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笑臣 侯秀伟 +2 位作者 徐永辉 胡军华 高利峰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5期559-56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 6个月,观察组的腰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 6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可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有利于其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tessys技术 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白煜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技术治疗,其中男女比例为31:21,平均年龄42岁(20~65岁)...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技术治疗,其中男女比例为31:21,平均年龄42岁(20~65岁),平均病程9个月(2个月~4年),全部为单间盘突出,根据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JOA评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MacNab标准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术中出血量11 ml (4~17 ml ),平均手术时间65分钟(50~125分钟),4例患者在术后并发下肢神经感觉异常,但在接受保守治疗后症状有效缓解,无1例患者发生血管及神经损害、感染、硬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均获得平均8个月(6~12个月)的随访,患者的腰痛VAS评分从术前的5±1分减小到术后的1±0.4分,腿痛VAS评分从术前的6±2分减小到术后的2±0.5分,术前、术后比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JOA评分从术前的12±4分提高到术后的23±4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从术前的67%±7%减小到术后的22%±3%,术前、术后比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照MacNab标准:52例中治愈者17例(32.7%)、显效者25例(48.1%),有效者6例(11.5%),无效者4例(7.7%),总有效率为92.3%。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值得肯定,优点体现在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易恢复、术后并发症少、安全系数高、患者接受度高,所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 中央型 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针灸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斌祥 王想福 +1 位作者 陈伟国 朱生虎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8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联合经皮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经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联合经皮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经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所有患者于手术前1天、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下肢疼痛(VAS)评分法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估,2组患者均运用改良Mac Nab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治疗组术前1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是(7.87±0.79)分、(1.87±0.94)分、(0.64±0.33)分、(0.21±0.14)分,对照组术前1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是(7.84±0.77)分、(3.23±0.74)分、(1.89±0.52)分、(0.25±0.13)分;2组患者手术前1天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前1天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ODI评分分别是(70.64±9.89)分、(29.63±7.45)分、(9.21±5.32)分、(2.21±1.43)分。对照组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ODI评分分别是(69.78±9.66)分、(37.63±9.34)分、(14.64±6.38)分、(2.34±1.51)分。2组患者治疗前OD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进行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OD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2组患者运用改良Mac Nab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4.1%和91.5%。结论:针灸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LDH能够有效缓解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微创外科手术 tessys技术 针灸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激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邵楠 张胜国 +1 位作者 邓茂松 赵小魁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5期672-673,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HD)是临床常见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激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旨在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
关键词 盘突出症 tessys技术 应激反应 功能
下载PDF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传统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邱代阳 《智慧健康》 2020年第7期174-176,共3页
目的分析对比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传统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经住院单双病号分组,各25例,常规组行传统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实验组... 目的分析对比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传统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经住院单双病号分组,各25例,常规组行传统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实验组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随访1年手术效果优良率96.00%明显高于常规组76.00%(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传统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更加显著,术后疼痛感更轻,腰椎功能恢复更快,手术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 传统后路小切口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盘突出症
下载PDF
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与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功臣 张高峰 +2 位作者 宋佳 张鸽 李金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17期107-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与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各60例。试验组行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间... 目的: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与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各60例。试验组行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腰椎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手术优良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试验组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与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能有效改善腰椎功能,减轻腰椎疼痛,但前者手术时间短,减少放射暴露次数,减轻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tessys技术 可视化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祖耀 李强 +3 位作者 李富 王宏庆 李珂 孙凤龙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1049-1051,1055,共4页
目的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观察椎间孔镜技术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1月行腰椎融合术后发生相邻节段退变的患者203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 目的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观察椎间孔镜技术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1月行腰椎融合术后发生相邻节段退变的患者203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出院时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评价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评分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随访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总体疗效。结果 203名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3.24±4.58)min,术中出血量为(10.20±1.05)ml,住院时间为(7.2±1.3)d。治疗后6个月2例患者失访。出院时、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随时间延长,JOA评分逐渐增高,VAS评分、ODI指数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改良Macnab评价优为164例,良为21例,可为10例,差为6例,总优良率为92.04%。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够明显改善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减轻腰椎疼痛感,且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 相邻节段退变 融合术 视觉模拟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日本骨科协会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龙 钟勇 +1 位作者 范周洪 项延淼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6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生存质量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在疾病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改善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症状[(86.5±10.6)分]、躯体症状[(80.6±9.7)分]、睡眠状况[(87.6±9.9)分]及心理症状[(88.8±11.6)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2.11±0.95)分]低于对照组[(2.95±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可以积极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 中央型腰盘突出症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腰痹康颗粒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晨阳 顾文浩 赵飞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7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腰痹康颗粒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先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术后给予腰痹康颗粒治疗。观察患者术前1d及术后7、30、90d视觉模拟... 目的:观察腰痹康颗粒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先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术后给予腰痹康颗粒治疗。观察患者术前1d及术后7、30、90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后7、30、90d时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改良MacNab优良率为96.67%(29/30)。结论:腰痹康颗粒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恢复腰椎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痹证 腰痹康颗粒 tessys技术
下载PDF
家庭延伸性护理对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静华 文伟 +1 位作者 马秀琴 王晓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3期169-170,198,共3页
目的探究家庭延伸性护理对行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行椎间孔镜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究家庭延伸性护理对行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行椎间孔镜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延伸性护理,将培训合格后的家属纳入术后护理管理体系,配合护士对出院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及康复监督。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术后1、3、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延伸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椎间孔镜患者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减缓疼痛,加速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延伸性护理 tessys技术 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皓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技术治疗,...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优良率、手术前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缩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其效果优于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技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tessys技术 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技术 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立冬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给予椎间盘镜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给予椎间盘镜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手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给予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ODI评分等,提升患者的手术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 盘突出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小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4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间南充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5例患者均使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进... 目的:探讨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间南充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5例患者均使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进行椎间盘切除术。然后,比较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这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3.5%,其进行手术的平均用时为55min,其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6 ml,其均未发生医源性骨折、手术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这35例患者的JOA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 盘突出症 盘切除术
下载PDF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突出症
14
作者 黄亮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总结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TESSYS)技术治疗的临床经验,同时评价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对其进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总结治疗... 目的总结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TESSYS)技术治疗的临床经验,同时评价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对其进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总结治疗要点及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各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86例腰椎间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优51例(59.30%),良31例(36.05%),可3例(3.49%),差1例(1.16%),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优良率为95.35%。手术时间69~138min,平均手术时间(115.36±34.21)min;术中出血量3.54~39.51m L,平均术中出血量(19.63±4.88)m L;术后卧床时间6.74~8.27h,术后平均卧床时间(7.25±1.92)h;住院时间4.51~7.36d,平均住院时间(5.76±1.37)d。经随访,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感染、神经损伤及椎管内水肿等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患者JOA总得分均显著高于术前(5.76±1.69)分,术后3个月患者JOA总得分(28.65±7.16)分高于术后1周(24.38±7.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患者ODI总得分均显著低于术前(78.36±14.03)分,术后3个月患者ODI总得分(15.02±3.47)分低于术后1周(16.94±4.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后,患者腰痛、下肢痛、麻木、无力等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症 tessys技术 微创
下载PDF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手术疗效
15
作者 徐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258-258,261,共2页
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6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经后路椎板开... 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6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经过1年随访,实验组患者手术的优良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71.74%,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相较于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手术疗效更加显著,能加快患者的恢复,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 后路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李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0期58-59,共2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入组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入组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和常规组无显著差异,而失血、下床时间短于常规组,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ODI指数、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治疗 中央型腰盘突出症 疗效
下载PDF
改良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椎间盘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7
作者 孙付杰 陈山成 +2 位作者 刘宝帅 邹士东 谭国庆 《医药前沿》 2023年第9期75-77,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椎间盘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LDH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经皮椎间孔镜TES...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椎间盘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LDH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间盘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50%)高于对照组(8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IL-17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1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椎间盘镜技术均是治疗LDH的有效术式,但改良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更具微创优势,且能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加速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改良tessys技术 技术 疗效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与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腾飞 张宇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4期150-153,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与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116例LD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与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116例LD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E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与MED治疗LDH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可降低围术期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ME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tessys技术 后路腰盘切除术 疼痛程度 炎性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芪术饮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利平 刘丽华 +3 位作者 辜志昌 江冬福 尹智颖 李振源 《北方药学》 2022年第6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给予芪术饮联合经椎间孔椎管内神经根松解和减压技术(TESSYS-ISE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共计92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给予芪术饮联合经椎间孔椎管内神经根松解和减压技术(TESSYS-ISE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共计92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TESSYS-ISEE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手术组手术情况下联合芪术饮口服,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出院后90天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值得到提高(P<0.05),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表(ODI)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JOA分值更高(P<0.05),ODI值更低(P<0.05);两组术后7D、1M、3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比,观察组降低(P<0.05)。结论:LDH患者给予芪术饮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ISEE技术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tessys-ISEE技术 芪术饮 临床疗效 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科平 陈国兆 +1 位作者 王黎明 沙卫平 《临床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平均年龄56岁,第3~4腰椎5例,第4~5腰椎18例,第5腰椎~第1骶椎7例,予以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统计治疗结果,记录...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平均年龄56岁,第3~4腰椎5例,第4~5腰椎18例,第5腰椎~第1骶椎7例,予以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统计治疗结果,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疼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以问卷方式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功能障碍程度,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短期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2.63±5.47)min,未见硬膜囊破裂,大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8例患者症状较前明显缓解;1例患者上位出口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有麻木,予以理疗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后1周后二次行开放手术后疼痛缓解。随访6~8个月,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疗效,优18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6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可保留运动节段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微创外科 (tessys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