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生物膜检测方法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尤理想 赵青 +4 位作者 周敏 汪意涛 吴淑燕 李嫄渊 黄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76,共5页
针对结晶紫染色法为细菌生物膜(biofilm,BF)检测的经典方法存在的不足,通过增加乙酸用量和减少洗菌次数等进行改进后,BF测定更为准确。另尝试采用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发光菌的BF形成,并利用培养板和小圆玻片探究BF在不同载体... 针对结晶紫染色法为细菌生物膜(biofilm,BF)检测的经典方法存在的不足,通过增加乙酸用量和减少洗菌次数等进行改进后,BF测定更为准确。另尝试采用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发光菌的BF形成,并利用培养板和小圆玻片探究BF在不同载体上的形成情况,以优化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方法。用改进后的2种方法摸索鼠伤寒沙门菌BF形成的最适浓度和时间,结果发现,接种浓度为107 CFU/mL、培养72h时检测效果最佳。在BF检测方法优化的基础上。探究鼠伤寒沙门菌质粒对BF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质粒可促进BF的形成。不同亚抑菌浓度双黄连对鼠伤寒沙门菌BF作用的实验结果显示,1/4 MIC(MIC为最小抑菌浓度)双黄连对BF形成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1/2 MIC和1/8 MIC,表明双黄连的抑菌作用与浓度不成正比关系,需严格控制临床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结晶紫染色 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 鼠伤寒沙门菌质粒 双黄连
下载PDF
皮肤淀粉样变中淀粉样蛋白4种染色法的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敏 庞建欣 +1 位作者 李邻峰 常建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对4种特殊染色法显示淀粉样蛋白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探寻更好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方法。方法将本院皮肤科近10年确诊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33例皮损组织石蜡标本重新切片后分别进行刚果红、甲基紫、结晶紫和过碘... 目的对4种特殊染色法显示淀粉样蛋白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探寻更好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方法。方法将本院皮肤科近10年确诊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33例皮损组织石蜡标本重新切片后分别进行刚果红、甲基紫、结晶紫和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4种特殊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中淀粉样蛋白的染色情况。结果33例标本中的淀粉样蛋白经4种特殊染色后均呈阳性着色;刚果红、甲基紫、结晶紫和PAS分别将淀粉样蛋白染成砖红色、蓝紫色、紫色和紫红色;前3种方法的染色效果不稳定,部分切片中可见淀粉样蛋白与周围组织分辨不清;而在所有PAS染色切片中,淀粉样蛋白与周围组织的颜色对比明显,但其特异性不强。结论在选择确诊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特染方法时,PAS染色结合其他3种染色中的任何一种能够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淀粉样变 淀粉样蛋白 刚果红染色 结晶紫染色 甲基染色 过碘酸雪夫化反应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分散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央霞 高戈 郑涛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分散的作用。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通过微孔板构建生物膜,结合结晶紫染色探讨阿司匹林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分散的影响;通过微孔板结合...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分散的作用。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通过微孔板构建生物膜,结合结晶紫染色探讨阿司匹林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分散的影响;通过微孔板结合稀释平板计数法检测阿司匹林对铜绿假单胞菌初始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和临床菌株PA18、PA53和PA67对阿司匹林MIC值分别为5 mg/mL、2.5 mg/mL、5 mg/mL和5 mg/mL。当阿司匹林浓度为2.5 mg/mL时可显著抑制PAO1和PA18生物膜的形成(t=5.65,P<0.05;t=5.06,P<0.05),当其浓度分别为1.25 mg/mL和0.313 mg/mL时能显著抑制PA67和PA53生物膜的形成(t=4.10,P<0.05;t=5.12,P<0.05)。2.5 mg/mL阿司匹林可显著分散PAO1和PA18培养24 h形成的生物膜(t=6.45,P<0.05;t=6.26,P<0.05),1.25 mg/mL和0.313 mg/mL时可显著分散PA67和PA53形成的生物膜(t=7.82,P<0.05;t=9.18,P<0.05)。2.5 mg/mL阿司匹林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初始粘附(P<0.05)。结论阿司匹林能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初始粘附能力和生物膜的形成,并对已形成生物膜具有分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初始粘附 结晶紫染色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皇甫昱婵 刁文晶 +2 位作者 俞静 刘瑛 沈立松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5期532-537,共6页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和控制其生物被膜形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到的101株鲍曼不动杆菌,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和控制其生物被膜形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到的101株鲍曼不动杆菌,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其生物被膜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形成能力;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联合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药敏)试验;用PCR技术检测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bap、abaI、bfmS、csuAB、csuA、csuC、csuD、csuE、cpaA、ompA)的携带情况。结果:在25℃条件下,101株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被膜形成阳性率(93.1%)比35℃时(60.4%)高(P<0.05);临床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间存在一定关系(P<0.05),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强阳性(++)的菌株对上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阳性(+)或阴性(-)的菌株的耐药率,但是耐药率并不是随着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增强而降低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阳性(+)的菌株的耐药率反而高于形成能力为阴性(-)的菌株。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强弱与其是否携带以上10种相关基因间并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培养温度有关,与培养温度35℃相比,25℃条件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高,亦与氨苄西林/舒巴坦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间存在某种关联,但其与是否携带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bap、abaI等)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被膜 结晶紫染色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国平 常永超 +2 位作者 赵崇高 江涛 孙真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585-587,591,共4页
目的探讨毒力荚膜血清型、常见毒力基因、耐药基因、碳青霉烯类耐药以及生物膜培养时间等因素与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方法比较结晶紫染色定量检测法检测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组(CRKP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KPN组)的吸光度值(A... 目的探讨毒力荚膜血清型、常见毒力基因、耐药基因、碳青霉烯类耐药以及生物膜培养时间等因素与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方法比较结晶紫染色定量检测法检测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组(CRKP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KPN组)的吸光度值(A值),并在生物膜培养的不同时间进行A值比较。PCR扩增6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基因(K2、K5、K16、K20、K54、K57)、5种常见毒力基因[magA(K1)、rmpA、mrkD、wabG、allS]以及8种耐药基因(blaTEM、blaSHV、blaCTX-M、blaKPC、blaIMP、blaNDM、blaVIM、blaOXA-M)。结果两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A值为0.454~0.936,在培养12h时,两组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18h时,CRKP组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较KPN组强(P<0.05)。比较培养12h和18h两个时间段生物膜的A值,CRKP组培养18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较12h更强(P<0.05);KPN组结果相同。24份标本均未检出毒力荚膜血清型基因(K2、K5、K16、K20、K54、K57),5种常见毒力基因[magA(K1),rmpA、mrkD、allS、wabG]仅检出1例(4%)。耐药基因blaTEM占54%、blaSHV占42%、blaKPC占46%、blaIMP占4%。结论培养时间影响结晶紫染色法在临床观察生物膜形成试验中的结果,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其他因素以及深层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更多实验结果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结晶紫染色
下载PDF
内镜下结晶紫染色结合病理活检对提高Barrett食管诊断准确率及其肠化型检出率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敬平 樊元春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通过内镜下结晶紫染色结合病理活检提高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准确率及肠化型BE检出率。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166例经内镜检查疑诊为BE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内镜组和色素内镜组。常规内镜组采取内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 目的通过内镜下结晶紫染色结合病理活检提高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准确率及肠化型BE检出率。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166例经内镜检查疑诊为BE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内镜组和色素内镜组。常规内镜组采取内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的方法。色素内镜组先用0.05%结晶紫染色液进行染色,根据染后黏膜变化选择病理活检部位,比较两组的准确率和肠化型BE的检出率。结果色素内镜组BE的诊断准确率为86.42%,肠化型BE的检出率为27.16%;常规内镜组分别为64.70%和10.5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内镜下结晶紫染色结合病理活检诊断BE的方法和传统的普通内镜结合病理活检比较,其诊断准确率和肠化型BE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结晶紫染色 肠化型BE
原文传递
应用三种方法观察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 被引量:1
7
作者 蓝英 郭卓然 +2 位作者 付娇娇 潘迎捷 赵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3-185,190,共4页
采用三种方法(结晶紫染色法、荧光显微镜法、扫描电镜法)观察了两株分离自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Vp8和Vp32在4℃条件下的生物被膜形成情况,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低温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观察方法所得结果基本... 采用三种方法(结晶紫染色法、荧光显微镜法、扫描电镜法)观察了两株分离自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Vp8和Vp32在4℃条件下的生物被膜形成情况,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低温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观察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Vp8有大量生物被膜形成,而Vp32几乎没有生物被膜形成。结论:在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研究中,各种观察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不同实验室条件或不同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生物被膜 结晶紫染色 荧光显微镜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膜体外形成规律及其扫描电镜形态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姜俊如 刘岚 +5 位作者 沈犁 楚丽娟 张佳星 王磊 周薇 伏小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生物膜(BF)体外形成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BF内部结构。方法:以NTHi标准菌株ATCC49247为研究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PA)标准菌株PAO1为阳性对照菌株,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培养1、2、3、4... 目的: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生物膜(BF)体外形成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BF内部结构。方法:以NTHi标准菌株ATCC49247为研究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PA)标准菌株PAO1为阳性对照菌株,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培养1、2、3、4、5、6和7d时,使用平板计数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BF形成情况,并于3d时采用SEM检测ATCC49247的BF结构。结果:平板计数法检测BF内菌落数,ATCC49247和PAO1培养3d时活菌数逐渐上升至最高,而后逐渐下降,至7d时分别降至(0.829 4±0.007 5)×107cfu·mL-1和(0.942 6±0.019 9)×107cfu·mL-1,培养3、4、5和6d时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细菌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晶紫染色检测BF致密程度,ATCC49247和PAO1培养3d时BF致密度逐渐上升至最高,波长570nm吸光度(A570)值分别为2.717 4±0.017 2和2.885 3±0.039 0,而后逐渐下降,至7d时分别降至0.151 7±0.074 5和1.196 9±1.108 5,各时间点2组细菌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3、4和5d时2组细菌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细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培养3d时ATCC49247形成了典型的BF结构。结论:ATCC49247可以在体外形成BF,结晶紫染色、平板计数和扫描电镜可作为检测BF的常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生物膜 结晶紫染色 平板菌落计数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PCA的构建及其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越 陈文铎 +5 位作者 周炜 董淼 高永 许韶威 徐涛 唐斌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01-905,918,共6页
通过同源重组方式,利用Adeasy系统成功构建携带p14ARF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命名为AdpShuttle-CMV-p14ARF(PCA),并研究其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及HT-29的杀伤作用。PCR方法鉴定阳性重组子病毒;MTT法检测PC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 通过同源重组方式,利用Adeasy系统成功构建携带p14ARF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命名为AdpShuttle-CMV-p14ARF(PCA),并研究其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及HT-29的杀伤作用。PCR方法鉴定阳性重组子病毒;MTT法检测PC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晶紫染色法定性分析PCA对两种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经目的病毒PCA作用,SW480及HT-29出现明显病变和生长抑制现象,并呈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Hoechst染色后观察到细胞内出现凋亡小体,并且数目随药物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14-ARF 结肠癌 MTT 结晶紫染色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体外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定量方法的建立
10
作者 许雪梅 刘建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7年第6期563-566,共4页
侵袭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肿瘤细胞由其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部分细胞被血液、淋巴液带到另一部位或器官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一过程即为肿瘤的迁移和侵袭。在肿瘤研究中,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 侵袭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肿瘤细胞由其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部分细胞被血液、淋巴液带到另一部位或器官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一过程即为肿瘤的迁移和侵袭。在肿瘤研究中,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是研究肿瘤转移相关特性的重要方法,也是抗肿瘤药物筛选的常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迁移 细胞生长 侵袭实验 结晶紫染色 原发瘤 原发部位 肿瘤转移 定量实验 无血清培养液 胎牛血清
下载PDF
cpxR基因缺失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黄慧 樊国燕 +4 位作者 彭志锋 娄飞 王晓琳 裴亚玲 胡功政 《现代牧业》 2021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研究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CpxAR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调控作用,以鼠伤寒沙门菌的标准菌株JS和构建的cpxR缺失株JSΔcpxR、以及前期研究临床分离的6株鼠伤寒沙门菌和构建的6株cpxR基因缺失株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PCR的方法对... 为研究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CpxAR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调控作用,以鼠伤寒沙门菌的标准菌株JS和构建的cpxR缺失株JSΔcpxR、以及前期研究临床分离的6株鼠伤寒沙门菌和构建的6株cpxR基因缺失株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PCR的方法对菌株的cpxR基因进行扩增鉴定,然后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各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后分析cpxR基因缺失前后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变化。结果发现,所有亲本株和cpxR基因缺失株的cpxR基因PCR扩增条带大小与预期一致。生物被膜测定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标准菌株(JS)为中等成膜能力菌株,其cpxR基因缺失株(JSΔcpxR)为弱成膜能力菌株,cpxR缺失后生物被膜形成量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临床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中,cpxR基因缺失株SH2ΔcpxR和SH4ΔcpxR与其亲本株(SH2和SH4)相比,生物被膜形成量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cpxR基因缺失株(SH3ΔcpxR和SH7ΔcpxR)与其亲本株SH3和SH7相比,生物被膜形成量显著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cpxR基因缺失可使鼠伤寒沙门菌的成膜能力明显降低,该基因在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xR基因 鼠伤寒沙门菌 生物被膜 结晶紫染色
下载PDF
以肠黏蛋白为优势表型Barrett食管的患病率与危险因素
12
作者 Amano Y. Kushiyama Y. +1 位作者 Yuki T. 任春蓉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12期61-62,共2页
Objective.Barrett’s esophagus with the intestinal predominant mucin phenotype is considered to have a higher malignant potential than that with the gastric predominant mucin phenotype.The purpose of this prospective ... Objective.Barrett’s esophagus with the intestinal predominant mucin phenotype is considered to have a higher malignant potential than that with the gastric predominant mucin phenotype.The purpose of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Barrett’s esophagus with the intestinal predominant mucin phenotyp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ndoscopy.Material and methods.A total of 1699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A targeted biopsy was performed when endoscopically observed columnar-appearing esophagus was stained with crystal violet.The sample,histologically evidenced as Barrett’s esophagus,was immunohistochemically evaluated and categorized as of either gastric or intestinal predominant mucin phenotype.All the patients were requested to complete the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indicating their symptoms and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Barrett’s esophagus with and without the intestinal predominant mucin phenotype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Out of 1668 patients,629(37.7%) were found to have endoscopic Barrett’s esophagus.In 333 out of 1668 patients(19.9%) ,histological studies were diagnostic of Barrett’s esophagus.One hundred and six of these 333 patients(31.8%) had the intestinal predominant mucin phenotype.Age,male gender and the presence of hiatal hernia were confirmed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as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the presence of Barrett’s esophagus with the intestinal predominant mucin phenotype.Conclusions.Barrett’s esophagus with the intestinal predominant mucin phenotype was immunohistochemically found in 6.4% of all study patients.Older age,male gender and the presence of hiatal hernia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presence of Barrett’s esophagus with the intestinal predominant mucin pheno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 黏蛋白 十二指肠镜 结晶紫染色 内镜检查 组织学检查 日常饮食 圆柱状 受试对象
下载PDF
软组织淀粉样瘤——附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3
作者 冯文华 周丽娟 胡锦林 《肿瘤学杂志》 CAS 1989年第4期58-60,共3页
软组织淀粉样瘤罕见报道。EnzingerFM、Weiss SW 1988年仅收集5例,包括该作者见到的二例及 Lipper、Kahn 报告的3例。查阅国内文献尚未见诸报告。最近我院遇到一例左颈深部软组织巨大淀粉样瘤,临床上疑为软组织肉瘤。鉴于此病罕见,且易... 软组织淀粉样瘤罕见报道。EnzingerFM、Weiss SW 1988年仅收集5例,包括该作者见到的二例及 Lipper、Kahn 报告的3例。查阅国内文献尚未见诸报告。最近我院遇到一例左颈深部软组织巨大淀粉样瘤,临床上疑为软组织肉瘤。鉴于此病罕见,且易被误诊,故将此例报告,并复习其病理恃征,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 软组织肉瘤 深部软组织 Weiss 淀粉样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头棘肌 颈椎横突 冰冻切片 结晶紫染色
下载PDF
铁过载氧化应激模型的构建、检测与分析
14
作者 吕颖慧 王启钊 +3 位作者 李招发 江楠 刁勇 许瑞安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建立正确的铁过载氧化应激模型及检测手段。方法:通过显微镜镜检、MTT法、结晶紫染色等方法测定Fe-NTA对肝星状细胞系LX-2及肝细胞系Chang liver增殖状态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方法分析Fe与酚红、MTT试剂及显色产物、结晶... 目的:建立正确的铁过载氧化应激模型及检测手段。方法:通过显微镜镜检、MTT法、结晶紫染色等方法测定Fe-NTA对肝星状细胞系LX-2及肝细胞系Chang liver增殖状态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方法分析Fe与酚红、MTT试剂及显色产物、结晶紫之间的颜色反应。结果:MTT试剂及显色产物与Fe之间存在颜色反应,不能用于检测铁过载氧化应激模型;结晶紫不与Fe发生颜色反应,结晶紫染色可作为铁过载氧化应激模型的检测手段;酚红与Fe之间存在一定的颜色反应,在铁过载氧化应激模型中应使用无酚红培养基。结论:构建铁过载氧化应激模型应使用无酚红培养基,并采用结晶紫染色方法检测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载 氧化 应激 肝星状细胞 MTT检验 结晶紫染色
原文传递
携带Kallistatin的溶瘤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
15
作者 夏玉龙 马步云 +3 位作者 肖睿娟 雷文 杨远勤 王毅刚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94-598,共5页
采用靶向基因-病毒治疗策略,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构建了携带Kallistatin(KAL)的重组溶瘤腺病毒ZD55-KAL,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PCR方法鉴定病毒构建正确;MTT法检测病毒对肝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和对正常细胞的安全性;结晶紫染... 采用靶向基因-病毒治疗策略,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构建了携带Kallistatin(KAL)的重组溶瘤腺病毒ZD55-KAL,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PCR方法鉴定病毒构建正确;MTT法检测病毒对肝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和对正常细胞的安全性;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现象。结果显示:经目的病毒ZD55-KAL感染后肝癌细胞出现明显的病变和生长抑制,而正常细胞未出现病变现象,表明目的病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能力。此外ZD55-KAL感染肝癌细胞后引起凋亡,所携带的治疗基因KAL能通过促进肿瘤的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55-KAL MTT 结晶紫染色 靶向基因-病毒治疗
下载PDF
应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干扰素效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长暖 刘兰 +2 位作者 王军志 郭莹 丁锡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6-38,共3页
根据活细胞能吸收结晶紫染料的原理 ,建立了测定干扰素效价的结晶紫染色法 ,并用线平行线定量法计算干扰素含量。经试验测定 ,该方法与用常规法测得的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 (r =0 .9387,P >0 .0 5 ) ,且重复性较好 ,用 A值表示细胞的... 根据活细胞能吸收结晶紫染料的原理 ,建立了测定干扰素效价的结晶紫染色法 ,并用线平行线定量法计算干扰素含量。经试验测定 ,该方法与用常规法测得的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 (r =0 .9387,P >0 .0 5 ) ,且重复性较好 ,用 A值表示细胞的病变程度比打分法能够更准确地反应细胞的状态 ,因此所得结果更精确、客观 ,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干扰素类制品的效价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效价 结晶紫染色
下载PDF
卟啉氮芥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光动力杀伤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志龙 张黎明 +1 位作者 孙结 樊军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 :研究新单体化合物卟啉氮芥的光化疗抗肿瘤作用。 方法 :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卟啉氮芥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 1的光动力抑制效应 ,用测定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 (L DH )活性方法研究光动力作用对人肝癌细胞 SMMC772 1细胞膜的作用 ,用 3H... 目的 :研究新单体化合物卟啉氮芥的光化疗抗肿瘤作用。 方法 :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卟啉氮芥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 1的光动力抑制效应 ,用测定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 (L DH )活性方法研究光动力作用对人肝癌细胞 SMMC772 1细胞膜的作用 ,用 3H - Td R掺入法研究光动力作用对人肝癌细胞 SMMC772 1DNA合成的影响。 结果 :卟啉氮芥 (5μg/ml,培养 1h)可使人肝癌细胞 SMMC772 1D值明显降低、经光激发可使培养上清 L DH活性显著升高 ;可使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 1的 3H- Td R掺入量显著下降、经光激发可使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 SMMC772 1的 3H- Td R掺入量进一步显著下降。结论 :卟啉氮芥可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 SMMC772 1DNA的合成 ;对人肝癌细胞 SMMC772 1有显著的光动力抑制作用 ,可破坏肿瘤细胞的细胞膜 ,抑制肿瘤细胞 DNA的合成。提示卟啉氮芥对肿瘤细胞有显著的光动力杀伤作用 ,具有发展为光化疗抗癌新药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类 肝癌细胞 光化学疗法 卟啉氮芥 SMMC7721 结晶紫染色
下载PDF
结晶紫染色测定法在抗肿瘤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军 战洪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结晶紫染色测定法在抗肿瘤药物筛选中的应用陈军战洪生关键词结晶紫染色法药物敏感性抗肿瘤药物中图号R73-35结晶紫染色测定法是由Gilies等于1986年提出来的一种单层细胞培养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其原理是结晶... 结晶紫染色测定法在抗肿瘤药物筛选中的应用陈军战洪生关键词结晶紫染色法药物敏感性抗肿瘤药物中图号R73-35结晶紫染色测定法是由Gilies等于1986年提出来的一种单层细胞培养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其原理是结晶紫染色可通过细胞的特定摄生法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紫染色 药物敏感性 抗肿瘤药 药物筛选
下载PDF
不同方法观察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燕杰 朱小花 +2 位作者 阴冠秀 江东文 杨公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1-242,246,共3页
为探索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较好的定性观测方法,本文分别比较研究了银染法、结晶紫染色法、扫描电镜法等三种不同方法定性观察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均可定性观察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银染法、结晶... 为探索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较好的定性观测方法,本文分别比较研究了银染法、结晶紫染色法、扫描电镜法等三种不同方法定性观察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均可定性观察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银染法、结晶紫染色法均可快速检出,且均简单实用,容易掌握,便于推广应用;扫描电镜法耗时较长且费用较高,但可清晰地观察到被膜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染法 结晶紫染色 扫描电镜观察 单增李斯特菌 生物被膜
下载PDF
苦参碱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超微结构变化的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立人 李燕 +1 位作者 仰礼真 朱依纯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47-50,共4页
为研究筛选抗高血压血管重构药物,在建立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体外培养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结晶紫染色法、3H-TdR掺入法及透射电镜,观察苦参碱(Ma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及超微结构变化的作用。结果显示:... 为研究筛选抗高血压血管重构药物,在建立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体外培养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结晶紫染色法、3H-TdR掺入法及透射电镜,观察苦参碱(Ma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及超微结构变化的作用。结果显示:AngⅡ能明显刺激VSMC增殖,引超VSMC肥大、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增多。Mat低、中、高剂量组都能对抗AngⅡ的病理作用,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与雷米普利(Ra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MC AngⅡ 苦参碱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诱导 结晶紫染色 抗高血压 对抗 差异 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