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变型纳米红细胞用于多模态成像引导下增强光动力治疗:体外实验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亮 杨珂 +5 位作者 王冬 王志刚 王颖 陈雪莹 赵钕君 姚元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86-490,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携光敏剂IR780并具有载氧功能的相变型纳米红细胞(Nano-RBCs),探讨其用于体外多模态成像及增强光动力治疗(PDT)的价值。方法通过一步乳化法制备包裹IR780及全氟己烷(PFP)的脂质体(Lip-PFPIR780),负载氧气后即为相变型Nano-R... 目的制备一种携光敏剂IR780并具有载氧功能的相变型纳米红细胞(Nano-RBCs),探讨其用于体外多模态成像及增强光动力治疗(PDT)的价值。方法通过一步乳化法制备包裹IR780及全氟己烷(PFP)的脂质体(Lip-PFPIR780),负载氧气后即为相变型Nano-RBCs。检测相变型Nano-RBCs的一般理化特性,观察其体外超声/光声/荧光三模态成像效果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单线态氧荧光探针(SOSG)评估其对体外PDT效果的影响。结果制备的Nano-RBCs大小均一,平均粒径(372.5±87.3)nm,IR780包封率92.50%。体外显影实验显示,随相变型Nano-RBCs浓度越高,体外超声、光声、荧光成像效果越好。在IR780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激光照射后相变型Nano-RBCs的SOSG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单纯IR780(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相变型Nano-RBCs可用于多模态成像,并可增强体外PDT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纳米红细胞 光敏剂IR780 全氟己烷 多模态成像 光动力治疗
下载PDF
多功能纳米红细胞载药体系构建及其光热/光动力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伯玮 史澍睿 +3 位作者 万国运 王银松 张连云 王悦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 制备一种基于红细胞的多功能纳米载药体系,研究其体外光热及光动力效应。 方法 通过挤出法制备吲哚菁绿(ICG)/阿霉素(DOX)共载纳米红细胞(DIRAs),并测定其形态、粒径、包封率及稳定性等参数;采用粒径电位测定仪研究其升... 目的 制备一种基于红细胞的多功能纳米载药体系,研究其体外光热及光动力效应。 方法 通过挤出法制备吲哚菁绿(ICG)/阿霉素(DOX)共载纳米红细胞(DIRAs),并测定其形态、粒径、包封率及稳定性等参数;采用粒径电位测定仪研究其升温产气导致的粒径变化;通过红外热成像仪考察其体外光热效应;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乳腺癌4T1细胞对DIRAs的摄取情况;利用2 ',7 '-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光动力效应。 结果 成功制备了DIRAs,其形态规则均匀,平均粒径(97.0±20.1) nm,Zeta电位约-21.6 mV,ICG和DOX的包封率分别为93.5%和95.2%,28 d内稳定性良好。该纳米载药体系可以产生与游离ICG相同的体外光热效应。经激光照射后,DIRAs显著增强了4T1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且增强了光动力效应。 结论 制备的DIRAs纳米载药体系形态规则,粒径适宜,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及光热转化效率,可增强4T1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及光动力效应,有望用于联合光热/光动力和化疗对乳腺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红细胞 吲哚菁绿 阿霉素 联合治疗 乳腺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