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0篇文章
< 1 2 2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早中期孕妇血清中β-hCG、PAPP-A、AFP及uE3水平检测在联合预测子痫前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75
1
作者 顾玮 林婧 侯燕燕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孕妇血清中β-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甲胎蛋白(AFP)及游离雌三醇(uE3)水平检测在联合预测子痫前期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孕妇血清中β-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甲胎蛋白(AFP)及游离雌三醇(uE3)水平检测在联合预测子痫前期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805例孕妇,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子痫前期组(包括轻度及重度子痫前期)。孕10~14周时检测孕妇血清中PAPP-A、β-hCG的水平;孕15~20周时检测其血清中AFP、β-hCG及uE3的水平。对血清指标与部分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及约登指数评判各血清指标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并确定相应的预测界值。结果(1)1805例孕妇中未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739例(正常对照组),发生子痫前期66例(子痫前期组),子痫前期发生率为3.66%(66/1805),其中轻度子痫前期43例、重度子痫前期23例。(2)孕10~14周时正常对照组孕妇血清PAPP-A水平平均为(3972±2311)mU/L,子痫前期组孕妇平均为(2837±1849)m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孕妇血清β-hCG水平为55(37~83)U/L,子痫前期组孕妇平均为(57±35)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轻度孕妇血清PAPP-A、β-hCG及AFP水平分别为(3249±1877)mU/L、(61±38)U/L及(35±11)μg/L,重度孕妇分别为(1758±1297)mU/L、(47±23) U/L及(47±22)μg/L,两者PAPP-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孕15~20周时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β-hCG、AFP及uE3水平分别为(47909±31396)U/L、(38±15)μg/L及(0.98±0.31)μg/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9267±25054)U/L、(47±18)μg/L及(1.17±0.39)μg/L,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中AFP及uE3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绒毛促性腺激素 β亚单位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甲胎蛋白类 雌三醇
原文传递
对孕中期妇女行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边旭明 刘俊涛 +16 位作者 戚庆炜 蒋宇林 李岩 刘善英 郝娜 周京 吕时铭 朱宝生 王和 许争锋 潘小英 廖灿 蔡艳 王华 王泽 朱军 胡娅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05-809,共5页
目的建立中国孕妇孕中期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数据库,探讨适合中国大陆孕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策略。方法应用有区域代表性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6年9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等11家医疗单位就诊的... 目的建立中国孕妇孕中期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数据库,探讨适合中国大陆孕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策略。方法应用有区域代表性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6年9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等11家医疗单位就诊的、孕周为14~20周“并同意接受产前筛查的66132例妊娠单活胎孕妇(平均年龄27岁)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亚单位(free β-hCG)二联指标检测,将二联指标测定值输入以高加索人群数据库为基础的唐氏综合征风险计算软件。根据本研究中孕妇的数据重新计算血清AFP和游离β-hCG的中位数倍数值及胎儿罹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设定1/270为高危切割值,≥1/270确定为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并与高加索人群数据库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染色体核型分析,66132例孕妇中共诊断唐氏综合征97例。(1)以高加索人群筛查参数计算的结果:66132例中筛查出高危孕妇5470例,其中诊断唐氏综合征91例,高危孕妇的唐氏综合征检出率为94%(91/97),假阳性率为8.15%,阳性预测值为1.66%(91/5470);筛查低危的60662例孕妇中有6例产后诊断为唐氏综合征。调整假阳性率为5%时,有70例患唐氏综合征的孕妇筛查为唐氏综合征高危,其检出率为72%(70/97);当校正检出率为60%时,筛查高危孕妇为2785例,其中唐氏综合征孕妇为58例,假阳性率为4.1%。假设所有筛查高危的孕妇都接受羊膜腔穿刺,每检出1例唐氏综合征患儿需要进行60例的羊膜腔穿刺术。(2)以中国孕妇人群筛查参数计算的结果:66132例中筛查高危孕妇4332例,高危率为6.551%(4332/66132),其中诊断唐氏综合征88例,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为90%(88/97),假阳性率为6.43%;在筛查低危的61800例孕妇中,有9例经产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妊娠中期 甲胎蛋白类 绒毛促性腺激素 Β亚单位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妊娠早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52
3
作者 刘霓 刘炜培 +2 位作者 张羽虹 黄娟华 李颖嫦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研究妊娠早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变化情况,从而得到妊娠早期的血清HCG、P的参考值范围及变化曲线。方法对306例正常妊娠早期的妇女进行血清HCG、P动态监测,每周测定一次。结果正常妊娠早期孕妇血清HCG、P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在5-1... 目的研究妊娠早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变化情况,从而得到妊娠早期的血清HCG、P的参考值范围及变化曲线。方法对306例正常妊娠早期的妇女进行血清HCG、P动态监测,每周测定一次。结果正常妊娠早期孕妇血清HCG、P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在5-10w,HCG值的变化呈直线上升趋势,到达10w左右后逐渐缓慢下降;在孕12w前, P维持在一定水平,各个孕周的P平均值波动在46-15μg/L之间,各孕周间孕酮无显著差异。结论掌握了妊娠早期的血清HCG、P的参考值范围及变化曲线,对早期判断胚胎发育情况,为及早诊断异常妊娠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绒毛促性腺激素 孕酮
下载PDF
持续性异位妊娠 被引量:54
4
作者 朱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2-204,共3页
关键词 持续性异位妊娠 PREGNANCY 绒毛促性腺激素 输卵管妊娠 保守治疗 KELLY 不规则流血 细胞存活
下载PDF
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和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田秀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588-259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检测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P与β-HCG进行检测,并与追踪到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血清P值〉25 ng/ml、血β-HCG〉50 mIU/ml患者22例占27.5%,经绝对...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检测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P与β-HCG进行检测,并与追踪到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血清P值〉25 ng/ml、血β-HCG〉50 mIU/ml患者22例占27.5%,经绝对卧床休息,未用药治疗,均胚胎发育正常;血清P值在15.94-25ng/ml、血β-HCG 10~50 mIU/ml患者41例占51.3%,经黄体酮与HCG针保胎治疗后均胚胎发育正常;血清P值〈15.94 ng/ml、血β-HCG〈10 mIU/ml患者11例占13.8%,终止妊娠者均可见清除宫内组织物中几乎不见新鲜绒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陈旧性出血;血清孕酮与β-HCG上升不同步患者6例占7.4%,均最终难免流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孕酮与β-HCG可以预测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既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预及经济负担,又能起到提高保胎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孕酮 绒毛促性腺激素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9
6
作者 张淑贤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其最适有效剂量。方法:将确诊为异位妊娠并有保守治疗指征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分别口服米非司酮100 mg、150 mg、200 mg每日1次连服3天,根据血-βHCG值再将...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其最适有效剂量。方法:将确诊为异位妊娠并有保守治疗指征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分别口服米非司酮100 mg、150 mg、200 mg每日1次连服3天,根据血-βHCG值再将各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比较各组的有效率、重复用药及副反应情况。结果:甲乙两组总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B及B、C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B、C 3组中A甲、B甲、C甲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乙、B乙及B乙、C乙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A乙组与C乙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经济、毒副反应小、依从性强。用药剂量与血-βHCG值有关,当血-βHCG值小于2000 U/L时用100mg至150 mg,每日1次连服3天;当血-βHCG值在2001 U/L至5000 U/L时用150 mg至200 mg,每日1次连服3天,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米非司酮 绒毛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与血清β-hCG、雌孕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41
7
作者 韩华 李建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联合经腹异位妊娠患者超声特点与血清β-hCG、雌孕激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的异位妊娠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经阴道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图像表现。结果超声图像表现为胚囊型的有49例,包块型的有72例,盆腔积... 目的探讨经阴道联合经腹异位妊娠患者超声特点与血清β-hCG、雌孕激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的异位妊娠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经阴道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图像表现。结果超声图像表现为胚囊型的有49例,包块型的有72例,盆腔积液型的有36例。胚囊型异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雌二醇、孕酮水平明显低于非胚囊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块型异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雌二醇、孕酮水平明显低于非包块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积液型异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雌二醇、孕酮水平明显低于非盆腔积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经阴道联合经腹超声影像表现为胚囊型、包块型、盆腔积液型,与β-hCG,雌二醇、孕酮水平降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绒毛促性腺激素 雌二醇 孕酮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超声断层显像技术及经阴经腹超声检查结合血HCG对异位妊娠诊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39
8
作者 王冬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728-17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及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结合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检测诊断异位妊娠(EP)的特征性依据,提高EP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88例疑似早期EP者测定血HCG,进行二维经阴经腹彩超及TUI检查,测定子宫内膜... 目的探讨经阴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及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结合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检测诊断异位妊娠(EP)的特征性依据,提高EP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88例疑似早期EP者测定血HCG,进行二维经阴经腹彩超及TUI检查,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分布,测量子宫动脉及滋养动脉血流频谱,并进行比较。结果 188例经阴经腹彩超诊断EP患者中,经手术病例证实EP 183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3%。其超声声像图特征为:(1)附件区妊娠囊内可见胎儿或者卵黄囊,伴或不伴胎心搏动,183例患者中有17例(9.0%)有胎心搏动;(2)Donut征(输卵管环),本组患者中98例(52.1%)有Donut征;(3)附件区内可探及混合性包块,有时伴有少量积液,本组60例(31.9%)患者可探及混合性包块;(4)8例(4.3%)患者仅表现为盆腔积液。血HCG平均为(3 320±2 342)mU/ml。结论 TUI及经阴经腹超声检查能准确迅速地取得EP的证据,结合血HCG检测是早期诊断EP的较好手段;TUI能提供多断面显示,可减少小病灶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经腹超声 超声断层显像技术 绒毛促性腺激素 妊娠 异位 滋养层
下载PDF
血清孕酮联合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及保守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38
9
作者 邱振华 曾再祥 +2 位作者 舒云华 戚子惠 黄金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60-661,664,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孕酮(P)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与保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62例异位妊娠患者和80例正常宫内早孕孕妇血清β-HCG和P水平,分别作为异位妊娠组和正常...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孕酮(P)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与保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62例异位妊娠患者和80例正常宫内早孕孕妇血清β-HCG和P水平,分别作为异位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异位妊娠组各孕周血清β-HCG、P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对应孕周(P<0.01)。接诊48 h后复查血清β-HCG,正常妊娠组β-HCG值上升大于50%者占98.7%(79/80);异位妊娠组β-HCG值上升大于50%者仅占17.7%(11/62),另有6例β-HCG值下降,占9.7%(6/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P值12 ng/mL作为是否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临界值,其预测成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8%和100.00%。结论动态监测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清孕酮值可作为预测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成败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促性腺激素 β亚基 孕酮 妊娠 异位 治疗
下载PDF
黄体酮与间苯三酚分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7
10
作者 蔡燕红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309-1311,共3页
目的探讨黄体酮与间苯三酚分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00例先兆流产患者,因用药方式不同分为间苯三酚组和黄体酮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加用绒毛膜促... 目的探讨黄体酮与间苯三酚分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00例先兆流产患者,因用药方式不同分为间苯三酚组和黄体酮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加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剂。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妊娠结局。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孕酮(P)、雌二醇(E2)、HCG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P<0.05),且间苯三酚组的P、E2、HCG均比黄体酮组高(P<0.05);间苯三酚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均比黄体酮组短(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组流产率少于黄体酮组,足月分娩率高于黄体酮组(P<0.05)。结论先兆流产患者中应用间苯三酚联合HCG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黄体酮 间苯三酚 绒毛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妊娠中期血清学三联筛查指标异常对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5
11
作者 胡祝明 刘祥印 +3 位作者 李琳琳 贾春澍 李德军 刘睿智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49-753,共5页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学三联筛查指标MoM值异常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3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血清学三联筛查的孕15~20+6周单胎孕妇16 000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孕妇血清中AF...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学三联筛查指标MoM值异常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3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血清学三联筛查的孕15~20+6周单胎孕妇16 000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孕妇血清中AFP、游离β-hCG(F-β-hCG)、游离雌三醇(uE3)水平,应用LifeCycle 3.2软件计算其MoM值和风险值,其中21三体和18三体分别以> 1/270和>1/350为高风险,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NTD)以AFP MoM值>2.5为高风险;各指标检测结果分别以AFP MoM值>2.0、F-β-hCG MoM值>2.0为异常升高,uE3 MoM值<0.5为异常降低.对筛查高风险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后随访;对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孕妇的血清学三联筛查指标的MoM值与健康孕妇进行比较.结果 (1)AFP、F-β-hCG和uE3的MoM值中位数分别为0.91、0.94和1.05,不同孕周孕妇血清学三联筛查各指标MoM值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预产年龄≤35岁14 972例,21三体、18三体和ONTD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发生率分别为4.03%(603/14 972)、0.36%(54/14 972)和0.29%(44/14 972);孕妇预产年龄>35岁1 028例,其中21三体、18三体和ONTD血清学三联筛查高风险发生率分别为24.51%(252/1 028)、1.95%(20/1 028)和0.78%(8/1 028);两者孕妇血清学三联筛查高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产前诊断核型分析和产后随访发现,筛查高风险孕妇中诊断21三体9例、18三体1例、ONTD1例;筛查低风险孕妇中诊断21三体2例,无18三体和ONTD.21三体检出率为9/11、阳性预测值为1.05% (9/855); 18三体检出率为1/1、阳性预测值为1.35%(1/74);ONTD检出率为1/1、阳性预测值为1.92%(1/52).(3) 16 000例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239例(不良妊娠结局组),发生率为1.49%(239/16 000);孕期产检正常、新生儿出生健康的7 760例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期 甲胎蛋白类 绒毛促性腺激素 β亚单位 雌三醇 产前诊断 唐氏综合征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益肾安宫方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1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伟 丁彩飞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3-777,共5页
目的观察益肾安宫方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4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治,分为肾虚血热型及脾肾两虚... 目的观察益肾安宫方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4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治,分为肾虚血热型及脾肾两虚型,分别给予益肾安宫Ⅰ号方及益肾安宫Ⅱ号方,每日1剂。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测定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评价综合疗效和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不同年龄、不同自然流产史、不同孕周患者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分别为88%、7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3周后血清β-HCG、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治疗1、2、3周后血清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2、3周后血清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治疗1、2、3周后血清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同年龄段、不同自然流产史、不同孕周患者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安宫方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确切,且不受患者年龄、自然流产史、孕周因素的影响,并能明显改善中医症状,升高血清E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益肾安宫方 绒毛促性腺激素 孕酮 雌二醇
原文传递
补肾调冲方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及内膜的影响 被引量:32
13
作者 罗凌 萧美茹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调冲方治疗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及内膜的作用。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用补肾调冲方(菟丝子、巴戟天、黄精、肉苁蓉、当归、川芎、紫石英、五味子)治疗;对照组41例用克罗米芬、绒毛膜促性... 目的:观察补肾调冲方治疗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及内膜的作用。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用补肾调冲方(菟丝子、巴戟天、黄精、肉苁蓉、当归、川芎、紫石英、五味子)治疗;对照组41例用克罗米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治疗周期为3月。结果:妊娠率治疗组为49.38%,对照组为21.4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补肾调冲方有促卵泡发育、健内膜作用,并可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 功能性 不孕症 补肾调冲方 绒毛促性腺激素 卵泡发育 子宫内
下载PDF
滋肾育胎丸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3
14
作者 韩凤娟 李佳 +1 位作者 田苗 张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826-829,共4页
目的:观察滋肾育胎丸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孕周在4~9周的先兆流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每日肌内注射黄体酮... 目的:观察滋肾育胎丸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孕周在4~9周的先兆流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每日肌内注射黄体酮注射液4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成药滋肾育胎丸。2组均以用药7 d为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测定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_2)水平,根据测定结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对两观察组的综合疗效及证候疗效进行分析,并将观察组中不同年龄、孕周、自然流产史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综合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90.00、76.67%,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2、3周后血清β-HCG、P、E_2水平显著上升(P<0.05);2组治疗1、2、3周后血清血清β-HCG、E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2、3周后血清P水平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不同年龄段、孕周、自然流产史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确切,同孕妇的年龄、孕周、自然流产史无显著相关性,对中医症状的改善非常明显,体内血清孕酮(P)水平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滋肾育胎丸 绒毛促性腺激素 孕酮 雌二醇
下载PDF
超声脐动脉血流联合血清β-HCG、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李建敏 李娜 +5 位作者 周玲 孙彦肖 齐育英 李平华 崔小娟 侯振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脐动脉血流联合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胎心监护在胎儿宫内窘迫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分娩的83例宫内窘迫的产妇及78例无胎儿窘迫正常产妇的临床资料,采集所有受试者分娩前静脉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脐... 目的探讨超声脐动脉血流联合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胎心监护在胎儿宫内窘迫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分娩的83例宫内窘迫的产妇及78例无胎儿窘迫正常产妇的临床资料,采集所有受试者分娩前静脉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与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S/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β-HCG;采用胎儿监护仪对胎心情况行无应激检测(NST),制作ROC曲线评估超声脐动脉血流、β-HCG临界值,分析脐动脉血流、β-HCG联合胎心监护在胎儿宫内窘迫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胎儿窘迫组脐动脉血流S/D值、R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I值显著低于胎儿窘迫组(P <0. 05)。ROC分析显示S/D、RI、PI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界值分别为2. 83、0. 56、1. 11。与对照组相比,胎儿窘迫组胎心异常率及血清中β-HCG水平显著升高(P <0. 05)。与血清β-HCG、胎心监护、超声脐动脉血流单项检测相比,三项联合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单独检测(P <0. 05)。结论超声脐动脉血流、血清β-HCG、胎心监护在胎儿宫内窘迫预测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三项联合检测后诊断价值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窘迫 脐动脉 绒毛促性腺激素 β亚单位 胎心监护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血清β-hCG、CRP、IL-6水平对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的诊断及评估价值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李燕 程万芳 +3 位作者 李颖 张金玲 刘艳红 蔡树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453-455,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的诊断及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胎膜早破孕妇,合并宫内感染的35例孕妇作为感染组、无合并... 目的研究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的诊断及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胎膜早破孕妇,合并宫内感染的35例孕妇作为感染组、无合并宫内感染的45例孕妇作为未感染组;另取同期在本院产检并分娩的6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β-h CG、CRP、IL-6及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采集外周血并测定炎症及免疫信号分子的表达量。结果感染组孕妇血清中β-h CG、CRP、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叉头状/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RORγt)、Toll样受体2、4(TLR2、TLR4)、核因子-κB(NF-κB)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感染组孕妇血清中β-h CG、CRP、IL-6的含量与血清中PCT、TNF-α、s TREM1、s ICAM1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RORγt、TLR2、TLR4、NF-κB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血清β-h CG、CRP、IL-6水平对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具有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促性腺激素 β亚单位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6 早破 妊娠并发症 感染性 子宫疾病
原文传递
大剂量hCG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崔瑞玲 崔秀霞 +2 位作者 法丽坤 高芸 樊存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4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引起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首次肌肉注射hCG10 000U,以后每周2次,每次5 000U直至孕12周;对照组首次2 000U,后隔日1次,每次2 000U直至妊娠12周。结果:观察组58例成功53例,成... 目的:探讨大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引起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首次肌肉注射hCG10 000U,以后每周2次,每次5 000U直至孕12周;对照组首次2 000U,后隔日1次,每次2 000U直至妊娠12周。结果:观察组58例成功53例,成功率91.38%;而对照组49例成功37例,成功率75.5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hCG治疗一定范围内低水平hCG引发的早期先兆流产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G治疗 先兆流产 大剂量 黄体功能不全 绒毛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HCG、E_2、CA125在先兆流产妊娠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1
18
作者 黄丽娇 张保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7-788,共2页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糖类抗原125(CA125)在先兆流产妊娠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6例孕龄在6~8周的单胎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正常妊娠组30例,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60例,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46例,应用...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糖类抗原125(CA125)在先兆流产妊娠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6例孕龄在6~8周的单胎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正常妊娠组30例,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60例,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46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HCG、E2、CA125水平。结果: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血清HCG、E2水平明显高于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P<0.01),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P<0.01)。结论:HCG、E2、CA125联合测定对先兆流产的妊娠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先兆 绒毛促性腺激素 雌二醇 糖类抗原125 妊娠预后
下载PDF
安子合剂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陆启滨 任青玲 +3 位作者 黄文华 陆燕 倪勇艳 许家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安子合剂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脾肾两虚、血热夹瘀型的先兆流产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中药组40例采用安子合剂口服,中西药组20例采用安子合剂口服加黄体酮或/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注,西药组30例采用黄体酮或... 目的观察中药安子合剂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脾肾两虚、血热夹瘀型的先兆流产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中药组40例采用安子合剂口服,中西药组20例采用安子合剂口服加黄体酮或/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注,西药组30例采用黄体酮或/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中药组临床治疗的痊愈率为85.0%,总有效率(即保胎成功率)为90.0%,疗效等同于中西药组(90.0%),而明显优于西药组(73.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用中药安子合剂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促进孕早期激素的增长和维持胎儿成形后的平稳下降,从而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临床研究 安子合剂 黄体酮 绒毛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无刺激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媛 姜晶晶 +4 位作者 马水英 李梅 胡京美 赵力新 陈子江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刺激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PCOS患者,在人工周期或自然周期第10~12天行阴道B超监测,如双侧卵巢中无直径>8mm的卵泡,即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0IU,... 目的探讨无刺激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PCOS患者,在人工周期或自然周期第10~12天行阴道B超监测,如双侧卵巢中无直径>8mm的卵泡,即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0IU,36h后经阴道穿刺取卵,将取出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共进行体外成熟周期94个,移植周期75个。共获得卵母细胞1283个,获得成熟838个(65.3%,838/1283),其中受精553个(66.0%,553/838),获得胚胎402个(48.0%,402/838),获得优质胚胎199个(23.7%,199/838)。生发泡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获得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分别为67.7%、66.4%、47.6%及24.1%;第1次减数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分别为69.7%、71.7%、52.2%及26.1%,生发泡期与第1次减数分裂中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法评价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获得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4.8%、53.8%、46.2%及16.9%,与生发泡期及第1次减数分裂中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个移植周期中,18例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为24%(18/75)。结论无刺激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可用于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并能取得一定的妊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细胞体外培养 不孕患者 临床观察 治疗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绒毛促性腺激素 经阴道穿刺取卵 优质胚胎率 阴道B超监测 减数分裂 PCOS 移植周期 妊娠成功率 生发泡 应用价值 自然周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