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与经椎板间内镜治疗腰椎间盘重度脱出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龙强 付松 +1 位作者 邵诗泽 王亚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与经椎板间内镜治疗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采用经椎间孔内镜术,30例采用经椎板间内镜术。比较两组围...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与经椎板间内镜治疗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采用经椎间孔内镜术,30例采用经椎板间内镜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经椎间孔组有3例因术中无法完成手术而退出,最终共57例患者纳入结果分析。两组切口长度、切除髓核体积、下地行走时间、早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椎板间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透视次数均显著优于经椎间孔组(P<0.05)。随访12~15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和ODI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降低(P<0.05),而腰椎前凸角无显著改变(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在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治疗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椎板间入路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王迪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应用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PTET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76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 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应用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PTET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76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PTETD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各项相关临床指标及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TD治疗LDH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靶向穿刺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与经椎板间内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3
作者 康鹏程 陈良龙 +5 位作者 成世高 蒋栋 李昭 刘路星 李辉 肖炯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与经椎板间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与经椎板间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98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9例(80.6%)获得至少12月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SLD组(n=38)和PEID组(n=41),比较2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和术前、术后12个月L_(5)/S_(1)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隙高度。结果与PEID组比较,MSLD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75.5±6.1)min vs.(82.2±8.1)min,t=-4.154,P=0.000]、透视次数明显减少[(2.0±0.8)次vs.(4.1±0.9)次,t=-12.915,P=0.000]。MSLD组和PEID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5%(4/38)、22.0%(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2,P=0.171)。2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和ODI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SLD组和PEID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分别为92.1%(35/38)和90.2%(37/4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7,P=0.789)。2组术后12个月L_(5)/S_(1)腰椎ROM、椎间隙高度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LD和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均获得良好的疗效,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但MSLD较PEID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初学者与带教者采用PEL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毅峰 张亦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1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比较初学者与带教者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总结PELD手术初学者的病例选择及学习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2-2018-12行单一节段PELD手术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初学者组15... 目的比较初学者与带教者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总结PELD手术初学者的病例选择及学习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2-2018-12行单一节段PELD手术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初学者组15例,带教者组17例。比较2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腰部疼痛NRS评分、腿部疼痛NRS评分、JOA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评价结果。结果初学者多选择全身麻醉,带教者以硬膜外麻醉为主。初学者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带教者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3~24)个月。初学者组与带教者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腰部疼痛NRS评分、腿部疼痛NRS评分、JOA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LD手术初学者在独立操作前需加强该技术的培训指导和带教示范,针对不同的手术入路严格筛选合适的患者作为初始病例;术中需明确手术入路的解剖层次和标志,精细操作,确保PELD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初学者 带教者
原文传递
经椎板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病人的临床护理
5
作者 曾凡荣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4期257-258,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11月我科收入的42例行经椎板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患者进行相关护理,记录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42例患者在2周内治愈出院,有效减少了... 目的:探讨经椎板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11月我科收入的42例行经椎板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患者进行相关护理,记录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42例患者在2周内治愈出院,有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通过积极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心理护理 后护理
原文传递
内镜下无血管间隙减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6
6
作者 祝斌 刘晓光 +5 位作者 李水清 贾东林 王凯 黄鑫 商澜镨 赵文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无血管间隙减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10月至12月于我中心接受内镜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纳入本研究。运用"无血管间隙"减压技术。记录穿刺判定椎间孔成型必要性、术中椎... 目的:评估内镜下无血管间隙减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10月至12月于我中心接受内镜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纳入本研究。运用"无血管间隙"减压技术。记录穿刺判定椎间孔成型必要性、术中椎间孔成型情况。结果:共75例病人纳入本研究。年龄14~71岁,平均42.0±14.1岁。41例行L4-5节段手术,35例穿刺判定不需行椎间孔成形术,其中32例实现了满意减压,3例病人术中需要行椎间孔成形术。34例L5-S1节段手术,16例穿刺定位符合免椎间孔成型要求,其中15例实现了满意减压,1例术中需行关节突成型。术后随访,2例(2.7%)急性椎间盘再突出。无神经损伤发生,无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无血管间隙减压技术在实现良好的减压效果的同时,可以避免对关节突的破坏,减少术中出血及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孔入路 无血管 孔成形
下载PDF
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术前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精准定位颈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黄镇 李岳飞 +5 位作者 毕经纬 任佳彬 李瑞 刘鑫 孙宁 孙兆忠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定位突出颈椎间盘位置辅助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精准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9例行PPECD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依据术前是否行臂丛MRN分为MRN组及常规组。纳入患者MRN组18... 目的分析术前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定位突出颈椎间盘位置辅助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精准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9例行PPECD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依据术前是否行臂丛MRN分为MRN组及常规组。纳入患者MRN组18例,对照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患者上肢感觉、肌力较术前减退发生率,术中开骨窗左、右最长径及上、下最长径长度,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术后12月VAS评分、JOA评分、C2~C7 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结果MR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优于常规组(P<0.001)。两组术后6月、12月患者JOA评分、VAS评分、C2~C7 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PECD术前臂丛MRN精准定位突出的颈椎间盘位置可降低术中磨削开窗对关节突关节等结构的破坏,避免为寻找突出的颈椎间盘对颈神经及硬脊膜牵拉、推挤加重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创伤更小,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患者康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磁共振
下载PDF
DTI技术对行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术后神经束变化的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邓剑锋 李广章 +2 位作者 谷振光 彭海娜 张凌燕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行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术后神经束变化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所有受检对象... 目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行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术后神经束变化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所有受检对象在行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前、术后6个月均行常规MRI、DTI检查,并运用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测定FA值、ADC值。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前受压腰骶神经FA值低于正常侧,ADC值高于正常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受压侧腰骶神经FA值、ADC值与正常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受压侧腰骶神经FA值高于术前,ADC值低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TI技术可有效反映出行椎经板间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术后神经束变化,评价价值较高,可用于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示踪成像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三维CT定位椎动脉在经皮颈椎后路内镜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镇 朱锴 +5 位作者 李瑞 任佳彬 李岳飞 刘鑫 孙宁 孙兆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653-1657,共5页
[目的]应用三维CT方法探讨经皮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避免椎动脉损伤的方法。[方法]选取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男5例,女11例,年龄40~58岁,平均(48.63±5.57)岁。获得患者知情同... [目的]应用三维CT方法探讨经皮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避免椎动脉损伤的方法。[方法]选取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男5例,女11例,年龄40~58岁,平均(48.63±5.57)岁。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6.0软件建模观测,重建颈椎、椎动脉三维CT图像,分别测量关节突关节间隙后方最内侧端垂直线与下关节突内下缘交点(O点)、钩状突外侧缘最高点、侧块最外侧缘于椎间隙水平与椎动脉前缘、后缘、内侧缘、外侧缘距离及椎动脉前后径、左右径。[结果]C7/T1侧块最外侧缘于椎动脉后方;O点、侧块最外侧缘距离椎动脉于C3/4最近;钩状突外侧缘最高点于C5/6距离椎动脉最近。虽然C2/3~C7/T1 O点、钩状突外侧缘最高点、侧块最外侧缘与椎动脉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3/4~C5/6O点、钩状突外侧缘最高点、侧块最外侧缘与椎动脉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3~C7/T1椎动脉前后径(3.15±1.46)mm^(3.75±0.93)mm、左右径(3.18±2.20)mm^(4.14±0.9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ECD以O点为标志开窗减压损伤椎动脉概率小。锐性手术器械沿硬脊膜外侧缘、C7/T1侧块外侧缘滑向前方可能伤及椎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后路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根型颈 动脉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与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7
10
作者 陈思远 谢中 +4 位作者 夏超 陈勇 蔡斌 邓岳 羊明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0-346,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与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与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0年6月我院分别应用UBED(UBED组)和PETD(PETD组)治疗单节段LDH患者56例,UBED组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59.6±10.5岁,随访时间13.5±2.7个月。PETD组27例,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60.3±12.3岁,随访时间13.8±2.9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和术后并发症等。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术后1年通过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UBE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PETD组多(49.6±15.6ml vs 25.3±9.7ml,P<0.05),术中透视次数少(3.35±0.81次vs 7.71±1.73次,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和血红蛋白减少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89.7%vs 88.9%,P>0.05)。结论:UBED与PETD治疗LDH均安全有效,与PETD相比,UBED可获得相似的疼痛缓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UBED术中出血较PETD增加,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相当,UBED可有效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内镜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全脊柱内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小明 张洁 +3 位作者 颜学亮 杨铁军 陈亮元 曹奇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评估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9月该科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FLDH 27例,年龄41~64岁,平均52.3岁,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 目的评估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9月该科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FLDH 27例,年龄41~64岁,平均52.3岁,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前及术后患者腰腿痛情况,改良Mac Nab评分评估患者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单节手术时间为69 min(58~109 min)、术中出血量为18 ml(11~40 ml)、住院时间为5.0 d(3.0~10.0 d),术前VAS评分(8.12±1.25),术后第3天VAS评分(2.80±1.12),术后3个月VAS评分(1.59±1.06),末次随访VAS评分(1.31±0.89),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优良率为88.9%。结论 PELD治疗FLD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切除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治疗
下载PDF
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在腰椎脊柱内镜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龙付 胡玉华 +3 位作者 贺林伸 王凯 夏盈海 王佳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术中技巧。[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64例的PELD手术中应用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患者平均年龄42.4岁(19~72岁)。术中采用1根直径2.0 mm克...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术中技巧。[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64例的PELD手术中应用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患者平均年龄42.4岁(19~72岁)。术中采用1根直径2.0 mm克氏针作为穿刺针,并直接用直径6.3 mm环锯对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进行一次成形,扩大椎间孔。[结果]所有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9.32±15.54)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为(8.00±2.14)次。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23个月(6~15个月)。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末次随访时疗效与术后第1 d相当,优良率93.75%。[结论]在PELD术中应用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既简化了手术过程,又减少了放射暴露,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一次性孔成形
原文传递
PELD与MIS-TIL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文杰 王中华 +4 位作者 王栋 张辉 宋玉鑫 张富强 刘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3诊治的8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其中38例采用PELD手术治疗(PELD组),50例采用M...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3诊治的8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其中38例采用PELD手术治疗(PELD组),50例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MIS-TLIF组)。结果 88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PEL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LD组术后1周、3个月腰痛VAS评分低于MIS-TLIF组,PELD组术后1周腿痛VAS评分低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LD组术后3个月、12个月ODI指数明显低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PELD与MIS-T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时需结合手术方式的技术特点合理选择病例,PELD手术可取得更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较高,学习曲线陡峭,有减压不充分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管狭窄症 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微创孔入路腰融合
原文传递
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因素及治疗方案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建民 丁永国 +4 位作者 李昌隆 甄龙龙 满毅 陈玉婷 邓立琴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2-367,共6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再突出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PELD...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再突出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PELD手术病人278例,收集术后再突出病例数,分析危险因素,并评价再次选择PELD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PELD术后复发共12例,复发时间为2~36个月,平均10.6±9.9月。统计学分析发现:12例复发病人均符合高BMI、术后活动度强。11例复发病人再次行PELD手术后随访6~24月,改良MacNab优良率81%,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其中1例术中发生硬脊膜撕裂导致脑脊液漏。结论:PELD术后再次突出通常发生在术后10个月左右,有高BMI、术后活动度强是高风险因素;对再突出病人再次选择PELD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再次突出 防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业成 张巍 +1 位作者 刘守正 丁建忠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8期21-32,共12页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建库至2022年4月发表的,PELD...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建库至2022年4月发表的,PELD与UBE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利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观察治疗后,PELD组与UBE组的主要疗效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和术后各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术后椎管横截面积和血清肌酸激酶],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篇前瞻性研究和5篇回顾性研究,分为UBE组(166例)和PELD组(1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ELD组较UBE组手术时间短(MD=29.89,95%CI:14.07~45.71,P=0.000),术中出血量较UBE组少(MD=64.43,95%CI:33.07~95.79,P=0.000),术后3 d腰痛VAS(MD=0.72,95%CI:0.47~0.98,P=0.000)、术后30 d腰痛VAS(MD=0.27,95%CI:0.18~0.36,P=0.000)和术后30 d腿痛VAS[MD=0.29,95%CI:0.20~0.38,P=0.000]均较UBE组低。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MD=1.70,95%CI:-1.33~4.74,P=0.270)、术后并发症(RR=1.08,95%CI:0.38~3.07,P=0.890)、术后6个月内ODI(MD=-0.43,95%CI:-0.88~0.01,P=0.050)、术后优良率(RR=0.99,95%CI:0.89~1.09,P=0.800)、术后椎管横截面积(MD=24.55,95%CI:-4.59~53.70,P=0.100)和术后2 d血清肌酸激酶(MD=115.65,95%CI:-101.15~332.45,P=0.3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BE与PELD术后均能有效缓解腰腿痛,但PELD较UBE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在术后早期腰腿痛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单侧双通道内镜 椎间盘突出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椎间孔镜术治疗巨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峰 伍搏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734-17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巨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2018年7月,对32例巨大中央型LDH患者采用PTED治疗。术前与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巨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2018年7月,对32例巨大中央型LDH患者采用PTED治疗。术前与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85min,平均(55.09±11.67)min;术后住院时间2~7d,平均(4.22±1.18)d。1例患者术后复查见明显髓核残留;无硬膜撕裂、血管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37个月,平均(22.41±6.54)个月;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0.63%;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术后症状复发。[结论]PTED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巨大中央型LDH,但手术难度较大,需在熟练掌握该手术技巧的前题下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 孔入路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巨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改良椎间孔与常规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晏荣保 刘杨 +3 位作者 赵鹏 李成勇 尹逊屹 祁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椎间孔与常规椎间孔入路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6采用PELD手术治疗的317腰椎间盘突出症,180例采用改良椎间孔入路(改良组),137例采用常规椎间... 目的比较改良椎间孔与常规椎间孔入路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6采用PELD手术治疗的317腰椎间盘突出症,180例采用改良椎间孔入路(改良组),137例采用常规椎间孔入路(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内镜置入时间。结果317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内镜置入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同一时间点2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MacNab疗效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缩短手术时间、内镜置入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并降低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孔入路 改良孔入路
原文传递
UBED与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速 周新 +2 位作者 陆慧 袁婷 权正学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403-408,共6页
目的 研究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BED)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骨科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 研究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BED)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骨科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UBED组(26例)和PEID组(30例)。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期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PEI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UB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 PEID组血清CK、CRP水平低于UB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UBED组优良率为92.3%,PEID组为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UBED和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相当,UBED的镜下视野更广、操作更灵活、减压更彻底,推荐优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内镜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L5/S1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PELD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柳维 陈兴银 +5 位作者 林海涛 娄盼 李武 倪鹏辉 洪琦 叶正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7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采用PELD治疗的1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与...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采用PELD治疗的1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与DOI指数。结果 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2例残留下肢轻度疼痛症状,经脱水及神经根封闭等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3 d、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与DOI指数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 PELD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术者要掌握工作通道置入及内镜下操作的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鹏 陈想伟 王云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4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B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2月北京水利医院收治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2,UBED)和对照组[n=37...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B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2月北京水利医院收治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2,UBED)和对照组[n=37,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TD)]。比较两组疗效和围手术期指标情况,记录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5.24%、78.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8.21±3.98)mL、透视次数为(3.98±0.63)次,低于对照组的[(43.09±3.76)mL、(5.28±0.7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腰痛、腿痛)及ODI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6%、21.6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B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有效缓解腰痛、腿痛,并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效果理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内镜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