亡。与同期一组(常规组) 33例正中开胸法MVR相比,体外循环82~14 6 (96±38)min对80~132 (92±31)min ,升主动脉阻闭37~76 (47±18)min对34~72 (45±13)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8 6~14 8(10. 2±3.1)h对8.3~15. 9(11.3±3.4 )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而术后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5 0~2 30 (72±2 8)ml对70~4 6 0 (10.8±4 .2 )ml,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8~12 (10.1±2 . 2 )d对10~2 8(15. 6±4 . 2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 5 )。结论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较正中开胸法MVR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胸腔镜辅助 微创 升主动脉 术后住院时间 体外循环 胸壁小切口 心脏停跳液 术后呼吸机 静脉插管 保护心肌 顺行灌注 MVR 统计学 动脉 无死亡 引流量 开胸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患者颈-股动脉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1
7
作者 华琦 谭静 +2 位作者 刘东霞 闻静 邢绣荣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病患者颈-股动脉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CFPWV)和颈-桡动脉PWV(CR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和...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病患者颈-股动脉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CFPWV)和颈-桡动脉PWV(CR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对517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72例,女245例,年龄17~82岁,平均(52.0±13.0)岁]和118例健康人[其中男52例,女66例,年龄19~82岁,平均(54.2±13.8)岁]进行PWV检测.结果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颈-股动脉PWV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P<0.001),而颈-桡动脉PWV 无此变化趋势;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均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增高(P<0.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颈-股动脉PWV的独立因素;舒张压是影响颈-桡动脉PWV的独立因素(各标准化回归系数P<0.001).结论年龄和血压组分对高血压患者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不同.对大动脉弹性功能改变的检测较外周中等动脉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弹性 脉搏波速度 高血压病患者 动脉 动脉 动脉弹性功能 不同年龄 高血压患者 多元逐步回归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5
8
作者 李洁荣 吕云 高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891-893,共3页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病人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进行PCI的高龄病人70例,病人年龄均≥80岁。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每组35例。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股动...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病人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进行PCI的高龄病人70例,病人年龄均≥80岁。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每组35例。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股动脉组经股动脉途径行PCI。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情况以及血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桡动脉组、股动脉组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成功率分别为97.14%、94.29%,PCI成功率分别为92.86%、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股动脉组CAG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28.57%,PCI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PCI的临床成功率接近,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龄 动脉 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股动脉采血与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44
9
作者 吴爱琳 《现代护理》 2006年第5期416-417,共2页
目的比较采集血气分析的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ICU 108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患儿,随机分别用5.5号头皮针套1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法与7号针头2 ml或5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法,对2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穿刺... 目的比较采集血气分析的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ICU 108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患儿,随机分别用5.5号头皮针套1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法与7号针头2 ml或5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法,对2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的发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对疼痛的反应强度、按压时间2组患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5.5号头皮针头桡动脉采血气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又可节约护士按压时间,也便于观察,值得在新生儿ICU护理工作中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标本 动脉 动脉 血气分析 护理
下载PDF
经不同途径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被引量:39
10
作者 尤威 叶飞 +10 位作者 陈绍良 张俊杰 田乃亮 林松 刘志忠 王蓉 阚静 许田 刘玲玲 林玲 徐海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36-739,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PCI的≥80岁冠心病患者共488例。根据介入途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RI组(经桡动脉途径,共23...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PCI的≥80岁冠心病患者共488例。根据介入途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RI组(经桡动脉途径,共235例)和TFI组(经股动脉途径,共253例)。比较两组患者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TFI组与TRI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后2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RI组血管并发症[17.9%(42/235)比26.9%(68/253),P〈0.05]、围手术期TIMI大出血[1.3%(3/235)比4.7%(12/253),P〈0.05]、围手术期TIMI小出血[5.1%(12/235)比15.8%(40/253),P〈0.01]的发生率均低于TFI组,PCI术后卧床时间[3.6(2.8~4.2)h比24.4(24.0~25.1)h,P〈0.01]和住院时间[3.0(3.0~4.0)d比5.0(5.0~6.0)d,P〈0.01]短于TFI组,需要更改介入治疗途径的比例TRI组高于TFI组[11.5%(27/235)比2.0%(5/253),P〈0.01]。 结论 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PCI的短期及长期效果与经股动脉途径相似,但需要更改介入途径的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动脉 动脉
原文传递
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9
11
作者 吕永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冠心病患者190例,按照介入途径的不同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观察组13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 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冠心病患者190例,按照介入途径的不同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观察组13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对照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行介入术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心功能、术后卧床时间、穿刺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卧床时间、穿刺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桡动脉组优于经股动脉组。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的治疗效果相当,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冠心病 动脉 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下载PDF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探讨 被引量:39
12
作者 蔡有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53-554,共2页
关键词 血气分析 标本采集 动脉 动脉 动脉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39
13
作者 武雪亮 屈明 +4 位作者 薛军 郭飞 韩磊 王立坤 郑月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8期626-630,共5页
不断更新的镍钛合金支架使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的腔内治疗出现了革命性的改变,但仍有半数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SR)。ISR常见于长段复杂病变,原因和机制也较复杂,其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血管再通治... 不断更新的镍钛合金支架使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的腔内治疗出现了革命性的改变,但仍有半数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SR)。ISR常见于长段复杂病变,原因和机制也较复杂,其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血管再通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戒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抗凝、积极锻炼和药物治疗。血管再通治疗包括传统开放手术、Forgart导管取栓术、导管内接触性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经皮腔内斑块切除术、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LA)和血管腔内短距离放射治疗(EVBT)等。目前临床多采用复合治疗,以期取得更好的中远期疗效,降低再干预率,本文综述了ISR原因和血管再通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支架 动脉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5
14
作者 叶武成 高彩丽 叶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榆林市第四(星元)医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78例(年龄≥80岁),采用信封法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每组39例。股动脉组患者采用经...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榆林市第四(星元)医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78例(年龄≥80岁),采用信封法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每组39例。股动脉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桡动脉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成功率、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和远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成功率、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股动脉组(P<0.05)。股动脉组患者近期和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71.8%,桡动脉组分别为7.7%、43.6%。两组患者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8%,低于股动脉组的30.7%(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PCI较经股动脉入路PCI能有效缩短高龄冠心病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80以上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动脉 动脉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比观察 被引量:31
15
作者 蒋金法 Michel Berthet-Bondet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0年第4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旨在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价值。方法 将 10 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组并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分别观察二组在手术和住院结果等方面的比较。结果 发现二组在平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到冠脉时间、首... 目的 旨在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价值。方法 将 10 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组并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分别观察二组在手术和住院结果等方面的比较。结果 发现二组在平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到冠脉时间、首次支架置入成功率、平均使用导管数、主要冠脉事件等方面差别无显著性 ,而经桡动脉组在局部并发症 (出血或小血肿 )、压迫止血或病人移动、住院时间和病人不适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股动脉组 ,而平均动脉插管时间和动脉痉挛发生率则比股动脉组明显增加。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内支架置入与经股动脉同样安全有效 ,而且经桡动脉并发症更少 ,但是需要一定的经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冠状动脉 支架置入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6
作者 邓金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9-870,共2页
近30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冠心病治疗方法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最好,是当前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本文对我院2009年12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 近30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冠心病治疗方法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最好,是当前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本文对我院2009年12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经桡动脉和股动脉PCI效果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动脉 动脉
下载PDF
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杨磊 王春玲 +2 位作者 刘伟学 赵帅 汪对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5期442-443,445,共3页
目的: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经不同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手术治疗方案分别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经不同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手术治疗方案分别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TIMI小出血发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的近期、远期疗效相当,但是经桡动脉行PCI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龄 经皮冠状动脉 动脉 动脉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18
作者 刘杲 缪金龙 许岭平 《安徽医学》 2016年第6期696-698,共3页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疗效。方法临床纳入进行PCI手术的高龄(≥80岁)冠心病患者107例,根据PCI通路的途径分为桡动脉组(45例)与股动脉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手术并发症等...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疗效。方法临床纳入进行PCI手术的高龄(≥80岁)冠心病患者107例,根据PCI通路的途径分为桡动脉组(45例)与股动脉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手术并发症等。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78%和9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更换途径率、冠状动脉导管插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PCI治疗的高龄患者,桡动脉途径能够有效降低穿刺血管局部的并发症,但其穿刺失败率较高,穿刺及X线曝光时间均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冠心病 动脉 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周全 许春平 潘少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623-2625,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498例,其中男252例,女246例;年龄65~92岁。并按穿刺途径分为经桡动脉211例(桡动脉组)、...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498例,其中男252例,女246例;年龄65~92岁。并按穿刺途径分为经桡动脉211例(桡动脉组)、经股动脉287例(股动脉组),从3个年龄段(60~74岁,75~84岁,≥8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PCI特点、住院期间的术后卧床时间、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心脏不良事件(心脏性死亡和靶病变的再重建率)。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中,桡动脉组因桡动脉穿刺失败或未完成PCI改为股动脉途径的患者比率高于股动脉组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的X线曝光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两组中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再次PCI比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比较,年龄对冠心病患者选择PCI术的穿刺方式、成功率和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动脉 动脉
下载PDF
不同入路行冠脉造影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8
20
作者 孙万峰 董志峰 +2 位作者 张国培 夏玉东 崔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比较从不同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812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入路不同分为左、右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3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患者术后的舒适度,联合其他介入诊治的种类及成功率等。结果 3... 目的比较从不同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812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入路不同分为左、右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3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患者术后的舒适度,联合其他介入诊治的种类及成功率等。结果 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对比剂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右侧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稍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有一定的血管痉挛、术后的动脉闭塞发生率,而股动脉组的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组桡动脉组的舒适度均高于股动脉途径组(P<0.05)。3种入路均分别可成功联合行其他种类的介入诊治。结论正确地个体化选择造影入路可为患者及临床医师本身带来极大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入路 动脉 动脉 个体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