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网络政治形态:国际比较与中国意义
被引量:
20
1
作者
刘建军
沈逸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94-106,共13页
网络是人类社会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几乎影响了人们在各个领域中的活动。网络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影响至关重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网络政治形态。本文以"网上政治"与"网下政治"的互动作为研究视角,在比较分析的...
网络是人类社会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几乎影响了人们在各个领域中的活动。网络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影响至关重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网络政治形态。本文以"网上政治"与"网下政治"的互动作为研究视角,在比较分析的框架中,揭示了网络政治的独特的两面性与双重性。网络政治作为现实政治的补充者、替代者和重塑者,相应地表现为参与型政治、压力型政治与权力-资本结盟型政治三种形态。网络政治独特的运作机制并没有掩盖它与现实政治的关联,尽管它在诸多层面改变了传统政治的运行过程和关系模式,但在其颠倒机制和聚合机制的背后,存在着一种隐蔽的垄断机制和操控机制。认识网络政治的独特性及其形态,有助于中国从容应对网络政治所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形态
参与型
网络
政治
压力型
网络
政治
权力-资本结盟型
网络
政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算法文化参与下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建构逻辑
2
作者
张爱军
贾璐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6,共10页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算法逐步介入文化生产要素,开始以算法文化的形式参与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在算法运行中权力主导者通过利用人类生活中普遍应用、依赖颇深的算法技术来完成对占据统治地位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价值内...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算法逐步介入文化生产要素,开始以算法文化的形式参与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在算法运行中权力主导者通过利用人类生活中普遍应用、依赖颇深的算法技术来完成对占据统治地位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价值内涵的转换,并试图穿过虚拟网络空间,影响现实社会中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逻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的关键时刻,关注算法文化参与下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建构,提高政治安全防范意识,警惕政治规训与文化入侵,不仅关乎国家未来网络政治安全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更是实现现阶段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多元建构所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算法文化
网络
政治
意识
形态
权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动力、特性及其规制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爱军
秦小琪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7-162,192,共7页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包括由公共权力塑造的网络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和网民取舍与构建的网络政治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后真相"时代,政治情感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根本动力,政治信念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动力,政治道德与...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包括由公共权力塑造的网络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和网民取舍与构建的网络政治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后真相"时代,政治情感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根本动力,政治信念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动力,政治道德与政治正确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底线根基。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具有多元性、去中心性、虚拟性、非理性、平面性、互动性、碎片性、变异性的特点。只有遵循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规律及其特性,才能对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特别是网络政治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有效治理。新时代落实宪法和法律权利,完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动态平衡制约机制,构建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立体复合干预机制等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治理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主流意识
形态
网络
政治
非主流意识
形态
政治
传播规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及其路径选择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爱军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1年第1期44-52,共9页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是身份政治认同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的特性。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包括两部分: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和网络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都存在着解构...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是身份政治认同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的特性。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包括两部分: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和网络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都存在着解构与重构、共识与断裂、信任与质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增加了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复杂性。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既能有效地推动政治进步,又能破坏政治发展,使政治停摆。加强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身份建设,有效推进宪法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加强经济和文化建设,为公民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网络技术建设,防止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极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政治
网络
政治
意识
形态
身份认同
尊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形态:国际比较与中国意义
被引量:
20
1
作者
刘建军
沈逸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出处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94-106,共13页
文摘
网络是人类社会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几乎影响了人们在各个领域中的活动。网络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影响至关重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网络政治形态。本文以"网上政治"与"网下政治"的互动作为研究视角,在比较分析的框架中,揭示了网络政治的独特的两面性与双重性。网络政治作为现实政治的补充者、替代者和重塑者,相应地表现为参与型政治、压力型政治与权力-资本结盟型政治三种形态。网络政治独特的运作机制并没有掩盖它与现实政治的关联,尽管它在诸多层面改变了传统政治的运行过程和关系模式,但在其颠倒机制和聚合机制的背后,存在着一种隐蔽的垄断机制和操控机制。认识网络政治的独特性及其形态,有助于中国从容应对网络政治所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形态
参与型
网络
政治
压力型
网络
政治
权力-资本结盟型
网络
政治
Keywords
Internet Political Forms, cyberpolitics of participation type, cyberpolitics of pressure type,cyberpolitics of power-capital alliance type
分类号
D669.4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算法文化参与下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建构逻辑
2
作者
张爱军
贾璐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西北政法大学网络政治传播研究院
西北政法大学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6,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研究”(23ZDA086)。
文摘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算法逐步介入文化生产要素,开始以算法文化的形式参与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在算法运行中权力主导者通过利用人类生活中普遍应用、依赖颇深的算法技术来完成对占据统治地位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价值内涵的转换,并试图穿过虚拟网络空间,影响现实社会中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逻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的关键时刻,关注算法文化参与下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建构,提高政治安全防范意识,警惕政治规训与文化入侵,不仅关乎国家未来网络政治安全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更是实现现阶段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多元建构所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算法
算法文化
网络
政治
意识
形态
权力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动力、特性及其规制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爱军
秦小琪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7-162,19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规律研究"(18BZZ017)阶段性成果
文摘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包括由公共权力塑造的网络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和网民取舍与构建的网络政治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后真相"时代,政治情感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根本动力,政治信念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动力,政治道德与政治正确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底线根基。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具有多元性、去中心性、虚拟性、非理性、平面性、互动性、碎片性、变异性的特点。只有遵循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规律及其特性,才能对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特别是网络政治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有效治理。新时代落实宪法和法律权利,完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动态平衡制约机制,构建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立体复合干预机制等是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治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网络
政治
主流意识
形态
网络
政治
非主流意识
形态
政治
传播规律
Keywords
network political main-stream ideology
network political non-mainstream ideology
politics spreading regulation
分类号
G206.2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及其路径选择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爱军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1年第1期44-5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规律研究”(18BZZ01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是身份政治认同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的特性。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包括两部分: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和网络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都存在着解构与重构、共识与断裂、信任与质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增加了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复杂性。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既能有效地推动政治进步,又能破坏政治发展,使政治停摆。加强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身份建设,有效推进宪法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加强经济和文化建设,为公民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网络技术建设,防止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极端化。
关键词
身份
政治
网络
政治
意识
形态
身份认同
尊严
Keywords
identity politics
network politics ideology identity
dignity
分类号
C912.3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网络政治形态:国际比较与中国意义
刘建军
沈逸
《晋阳学刊》
CSSCI
2013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算法文化参与下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建构逻辑
张爱军
贾璐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动力、特性及其规制
张爱军
秦小琪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及其路径选择
张爱军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