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水与氮沉降变化对草地关键氮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闫钟清 齐玉春 +5 位作者 董云社 彭琴 郭树芳 贺云龙 王丽芹 李兆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89-1197,共9页
研究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增加对草地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探索不同氮循环过程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叠加效应和适应特征,为最终调节氮素转化过程,提高草地氮素利用效率并降低其生态环境负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不同水分、氮素以... 研究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增加对草地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探索不同氮循环过程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叠加效应和适应特征,为最终调节氮素转化过程,提高草地氮素利用效率并降低其生态环境负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不同水分、氮素以及水氮耦合作用分别对植物氮库、土壤氮库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在这些条件变化下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的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氮变化对草地氮循环关键过程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氮沉降 耦合变化 氮循环 关键过程
下载PDF
基于改进功能共振分析法的SPO风险演化
2
作者 时统宇 马煜森 +2 位作者 曹宇杰 付宇翔 王岩韬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8,共10页
为充分识别单一飞行员运行(SPO)模式下各子系统要素间的交互关系和耦合作用,梳理风险演化机制,使用改进功能共振分析法(FRAM)构建定量分析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系统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变性;引入结构重要性概念,分析计算系统功能... 为充分识别单一飞行员运行(SPO)模式下各子系统要素间的交互关系和耦合作用,梳理风险演化机制,使用改进功能共振分析法(FRAM)构建定量分析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系统功能模块的功能可变性;引入结构重要性概念,分析计算系统功能模块的上下游耦合变异性,厘清系统各功能要素间耦合作用影响机制;针对SPO特定场景案例,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功能共振风险指数,分析潜在功能共振情况,并设置有效功能屏障。结果表明:改进的FRAM法可以解释SPO的非线性耦合情况,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员认知状态、机长操纵等模块的功能可变性耦合变化指数较大,均超过2.5;进近着陆场景中机组技术培训、重要气象信息、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地面信息保障等8个功能容易出现功能共振情况;结合功能共振结果,设置物理、象征、功能、隐形种功能安全屏障措施,并以此得出针对性运行保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共振分析法(FRAM) 单一飞行员运行(SPO) 风险演化 耦合变化 功能可变性
下载PDF
基于钳位电路的LCC-S补偿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抗偏移方法
3
作者 张滨山 张泽恒 +2 位作者 杨斌 麦瑞坤 陈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88-2399,共12页
在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中,线圈错位难以避免,造成的耦合变化会导致系统的传输功率不稳定。为了保证IPT系统的供电灵活性,系统需具有容忍线圈宽范围偏移的能力。为此,该文借鉴模态切换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钳位电路的LCC-S补偿型IPT系统... 在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中,线圈错位难以避免,造成的耦合变化会导致系统的传输功率不稳定。为了保证IPT系统的供电灵活性,系统需具有容忍线圈宽范围偏移的能力。为此,该文借鉴模态切换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钳位电路的LCC-S补偿型IPT系统,用于增强系统抗偏移性。与传统多模态切换的IPT系统相比,该系统中的钳位电路可根据耦合变化自适应地导通或关断,以调节工作模态,从而实现近乎恒定的功率输出,该方法无需耦合识别、输出检测及反馈通信等辅助手段。该文对系统不同工作模态的功率传输特性进行了推导和分析,并结合系统设计相关约束条件,提供一套参数化设计方法。最后设计并搭建一套500 W的实验装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耦合度为0.205~0.42的情况下,输出功率稳定在470~505 W之间,效率为83.29%~9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IPT) 钳位电路 耦合变化 参数化设计 恒功率输出
下载PDF
长江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荣艳淑 魏佳 +1 位作者 陈虎 徐征光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0-44,共5页
以长江流域1961—2010年的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作为基本气候要素,分析大通径流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并对径流量对长江流域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通径流量对长江中下游区域的气候变化很敏感,径流量对降水... 以长江流域1961—2010年的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作为基本气候要素,分析大通径流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并对径流量对长江流域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通径流量对长江中下游区域的气候变化很敏感,径流量对降水量的响应最强烈,径流量对相对湿度、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响应仅为对降水量响应的1/2、1/4和1/39;当气候要素耦合且同向变化时,径流量对任何单一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都小于对多要素耦合变化响应程度;但是,当气候要素耦合且反向变化时,径流量对任何单一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都大于对多要素耦合变化响应程度,耦合的气候要素越多,这种效应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气候要素 耦合变化 长江流域
下载PDF
我国居民消费对资源环境压力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倩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0-65,共6页
综合分析了我国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及人口、消费与生态环境耦合变化的演进轨迹。通过计算和比较消费压力人口,定量说明了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环境压力的区域分异情况。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消费水平增速提高,已经由资源环境压力的隐形因素转... 综合分析了我国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及人口、消费与生态环境耦合变化的演进轨迹。通过计算和比较消费压力人口,定量说明了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环境压力的区域分异情况。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消费水平增速提高,已经由资源环境压力的隐形因素转化为显性因素;同时生活消费对资源环境压力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加大了可持续发展政策设计的难度。以上问题需在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理论发展和战略实践中得到统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资源 环境压力 综合分析 Chinese 可持续发展 居民生活消费 中国特色 政策设计 战略实践 隐形因素 演进轨迹 消费水平 显性因素 统筹考虑 生态环境 人口 区域分异 区域差异 耦合变化
下载PDF
近40年西藏高原云量与降水分布及耦合变化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余忠水 拉巴 +1 位作者 周洪莉 唐叔乙 《西藏科技》 2018年第9期49-55,59,共8页
选取1971-2010年西藏地区22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和日降水量,计算分析了该地区近40 a云量和降水量分布及其耦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藏地区云水资源分布区域差异性明显,大致呈"东多西少"分布型,30°N以南... 选取1971-2010年西藏地区22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和日降水量,计算分析了该地区近40 a云量和降水量分布及其耦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藏地区云水资源分布区域差异性明显,大致呈"东多西少"分布型,30°N以南地区呈明显的"纬向型"分布,北部以"经向型"分布为主。(2)西藏地区总云量以0.1-0.2成/10a的速度呈显著减少趋势,低云量除雅江一线减少趋势显著外,其他区域增减不明显;年降水量藏西有不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他区域呈增多趋势,其中藏北增多趋势显著,速度达21 mm/10a。(3)西藏地区云量和降水量的高峰值出现在7月和8月,且在高值区内形成"双峰型"分布。从平均状态来看,8月上旬为西藏地区明显的"雨季间歇期",表现为云量和降水量的骤减。(4)西藏地区天空在不同总云量或低云量的水平下,降水概率最大的区域为藏南,最小为藏西,降水效率雅江一线最高,藏西最低;降水量与总云量、低云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且降水与低云量相关性最密切。(5)西藏地区多云天气频次最高达39.6%,晴天和少云频次相近,两者和为42.9%,阴天频次只有17.5%;40 a来,西藏晴天和少云天气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速分别为4.3 d/10a和3.1 d/10 a,多云和阴天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分别以2 d/10a和5.3 d/10a的速度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云量和降水 耦合变化
下载PDF
豫西P–Tr之交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的耦合变化及生态学意义
7
作者 郑伟 吴盼盼 +4 位作者 许欣 邢智峰 齐永安 刘云龙 李婉颖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5,共16页
豫西登封、济源、宜阳、荥阳和巩义等地发育一套连续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地层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和尚沟组,保存着有环境和生物信息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以及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对二者的深入研究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微生物与... 豫西登封、济源、宜阳、荥阳和巩义等地发育一套连续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地层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和尚沟组,保存着有环境和生物信息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以及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对二者的深入研究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微生物与环境以及早三叠世的生物复苏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区5个剖面保存了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其中微生物成因构造有3大类、25小类,后生动物扰动构造有6属13种。这些构造在地层自下而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微生物成因构造自孙家沟组中上部出现到刘家沟组顶部消失;后生动物扰动构造自刘家沟组上部出现,到和尚沟组上部逐渐增多,至中三叠世油房庄组基本达到灾变事件前的生物水平;二者仅在刘家沟组共生。本研究表明研究区微生物成因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在整体上具有负相关性与耦合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微生物成因构造 后生动物扰动构造 耦合变化 豫西地区
原文传递
黄河源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季节冻土冻融过程中的土壤温湿空间变化 被引量:48
8
作者 程慧艳 王根绪 +1 位作者 王一博 胡宏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共7页
在对不同植被覆盖度(95%,70%~80%,40%~50%和10%)下的土壤水分(θ_V)和土壤温度(T_s)进行日观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冻融过程中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温度的影响.土壤温度与水分关系的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冻融过程明显受植被覆盖变化... 在对不同植被覆盖度(95%,70%~80%,40%~50%和10%)下的土壤水分(θ_V)和土壤温度(T_s)进行日观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冻融过程中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温度的影响.土壤温度与水分关系的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冻融过程明显受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植被覆盖变化还导致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耦合变化.使用了一个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耦合模型来研究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土壤温度的变化范围和幅度都有影响,高盖度下的土壤比低盖度土壤持水性强.此外,在冻结过程中,由于水的热容量大于土壤的,高盖度土壤能够抑制土壤温度的降低幅度,高盖度土壤具有较好的绝热功能.对于黄河源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季节冻土冻融过程中的土壤温湿空间变化研究有利于为高寒冻土地区冻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和水分 植被覆盖 黄河源区 水分温度耦合变化模型
下载PDF
气候变化条件下降雨-融水型泥石流流量预测方法
9
作者 杨宗佶 付校龙 游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39,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目前唯一的冰川泥石流流量经验模型无法定量反映雨热耦合变化的影响。根据度日模型冰雪融水当量和泥石流流量雨洪计算方法,提出了考虑雨热耦合条件下降雨-融水型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模型。通过统计51 a降雨和温度观测...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目前唯一的冰川泥石流流量经验模型无法定量反映雨热耦合变化的影响。根据度日模型冰雪融水当量和泥石流流量雨洪计算方法,提出了考虑雨热耦合条件下降雨-融水型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模型。通过统计51 a降雨和温度观测资料的变化趋势,建立了帕隆藏布流域降雨-融水型泥石流流量计算重现期标准,并通过对典型降雨-融水型泥石流流量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表明该方法准确性相比经验模型明显增加。进一步以帕隆藏布流域15条典型降雨-融水型泥石流为例,开展气候变化条件下泥石流流量的计算和预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量化雨热耦合条件对泥石流流量的影响,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冰川泥石流的防治关键参数计算和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融水型泥石流 泥石流流量 度日模型 雨热耦合变化 气候变化 帕隆藏布流域
下载PDF
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的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兆昆 徐俊山 宋宁 《信息技术》 2009年第7期66-68,共3页
利用模式理论分析白光光源条件下的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的干涉谱的相位变化,推导得到反射光波在法珀腔内传播时由光程差(即两倍法珀腔腔长)和进入导入光纤时的模式耦合引起的相位变化对干涉谱的影响,并且用模式理论的方法分析了传感... 利用模式理论分析白光光源条件下的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的干涉谱的相位变化,推导得到反射光波在法珀腔内传播时由光程差(即两倍法珀腔腔长)和进入导入光纤时的模式耦合引起的相位变化对干涉谱的影响,并且用模式理论的方法分析了传感器法珀腔两个端面未完全平行时对其干涉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里-珀罗传感器 模式分析 耦合相位变化 干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