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成绩评定模式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智慧 刘书元 刘金凤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94,共4页
本文基于新的大学体育教育形势和教育理念,构建了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成绩评定的创新模式,提出了以技能、健康、行为、情感为主体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考核模式,并对此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大学体育课 评价体系 成绩评定 创新
下载PDF
COVID-19疫情下线上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胡启林 丁小博 +1 位作者 陈莉 代沛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52,59,共6页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针对新冠疫情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在调研高校线上教学现状基础上,从课程设计目标、设计思路、核心内容、教法优化、评价机制等5个方面构建了"一体两翼三基本"的线上...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针对新冠疫情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在调研高校线上教学现状基础上,从课程设计目标、设计思路、核心内容、教法优化、评价机制等5个方面构建了"一体两翼三基本"的线上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研究发现:学生体育内涵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得到强化;有效启发了学生的体育思维,增加了学生抗疫信心;增强了师生互动体验,学生学习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线大学体育课 体系 学生满意度
下载PDF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雷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105,共5页
梳理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并从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精品课程、微课和慕课4个方面着手,了解分析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存在表现形式单一,忽视教学方式信息化建设... 梳理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并从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精品课程、微课和慕课4个方面着手,了解分析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存在表现形式单一,忽视教学方式信息化建设,未能体现大学体育的课程特性和开发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大学体育课 信息化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国
下载PDF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流变及大学体育课程的演进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艳华 陆宗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78-1380,1388,共4页
通过对中国学校体育思想流变的梳理,把握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考察与近代中国变革几乎同时而生的大学体育课程的演进过程,反观学校体育思想对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影响。进而从历史的角度,探寻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源与流,以及对... 通过对中国学校体育思想流变的梳理,把握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考察与近代中国变革几乎同时而生的大学体育课程的演进过程,反观学校体育思想对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影响。进而从历史的角度,探寻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源与流,以及对学校体育发展的作用与局限,为研究中国学校体育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思想 大学体育课 流变 演进 改革
原文传递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房晓伟 施海波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02,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教学实践等方法,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存在教学重心错位、学习效果不佳、育人功能弱化等问题,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大学体育课程...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教学实践等方法,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存在教学重心错位、学习效果不佳、育人功能弱化等问题,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设计应以学生学习为重点、以学习效果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提出教学设计:“三位一体”教学目标、“四大模块”教学内容、“混合式”教学方法、“形成性”考核评价方法,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锻炼的运动健身习惯,帮助大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享受体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大学体育课 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
下载PDF
关于大学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太玮 潘绍伟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采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公体部主任和公体教师进行咨询和调查,研究大学体育课程学习领域划分和领域目标中具体目标的重要程度。得出:大学体育课程有五个学习领域;五个领域目标中都有非常重要、重... 采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公体部主任和公体教师进行咨询和调查,研究大学体育课程学习领域划分和领域目标中具体目标的重要程度。得出:大学体育课程有五个学习领域;五个领域目标中都有非常重要、重要和一般的具体目标,而五个领域目标中被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目标应该是各高校制定体育课程计划的非常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课 目标 领域目标
下载PDF
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5
7
作者 戴福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7,共3页
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现状的分析,结合学分制教学管理,提出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应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为先导,建构必修、选修相结合的大学体育的课程体系,实行弹性学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体育场馆... 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现状的分析,结合学分制教学管理,提出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应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为先导,建构必修、选修相结合的大学体育的课程体系,实行弹性学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体育场馆、器材等硬件设施,真正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的"三自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学分制 大学体育课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筛选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标准的具体指标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太玮 潘绍伟 季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9-93,共5页
为了对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中具体指标条目进行甄别和筛选。采用德尔菲法对备选的48条具体指标条目进行4轮专家意见征询,有45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5名大学公体部主任参与专家征询。经2轮预调查和2轮正式征询的专家... 为了对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中具体指标条目进行甄别和筛选。采用德尔菲法对备选的48条具体指标条目进行4轮专家意见征询,有45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5名大学公体部主任参与专家征询。经2轮预调查和2轮正式征询的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100%、100%、88.75%和77.50%;专家的权威程度达到可接受值(≥0.70)比例为86.7%、100%、87.3%和88.7%;专家意见一致性系数(Kendall’s W,肯德尔和谐指数)分别为0.311、0.628、0.320和0.531;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领域1级指标类的权重分别为12.5%、29.9%、24.7%、22.5%和10.4%。经过2轮的正式征询,最后筛选出5个领域共30个具体指标条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大学体育课 德尔菲法
下载PDF
“能力为本”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3
9
作者 章翔 雷震 李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2-296,共5页
在终身体育过程中,不但需要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能力,而且也需要参与体育锻炼的裁判操作能力和组织体育锻炼的业余训练与竞赛的有效组织能力,而评价是检验和提高我国大学生这些与终身体育有关的特殊体育能力的最好手段.为了充分发挥评价... 在终身体育过程中,不但需要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能力,而且也需要参与体育锻炼的裁判操作能力和组织体育锻炼的业余训练与竞赛的有效组织能力,而评价是检验和提高我国大学生这些与终身体育有关的特殊体育能力的最好手段.为了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与终身体育有关的各种体育能力,建议我国《大学体育》课程采用平时成绩与考试评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考与选考相结合和技术评定与能力达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体育 体育能力 评价体系 大学体育课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再思考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余卫平 赖锦松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2-66,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将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分为积累期、深化期和分化期三个时期,并分别对各个时期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以重新思考、定位新...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将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分为积累期、深化期和分化期三个时期,并分别对各个时期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以重新思考、定位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方向。认为,应紧紧围绕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实问题,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和相关政策,对十几年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客观评价,并明确改革思想;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规律形成统一认识,服务时代需求;改革各相关方要加强分工和协同;各高校要注重从自身出发凝练特色,并通过一系列机制建设确保改革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体育课 改革 健康中国 评价 特色
下载PDF
大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结构要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戴建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第16期160-161,共2页
经过对当前高校的校情以及当前大学生的学情分进行充分的分析。以大学体育课程为例,根据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及其教学过程要素,采用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结构要素深入系统的... 经过对当前高校的校情以及当前大学生的学情分进行充分的分析。以大学体育课程为例,根据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及其教学过程要素,采用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结构要素深入系统的研究。从2003年混合式教学在中国首次被提出到现在十几年来,混合式教学的知名度不断增加,其理论和应用研究基本覆盖了学校教育、在职培训、成人教育等各个层次和领域。但是在体育教育领域特别是体育教育课程模型构建领域的相关研究却几乎空白。该研究成果可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该研究将对大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提供重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课 混合式 结构 要素
下载PDF
大学体育概念新释 被引量:12
12
作者 彭庆文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79,共6页
从新时期大学体育的实践发展已经超越传统学校体育理论的基本框架、大学体育的特殊性得以彰显,实践呼唤大学体育基本理论重新构建的现实出发,重新定义了大学体育的内涵与外延,认为大学体育是大学在其办学理念的引导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 从新时期大学体育的实践发展已经超越传统学校体育理论的基本框架、大学体育的特殊性得以彰显,实践呼唤大学体育基本理论重新构建的现实出发,重新定义了大学体育的内涵与外延,认为大学体育是大学在其办学理念的引导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以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体育及其相关活动为载体,通过践行(或服务)大学职能而表现出来的、符合一定时期社会期望和要求的组织行为。大学体育包括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大学社区体育建设四大板块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概念 大学体育课 大学体育学科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 大学社区体育
下载PDF
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结构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0
13
作者 袁吉 《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0年第2期34-37,31,共5页
21世纪已经到来,人们已经融入到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之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想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不重视教育不行,不发展教育不行。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体育是... 21世纪已经到来,人们已经融入到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之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想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不重视教育不行,不发展教育不行。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课程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它所涉及的不仅是体育科目的内容及其活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育 大学体育课 体系结构 创新教育 终身体育 情感教育 人格教育 教育内容 指导思想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大学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太玮 潘绍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80,共5页
采用特尔斐法、问卷调查法,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大学公体部主任和公体教师进行咨询和调查,研究大学体育课程学习领域划分、领域目标中各具体目标及各具体目标间是否存在重要性层次。结果表明:大学体育课程有5个学习领域;... 采用特尔斐法、问卷调查法,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大学公体部主任和公体教师进行咨询和调查,研究大学体育课程学习领域划分、领域目标中各具体目标及各具体目标间是否存在重要性层次。结果表明:大学体育课程有5个学习领域;5个领域目标中各具体目标是符合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要求、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的。构建了体现重要性层次的大学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结构体系。认为领域目标中被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目标应该是各高校制定体育课程计划的最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课 目标 领域目标 具体目标
下载PDF
新冠疫情期间大学体育课程在线教学调查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成刚 高宝泉 +2 位作者 刘松 陈金 赵璇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0-75,共6页
为了解疫情期间大学体育在线教学效果,并为接下来的在线教学和今后的教改提供方向,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疫情期间大学体育专项课在线教学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对在线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在线教学考核方式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为了解疫情期间大学体育在线教学效果,并为接下来的在线教学和今后的教改提供方向,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疫情期间大学体育专项课在线教学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对在线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在线教学考核方式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目前进行的在线教学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直播、录播和慕课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接受程度较高;大多数学生认为在线专项课教学内容应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对于上传图片、视频、或在线视频的在线考核方式,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反对此种考核方式;以上四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均存在年级、性别、分类班和项目班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大学体育课 线教学
下载PDF
体育教学改革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程千秋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20-124,共5页
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2013-2015年度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依据,探讨在这一时段的体育教学改革干预下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由测试数据分析来看,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显著;但从数据的横向比较中发现同年级中女生的体质健康测试达... 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2013-2015年度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依据,探讨在这一时段的体育教学改革干预下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由测试数据分析来看,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显著;但从数据的横向比较中发现同年级中女生的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均要优于男生,从数据的纵向追踪中发现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的体质健康达标率高于大学三、四年级(无开设体育课)。由此提出改进策略:(1)改革现有的大三、大四课外俱乐部及体测课的评价形式或方法,通过丰富课外锻炼的形式、激励手段等,来提高大三、大四学生的达标率;(2)针对弱项(男生力量)项目特点,对力量及耐力练习内容的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优化,或者直接以项目运动干预方式来促进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体质健康 体育教学改革 大学体育课 体质健康数据
下载PDF
大学体育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与探索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曾峰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131-134,共4页
本研究从新时代“三全育人”教育育人目标的视角出发,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现状和影响因素,挖掘和梳理大学体育课程中所... 本研究从新时代“三全育人”教育育人目标的视角出发,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现状和影响因素,挖掘和梳理大学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以及思政教育元素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为深化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研究和创新实践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课 思政教育 研究
下载PDF
基于耦合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许文鑫 王菲 《福建体育科技》 2016年第2期39-42,48,共5页
为了更好发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作用,采用文献调研、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福建师范大学新旧课改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总结出大... 为了更好发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作用,采用文献调研、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福建师范大学新旧课改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总结出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项目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紧密联系,从而进一步推进大学体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两者间的有序耦合与协调发展,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课 改革 体质健康 耦合
下载PDF
论科学人文主义体育课程观及其对深化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晓东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77,共3页
科学主义体育课程观、现代人本主义体育课程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它们均有其各自鲜明的优点,同时又表现出极端的片面性。通过文献资料、理性思辩、访谈调查、人种学等研究方法,在分析这两种体育课程价值的利弊之后,阐述了科学人文... 科学主义体育课程观、现代人本主义体育课程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它们均有其各自鲜明的优点,同时又表现出极端的片面性。通过文献资料、理性思辩、访谈调查、人种学等研究方法,在分析这两种体育课程价值的利弊之后,阐述了科学人文主义体育课程观,进而分析了它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对深化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科学人文主义 体育课 大学体育课 改革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乒乓精神”融入高校乒乓球课程改革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志灏 杨青 +1 位作者 李木子 汤昊 《体育视野》 2022年第23期39-42,共4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高校在进行体育课程建设时逐渐提高了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视程度,并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文章探讨了如何将“乒乓精神”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帮助教师将思政教...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高校在进行体育课程建设时逐渐提高了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视程度,并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文章探讨了如何将“乒乓精神”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帮助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用专业知识、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润学生的心灵,助力“技术育人”与“思想育人”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 乒乓球 大学体育课 “乒乓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