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范锡伟 甘新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4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与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收治老年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32例,从胸痛症状,合并症,梗死部位和冠脉造影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中青年患者胸痛症状典型,合并症少,梗死面积...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与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收治老年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32例,从胸痛症状,合并症,梗死部位和冠脉造影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中青年患者胸痛症状典型,合并症少,梗死面积小,多单支冠脉梗死;老年心梗患者胸痛症状多不典型,合并症,多梗死面积大,常多支冠脉梗死。结论老年心梗患者合并症较多,心功储备差,胸痛症状多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临床工作中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杨帆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2期57-58,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中有25例心电图检查为急性Q波,1例无明显Q波;患者临床表现为非典型12例(46.2%),无痛型7例(26.9%),...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中有25例心电图检查为急性Q波,1例无明显Q波;患者临床表现为非典型12例(46.2%),无痛型7例(26.9%),异位疼痛型7例(26.9%),患者中有17例死亡(65.4%),均于1个月内死亡。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这与患者临床非典型概率较高密切相关,对怀疑老年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积极行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检查,以尽早治疗,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评价
3
作者 方长庚 邓之驹 +2 位作者 陈克静 冯保华 郑斌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评价尿激酶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中的疗效及安全情况。方法 50 例老年人急性心梗分为溶栓组和非溶栓组( 对照组),溶栓组26 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再与65 岁以下的21 例急性心梗溶栓组比较。结果 溶栓... 目的 评价尿激酶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中的疗效及安全情况。方法 50 例老年人急性心梗分为溶栓组和非溶栓组( 对照组),溶栓组26 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再与65 岁以下的21 例急性心梗溶栓组比较。结果 溶栓组再灌注率为57-6 % ,住院病死率为7-6% ,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为3-8% ,与非老年的溶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溶栓组与对照组比较,心梗后心绞痛分别为7-6% 和25% 有明显差异( P<0-01),溶栓后再通病例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CK和CK- MB)的峰值均高于对照组,两者达到峰值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 0-05~0-01)。结论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安全有效,而且无出血及其它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心肌梗死 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杨云 陈玉兰 +1 位作者 王智明 霍志成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8期988-989,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及影响近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老年AMI患者资料,年龄大于60岁,根据发病后4周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发病时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及影响近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老年AMI患者资料,年龄大于60岁,根据发病后4周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发病时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AMI发病后24h内TG、TC水平用t检验或χ2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布;同时对影响老年人AMI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每增加1岁,其死亡危险性增加1·34倍;吸烟者死亡危险性是非吸烟者的6·02倍;有高脂血症史者死亡危险性是无高脂血症史者4·78倍。结论老年人AMI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年龄、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史是影响老年人AMI近期预后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预后 老年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近期预后 临床特点 急性心肌梗死(AMI) 危险因素分析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杨秀慧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5期284-28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促发因素、临床特点,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分析总结1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症多,如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肾衰,进食不足,进食过饱,腹泻,长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促发因素、临床特点,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分析总结1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症多,如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肾衰,进食不足,进食过饱,腹泻,长期卧床未及时抗凝治疗;输液速度过快,治疗欠妥。症状不典型,以休克、心衰、心律失常等常见。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症多,临床表现不典型,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死亡原因分析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不典型 输液速度过快 抗凝治疗 早期诊断率 症状不典型 促发因素
下载PDF
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梁春卉 时晓迟 梁伯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70岁AMI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所有AMI病人按年龄分为两组,≥70岁组(132例)和<70岁组(156例)。所有病人随机静脉给予尿激酶或rt-PA,观察其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病死率及各种合并症。结果≥70岁组静脉溶...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70岁AMI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所有AMI病人按年龄分为两组,≥70岁组(132例)和<70岁组(156例)。所有病人随机静脉给予尿激酶或rt-PA,观察其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病死率及各种合并症。结果≥70岁组静脉溶栓治疗后120min血管再通率为70.5%,<70岁组为7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组与<70岁组出血并发症分别为28.8%和25%,脑出血为1.5%和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70岁组住院病死率为17.4%,高于<70岁组的8.3%(P<0.05)。结论≥70岁以上的老年AMI病人静脉溶拴治疗后血管开通率及出血并发症(除脑出血外)与<70岁组病人的结果相似。因此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溶栓治疗在不同年龄组均安全有效,尤其对高龄患者得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疗效 AMI
下载PDF
延迟PCI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吕冬燕 韩海玲 +1 位作者 郑姝云 姜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PC I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2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 I治疗组,延迟PC I治疗组,非PC I治疗组。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①平均住院时间延迟P... 目的探讨延迟PC I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2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 I治疗组,延迟PC I治疗组,非PC I治疗组。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①平均住院时间延迟PC I组较非PC I组短(P<0.05),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延迟PC I组较非PC I组少(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各项临床不良事件延迟PC I组与直接PC I组无差异性(P>0.05)。②住院及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延迟PC I组高于非PC I组(P<0.05),而低于直接PC I组(P<0.05);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径及E/A延迟PC I组显著低于非PC I组(P<0.05);与直接PC I组无差异(P>0.05)。结论延迟PC I可取得与直接PC I相仿治疗效果,可防止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改善左室功能,可改善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因此可作为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延迟PC I应尽量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PCI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事件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洁 陆江华 《新疆医学》 2011年第S1期38-40,共3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逐年增多,尤其是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日益引起关注,本文回总结68例≥70岁AMI患者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情况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入选病例为2007年1月~2009...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逐年增多,尤其是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日益引起关注,本文回总结68例≥70岁AMI患者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情况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入选病例为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并接受PCI的≥70岁的AMI患者共68,男52,女16,年龄70~84(72.4±5.3)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脉造影 靶血管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再灌注治疗 下壁心肌梗死 并发症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复发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特点之一
9
作者 杨保华 尹萍 张黎敏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93-94,共2页
老年人复发性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中较常见,较严重的疾病。往往来势凶猛,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此病发生在原有急性心肌梗死,经治疗后好转(属于陈旧性心梗)的病例。由于老年人病理生理特性所决定,多器官功能减退,神经反应迟钝... 老年人复发性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中较常见,较严重的疾病。往往来势凶猛,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此病发生在原有急性心肌梗死,经治疗后好转(属于陈旧性心梗)的病例。由于老年人病理生理特性所决定,多器官功能减退,神经反应迟钝,痛阈提高,基础代谢率低,循环功能减退,器官功能储备力减少,大动脉的弹性减退,各种负荷和运动引起心血管系统反应的恢复时间延长,心血管受到的神经调节减弱。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临床症状多呈现出非典型发作的特点。年龄越大,非典型发作的倾向越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复发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系统反应 复发性急性心肌梗死 功能减退 神经调节 陈旧性心梗 生理特性 反应迟钝 代谢率低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与溶栓治疗比较
10
作者 董桂娟 李锐 张丽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6期663-664,共2页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灌注是治疗中的首要问题。探讨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心肌供血。方法:观察125例老年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后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比较再通例数、左室射血分数...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灌注是治疗中的首要问题。探讨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心肌供血。方法:观察125例老年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后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比较再通例数、左室射血分数、脑梗死例数及脑出血例数。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溶栓治疗具有较高的再通率、较低的病死率。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支架植入术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动脉 左室射血分数 心肌梗死患者 心肌供血 老年患者 老年急性 心肌功能 再灌注 脑出血 梗死 再通率 病死率
下载PDF
浅谈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体会
11
作者 张爱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2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不典型心肌梗死 诊断 多种疾病 反应迟钝 感觉减退 脑动脉硬化 记忆力下降 器官系统 不同程度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选行溶栓治疗或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疗效比较
12
作者 袁志敏(摘)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5年第5期238-239,共2页
迄今,关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老人选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或选行溶栓治疗(TT)间相关近期疗效比较尚缺乏对照分析,本文就此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近期疗效比较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对照分析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用硝酸甘油与小剂量肝素联合治疗
13
作者 姚玲 何志原 +1 位作者 邝安 冷传福 《航空军医》 1994年第1期39-40,共2页
肝素配合硝酸甘油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而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报告尚少。我们自1988年起对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肝素及硝酸甘油持续静脉点滴,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治疗... 肝素配合硝酸甘油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而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报告尚少。我们自1988年起对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肝素及硝酸甘油持续静脉点滴,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治疗组68例,男58例,女1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小剂量肝素 联合治疗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组 广泛应用于治疗 持续静脉点滴 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梗
原文传递
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14
作者 孙静 孙俊 张春红 《青岛医药卫生》 2000年第1期28-29,共2页
近来不少研究认为,年龄因素已成为决定急性心肌硬死(AMI)疗效及预后的指标之一。本研究对自1985年1月~1999年10月住院的AMI患者共337例分组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的AMI的临床特点。
关键词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 心血管系统 临床特点 急性心肌硬死 死亡原因 年龄因素 不典型胸痛 回顾分析
下载PDF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4年第4卷总目录
15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4年第6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患者 疗效观察 临床观察 冠心病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心脑血管病防治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2001年第1卷文题索引
16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283-285,共3页
关键词 溶栓治疗 急性酒精中毒 急诊处理 急性海洛因中毒 药物中毒 疗效观察 临床分析 大剂量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文题索引
原文传递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17
作者 杨春莲 黄运康 相莹 《基层医学论坛》 2003年第5期403-404,共2页
研究发现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与中青年不尽相同,严重并发症多,预后差.
关键词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差异 统计学 有极 心纹痛 窦性停搏 窦性静止
下载PDF
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18
作者 姜陆民 殷琳 宋英 《青岛医药卫生》 1999年第1期36-36,共1页
为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我们观察分析了1990年1月~1996年5月住院AMI患者中≥70岁年龄组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85例经心电图、心肌酶学、临床表现确诊为AMI的患者分成... 为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我们观察分析了1990年1月~1996年5月住院AMI患者中≥70岁年龄组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85例经心电图、心肌酶学、临床表现确诊为AMI的患者分成Ⅲ组。Ⅰ组52例,年龄70~89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心绞痛 临床特点 脑血管意外 老年人心肌梗死 老年人心肌梗塞 心肌酶学 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脑梗塞合并心肌梗死1例报告
19
作者 朱修富 刘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1995年第3期183-183,共1页
脑梗塞合并心肌梗死1例报告朱修富,刘进患者男,61岁。因突发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功能障碍伴头晕、恶心收入院。患者“偏头痛”史18年,高血压病4年。先后3次出现“短暂脑缺血”表现,继而又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心悸,... 脑梗塞合并心肌梗死1例报告朱修富,刘进患者男,61岁。因突发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功能障碍伴头晕、恶心收入院。患者“偏头痛”史18年,高血压病4年。先后3次出现“短暂脑缺血”表现,继而又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心悸,休息后症状缓解。1994年12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老年人心肌梗死 早期心电图 高血压病 多发性脑梗死 前间壁心肌梗塞 心血管病变 硝酸甘油 短暂脑缺血 湖北省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75例首发症状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营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0-230,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首发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AMI) 症状分析 无症状 不典型 诊断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