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诠释与歧变:耶稣形象在明清社会里的传播及其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肖清和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7-147,共11页
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东来,通过画像、中文著作等方式构建、传播耶稣形象。在《进呈书像》等重要著作中,传教士有意突出耶稣的神人二性,试图将基督教中最为重要的基督论传播给中国受众。但由于传教士所构建的耶稣形象本身存在张力,导致... 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东来,通过画像、中文著作等方式构建、传播耶稣形象。在《进呈书像》等重要著作中,传教士有意突出耶稣的神人二性,试图将基督教中最为重要的基督论传播给中国受众。但由于传教士所构建的耶稣形象本身存在张力,导致反教者对耶稣形象产生误解、曲解。传教士构建耶稣形象时所出现的"断裂",是导致世人理解耶稣形象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耶稣形象在明清社会里的传播及其反应之过程,可视为西方知识或文化在近代中国嬗变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形象 《进呈书像》 文化交流 诠释 歧变
下载PDF
论《吉姆爷》中吉姆的耶稣形象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金良 祁淑玲 《理论观察》 2001年第4期104-106,共3页
《吉姆爷》是约瑟夫·康拉德进行道德探索的杰出小说之一。其主人公吉姆在作者的笔下与耶稣的形象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 ,如吉姆的服饰、言行及其对基督教教义的实践等方面 ,从而揭示作者的良苦用心。
关键词 康德拉 吉姆爷 耶稣形象
下载PDF
福克纳小说中的耶稣式形象 被引量:3
3
作者 洪增流 贾晓庆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75,共5页
结合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宗教氛围,对福克纳几部主要小说中的耶稣式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演变的过程,以求全面公正地评价作家的宗教观及其在作品中塑造这些各具特色的耶稣形象的目的和意义。
关键词 福克纳 耶稣形象 扭曲 宗教信仰
下载PDF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视阈中耶稣形象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效佩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称为"亚伯拉罕宗教",它们在圣贤人物、历史渊源、教义理论以及地理位置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围绕着如何看待耶稣这个宗教历史神秘人物而形成的神学信仰和教义体系,... 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称为"亚伯拉罕宗教",它们在圣贤人物、历史渊源、教义理论以及地理位置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围绕着如何看待耶稣这个宗教历史神秘人物而形成的神学信仰和教义体系,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篇章。三大"一神教"因各自看待耶稣的立场不同而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巩固、创新或者构建了各自的神学信仰和教义体系。站在比较宗教学的多元视角上,把它们对耶稣所持的不同立场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不但具有追求宗教间相互理解、和谐共存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全球伦理也有理论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一神教” 耶稣形象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耶稣受难记》中的耶稣形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鑫涔 贾虹源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5期146-147,共2页
《耶稣受难记》由梅尔·吉布森执导,以《圣经·旧约》四福音书的内容为基础,讲述了耶稣殉难前12小时内发生的事情,并通过相对血腥暴力的场景将这一段历史直观地还原。本文从影片的拍摄背景、形式及叙事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该作... 《耶稣受难记》由梅尔·吉布森执导,以《圣经·旧约》四福音书的内容为基础,讲述了耶稣殉难前12小时内发生的事情,并通过相对血腥暴力的场景将这一段历史直观地还原。本文从影片的拍摄背景、形式及叙事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该作品中所展现的各角色形象,对该影片受到的社会争议进行分析,指出影片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加入了导演本人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受难记 耶稣形象 英美影视作品 研究
下载PDF
晚明士大夫对耶稣形象的歧异理解——兼及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6,共7页
本文关心的问题是晚明士大夫对耶稣的身份及其即生意义的理解,意欲通过此个案来探讨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机制。晚明士大夫对耶稣形象的歧异理解表明,一个人、一种文化在理解异文化时,总是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前理解。带着成见和前理解看... 本文关心的问题是晚明士大夫对耶稣的身份及其即生意义的理解,意欲通过此个案来探讨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机制。晚明士大夫对耶稣形象的歧异理解表明,一个人、一种文化在理解异文化时,总是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前理解。带着成见和前理解看待外来文化,比照已有的概念框架理解外来文化,往往容易将之简单纳入已有的分类框架,却过滤掉了与自己文化相异的部分,难以达到深层的文化理解与交流。尊重文化差异,减少成见和前理解,修正或者重组观念框架,才能逐步达到真正的深层次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形象 晚明 前理解 成见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一个神化了的艺术形象——试析《圣经》里的耶稣
7
作者 张奎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69-71,共3页
根据基督教教义,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有关耶稣的生平业绩在《圣经》的四个《福音书》中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和描述。至于耶稣故事已流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耶稣已超越了基督教文化的范围,超越了时空,也超越了所有文化和语言的疆界。
关键词 《圣经》 艺术形象 耶稣形象 基督教文化 历史人物 耶稣基督 人间的力量 《反杜林论》 基督教教义 试析
下载PDF
中国文学中的耶稣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学富 《金陵神学志》 1995年第Z1期59-65,共7页
众所周知,基督教是西方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随着西方传教运动深入,特别是《圣经》的翻译,基督教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在中国文学——特别是现代文学的园地里植下一垄垄香花畦,而耶稣作为中国文学中一个崭新的... 众所周知,基督教是西方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随着西方传教运动深入,特别是《圣经》的翻译,基督教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在中国文学——特别是现代文学的园地里植下一垄垄香花畦,而耶稣作为中国文学中一个崭新的人物形象,更是秀而拔萃引人注目,本文试专而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形象 中国文学 基督教徒 鲁迅 茅盾 中国近代文学 梁启超 基督教文化 人物形象 圣经
原文传递
《拿撒勒的耶稣》影视作品中的耶稣形象研究
9
作者 贾虹源 高鑫涔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4期109-110,共2页
本文分析《拿撒勒的耶稣》剧集在表现耶稣形象上的优势与不足,从剧集参考的福音书内容与拍摄的艺术手法方面分析该作品对耶稣的神性及人性的刻画,结合该剧中对除耶稣以外的人物的刻画以及重点表现的内容和情节,分析了该剧集对犹太人负... 本文分析《拿撒勒的耶稣》剧集在表现耶稣形象上的优势与不足,从剧集参考的福音书内容与拍摄的艺术手法方面分析该作品对耶稣的神性及人性的刻画,结合该剧中对除耶稣以外的人物的刻画以及重点表现的内容和情节,分析了该剧集对犹太人负罪感的弱化以及对耶稣犹太人身份的强化。该作品虽然因导演和编剧在剧集中加入了许多个人的阐释而引起争议,但总体上受到了教会、媒体和观众的赞许和认可,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拿撒勒的耶稣 耶稣形象 影视作品 研究
下载PDF
黑格尔《耶稣传》作为现代性问题解决范式之探究
10
作者 张勤富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8-52,共5页
通过对政治、宗教、文化之间的关联及其与黑格尔思想的关系进行解析,发现黑格尔创作《耶稣传》的根本原因是解决当时德国的现代性问题,即满足建立现代国家的文化需求。《耶稣传》以塑造耶稣新形象来解决这一现代性问题。对这一范式进行... 通过对政治、宗教、文化之间的关联及其与黑格尔思想的关系进行解析,发现黑格尔创作《耶稣传》的根本原因是解决当时德国的现代性问题,即满足建立现代国家的文化需求。《耶稣传》以塑造耶稣新形象来解决这一现代性问题。对这一范式进行分析反思,得到理解黑格尔哲学及文明间借鉴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耶稣传》 耶稣形象 范式
下载PDF
英美影视作品中耶稣形象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虹源 高鑫涔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以耶稣为主人公的英美影视作品通常反映西方人文精神内核,传播其宗教观念与普世价值。本文对相关影视作品进行分析,从拍摄原因、拍摄方式、文化影响等方面探索研究英美影视作品中的耶稣形象。笔者多方考量,评价影视作品中耶稣形象的神... 以耶稣为主人公的英美影视作品通常反映西方人文精神内核,传播其宗教观念与普世价值。本文对相关影视作品进行分析,从拍摄原因、拍摄方式、文化影响等方面探索研究英美影视作品中的耶稣形象。笔者多方考量,评价影视作品中耶稣形象的神性程度,探究神性程度与影视作品评分的关系。影视作品中不同耶稣的形象塑造背后有诸多文化原因。理解其中原因,有助于了解英美两国世俗宗教文化,认识西方国家价值观与价值体系,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形象 人神二性 影视 研究
下载PDF
福克纳小说中作为宗教文化符码的耶稣形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钢 《圣经文学研究》 2013年第1期301-320,共20页
福克纳在小说中以耶稣形象影射达成拯救的关键性信仰途径,从而展示了强烈的宗教精神和宗教寓意。通过对福克纳小说中具有物理性质的"类耶稣基督"形象、精神属性的耶稣形象以及孩童形式的耶稣形象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发现福克... 福克纳在小说中以耶稣形象影射达成拯救的关键性信仰途径,从而展示了强烈的宗教精神和宗教寓意。通过对福克纳小说中具有物理性质的"类耶稣基督"形象、精神属性的耶稣形象以及孩童形式的耶稣形象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发现福克纳是如何利用圣经传统来表达其人学观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宗教文化符码 耶稣形象 人学观念
下载PDF
解读勃洛克的《十二个》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雯 《俄语学习》 2010年第2期57-60,共4页
《十二个》是描写十月革命的第一首长诗,诗人勃洛克真实地刻画了革命后的彼得格勒与赤卫队员的城市巡逻。本文从耶稣形象及长诗结构入手重新解读文本,阐释诗人期盼通过社会变革带动精神文明重建和社会道德修复的革命观。
关键词 《十二个》 勃洛克 耶稣形象 作品结构
下载PDF
远藤周作《死海之滨》中的耶稣形象
14
作者 臧运发 史军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日本天主教作家远藤周作一生致力于对耶稣形象的探索。在《死海之滨》中,他以富有技巧的叙述手法,通过在现实世界中屡受挫折的失败者引导出"永远的同伴者"这一耶稣形象。与此同时,他以自己的方式研读《圣经》,认为《圣经》印... 日本天主教作家远藤周作一生致力于对耶稣形象的探索。在《死海之滨》中,他以富有技巧的叙述手法,通过在现实世界中屡受挫折的失败者引导出"永远的同伴者"这一耶稣形象。与此同时,他以自己的方式研读《圣经》,认为《圣经》印证了耶稣作为一位同伴者的性质。远藤周作以极大的勇气尝试塑造耶稣,这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作家的诚实与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藤周作 死海之滨 基督教 耶稣形象
下载PDF
弥撒读经简介——常年期(双数年)第二十周至二十四周的平日弥撒读经
15
作者 马玉田 《中国天主教》 1996年第5期22-24,共3页
这几周的平日弥撒读经一除选自介绍过的《厄则克耳》先知书外,自二十一至二十四周,每日弥撒的读经一则选自新约中的《得撒洛尼后书》、《格林多前书》。自二十至二十一周的每日福音仍选自《玛窦福音》,自二十二周的周一开始,直到常年期... 这几周的平日弥撒读经一除选自介绍过的《厄则克耳》先知书外,自二十一至二十四周,每日弥撒的读经一则选自新约中的《得撒洛尼后书》、《格林多前书》。自二十至二十一周的每日福音仍选自《玛窦福音》,自二十二周的周一开始,直到常年期结束,每日福音则选自《路加福音》。 兹将《得撒洛尼后书》、《格林多前书》、和《路加福音》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宗教 耶稣形象 基督徒 加福 先知书 马帝国 书信 最重要的目的 异教信仰 宗教信仰
下载PDF
《万世巨星》系列影视作品中的耶稣形象研究
16
作者 贾虹源 高鑫涔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3期111-113,共3页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创作的音乐剧《万世巨星》表现了"现代版"的耶稣,即一个近似"摇滚明星"的全新形象。本文研究《万世巨星》三个影视版本,从影视艺术手法方面分析音乐剧中的人物...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创作的音乐剧《万世巨星》表现了"现代版"的耶稣,即一个近似"摇滚明星"的全新形象。本文研究《万世巨星》三个影视版本,从影视艺术手法方面分析音乐剧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及经典唱段,比较不同版本间的细微改变,并结合各版本相应的社会背景及社会影响,对剧中的耶稣形象进行分析。该音乐剧以宗教经典为依托,结合作者自身对摇滚音乐的热爱,虽注重表现耶稣的人性而非神性,但并非决意颠覆其旧有形象,意在创造宗教流行文化,以新视角塑造救世主耶稣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世巨星 耶稣形象 人性 影视 研究
下载PDF
唐代耶稣名号和形象的入华及其结局
17
作者 冯英 林中泽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4-190,共7页
在唐代,随着景教的入华,作为基督教核心人物的耶稣形象也随之进入中国。尽管景僧们在输入耶稣形象时,力图保持其宗教的纯洁性,但是由于他们在译经及相关的宗教著述中大量借用了佛、道词汇甚至儒家义理,导致耶稣形象因此披上了中国传统... 在唐代,随着景教的入华,作为基督教核心人物的耶稣形象也随之进入中国。尽管景僧们在输入耶稣形象时,力图保持其宗教的纯洁性,但是由于他们在译经及相关的宗教著述中大量借用了佛、道词汇甚至儒家义理,导致耶稣形象因此披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外衣。这种文化借用虽然为耶稣形象的入华提供了暂时的便利,却使这一形象与基督教当中耶稣的本来面目渐行渐远,乃至于"南橘北枳",最终被同化于中国佛教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教 耶稣形象 入华 本土化
下载PDF
历史争议之六 “信还是不信,这是个问题”
18
作者 阿千千 《电影世界》 2011年第12期80-82,共3页
耶稣尽管拥有着"神之子"的荣耀身份,也避免不了被后世各种质疑、解构、颠覆乃至恶搞的命运。有关耶稣生平事迹的存疑有:耶稣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还是一个被信徒杜撰出的传说?犹大是一个叛徒还是一个最崇高的圣徒?耶稣有妻子... 耶稣尽管拥有着"神之子"的荣耀身份,也避免不了被后世各种质疑、解构、颠覆乃至恶搞的命运。有关耶稣生平事迹的存疑有:耶稣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还是一个被信徒杜撰出的传说?犹大是一个叛徒还是一个最崇高的圣徒?耶稣有妻子么,这个可能的妻子是否就是抹大拉的玛利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形象 十字架 玛利亚 基督教 生平事迹 争议 历史上 影片 真实存在 解构
下载PDF
耶稣形象在西方美术史上的变迁
19
作者 王丽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宗教与艺术的关系至为密切。耶稣形象在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由最初的表意符号到神圣的代言者,再到饱含人性的光辉形象,进而到颠覆与超越的组合体,这一系列变化是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而不断演变的,这也与人类艺术精神由神圣... 宗教与艺术的关系至为密切。耶稣形象在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由最初的表意符号到神圣的代言者,再到饱含人性的光辉形象,进而到颠覆与超越的组合体,这一系列变化是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而不断演变的,这也与人类艺术精神由神圣到世俗、再由世俗到理想的发展方向是相一致的。本文通过梳理分析西方美术史上的耶稣形象,以期实现艺术、宗教和文化的互文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形象 艺术史 宗教文化 社会精神
下载PDF
明清之际奉教士人对耶稣形象的改造及其文化意义
20
作者 冯英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6-151,共6页
耶稣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正确认识耶稣是理解基督教上帝的关键。面对明末清初入华传教士输入的充满异域文化特质的耶稣形象,中国奉教士人在中国历史典籍与文化传统中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符号。因此,无法直接用儒家文化与汉语词汇... 耶稣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正确认识耶稣是理解基督教上帝的关键。面对明末清初入华传教士输入的充满异域文化特质的耶稣形象,中国奉教士人在中国历史典籍与文化传统中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符号。因此,无法直接用儒家文化与汉语词汇去积极诠释这一异质文化现象。然而,他们却用比较间接的方式,通过对道成肉身学说做出刻意的选择,强调天主降生与耶稣行实等内容,有意忽略基督受难与复活升天,努力为耶稣形象寻找能被中国主流社会所接受的内在文化依据,并使其具有了浓郁的儒家气息,从而开启了耶稣形象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奉教士人 耶稣形象 改造 本土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