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林窟第32窟维摩诘经变探究
1
作者 祁峰 宁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2,共12页
榆林窟第32窟开凿于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时期,该窟主室左壁绘制维摩诘经变。该经变独特之处是维摩与文殊间增加了“阿修罗护卫须弥山”和《佛国品》的组合图式。这一特征体现出对《佛国品》的强调,释迦的至尊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或... 榆林窟第32窟开凿于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时期,该窟主室左壁绘制维摩诘经变。该经变独特之处是维摩与文殊间增加了“阿修罗护卫须弥山”和《佛国品》的组合图式。这一特征体现出对《佛国品》的强调,释迦的至尊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或与《佛国品》净土信仰有关,意在引导教化信众修习净土之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第32窟 维摩诘经变 组合图式
下载PDF
汉代铜镜的植物纹饰研究
2
作者 张尔卓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0期41-43,共3页
“镜,景也”,这是对铜镜最直观的解释,从最开始的“以水为鉴”发展至以铜器鉴面,我国铜镜发展史逐渐形成以战国、两汉、隋唐为代表的三次高峰。汉代铜镜在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其中正面映像、背面审美是汉代铜镜的... “镜,景也”,这是对铜镜最直观的解释,从最开始的“以水为鉴”发展至以铜器鉴面,我国铜镜发展史逐渐形成以战国、两汉、隋唐为代表的三次高峰。汉代铜镜在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其中正面映像、背面审美是汉代铜镜的主要功能。如今,汉代铜镜的映像功能消失,镜背的纹饰直观地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汉代铜镜在青铜器艺术式微后再次兴起,其镜背纹饰具有丰富的内涵。文章探究汉代铜镜植物纹饰的造型特征及组合图式,发现其线性的造型特征与对称式的组合图式与汉代大一统的社会局面相匹配。在汉初重农抑商、鼓励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工匠将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的观念与审美意识交融运用到艺术实践中,植物纹样由此成为承载深刻意蕴的纹饰之一。作为鼎盛时期的青铜艺术品,汉代铜镜不仅承载着当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更是今人了解汉代社会风尚与汉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窗口。汉代铜镜背面的植物纹饰从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植物取材,将植物形态融合、变形,以抽象的图像形式呈现。植物纹饰作为汉代铜镜早期的主流图式,生动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及汉人的思想观念,通过与其他纹饰、铭文的相互配合,建构出特定的文化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铜镜 植物纹饰 草叶纹 造型特征 组合图式
下载PDF
贺兰山合体岩画的四种基本组合图式
3
作者 王毓红 《西夏研究》 2013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合体岩画是按次序、内部形式结构变换、形式元素选择等这些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的,任何有意义的、重复出现的这些成套的语法单位就是组合图式。总体来看,贺兰山合体岩画在能指层面上可辨识的组合图式主要有主格—次格、并列、成分组和重复... 合体岩画是按次序、内部形式结构变换、形式元素选择等这些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的,任何有意义的、重复出现的这些成套的语法单位就是组合图式。总体来看,贺兰山合体岩画在能指层面上可辨识的组合图式主要有主格—次格、并列、成分组和重复四种,由此结构出了相应的四种合体岩画形式,即主次式、对等式、成分组式和反复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岩画 合体岩画 组合图式
下载PDF
论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中的人鸟组合图式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社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在三星堆文化的造型艺术中,人鸟组合图式是一种有代表性的造型。与其它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中的人鸟组合图式相比,它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所有的物质媒介和制造方法与众不同,而且其器物中的人鸟同形,以人扮鸟的形式独具一格,更重要的是,它作... 在三星堆文化的造型艺术中,人鸟组合图式是一种有代表性的造型。与其它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中的人鸟组合图式相比,它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所有的物质媒介和制造方法与众不同,而且其器物中的人鸟同形,以人扮鸟的形式独具一格,更重要的是,它作为古蜀人的族属标志和集体表象,反映了三星堆文化张扬之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文化 人鸟组合图式 独特性 张扬之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