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 被引量:136
1
作者 马放 刘俊良 +4 位作者 李淑更 杨基先 张立秋 吴波 朱艳彬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首次提出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这一概念,即采用廉价底物经过多株菌混合发酵后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发酵过程中采用的菌种取自活性污泥和土壤,分离筛选出的4株絮凝率较高的菌株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属。把其中任意两株混合培养之后,发现F...  首次提出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这一概念,即采用廉价底物经过多株菌混合发酵后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发酵过程中采用的菌种取自活性污泥和土壤,分离筛选出的4株絮凝率较高的菌株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属。把其中任意两株混合培养之后,发现F2和F6发酵液的絮凝率较原来的单株菌均有提高,因此这两株菌成为后续发酵的主要菌种。通过摇床试验确定了制取该絮凝剂的发酵条件,并就其对源水的处理效果作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 发酵条件 给水处理
下载PDF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 被引量:95
2
作者 彭海清 谭章荣 +1 位作者 高乃云 孟长再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1,共3页
原水中的藻类会产生异臭、异味 ,影响净水厂出水水质。针对这些问题 ,总结了国内外一些除藻方法和经验 ,并介绍了部分工程实例。
关键词 给水处理 除藻方法 直接过滤 沉淀 净水厂 预氧化 气浮 微滤机法 慢滤池 生物滤池
下载PDF
惯性效应在絮凝中的动力学作用 被引量:94
3
作者 王绍文 《中国给水排水》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16,共4页
首次从湍流微结构的尺度即亚微观尺度对混凝的动力学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惯性效应是絮凝的动力学致因;提出了湍流剪切力是絮凝反应中决定性的动力学因素。并建立了絮凝的动力相似准则。
关键词 混凝动力学 惯性效应 相似准则 给水处理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1
4
作者 邓述波 余刚 +2 位作者 蒋展鹏 胡筱敏 罗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7,共3页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产高效絮凝剂的硅酸盐芽孢杆菌 ,该菌产生的絮凝剂MBFA9具有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等特点。在 50 0 0mg/L的高岭土悬浮液中使用该絮凝剂 ,絮凝率高达 99.6 % ,絮凝剂 (培养液 )用量仅为 0 .1mL/L ,约为一般生物...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产高效絮凝剂的硅酸盐芽孢杆菌 ,该菌产生的絮凝剂MBFA9具有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等特点。在 50 0 0mg/L的高岭土悬浮液中使用该絮凝剂 ,絮凝率高达 99.6 % ,絮凝剂 (培养液 )用量仅为 0 .1mL/L ,约为一般生物絮凝剂用量的 1/ 10~ 1/ 2 0 0 ,提纯分析发现絮凝剂MBFA9由含有糖醛酸、中性糖和氨基糖的多糖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剂MBFA9 给水处理
下载PDF
铝铁共聚复合絮凝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87
5
作者 田宝珍 张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7-19,共3页
研究了铝铁共聚复合絮凝剂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其中Fe(Ⅲ)形态组分分布规律和pH变化特征,混凝实验结果表明其混凝效果优于PAC和FeCl3。
关键词 铝铁共聚 絮凝剂 混凝 给水处理 研制 应用
下载PDF
城市自来水光催化氧化深度净化效果 被引量:78
6
作者 李田 陈正夫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在玻璃纤维网上制得TiO2催化膜.用相应的固定膜光催化氧化装置进行了城市自来水的深度净化研究.GC/MS分析表明,在水中输入能量87W/L的低光照强度下,经1h的处理,自来水中有机物总量去除率在60%以上.19种优... 在玻璃纤维网上制得TiO2催化膜.用相应的固定膜光催化氧化装置进行了城市自来水的深度净化研究.GC/MS分析表明,在水中输入能量87W/L的低光照强度下,经1h的处理,自来水中有机物总量去除率在60%以上.19种优先污染物有5种消失,另21种有害物质中10种浓度降至仪器检测限以下.与此同时,水中各种有机物的浓度均显著下降.中间产物中基本不含有害的物质.光催化氧化对城市自来水中有机污染物有令人满意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氧化 自来水 有机污染物 给水处理 净化
下载PDF
超声—过氧化氢技术降解水中4-氯酚 被引量:71
7
作者 陈伟 范瑾初 +1 位作者 陈玲 钱梦马录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共4页
研究了超声及超声—过氧化氢联合技术降解4 - 氯酚的效果,详细探讨了影响超声降解4 - 氯酚效率的因素:声强、溶液pH 值、4 - 氯酚的初始浓度和自由基清除剂。4 - 氯酚的超声降解机理以自由基氧化为主,超声—过氧化氢联合... 研究了超声及超声—过氧化氢联合技术降解4 - 氯酚的效果,详细探讨了影响超声降解4 - 氯酚效率的因素:声强、溶液pH 值、4 - 氯酚的初始浓度和自由基清除剂。4 - 氯酚的超声降解机理以自由基氧化为主,超声—过氧化氢联合技术对水中4 - 氯酚的降解率和TOC 的去除率均比单独采用超声处理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过氧化氢 降解 4-氯酚 给水处理
下载PDF
水溶液中腐殖酸的二氧化钛膜光催化氧化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魏宏斌 徐迪民 徐建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1-166,共6页
二氧化钛(TiO2)膜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水中腐殖酸(HA)技术避免了以往悬浮相光催化时催化剂难以分离回收等回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了光源种类、TiO2膜的表面修饰和HA水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HA光催化氧化效率的影... 二氧化钛(TiO2)膜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水中腐殖酸(HA)技术避免了以往悬浮相光催化时催化剂难以分离回收等回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了光源种类、TiO2膜的表面修饰和HA水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HA光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讨论了有关的机理并合理解释了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光催化氧化 给水处理 饮用水 二氧化钛膜
下载PDF
BAF在微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9
作者 桑军强 王占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23,共3页
 概述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在国内给水生物预处理中的研究发展情况,介绍了BAF用于源水生物预处理的原理、工艺形式及其实际处理效果,最后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预处理 微污染源水 BAF 给水处理
下载PDF
饮用水中硝酸盐的脱除 被引量:64
10
作者 范彬 曲久辉 +1 位作者 刘锁祥 孟光辉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2000年第3期44-50,共7页
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对人类的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离子交换、反渗透、电渗、生物反硝化、化学和化学催化反硝化都可从水中脱除硝酸盐 ,但目前投入实用的只有离子交换、生物反硝化、反渗透三种工艺。这些脱硝方法各有... 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对人类的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离子交换、反渗透、电渗、生物反硝化、化学和化学催化反硝化都可从水中脱除硝酸盐 ,但目前投入实用的只有离子交换、生物反硝化、反渗透三种工艺。这些脱硝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综述了饮用水脱硝的应用与研究的现状 ,并对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硝酸盐 脱盐 给水处理
下载PDF
高铁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除藻效能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马军 石颖 +1 位作者 刘伟 李圭白 《中国给水排水》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9-11,共3页
高铁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对水中藻类的去除试验表明,投加少量的高铁酸盐复合药剂即可显著地提高对水中藻类的去除效率。将它与传统的预氯化除藻工艺进行对比,表明高铁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的除藻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预氯化工艺。
关键词 除藻 氧化处理 高铁酸盐 氯化 混凝 给水处理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对策分析 被引量:68
12
作者 叶少帆 王志伟 吴志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8,46,共8页
我国大部分城镇饮用水源目前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给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威胁,也给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我国微污染水源水的特点,结合最近几年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工艺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 我国大部分城镇饮用水源目前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给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威胁,也给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我国微污染水源水的特点,结合最近几年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工艺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分析与讨论我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对策和措施,同时对几种适宜的深度处理技术进行介绍,分析评述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给水处理 深度处理技术 饮用水安全
下载PDF
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3
作者 龚云峰 吴春华 丁桓如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29-31,共3页
强化混凝技术目前在给水领域主要应用于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含量 ,以求达到更高的饮用水水质要求。依据国内外进行过的试验研究及应用 ,综述了强化混凝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结果 。
关键词 给水处理 强化混凝 水质 饮用水
下载PDF
MBR在净水工艺中的膜污染特征及清洗 被引量:34
14
作者 黄霞 莫罹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2,共5页
 采用悬浮生长型和两种附着生长型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微污染源水,考察了各种MBR的膜污染特征及清洗情况。通过电镜观察污染膜表面,发现不同MBR的膜外表面污染特征不同,而膜内表面均无明显污染。对污染膜进行物理和化学清洗试验表明...  采用悬浮生长型和两种附着生长型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微污染源水,考察了各种MBR的膜污染特征及清洗情况。通过电镜观察污染膜表面,发现不同MBR的膜外表面污染特征不同,而膜内表面均无明显污染。对污染膜进行物理和化学清洗试验表明,常规物理清洗可使滤饼层大部分脱落,但对膜过滤性能的恢复效果较差;碱洗对膜过滤性能的恢复作用显著,有机污染对膜阻力的"贡献"最大。附着生长型MBR的污染膜表面粘性较大,常规物理清洗效果差,采用超声波清洗可使膜过滤性能恢复约30%,与超声波结合的化学清洗效果优于常规化学清洗。对膜污染化学洗脱液成分的分析表明,MBR中的膜污染与混凝—微滤膜组合工艺(C-MF)相比,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Ca元素含量较低,腐殖质组分略高。两种工艺条件下洗脱液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均以小分子有机物为主;与C-MF相比,MBR的膜污染洗脱液中大分子有机物增多,推测与反应器内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R 给水处理 膜污染 清洗
下载PDF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与预氯化除藻效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40
15
作者 马军 石颖 +2 位作者 陈忠林 张锦 李圭白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25-27,共3页
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处理除藻效能 ,并与预氯化除藻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单纯依靠提高混凝剂投量对除藻效果改善程度有限 ,即使混凝剂投量很大 ,藻类去除效率也较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能显著地提高除藻效率 ,降低紫外... 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处理除藻效能 ,并与预氯化除藻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单纯依靠提高混凝剂投量对除藻效果改善程度有限 ,即使混凝剂投量很大 ,藻类去除效率也较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能显著地提高除藻效率 ,降低紫外吸光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处理 富营养化 高锰酸钾 藻类 氧化 预氯化
下载PDF
高铁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马军 刘伟 李圭白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9-11,共3页
本文探讨了高铁酸盐复合药剂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并与硫酸铝混凝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铁酸盐复合药剂可显著地提高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不但可明显地降低沉后与滤后水浊度与色度,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
关键词 低温低浊水 高铁酸盐 复合药剂 混凝 给水处理
下载PDF
自来水厂除锰滤砂的催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36
17
作者 鲍志戎 孙书菊 +5 位作者 王国彦 李惟 徐爱军 杨宏 于尔捷 张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8-41,共4页
研究来自我国东北2个自来水厂的除锰滤砂对Mn2+的催化活性,以确定微生物在除锰过程中的作用.利用PYCM培养基可在每g湿砂上计到105-106个细菌,其中有40%-50%具有Mn2+氧化能力.对滤砂表面的微生物进行原... 研究来自我国东北2个自来水厂的除锰滤砂对Mn2+的催化活性,以确定微生物在除锰过程中的作用.利用PYCM培养基可在每g湿砂上计到105-106个细菌,其中有40%-50%具有Mn2+氧化能力.对滤砂表面的微生物进行原位培养,灭菌和HgCl2抑制,表明微生物群落的存在与稳定对于活性表面的存在与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当生物活性被抑制后,锰砂残余活性约为原活性的20%.这部分活性可能来源于化学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自来水厂 给水处理 除锰滤砂 活性
下载PDF
黄浦江原水及水处理过程中内分泌干扰物状况调查 被引量:46
18
作者 马晓雁 高乃云 +3 位作者 李青松 徐斌 乐林生 吴今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4,共4页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种内分泌干扰物,加标回收试验表明对其回收率为70%~110.7%,相对标准偏差〈15%。原水中主要的检出物有酞酸乙酯、酞酸丁酯、双酚A、壬基酚、阿特拉津、西玛津和扑草净,其最高浓度分别为0.71...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种内分泌干扰物,加标回收试验表明对其回收率为70%~110.7%,相对标准偏差〈15%。原水中主要的检出物有酞酸乙酯、酞酸丁酯、双酚A、壬基酚、阿特拉津、西玛津和扑草净,其最高浓度分别为0.71、17.70、3.52、1.38、0.54、0.73和0.65μg/L。分析了某水厂各处理单元出水中几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在沉后水和出厂水中分别检出了较高浓度的肽酸酯类物质、壬基酚、双酚A以及阿特拉津、西玛津、扑草净等。连续4个月的分析调查表明,KMnO4预氧化、预氯化以及常规处理工艺对原水中痕量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处理 黄浦江原水 内分泌干扰物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罗晓鸿 曹莉莉 王占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1-344,共4页
了解单元工艺对不同性质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对净水工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膜过滤方法对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对分子量大于3000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了解单元工艺对不同性质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对净水工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膜过滤方法对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在净水工艺中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对分子量大于3000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生物处理对有机物的最有效作用区间是分子量小于500的有机物;而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000的有机物吸附能力较强。这一研究结果为净水工艺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量 有机物 净水工艺 饮用水 给水处理
下载PDF
混凝和粉末炭去除黄浦江水中DOM的效果 被引量:39
20
作者 董秉直 曹达文 +2 位作者 范瑾初 李景华 徐强 《中国给水排水》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研究表明 ,混凝去除分子量 >4 0 0 0u的溶解性有机物 (DOM)效果较好 ,而对分子量<4 0 0 0u的去除效果较差。粉末活性炭去除低分子量的DOM效果较好 ,去除大分子量的DOM效果较差。当粉末活性炭投加量较大时 ,DOM分子量的大小对吸附... 研究表明 ,混凝去除分子量 >4 0 0 0u的溶解性有机物 (DOM)效果较好 ,而对分子量<4 0 0 0u的去除效果较差。粉末活性炭去除低分子量的DOM效果较好 ,去除大分子量的DOM效果较差。当粉末活性炭投加量较大时 ,DOM分子量的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减少。黄浦江水中分子量 <4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 混凝 粉末活性炭 给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