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雕塑魂:论叶毓山纪念碑雕塑中的纪念碑性
1
作者 余双江 《艺术家》 2023年第6期128-130,共3页
叶毓山(1935—2017),四川德阳人,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家,195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并留校任教,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1979年任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1983年至1993年任院长。经笔者研究发现,叶毓山在设计、创... 叶毓山(1935—2017),四川德阳人,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家,195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并留校任教,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1979年任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1983年至1993年任院长。经笔者研究发现,叶毓山在设计、创作纪念碑雕塑时会主要考虑三大关系,即作品表面细节与整体的纹理关系、观者与雕塑的观看关系以及雕塑本体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碑雕塑 四川美术学院 雕塑 纪念碑 周围环境 表面细节 四川德阳 三大关系
下载PDF
越空塑写:1949年以来中国纪念碑雕塑的海外传播
2
作者 张雯 邹锋 《美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31,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海外传播的纪念碑雕塑,是特定历史时期传达国家精神理念的重要载体,它集国家政治观念符号、艺术形式于一身,以国际视野再现伟大历史事件,显示国家和民族崇高的纪念理想,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海外传播的纪念碑雕塑,是特定历史时期传达国家精神理念的重要载体,它集国家政治观念符号、艺术形式于一身,以国际视野再现伟大历史事件,显示国家和民族崇高的纪念理想,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政治、文化、国家形象塑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纪念碑雕塑的海外传播受国家外交政策、对外文化战略以及国内外经济、政治、艺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本质核心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关注1949年以来纪念碑雕塑的海外传播,有助于探索在特定语境下,它所承载的由历史、国家、公众与舆论所形成的政治、艺术、文化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碑雕塑 海外传播 中外美术交流
原文传递
抗美援朝纪念碑雕塑寻迹
3
作者 司开国 《中国美术》 2023年第3期74-77,共4页
抗美援朝纪念碑雕塑是彰显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将士丰功伟绩的重要标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后,除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建造了志愿军纪念碑雕塑外,我国的杭州、沈阳、丹东等城市也陆续建造了志愿军纪念碑雕塑... 抗美援朝纪念碑雕塑是彰显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将士丰功伟绩的重要标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后,除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建造了志愿军纪念碑雕塑外,我国的杭州、沈阳、丹东等城市也陆续建造了志愿军纪念碑雕塑。这些雕塑不仅立于陵园,也立于湖滨、广场、江岸、公园等公共空间中,呈现出红色公共艺术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美援朝 志愿军 纪念碑雕塑 红色公共艺术
下载PDF
从“叙事”到“失叙”:数字时代纪念碑雕塑的变革与反思
4
作者 赵杨(文/图) 《公共艺术》 2023年第3期65-71,共7页
纪念碑雕塑蕴藏的“场所精神”承载了叙事的属性。迈入数字时代,承载“场所精神”的现实场所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现实场所转为虚拟场所,传播展示的空间从线下转向线上。这种变革直接改变了纪念碑雕塑百余年秉持的场所叙事性,便有了数字纪... 纪念碑雕塑蕴藏的“场所精神”承载了叙事的属性。迈入数字时代,承载“场所精神”的现实场所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现实场所转为虚拟场所,传播展示的空间从线下转向线上。这种变革直接改变了纪念碑雕塑百余年秉持的场所叙事性,便有了数字纪念碑雕塑从“叙事”到“失叙”的反思。本文阐述了纪念碑雕塑从“叙事”到“失叙”的过程,并以数字时代的场所转变为视角,辨析了数字纪念碑雕塑的叙事性及其变革,反思了其所面临的风险,并尝试建构数字时代纪念碑雕塑良性发展的两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数字时代 纪念碑雕塑 场所精神 叙事
原文传递
叶毓山纪念碑雕塑的创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5
作者 陈超 《当代美术家》 2023年第2期36-40,共5页
叶毓山先生(1935-2017年)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他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积极借鉴西方现代雕塑技法,倡导融汇中西、兼收并蓄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纪念碑雕塑民族化发展的思想基础与宝贵财富。文章分析叶毓山纪念碑雕... 叶毓山先生(1935-2017年)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他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积极借鉴西方现代雕塑技法,倡导融汇中西、兼收并蓄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纪念碑雕塑民族化发展的思想基础与宝贵财富。文章分析叶毓山纪念碑雕塑创作思想的形成过程及民族意蕴的表达方式,从民族性与人民性两个方面深度剖析其纪念碑雕塑的创作思想和价值追求,并进一步探讨其创作思想的时代价值和现实启示,为当前中国纪念碑雕塑的发展提供新的创作思路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毓山 纪念碑雕塑 创作思想 族性 人民性
下载PDF
纪念碑雕塑与时代精神——以西方美术史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建群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16,21,共6页
纪念碑雕塑集中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它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历史的图像。本文回顾了纪念碑雕塑的历史呈现,并辩证地讨论了纪念碑雕塑在不同时期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同样的主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会出现不同的特点,折射出... 纪念碑雕塑集中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它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历史的图像。本文回顾了纪念碑雕塑的历史呈现,并辩证地讨论了纪念碑雕塑在不同时期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同样的主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会出现不同的特点,折射出社会变化的深层意义;纪念碑雕塑的艺术语言变化也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特别是工业化时代以来,纪念碑雕塑的语言呈现出抽象化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碑雕塑 时代精神 主题表现 造型语言 抽象化
原文传递
崇高与温度——伊万·梅斯特罗维奇的雕塑艺术
7
作者 孙尚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126,F0003,共8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雕塑艺术在现代主义的浪潮中走向了形式语言的探索,逐渐呈现多元化风格。梅斯特罗维奇是南斯拉夫和克罗地亚的雕塑家,被誉为文艺复兴后从事宗教主题创作最伟大的雕塑家。梅斯特罗维奇受罗丹影响,强调自然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雕塑艺术在现代主义的浪潮中走向了形式语言的探索,逐渐呈现多元化风格。梅斯特罗维奇是南斯拉夫和克罗地亚的雕塑家,被誉为文艺复兴后从事宗教主题创作最伟大的雕塑家。梅斯特罗维奇受罗丹影响,强调自然主义,在雕塑语言的不断提炼中尝试将印象派绘画理论应用于雕塑之中,并接受了当时的新艺术原则。梅斯特罗维奇将创作大量头像雕塑的形式语言应用于英雄题材的纪念碑雕塑和宗教题材雕塑之中,用平凡人的情感和命运注入这类雕塑,在崇高中多了一些自然的温度,从而获得了不同于传统雕塑艺术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斯特罗维奇 现代雕塑 纪念碑雕塑 宗教雕塑
原文传递
当代雕塑何为?--西南“明天”当代雕塑展评述
8
作者 何桂彦 《当代美术家》 2013年第3期24-29,共6页
当代雕塑何为?当代雕塑应以怎样的方式向前推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中青代的雕塑家。就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而言,80年代初的雕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摆脱了题材的束缚,回到媒介,回归审美,以及改变既定僵化的雕塑观念... 当代雕塑何为?当代雕塑应以怎样的方式向前推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中青代的雕塑家。就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而言,80年代初的雕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摆脱了题材的束缚,回到媒介,回归审美,以及改变既定僵化的雕塑观念。毫无疑问,当代雕塑的第一波浪潮是在对纪念碑雕塑的背离,对宏大叙事的拒绝,以及捍卫雕塑本体独立的运动中拉开序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雕塑 纪念碑雕塑 宏大叙事 雕塑 何为
下载PDF
抽象性纪念碑雕塑的兴起与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谭玉龙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21,共5页
本文从抽象雕塑的兴起及对纪念碑雕塑的影响、西方隐寓性纪念碑雕塑和中国20世纪以来的抽象性纪念碑雕塑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国内外代表性案例的分析提出,中外抽象性纪念碑雕塑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中国的抽象性纪念碑... 本文从抽象雕塑的兴起及对纪念碑雕塑的影响、西方隐寓性纪念碑雕塑和中国20世纪以来的抽象性纪念碑雕塑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国内外代表性案例的分析提出,中外抽象性纪念碑雕塑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中国的抽象性纪念碑雕塑是以"意象"为主,集具象、抽象和意象于一体,有别于西方抽象性纪念碑雕塑中的抽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 纪念碑雕塑 兴起 探索
原文传递
浅谈中国当下纪念碑雕塑的空间语言表达——由罗丹《加莱义民》说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光炜 《艺术探索》 2006年第4期49-50,共2页
本文试图以罗丹《加莱义民》这件纪念碑雕塑作品作为参照,来对中国当下纪念碑雕塑的空间语言表达方式作一次试探性分析,同时注意比较西方优秀纪念碑雕塑的“平等”“交流”的特质,由此更深入地研究中国纪念碑雕塑的存在意义,以确定其发... 本文试图以罗丹《加莱义民》这件纪念碑雕塑作品作为参照,来对中国当下纪念碑雕塑的空间语言表达方式作一次试探性分析,同时注意比较西方优秀纪念碑雕塑的“平等”“交流”的特质,由此更深入地研究中国纪念碑雕塑的存在意义,以确定其发展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莱义民》 纪念碑雕塑 空间语言 静态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俄罗斯纪念碑雕塑的历史与文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进军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128,共7页
纪念性雕塑及其文化对人类精神与文明的承传和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俄罗斯纪念性雕塑艺术有着强烈的时代与民族特色,尤其20世纪以来,俄罗斯纪念性雕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主要梳理了20世纪至21世纪初,俄罗斯纪念性雕塑的发展历程... 纪念性雕塑及其文化对人类精神与文明的承传和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俄罗斯纪念性雕塑艺术有着强烈的时代与民族特色,尤其20世纪以来,俄罗斯纪念性雕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主要梳理了20世纪至21世纪初,俄罗斯纪念性雕塑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纪念性雕塑文化的养成对塑造和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围绕纪念性雕塑及其文化传承,当代俄罗斯纪念性雕塑获得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纪念碑雕塑 文化 历史
原文传递
叶毓山革命历史题材雕塑的民族化探索与人民性表达——以《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为例
12
作者 陈超 《艺术生活》 2022年第5期24-29,共6页
叶毓山的《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在我国革命历史题材雕塑的发展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品将西方现代雕塑技法与我国传统写意手法有机融合,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纪念碑雕塑样式。同时,作品对革命战争中人民生存状态的观照,体现出... 叶毓山的《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在我国革命历史题材雕塑的发展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品将西方现代雕塑技法与我国传统写意手法有机融合,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纪念碑雕塑样式。同时,作品对革命战争中人民生存状态的观照,体现出“全民抗战”的主题思想,彰显了深刻的“人民性”内涵。本文从表现手法、形式语言、空间形态和表现题材、主题内容、观看视角等角度,分析《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的民族化探索与人民性表达,并进一步探讨叶毓山的创新实践对我国革命历史题材雕塑现代转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毓山 纪念碑雕塑 民族化 人民性 创作特征
下载PDF
叶毓山纪念碑雕塑的创作特征及其价值
13
作者 陈超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9-43,共5页
叶毓山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他对纪念碑雕塑的创新实践有着重要的价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我国纪念碑雕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叶毓山积极寻求中国特色的纪念碑雕塑语言风格,在不断探索中形成... 叶毓山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他对纪念碑雕塑的创新实践有着重要的价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我国纪念碑雕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叶毓山积极寻求中国特色的纪念碑雕塑语言风格,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纪念碑雕塑风格样式。考察叶毓山这一时期纪念碑作品,通过与建国初期苏式纪念碑比较分析,梳理叶毓山纪念碑雕塑的创作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叶毓山纪念碑雕塑创作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毓山 纪念碑雕塑 创作特征 价值影响
原文传递
新中国的纪念碑雕塑创作与叶毓山的贡献--从“遵义红军纪念碑”出发 被引量:1
14
作者 焦兴涛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3,96,共3页
本文从具体的个案"遵义红军纪念碑"出发,从作品的时间线索、创作手法、美学特征等多角度呈现了叶毓山创作当中较为重要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作品,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艺术家具有鲜明特征的纪念碑雕塑语言形成的内在逻辑,折射... 本文从具体的个案"遵义红军纪念碑"出发,从作品的时间线索、创作手法、美学特征等多角度呈现了叶毓山创作当中较为重要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作品,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艺术家具有鲜明特征的纪念碑雕塑语言形成的内在逻辑,折射出新中国纪念碑雕塑的发函历程,呈现了前辈雕塑家寻求中西方结合的风格/样式的探索和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碑雕塑 空间综合体 因势象形 独立的面孔
原文传递
一代雕塑宗师刘开渠
15
作者 窦建华 《安徽档案》 2003年第6期18-19,共2页
刘开渠,字慈航,1903年4月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刘窑村一个小地主家庭。刘开渠七岁入本村私塾读书,因其自幼画画入迷,1918年,考入萧县第一高等小学,跟著名美术老师王子云学美术。1920年9月,开渠在王子云老师的帮助下,... 刘开渠,字慈航,1903年4月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刘窑村一个小地主家庭。刘开渠七岁入本村私塾读书,因其自幼画画入迷,1918年,考入萧县第一高等小学,跟著名美术老师王子云学美术。1920年9月,开渠在王子云老师的帮助下,家中又忍痛卖掉了107亩田地,凑足盘缠学费,去北京报考国立美术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开渠 艺术界 雕塑作品 法国留学 上海 纪念碑雕塑 人民艺术家
下载PDF
社会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纪念碑雕塑研究
16
作者 张樾 《艺术市场》 2021年第6期86-87,共2页
20世纪后期苏俄社会的急剧转型深刻地影响了苏俄美术的发展进程。在社会结构解体的时代背景下,纪念碑雕塑呈现出具有民族审美传统、彰显时代形象与个体主观表达的探索实践。本文将分别从创作观念、形式语言和主题内容等方面探究转型时... 20世纪后期苏俄社会的急剧转型深刻地影响了苏俄美术的发展进程。在社会结构解体的时代背景下,纪念碑雕塑呈现出具有民族审美传统、彰显时代形象与个体主观表达的探索实践。本文将分别从创作观念、形式语言和主题内容等方面探究转型时期俄罗斯纪念碑雕塑的具体变化。通过阐述俄罗斯纪念碑雕塑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创新实践,为我们了解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的转变与纪念碑雕塑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一个客观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苏联 俄罗斯 纪念碑雕塑
原文传递
解体之后的当代俄罗斯纪念碑雕塑
17
作者 张樾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2-128,F0003,共8页
纪念碑雕塑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苏联解体以来的纪念碑雕塑见证了苏俄社会政治体制剧烈的转变。相对于苏联纪念碑雕塑的传统而言,这一时期的作品展示出对个体语言探索的当代化和艺术观念转变的... 纪念碑雕塑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苏联解体以来的纪念碑雕塑见证了苏俄社会政治体制剧烈的转变。相对于苏联纪念碑雕塑的传统而言,这一时期的作品展示出对个体语言探索的当代化和艺术观念转变的广泛性,足以体现当代纪念碑雕塑的整体发展形势。本文将以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纪念碑雕塑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艺术特征、审美意识以及艺术观念等方面探究当代俄罗斯纪念碑雕塑的发展变化,剖析新时期纪念性艺术的创新实践,为我们了解当代俄罗斯纪念碑雕塑的发展趋势提供一个客观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解体 纪念碑雕塑 转变 探索
原文传递
历史传承与时代重塑——中国纪念碑雕塑40年发展历程回眸
18
作者 李庚坤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11,21,共7页
纪念碑雕塑作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雕塑门类,在中国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缅怀革命历史、记录集体记忆、弘扬主流价值、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但随着"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和"当代雕塑"等概念的提出和讨论,纪念... 纪念碑雕塑作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雕塑门类,在中国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缅怀革命历史、记录集体记忆、弘扬主流价值、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但随着"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和"当代雕塑"等概念的提出和讨论,纪念碑雕塑及其纪念碑性的问题却逐渐被学术界所忽视。因此,本文旨在以改革开放40年为时间范围,探讨中国纪念碑雕塑在这40年中的发展历史和艺术成就,阐发其对于当下美术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碑雕塑 改革开放40年 形式探索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从桧仓到高州:一个纪念碑塑造者的自我超越
19
作者 张卫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19期84-85,共2页
张祖武是中国老一辈雕塑家、教育家。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作完成的纪念碑雕塑《志愿军无名英雄像》《高州水库纪念碑》,见证了新中国纪念碑雕塑创作发展的历史变迁,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启示当今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桧仓 高州 纪念碑雕塑 构筑综合体
下载PDF
谈《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中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
20
作者 谢立文 《雕塑》 2010年第4期26-27,共2页
大型纪念碑雕塑是艺术门类中的"重工业",大型纪念碑雕塑的建设技术却是工程技术中的冷门。本文回顾《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的建设经验,探索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新型仪器、新型材料在大型纪念碑雕塑工程建设上的应用。
关键词 大型纪念碑雕塑 工程技术 科技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