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
作者 窦培红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2371-2372,共2页
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是呼吸科患者常用治疗手段之一,文丘里面罩吸氧多采用未加温加湿的氧气瓶湿化给氧,湿化效果较差。湿化不足会导致呼吸道干燥不适、纤毛活动减弱及痰液黏稠度增加,造成患者需要有创机械通气进一步氧疗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是呼吸科患者常用治疗手段之一,文丘里面罩吸氧多采用未加温加湿的氧气瓶湿化给氧,湿化效果较差。湿化不足会导致呼吸道干燥不适、纤毛活动减弱及痰液黏稠度增加,造成患者需要有创机械通气进一步氧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使患者在进行氧疗的同时又保证患者充分的气道湿化是非常重要的。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通过更接近生理呼吸的鼻导管给氧以更好地适应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湿化 高流量 吸氧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常规治疗联合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廖建军 陆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常规治疗联合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HFN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5例AECOPD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53例)和对... 目的分析常规治疗联合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HFN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5例AECOPD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无创正压通气(NPPV),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HFNC。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 d时,两组的PaO2、Sp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5 d时,两组患者的HR、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5 d时,两组的FEV1/FVC、FEV1%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86.8%(46/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2%(2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治疗平均费用为(40.3±5.7)元/h,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0.5±6.9)元/h(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HFNC用于AECOPD患者中具有与NPPV相当的作用,相较之下,患者对于HFNC治疗的满意度更高,且治疗费用更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高流量吸氧 导管 血气指标
下载PDF
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应用于ICU患者撤机后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政庚 罗庆勇 +1 位作者 龚美红 钟琰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4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ICU患者在撤机后给予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ICU气管插管需撤机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撤机后给予文丘里面罩吸氧,观察组撤机后给予经... 目的探究ICU患者在撤机后给予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ICU气管插管需撤机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撤机后给予文丘里面罩吸氧,观察组撤机后给予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情况、舒适度、生命体征情况。结果观察组耐受度、舒适度、气道湿化度、再次机械通气率分别为(1.53±0.39)分、(1.76±0.42)分、(2.08±0.36)分、1.67%,均优于对照组(2.34±0.41)分、(2.50±0.53)分、(2.96±0.49)分、1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吸氧8 h及24 h后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撤机后给予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提升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度,减少再插管,应用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撤机 导管 湿化 高流量 吸氧
下载PDF
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U患者撤机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永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6期88-88,90,共2页
目的:探讨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U患者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ICU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面罩吸氧干预,观察组给予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比较两组呼吸指标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h、8 h以及2... 目的:探讨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U患者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ICU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面罩吸氧干预,观察组给予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比较两组呼吸指标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h、8 h以及24 h呼吸指数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舒适度、耐受度以及气道湿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撤机后实施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的效果较好,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以及氧耐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高流量 吸氧 ICU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剖胸术后经鼻导管气管吸痰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库洪安 李华 《现代护理》 2008年第6期744-745,共2页
目的探讨剖胸术后无效咳痰病人的有效吸痰方法。方法对3 4例剖胸术后未建立人工气道而清理呼吸道无效的病人,使用手法触诊肺部痰鸣音明确主支气管存在无法咳出的痰,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经鼻插入吸痰管1 5 cm后在病人吸气时将吸痰管迅... 目的探讨剖胸术后无效咳痰病人的有效吸痰方法。方法对3 4例剖胸术后未建立人工气道而清理呼吸道无效的病人,使用手法触诊肺部痰鸣音明确主支气管存在无法咳出的痰,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经鼻插入吸痰管1 5 cm后在病人吸气时将吸痰管迅速插入支气管吸痰,与常规经鼻吸痰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气管吸痰成功率为8 6.0 8%,吸痰有效,痰量多,吸痰后肺部触诊痰鸣音明显消失,常规组支气管吸痰成功率为4 8.9 2%,吸痰量少。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 1)。结论剖胸术后病人吸气时掌握好吸痰的时机和吸痰的深度可以提高气管吸痰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胸术 导管 吸痰
下载PDF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在ICU患者中的疗效与标准化护理策略分析
6
作者 孙楠楠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20期264-266,共3页
目的:对ICU患者实施了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研究疗效与相关标准化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9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ICU患者,使用双盲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2例... 目的:对ICU患者实施了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研究疗效与相关标准化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9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ICU患者,使用双盲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2例实施标准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并发症、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碱剩余(BE)低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标准化优质护理措施对ICU鼻导管吸氧患者进行干预,产生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并且改善了患者血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患者 标准化护理 导管 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下载PDF
3种无创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7
作者 张瑞敏 刁玉巧 +3 位作者 翟淑芬 平莉莉 赵志敏 刘晓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21期4441-4445,共5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分别与鼻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HH-FNC)、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3种无创辅助通气方式相结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以...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分别与鼻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HH-FNC)、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3种无创辅助通气方式相结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以患儿开始应用PS前时刻为0h,记录3组患儿0h、应用PS联合呼吸支持后12、24、48h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aO2/吸氧浓度(Fi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及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儿PaO2均明显升高,PaCO2均有所下降,NCPAP组PaC02下降程度较另2组小,但PaO2和PaCO2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5、1.89、2.03、1.98、0.97、1.53、1.76和1.33,P〉0.05)。PaO2/FiO2、a/APO2在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89、5.231、4.985、5.314、6.552和4.572,P〈0.05);组间比较,NIPPV组较HH-FNC组及NCPAP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5、2.981、4.304、2.58、2.385、3.220、2.526、5.028、4.304、2.781、3.083和3.520,P〈0.05)。3组患儿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比较,NIPPV组和HHFNC组均少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钟值分别为2.981、2.763、3.586、2.911,P〈0.05)。3组患儿呼吸暂停比较,NIPPV组和HHFNC组均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钟值分别为16.6、6.89,P〈0.05)。3组患儿重复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蝴,值分别为1.03、0.89,P〉0.05)。3组患儿改有创通气例数比较,NIPPV组明显少于NCPAP、HHF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值分别为5.49、4.98,P〈0.05)。3组患儿开奶时间比较,NCPAP组较NIPPV组和HHFNC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值分别为4.138、4.536,P〈0.05)。3组患儿住院天数和住院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式间歇正压通气 加温湿化高流量导管正压通气 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两种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王柱 向建文 +5 位作者 高薇薇 沈永珍 周文姬 陈佳 许芳 杨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IPPV组(46例)和HHHFNC组(4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IPPV组(46例)和HHHFNC组(43例)。分析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NIPPV组治疗72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总用氧时间、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炎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气漏的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鼻损伤的发生率高于HHHFNC组(P<0.05)。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的初始呼吸支持治疗,HHHFNC与NIPPV疗效相当,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间歇正压通气 导管高流量通气 极低出生体重儿
原文传递
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在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6
9
作者 冯亚婷 刘玉平 +1 位作者 任玲 孙婷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513-516,共4页
目的研究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在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7例。观察组给予HFNC,对照组给予普通气泡式氧气... 目的研究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在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7例。观察组给予HFNC,对照组给予普通气泡式氧气湿化装置进行双鼻塞吸氧,分别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12、24 h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2组患儿痰液黏稠度、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率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入住时间的差别。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PaO 2、PaCO 2、SpO 2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NICU入住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儿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NC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导管高流量氧疗
下载PDF
两种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陈佳 高薇薇 +4 位作者 许芳 杜岚岚 张涛 林兴 李伟涛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7-851,共5页
目的比较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极低出生体重患儿66例,接受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及相关常规治疗后随机分为HHH... 目的比较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极低出生体重患儿66例,接受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及相关常规治疗后随机分为HHHFNC组和NCPAP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NCPAP组相比,HHHFN组患儿开奶时间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明显提前,氧暴露时间和有创通气时间降低,7 d内重新插管、鼻部损伤、气漏、腹胀的发生率降低。结论与NCPAP组相比,HHHFNC有相关损伤更小、耐受性更好的特点,是可以首选的一种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RDS的无创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加温湿化导管高流量通气 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极低出生体重儿
原文传递
高流量加温湿化经鼻导管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杨一民 曾谷兰 +1 位作者 曹松霞 黄文钦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496-498,共3页
目的比较高流量加温湿化经鼻导管正压通气(heated humidifiedhigh—flownasalcan—nula,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 目的比较高流量加温湿化经鼻导管正压通气(heated humidifiedhigh—flownasalcan—nula,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我院NICU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3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HHFNC组(32例)和nCPAP组(31例)。HHFNC组采用HHFNC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CPAP组给予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的血气指标,呼吸困难缓解时间,病情无好转或恶化患儿的例数,有创机械通气患儿的例数,平均用氧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6h、24h动脉血pH、Pa02、PaC02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治疗后6h、24h的动脉血pH、Pa02、PaC02改善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在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平均用氧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长于nCPAP组,病情无好转或恶化率及有创机械通气患儿的例数均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患儿头部变形或鼻部损伤、腹胀的发生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早产儿NRDS疗效优于HHFNC,但须注意发生鼻部变形与鼻黏膜损伤及腹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加温湿化导管正压通气 持续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两种无创呼吸支持法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柱 高薇薇 +7 位作者 陈佳 沈永珍 姚仲伟 梁润强 许芳 张涛 箫国良 杨杰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7年第4期269-273,共5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治疗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治疗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5 ~ 12月本院出生并收治的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随机分为NIPPV组和HHHFNC组.分析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使用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70例,胸部X线片均提示RDSⅠ~Ⅲ级,其中男33例,女37例;出生体重1 020~2 450 g,平均(1 845±475)g;NIPPV组和HHHFNC组各35例.NIPPV组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炎比例、有创辅助通气时间及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均低于HHHFNC组[5.7%比11.4%、0%比8.6%、11.4%比14.3%、11.4%比14.3%、76.3(30.8,150.4)h比97.6(56.2,142.6)h、65.0(43.0,119.0)h比96.0(65.0,134.0) h],总用氧时间高于HHHFNC组[154.0(47.0,340.0)h比148.0(72.0,327.0)h],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鼻损伤、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HFNC作为初始呼吸支持治疗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与NIPPV临床疗效相当,可能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正压通气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导管高流量通气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高育健 廖亮荣 +1 位作者 江少明 吴学科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比较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应用于早产儿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HHFNC组和NCPAP组,接受氨茶碱... 目的比较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应用于早产儿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HHFNC组和NCPAP组,接受氨茶碱等综合治疗后分别应用HHFNC和NCPAP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HHFNC组及NCPAP组各40例,两组患儿的分娩方式、胎龄、性别、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首次出现呼吸暂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和NCPAP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0 h PaO_2、PaCO_2、a/A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24 h的PaO_2、PaCO_2、a/APO_2较0 h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PAP组相比,HHFNC组开奶时间及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提前,鼻部损伤、腹胀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接受有创辅助通气例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治疗早产儿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的作用与NCPAP相当,但HHFNC能使开奶时间及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提前,并降低鼻部损伤和腹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暂停 导管高流量通气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不同辅助通气方式预防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佳 许芳 +2 位作者 张涛 杜岚岚 高薇薇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应用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撤机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生后7天内收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34周、体重<1 000 g的早产儿,准备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辅助呼...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应用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撤机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生后7天内收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34周、体重<1 000 g的早产儿,准备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辅助呼吸时纳入本研究。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HHHFNC组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总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撤机失败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29例早产儿,其中HHHFNC组66例,NCPAP组63例。与NCPAP组相比,HHHFNC组总用氧时间[20.0(15.0,32.5)天比23.5(16.0,34.0)天]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20.5(15.5,25.5)天比22.5(16.5,28.0)天]明显缩短,7天内重新插管率(25.8%比47.6%)、鼻部损伤率(6.1%比47.6%)、气漏(6.1%比23.8%)、腹胀(9.1%比25.4%)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0.6%比28.6%)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3天内重新插管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颅内出血、脑白质软化、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相比,HHHFNC在预防机械通气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拔管失败上效果较好,缩短了用氧时间,明显降低鼻部损伤、腹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气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婴儿 早产 导管高流量通气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郭瑾 关巍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09-112,共4页
氧疗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慢性持续性低氧症状并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长期家庭氧疗是COPD静息性低氧血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夜间氧疗可应用于严重心力衰竭和睡眠呼吸障碍引起夜间低氧血症的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接... 氧疗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慢性持续性低氧症状并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长期家庭氧疗是COPD静息性低氧血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夜间氧疗可应用于严重心力衰竭和睡眠呼吸障碍引起夜间低氧血症的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接受短期氧疗之后,需要在3个月内重新评估是否符合长期氧疗标准。对于入院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伴急性高碳酸血症患者来说,无创通气为首选方案。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可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再插管率,舒适度、安全性优于无创通气。氧疗装置由最初的压缩氧气瓶逐步更新为便携式氧气浓缩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新的FreeO 2闭环滴定氧疗系统可自动调节氧流量以维持目标氧饱和度,已被证实可以增加COPD患者的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长期家庭氧疗 夜间氧疗 短期氧疗 无创通气 导管高流量氧疗 氧疗装置
下载PDF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郭立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8期3082-308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魏县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NRDS的79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肺表面... 目的:探讨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魏县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NRDS的79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应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应用HHFNC,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0 h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与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12、24及72 h Pa O2、Sa O2、Pa CO2、a/APO2及氧合指数均较0 h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和开奶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腹胀4例(10.00%),无鼻部损伤出现;对照组出现腹胀13例(33.33%)、鼻部损伤11例(28.21%),观察组腹胀及鼻部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例患儿重新气管插管,对照组9例患儿重新气管插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治疗NRDS能与NCPAP达到同样的改善通气功能和氧合功能的作用,使患儿开奶时间提前,降低腹胀和鼻部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 持续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能否减少呼吸衰竭成人患者的插管率? 被引量:23
17
作者 尹明 沈洪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69,共2页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最常用的治疗是经鼻导管吸氧,一般氧流量不超过6L/min。通过鼻导管给予患者湿化、加温的高流量吸氧(HFT,可高达40L/min),既往常用于缺氧新生儿的治疗。但近来研究表明,各年龄人群均可从这项治疗技术中受益...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最常用的治疗是经鼻导管吸氧,一般氧流量不超过6L/min。通过鼻导管给予患者湿化、加温的高流量吸氧(HFT,可高达40L/min),既往常用于缺氧新生儿的治疗。但近来研究表明,各年龄人群均可从这项治疗技术中受益。在2011年美国重症医学大会上,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Johnson等有关这项治疗的论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同时也成为2011年Medscape网站危重症领域十大热点文章之一。本文就此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吸氧 高流量吸氧 成人患者 呼吸衰竭 湿化 Medscape Johnson 插管
原文传递
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U患者撤机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9期3312-3314,共3页
目的:观察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U气管插管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综合ICU 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气管插管脱机后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按照正常程序拔管脱机。脱机后... 目的:观察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U气管插管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综合ICU 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气管插管脱机后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按照正常程序拔管脱机。脱机后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氧疗(观察组)和普通文丘里面罩吸氧(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患者耐受性、舒适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1)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在舒适度、患者耐受性以及气道湿化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ICU气管插管脱机患者应用湿化的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能提高其氧合指数、治疗的耐受性,降低再插管率,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呼吸支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 脱机 氧疗 舒适度
下载PDF
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在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孙婷 朱虎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30期2334-2338,共5页
目的 评估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HFNC)在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行肺癌根治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4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4例.观察组给予HFNC,对照组给予雾化面罩8~10 L/min吸... 目的 评估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HFNC)在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行肺癌根治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4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4例.观察组给予HFNC,对照组给予雾化面罩8~10 L/min吸氧,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6、24 h和治疗结束时的心率、呼吸、PaO2、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率、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ICU意识模糊评估(CAM-ICU)阳性率方面以及ICU入住时间的差别.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心率、呼吸、PaO2、PaCO2、PaO2/FiO2分别为(78.88 ± 12.03)次/min、(18.96 ± 7.53)次/min、(140.20 ± 18.37)mmHg(1 mmHg=0.133 kPa)、(37.04 ± 7.67)mmHg、(242.83 ± 27.13)mmHg,对照组分别为(88.83 ± 16.48)次/min、(25.46 ± 9.51)次/min、(86.08 ± 20.83)mmHg、(45.71 ± 10.37)mmHg、(210.71 ± 36.34)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2~3.415,P〈0.05);观察组ICU入住时间为(68.71 ± 32.38)h,对照组为(107.67 ± 66.15)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5);观察组行NPPV率、CAM-ICU阳性率分别为16.7%(4/24)、4.2%(1/24),对照组分别为45.8%(11/24)、33.3%(8/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2、4.923,P〈0.05).结论 应用HFNC治疗肺癌术后呼吸衰竭较雾化面罩吸氧能更好地改善循环氧合,降低PaCO2、减少行NPPV率和CAM-ICU阳性率,且能缩短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是一种新而有效的氧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高流量氧疗 肺癌术后 呼吸衰竭 低氧血症
原文传递
经鼻导管加温湿化高流量吸氧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20
作者 韦柳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第1期71-72,78,共3页
目的比较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与无创辅助通气在心脏术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心脏术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组(heated an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ther... 目的比较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与无创辅助通气在心脏术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心脏术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组(heated an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therapy,HHHFNC) 30例和无创压力支持通气组(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NIPSV) 18例。观察治疗后24小时患者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通气舒适度,耐受性;需有创辅助通气情况。结果治疗后24小时两组间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SV组治疗后呼吸频率控制稍好于HHHFN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HFNC组治疗舒适度、耐受性均明显好于NIP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经鼻导管高流量湿化吸氧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分压,并有良好的舒适度、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高流量湿化吸氧 体外循环 无创压力支持通气 Ⅰ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