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观念重构、罪感意识表达与语言形式翻新——评莫言长篇小说《蛙》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春林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48,共3页
几年前,莫言的《生死疲劳》曾经遭到过一些批评家的诟病。在对《生死疲劳》、《第九个寡妇》(严歌苓)等作品进行了一番深入剖析之后,批评家邵燕君认为:“像王葡萄这样的‘一根筋’形象在近来的长篇创作中也并不鲜见。莫言《生死疲... 几年前,莫言的《生死疲劳》曾经遭到过一些批评家的诟病。在对《生死疲劳》、《第九个寡妇》(严歌苓)等作品进行了一番深入剖析之后,批评家邵燕君认为:“像王葡萄这样的‘一根筋’形象在近来的长篇创作中也并不鲜见。莫言《生死疲劳》中的蓝脸,余华《兄弟》中的宋凡平也都是一条道走到黑的‘牛脾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观念重构 莫言 语言形式 意识 《生死疲劳》 历史 翻新
原文传递
当代小说的“罪感意识”与“救赎书写”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3,共9页
在读完王十月的长篇小说《收脚印的人》之后,我写下《自省的姿态与未竟的救赎——论王十月(收脚印的人)》一文,认为这部作品对于自身之罪的自剖、自省姿态颇为难得,作品呈现的“救赎之难”也令人深思。文章顺利写完,但思考却不曾... 在读完王十月的长篇小说《收脚印的人》之后,我写下《自省的姿态与未竟的救赎——论王十月(收脚印的人)》一文,认为这部作品对于自身之罪的自剖、自省姿态颇为难得,作品呈现的“救赎之难”也令人深思。文章顺利写完,但思考却不曾中止——中国当代小说家如何看待“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家 救赎 意识 书写 长篇小说 王十月 姿态 自省
下载PDF
论臣民的罪感意识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泽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5-229,共5页
在基督教文化中 ,人有原罪意识。这与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相反 ,我们的文化主流是高扬人的价值。但进到社会领域 ,情况就发生了天上地下的差别。在有关社会关系的主流文化与观念中 ,只有帝王是“天子”、是最尊贵的。在君主面前 ,一般而言 ... 在基督教文化中 ,人有原罪意识。这与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相反 ,我们的文化主流是高扬人的价值。但进到社会领域 ,情况就发生了天上地下的差别。在有关社会关系的主流文化与观念中 ,只有帝王是“天子”、是最尊贵的。在君主面前 ,一般而言 ,臣民都是天生的孽种、是君主的负债者、是谬误的载体、是有罪的。在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是一种“原罪”意识。几千年来形成的臣民罪感意识 ,几乎成为人们一种自然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封建君主制度 专制体制 忠孝思想
原文传递
一位青年思想家的侧影——陈映真小说集《将军族》的疾病书写
4
作者 刘冰 郎春艳 许轶华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小说集《将军族》是青年陈映真在面对时代压抑时苦苦求索真相与精神出路的鲜明写照,记录了他思想情感的激越、信仰的矛盾直至归于“左翼”道路的复杂过程。其中,关于疾病的书写,包括肺病、癌症和精神病,成为具有逻辑自洽性的社会问题表... 小说集《将军族》是青年陈映真在面对时代压抑时苦苦求索真相与精神出路的鲜明写照,记录了他思想情感的激越、信仰的矛盾直至归于“左翼”道路的复杂过程。其中,关于疾病的书写,包括肺病、癌症和精神病,成为具有逻辑自洽性的社会问题表征与意识形态呈现方式。作为小说叙事的结构性要素,疾病隐喻承担了建构“身体的社会化”寓言的文学功能,实现了陈映真的隐性政治书写与艺术想象的有效联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将军族》 疾病隐喻 左翼 意识
下载PDF
刘宗周《人谱》析论 被引量:3
5
作者 何俊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1期81-88,共8页
整个宋明儒学的基本精神是确认人性,并进而通过对存于人性中的天理与人欲之张力的处理,以重建儒家人的哲学.刘宗周是宋明儒学的殿军,他三易其稿的《人谱》是宋明儒学的最后写本.这个写本不仅是对以往思想的简单总结,更是直面阳明心学之... 整个宋明儒学的基本精神是确认人性,并进而通过对存于人性中的天理与人欲之张力的处理,以重建儒家人的哲学.刘宗周是宋明儒学的殿军,他三易其稿的《人谱》是宋明儒学的最后写本.这个写本不仅是对以往思想的简单总结,更是直面阳明心学之后晚明思想所出现的裂变所作出的回应,宋明儒学的最终归结便于这种自身的推进发展中完成.然就笔者所见,除吴宓于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讲授“文学与人生”课程时将《人谱》列于“应读书目”(吴宓文学与人生》第4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表现出特别的重视外,少有学者对刘宗周这一自认为最重要的著作作专门讨论.本文在借晚明儒学内外的问题以说明刘宗周《人谱》的性质之后,细论《人谱》,期望能展示出来明儒学人学最终归结的精神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人谱》 宋明儒学 心性本体 功过格 王阳明 人的哲学 儒家思想 静坐法 周敦颐 意识
下载PDF
改造中的知识分子——谈知识分子的罪感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巧宁 《社会科学论坛》 2003年第9期59-63,共5页
知识分子在通过改造实施话语转换的过程中之所以积极投入且有很大的主动性,是和他们的罪感意识分不开的。可以说,罪感是知识分子产生改造欲望的前提,是他们能在不断地被改造过程中诚心投入的心理基础。70年代末以来,一些历经中华人民共... 知识分子在通过改造实施话语转换的过程中之所以积极投入且有很大的主动性,是和他们的罪感意识分不开的。可以说,罪感是知识分子产生改造欲望的前提,是他们能在不断地被改造过程中诚心投入的心理基础。70年代末以来,一些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造风云的知识分子在回忆性文字中透露出:罪感意识普遍存在于接受改造的知识分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意识 中国共产党 体制
下载PDF
奥尼尔及其剧作中的罪感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华 《戏剧文学》 2003年第8期66-67,84,共3页
一在我国,专家学者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悲剧家尤金·奥尼尔的研究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其论文专著也可谓汗牛充栋,但却几乎罕见有关宗教文化对奥尼尔影响及在其剧作中反映的研究文章。造成奥尼尔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此点忽略的原因也... 一在我国,专家学者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悲剧家尤金·奥尼尔的研究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其论文专著也可谓汗牛充栋,但却几乎罕见有关宗教文化对奥尼尔影响及在其剧作中反映的研究文章。造成奥尼尔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此点忽略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奥尼尔不是或者说不是一个真正的天主教徒。其实,作为一种世界观的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尔 剧本 意识 悲剧 人类 剧作 奥尼尔研究
原文传递
道德箴规与中国文学叙事的救赎情结 被引量:3
8
作者 贺根民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32,共4页
惩恶扬善的道德箴规制约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在民族心灵文化图景上形成一种追索历史、质问自我的叙事张力,这种拷问灵魂的理性主义取向,影响着中国文学宏大叙事的发展轨迹。对人性的挖掘,对故事结局的设置,呈现出一股基于民族心理积淀的... 惩恶扬善的道德箴规制约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在民族心灵文化图景上形成一种追索历史、质问自我的叙事张力,这种拷问灵魂的理性主义取向,影响着中国文学宏大叙事的发展轨迹。对人性的挖掘,对故事结局的设置,呈现出一股基于民族心理积淀的救赎潮流。现实生活中的巨大情欲磁场,促使神道设教向人情回报位移,道德说教流于形式,其针对现实社会的救赎效果往往被汹涌的写情道俗思潮所冲蚀,受到一定范围的打压,消解了它的道德震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箴规 意识 救赎情结 文学叙事 果报观念
下载PDF
从罪感书写到耻感文化:《解忧杂货店》的文化意义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解文峰 《艺术科技》 2021年第7期129-130,共2页
《解忧杂货店》中主人公的一系列行为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日本当代人的罪感书写,小说主人公来自社会底层,他携带了一种作者由赋予的社会罪感的东西,小说中的罪感主要包含破坏法律和道德意义的作恶和对这种作恶意识和行为的深刻反思,罪感既... 《解忧杂货店》中主人公的一系列行为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日本当代人的罪感书写,小说主人公来自社会底层,他携带了一种作者由赋予的社会罪感的东西,小说中的罪感主要包含破坏法律和道德意义的作恶和对这种作恶意识和行为的深刻反思,罪感既是主人公人性上的东西,也是社会的某种缩影。本文聚焦于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中对主人公罪感意识的书写,旨在通过对作者笔下的罪感意识的理解,体会日本社会耻感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忧杂货店》 意识 文化
下载PDF
夏目漱石小说《心》的《圣经》意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玉双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留学英国两年,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其代表作《心》揭示了利己主义造成人的不信任、孤独和不安,主人公K和先生的自杀实现了人性的至善,是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不断认识自我、...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留学英国两年,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其代表作《心》揭示了利己主义造成人的不信任、孤独和不安,主人公K和先生的自杀实现了人性的至善,是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不断认识自我、省察自我心路历程的反映。《心》触及到人性善恶的问题,作者对罪与罚、生与死的思考,生动地体现了基督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意象 意识 救赎 新生
下载PDF
中国臣民的罪感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泽华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08年第1期88-95,共8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帝王面前,臣民的罪感意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它是历史的产物,又是那个时代的需要。臣民的罪感意识是权威崇拜的伴生物,是帝王专制体制的社会意识支柱之一。臣民的罪感意识有广泛的影响,"文革"中盛行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帝王面前,臣民的罪感意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它是历史的产物,又是那个时代的需要。臣民的罪感意识是权威崇拜的伴生物,是帝王专制体制的社会意识支柱之一。臣民的罪感意识有广泛的影响,"文革"中盛行的"请罪"活动就是它的现代表现。另外,所谓的"风派"以及"惟上是从"也是以"自错"、"自罪"为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愚 请死 意识
下载PDF
先秦儒家对内在道德意识的形塑——以知罪伦理向知耻伦理的转变为考察中心
12
作者 李富强 《思想与文化》 2022年第1期183-199,共17页
罪感意识和耻感意识是人类道德意识的重要来源,古代中国文化中的耻感意识是一种内在的道德意识,罪感意识则是一种外在的、基于原始宗教信仰而起的超越性道德意识。罪感意识和耻感意识分别是知罪伦理和知耻伦理的道德基础,古代中国原始... 罪感意识和耻感意识是人类道德意识的重要来源,古代中国文化中的耻感意识是一种内在的道德意识,罪感意识则是一种外在的、基于原始宗教信仰而起的超越性道德意识。罪感意识和耻感意识分别是知罪伦理和知耻伦理的道德基础,古代中国原始宗教信仰下的知罪伦理向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下的知耻伦理的转变,反映了先秦儒家对以知耻为标志的内在道德意识的形塑和道德主体性的高扬。其意义在于确立了伦理道德的真正根基,即道德行动的根本动力并非来自外部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强制,而是植根于人自身内心深处所具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本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意识 意识 伦理 知耻伦理
原文传递
从《雪国》看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罪感意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暴丽娜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33-34,共2页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给日本文化贴上了"耻感文化"的标签,但这也可能是由于日本与西方在"罪感意识"的理解上存在差异。想要真正了解日本文化中的"罪感意识",必须从日本文化的土壤出发。川端康成是...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给日本文化贴上了"耻感文化"的标签,但这也可能是由于日本与西方在"罪感意识"的理解上存在差异。想要真正了解日本文化中的"罪感意识",必须从日本文化的土壤出发。川端康成是一位很好地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雪国》或许可以展现出日本传统文化中对"罪"观念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雪国》 日本文化
下载PDF
从教士与国王形象看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罪感意识
14
作者 王卫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0-135,共6页
罪感意识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观念。在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罪感”是宗教意识,又是人作为生命主体的道德要求;莎士比亚把“罪感”的描述作为揭示人物深层心理的重要手段。在他的笔下,教士是不知悔罪的犯罪者,反映了作者对教会人员的彻底失望... 罪感意识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观念。在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罪感”是宗教意识,又是人作为生命主体的道德要求;莎士比亚把“罪感”的描述作为揭示人物深层心理的重要手段。在他的笔下,教士是不知悔罪的犯罪者,反映了作者对教会人员的彻底失望;国王形象则复杂得多,他们大多怀有罪感,精神沉重,走着艰难的“完善之路”。对教士和国王形象的刻画,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教会、王权及理想人格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士形象 国王形象 莎士比亚历史剧 意识
下载PDF
莫言小说的罪感和罪感困境
15
作者 沈阳 《成功》 2018年第11期251-252,共2页
莫言的罪感意识主要是本土文化和其母亲的影响以及自身的经历。但是,莫言的小说中罪感的意思并不是很彻底,其罪感文化中往往留有一定的耻感文化和悔罪的特性,使得小说中的悔罪意识并不是很彻底。
关键词 莫言小说 意识 困境
下载PDF
《认罪书》:忏悔无力后的死亡救赎
16
作者 袁雪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41-45,共5页
在宗教的传入与文学作品的双重影响下,中国文学中开始出现了"罪感意识","罪"让中国人感到焦虑,赎罪成了必要的解脱方式。《认罪书》里的金金化身正义使者,以报复梁知的小恶:个体的小恶,寻丝摸迹,触探到"文革&q... 在宗教的传入与文学作品的双重影响下,中国文学中开始出现了"罪感意识","罪"让中国人感到焦虑,赎罪成了必要的解脱方式。《认罪书》里的金金化身正义使者,以报复梁知的小恶:个体的小恶,寻丝摸迹,触探到"文革"历史深层:群体的大罪。乔叶巧妙地跳出了单纯俗套的女性复仇记,架构了一个更为宏伟的结构,以大的历史观照直射人性的阴暗幽微之处,从开篇的强力猛攻,结尾无力的死亡救赎,泥沙俱下的痛批"平庸的恶",并以"探病",不"医治"的态度,忏悔意识乍现后无力的死亡救赎正是这部小说的遗憾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个体小恶 群体大 死亡救赎 忏悔
下载PDF
论流行与永恒
17
作者 杨然 《获奖作文选萃.中学版》 2010年第8期38-39,共2页
这是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住”的时代,这是一个“有罪恶,却没有罪感意识,悲剧却没有悲剧意识”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流行文化充斥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心灵荒芜得如同撒... 这是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住”的时代,这是一个“有罪恶,却没有罪感意识,悲剧却没有悲剧意识”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流行文化充斥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心灵荒芜得如同撒拉哈沙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意识 意识 流行文化
原文传递
在历史烟尘中勘探人性——读长篇小说《七步镇》兼论陈继明小说创作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18
作者 郎伟 杨慧娟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107-113,共7页
陈继明的长篇小说《七步镇》是一部意蕴复杂的作品。从小说叙事的总体面貌和艺术气象而言,这是一部借助个人与西北小镇人的命运透视整个中华民族百年历史命运的寓言体小说。强烈的"罪感意识"和"救赎意识"是贯穿于... 陈继明的长篇小说《七步镇》是一部意蕴复杂的作品。从小说叙事的总体面貌和艺术气象而言,这是一部借助个人与西北小镇人的命运透视整个中华民族百年历史命运的寓言体小说。强烈的"罪感意识"和"救赎意识"是贯穿于《七步镇》的精神立场。《七步镇》是陈继明从事写作三十多年之后的最新奉献,这部作品与陈继明此前所发表的众多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一起,共同构成了陈氏笔下的"西北系列"。如果我们认真爬梳一下陈氏小说中的"西北系列",便会发现:陈继明的小说创作不仅思索敏锐、深邃,而且艺术表现简洁、劲健。他是一个被忽视但足以引人注目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步镇》 寓言体小说 意识 救赎意识 西北系列 文学评论
下载PDF
琳恩·拉姆赛电影简论
19
作者 刘斐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7,共6页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尝试对英国女导演琳恩·拉姆赛(Lynne Ramsay)的主要作品做一主题学的解读。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地区的拉姆赛于1996年从国家影视学校(the 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电影与导演专业毕业。在此后不到...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尝试对英国女导演琳恩·拉姆赛(Lynne Ramsay)的主要作品做一主题学的解读。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地区的拉姆赛于1996年从国家影视学校(the 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电影与导演专业毕业。在此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她就以《微小的死亡》(Small Deaths)等几部短片初步展示出高度风格化的美学气质。随后问世的她的首部剧情长片《捕鼠者》(Ratcatcher,1999)更是一部一鸣惊人的杰作。以《捕鼠者》为开端,拉姆赛接续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自由电影"运动所开创的独立制片传统与批判精神。同时,她对底层劳动者日常生活的持续关注也与"厨房水槽"(Kitchen Sink)式的现实主义构成有趣的呼应。新世纪以来,凭借《默文·卡拉》(Morvern Callar,2002)和《我们得谈谈凯文》(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2011),拉姆赛开始涉足类型电影。(1)总体看来,她的多部作品都将视点集中于女性和儿童--现代社会中长期遭受压抑的两类主体,并常常涉及自杀、凶杀甚至碎尸等奇情因素。另外,她还把一种难能可贵的浪漫诗意赋予日常生活中那些荒芜琐碎的时刻、姿态甚或是不成其为事件的事件。而且,她还表现出一种颇为激进的个人主义立场并由此赋予作品鲜明的美学诉求。她的电影创作实践不仅为我们认识和了解当代英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其独特的视听美学更是令影片所处理的众多主题得以产生极具普遍性的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意识形态 抗争精神 父权秩序 亚文化 意识 文化身份
原文传递
日本国民震后何以如此镇定
20
作者 宋华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1年第9期226-227,共2页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等一列次生灾害,在如此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日本人表现出的镇定令人敬畏,引人深思。日本国民何以能如此镇定,本文试图从现实及历史中找寻答案。
关键词 日本大地震 防震意识 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