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复康口服液对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聋模型听觉耳动反射及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晓斌 郝少君 +3 位作者 谢国旗 苏峰 管志江 张正臣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究耳复康口服液对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聋模型听觉耳动反射及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的影响。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耳聋左慈丸组(2.7 g·kg^(-1)),高、中、低剂量耳复康... 目的探究耳复康口服液对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聋模型听觉耳动反射及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的影响。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耳聋左慈丸组(2.7 g·kg^(-1)),高、中、低剂量耳复康口服液组(18,9,4.5 m L·kg^(-1))。除空白对照组每天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 m L·kg^(-1),其余各组每天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80 mg·kg^(-1),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14 d,分别于第7天、第14天给药后进行听觉耳动反射的测试,第15天时每只豚鼠进行TEOAE测试。结果对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聋模型听觉耳动反射的影响:与模型组比,第7天耳复康口服液低剂量组可显著改善豚鼠听觉障碍(P<0.01);第14天耳复康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著改善豚鼠听觉障碍(P<0.01)。对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聋模型TEOAE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耳复康口服液各剂量组总反应能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耳复康口服液各剂量组总相关度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耳复康口服液均对庆大霉素致聋豚鼠的听力障碍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复康口服液 豚鼠 耳聋模型 耳动反射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
原文传递
内耳注射药物建立新生鼠耳聋动物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凌翔 吴皓 石复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通过纳升级微量注射泵内耳注射给药的实验方法,建立新生鼠耳聋动物模型。方法 42只出生第二天新生鼠,分别以注射速度分组:单纯穿刺组(对照组,6只,仅穿刺耳蜗底回侧壁,不注射液体)、蒸馏水1组(H2O 20组,4只,20nl/min)、蒸馏水2组(H2O... 目的通过纳升级微量注射泵内耳注射给药的实验方法,建立新生鼠耳聋动物模型。方法 42只出生第二天新生鼠,分别以注射速度分组:单纯穿刺组(对照组,6只,仅穿刺耳蜗底回侧壁,不注射液体)、蒸馏水1组(H2O 20组,4只,20nl/min)、蒸馏水2组(H2O 60组,3只,60nl/min)及药物浓度分组(新霉素各组给药速度为60nl/min):新霉素1组(Neo1组,4只,1μmol/ml)、新霉素2组(Neo10组,4只,10μmol/ml)、新霉素3组Neo 50组,5只,50μmol/ml)、新霉素4组(Neo 100组,8只,100μmol/ml)及新霉素5组(Neo 50 1组,8只,50μmol/ml)。各组均采用耳蜗底回微创打孔技术,利用纳升级微量注射泵按上述各组用药、剂量及给药速度进行内耳药物注射。术后1天(Neo 50 1组)及3天(其余各组)采用基底膜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内耳毛细胞及支持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术后新生鼠存活好,伤口恢复优良。耳蜗毛细胞机械性损伤与注射速度呈正相关,术后3天,H2O 20组和H2O 60组注射区域内、外毛细胞略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胞损伤与新霉素浓度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天Neo1组的外毛细胞数量及Neo10、50、100组内、外毛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与H2O 60组比较,术后3天Neo50及Neo100组内、外毛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新霉素50μmol/ml注射后1天(Neo 50 1组)与3天(Neo 50组)内、外毛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霉素50μmol/ml注射后3天免疫荧光染色示支持细胞形态良好。结论利用纳升级微量注射泵给药方式注射50μmol/ml新霉素200纳升至内耳,可建立新生鼠耳聋动物模型,具有毛细胞死亡率高,致聋效果显著的优点;而支持细胞保留较好,且动物存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注射 耳聋模型 新霉素
下载PDF
一种单纯毛细胞缺失豚鼠耳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庄文杰 丛宁 韩朝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1年第2期81-84,95,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较为简单的仅造成毛细胞丧失同时具有内淋巴灌注通路的豚鼠耳聋模型。方法利用耳蜗侧壁打孔经中阶进行内淋巴灌注注射用水或腺病毒液来造成正常豚鼠耳蜗毛细胞损害,引起耳聋。通过基底膜铺片phalloidin染色和Dapi核染色来... 目的建立一种较为简单的仅造成毛细胞丧失同时具有内淋巴灌注通路的豚鼠耳聋模型。方法利用耳蜗侧壁打孔经中阶进行内淋巴灌注注射用水或腺病毒液来造成正常豚鼠耳蜗毛细胞损害,引起耳聋。通过基底膜铺片phalloidin染色和Dapi核染色来观察基底膜受损的情况。利用脑干诱发电位进行致聋效果的判定。结果内淋巴灌注可以造成早期单纯的毛细胞丧失,而基底膜结构和支持细胞没有发现形态上的改变。并且毛细胞在基底膜上缺失的分布与灌注的方向相关,在灌注方向上损失严重,而逆向的毛细胞几乎没有损伤,同时损害呈现远离灌注部位,程度减轻的趋势。脑干诱发电位click测试阈值变化也与灌注方向一致。结论这种耳聋模型的方法造成了单纯的毛细胞特别是外毛细胞损害,有利于药物的同期灌注,并且较以往的耳聋模型对耳蜗的损害轻。但是造成毛细胞损害的机理尚不明确,可能和膜迷路的压力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耳聋模型 豚鼠 灌注 中阶
下载PDF
听觉神经通路在磁声耦合刺激调控运动皮层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晓青 刘睿旭 +3 位作者 谭如欣 王会琴 殷涛 刘志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经颅磁声耦合刺激(TMAS)技术可以无创地实现包括深部脑区在内的全脑区毫米量级的精准电刺激。现有的实验研究结果已初步证实,TMAS是同时包含耦合电场与声场的复合物理刺激。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听觉神经通路是聚焦超声调节皮层神经活动... 经颅磁声耦合刺激(TMAS)技术可以无创地实现包括深部脑区在内的全脑区毫米量级的精准电刺激。现有的实验研究结果已初步证实,TMAS是同时包含耦合电场与声场的复合物理刺激。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听觉神经通路是聚焦超声调节皮层神经活动的必要条件。首次采用听觉通路被破坏的耳聋模型小鼠进行在体TMAS及TUS的对比刺激,分析听觉神经通路在TMAS神经调控中的作用。在造模后的不同时间点,采集耳聋组小鼠(n=6)与对照组正常小鼠(n=6)在TUS与TMAS作用下诱发的肌电信号(EMG),并记录运动反馈,对比分析两种刺激对耳聋小鼠与正常小鼠运动皮层的不同调控效果。结果显示,造模后1、12、24、48 h,耳聋小鼠在TMAS与TUS下的运动反馈均逐渐消失,EMG成功率均下降至3.33%;相同时间点的正常小鼠在两种刺激下均能产生运动反馈和EMG,且TUS与TMAS组的EMG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296),但其TMAS组的EMG均方根幅值大于TU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1)。结果表明,无论TMAS与TUS,其刺激效果均严重依赖于听觉神经通路的完整性。通过耳聋组与正常组TUS与TMAS刺激结果的对比,验证在对运动皮层刺激时,听觉神经通路的存在是聚焦超声场进行调控的必要条件;而TMAS的刺激效果主要依赖于超声场的调控作用,听觉神经通路对TMAS的调控效果同样具有决定性影响。进而说明,在运动皮层刺激时,TMAS中的耦合电场可提高超声场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声耦合刺激 听觉神经通路 超声刺激 耳聋模型 运动皮层
下载PDF
耳聋研究新动向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8-431,共4页
随着新技术和新理论不断应用于耳科学研究领域,近年来对耳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发展日新月异。研究对象更加微观化和精细化,结构生物学探寻重要功能蛋白的分子构象以及活化与失活机制,为阐释毛细胞生理功能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由... 随着新技术和新理论不断应用于耳科学研究领域,近年来对耳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发展日新月异。研究对象更加微观化和精细化,结构生物学探寻重要功能蛋白的分子构象以及活化与失活机制,为阐释毛细胞生理功能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由听觉外周向听觉中枢延伸,功能核磁探寻听觉中枢核团神经兴奋电活动,为耳鸣发病机制研究及神经生物反馈治疗耳鸣提供新思路;对耳蜗转为微环境相关蛋白质组学和小分子代谢组学的研究,明确了调控耳蜗病理生理状态的关键因子,有助于阐释耳聋机制和制定干预策略;CRISPR/Cas9技术在耳聋动物模型制备、遗传性耳聋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听觉早期发育相关的多种基因的联合干预为毛细胞在成年哺乳动物耳蜗实现再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听觉医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需要有更理想的大动物模型,本课题组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发现猪模型在听觉医学研究的独特优势,特予总结报告,以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科研究 耳聋机制 耳聋干预 耳聋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两种刺激声在快速老化痴呆小鼠ABR测试中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罗香林 刘强和 +1 位作者 陈顺香 黄鑫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刺激声在快速老化痴呆小鼠亚系8(SAMP8)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中的异同点,为老年性耳聋动物模型的ABR测试选择声刺激类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短声(Click)和8kHz短纯音(tone burst)对SAMP8和抗快速老化小鼠亚系1(SAMR1)进... 目的比较两种刺激声在快速老化痴呆小鼠亚系8(SAMP8)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中的异同点,为老年性耳聋动物模型的ABR测试选择声刺激类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短声(Click)和8kHz短纯音(tone burst)对SAMP8和抗快速老化小鼠亚系1(SAMR1)进行ABR测试,记录并比较在两种刺激声条件下各组动物ABR测试结果。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4月龄和10月龄SAMP8小鼠的8kHz短纯音ABR阈值均显著增高(P<0.05和P<0.01);而实验组短声ABR阈值只有10月龄SAMP8小鼠出现显著增高(P<0.05);(2)与短声ABR比较,4月龄SAMP8小鼠双耳8kHz短纯音ABR阈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 SAMP8小鼠在4月龄时即出现听功能显著下降的老年性耳聋表现;8kHz短纯音ABR测试能够敏感地检测出SAMP8小鼠的早期听功能下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性脑干反应 短声 短纯音 老年性耳聋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