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环穿刺诱导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靖 唐天驷 +2 位作者 姚啸生 李涛 史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4-287,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环穿刺诱导椎间盘退变建立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用持针器夹持18G皮肤穿刺针从左前外侧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mm。术前及术后3、6、10周对造模后的椎间盘及对照的椎间盘(L2/3... 目的:探讨纤维环穿刺诱导椎间盘退变建立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用持针器夹持18G皮肤穿刺针从左前外侧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mm。术前及术后3、6、10周对造模后的椎间盘及对照的椎间盘(L2/3)行MRI检查,并行免疫组化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第3周到第10周,造模后的椎间盘MRIT2WI信号呈现持续减弱趋势,免疫组化及组织学观察发现髓核细胞的数量及Ⅱ型胶原含量较对照间盘进行性减少(P<0.01)。结论:纤维环穿刺法可以诱导兔椎间盘的缓慢退变,为研究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模型 动物 纤维穿刺
下载PDF
三种方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闻力 李涛 +6 位作者 龚全 石锐 赵小丹 丰干钧 王贝宇 刘熹 刘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选择可靠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能为研究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载体。通过3种不同损伤方式诱导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采用生物化学和影像学方法比较其退变过程及特点。方法取健康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5只... 目的选择可靠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能为研究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载体。通过3种不同损伤方式诱导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采用生物化学和影像学方法比较其退变过程及特点。方法取健康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5只,体重2.0~2.5kg,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每只均选取L3、4、L4、5、L5、6共3个节段椎间盘进行实验。其中A、B组为纤维环穿刺组,分别采用18G和22G针头穿刺;C组为髓核抽吸组;D组为终板破坏组;E组为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4、8、16和32周每组各取1只动物行CR和MRI检查,测量椎间盘相对高度,评估并记录各椎间盘退变分级的分值;然后处死实验动物获取椎间盘髓核组织,测定其中的水含量和硫酸化糖胺多糖(sulfated-glycosaminoglycan,s-GAG)含量。结果影像学检查显示除E组外,A~D组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随时间延长逐渐狭窄,上下软骨终板出现不同程度钙化,椎体前缘骨赘形成,椎间盘髓核信号强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与E组相比,A~D组椎间隙相对高度和椎间盘分级分值分别在4周内不同时间点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出现明显变化时间早于A、B组。A~D组髓核组织的水含量和s-GAG含量随时间延长也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与E组相比,A~D组两者含量分别在8周内不同时间点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的时间早于A、B组。结论3种手术损伤方式均成功建立了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终板破坏法和髓核抽吸法较纤维环穿刺法所诱发的退变过程出现更早,进展较快且退变程度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纤维穿刺 髓核抽吸 终板破坏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穿刺抽吸法诱导兔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12
3
作者 白亦光 韩小伟 +7 位作者 张旭乾 陈华平 赵明 刘康 陈竹 杨泽龙 倪伟 冯刚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实验通过纤维环穿刺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通过病理组织学、影像学检测分析此种方法的特点。方法:取10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12只,雌雄不限,利用21 G穿刺针分别在兔L3~4、L4~5、L5~6节段刺入纤维环并抽吸髓核约8~10 mg;L1... 目的:实验通过纤维环穿刺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通过病理组织学、影像学检测分析此种方法的特点。方法:取10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12只,雌雄不限,利用21 G穿刺针分别在兔L3~4、L4~5、L5~6节段刺入纤维环并抽吸髓核约8~10 mg;L1~2、L2~3及L6~7节段只暴露不做穿刺抽吸。造模完毕后,实验兔分别于术后4、8、12、16周各取3只进行指标检测MRI检查,然后处死实验动物获取椎间盘,利用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L3~4、L4~5、L5~6椎间盘髓核MRIT2WI信号强度在术后随时间延长呈现逐渐降低趋势,髓核面积逐渐缩小,椎间隙高度也逐步下降,从术后4周开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进展,番红"O"染色显示纤维环穿刺组髓核内细胞外基质含量逐渐减少。结论:纤维环穿刺法可成功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比较真实地模拟了人类椎间盘损伤后的退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穿刺 髓核抽吸 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纤维环穿刺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12
4
作者 崔运能 李绍林 +2 位作者 周荣平 王亮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4-243,共10页
目的:在CT引导下经皮纤维环穿刺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验证其退变过程及效果。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体重2.7~3.3kg,雌雄不限,术前均行X线及MRI检查。每只兔在螺旋CT引导下,用18G穿刺针经侧方皮下... 目的:在CT引导下经皮纤维环穿刺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验证其退变过程及效果。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体重2.7~3.3kg,雌雄不限,术前均行X线及MRI检查。每只兔在螺旋CT引导下,用18G穿刺针经侧方皮下穿刺兔L5/6椎间盘(穿刺组),确认刺入椎间盘纤维环深度约为5mm,并对L4/5椎间盘进行假性穿刺(穿刺达椎间盘边缘,但不刺入纤维环内;假穿刺组),L3/4椎间盘作为对照椎间盘(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随机选取6只兔行X线片及MRI检查,观察各组椎间隙高度、邻近骨质改变及椎间盘信号改变,以“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前椎间隙高度×100”计算椎间盘高度相对值(DHRV),并进行椎间盘改良Thompson分级法分级;X线片及MRI检查结束24h内处死动物,选取对照、假穿刺和穿刺组椎间盘进行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及假穿刺组术后4、8、12周,X线片示椎间隙高度无降低,无终板骨质硬化与骨赘形成;MRI T2加权成像图像示各椎间盘均呈高信号;组织学检查见髓核细胞数量较多,分布均匀,纤维环排列呈同心圆层状;免疫组化分析髓核呈Ⅰ型胶原染色强阳性,Ⅱ型胶原染色阴性,在各时间点表现无明显差别。穿刺组椎间盘在术后4周X线片即可见椎间隙高度轻度降低(DHRV=70.78±4.55),MRI示椎间盘信号强度轻度下降,组织学上见纤维环结构紊乱、髓核细胞轻度减少;术后8周椎间隙高度明显降低(DHRV=50.63±4.04),开始出现终板骨质硬化,MRI示椎间盘信号强度明显下降,组织学上髓核被胶原组织分裂为含较多椭圆形细胞的细胞岛,出现纤维软骨细胞,纤维环层状结构变形、部分断裂;术后12周椎间隙高度继续下降(DHRV=44.78±2.61),骨赘形成、终板骨质硬化明显,MRI示椎间盘信号强度继续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纤维穿刺 螺旋CT MRI
下载PDF
纤维环穿刺法与腰椎失稳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河 李宁宁 +1 位作者 胡朝晖 陈秋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6期22-24,F0003,共4页
目的应用纤维环穿刺法与腰椎失稳法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方法针刺组选用21G穿刺针对大鼠L3,4、L4,5、L5,6椎间盘行全层针刺;失稳组切除大鼠L3~L6棘突、棘上、棘间韧带和两侧关节突。于术后2周、4周和8周每组... 目的应用纤维环穿刺法与腰椎失稳法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方法针刺组选用21G穿刺针对大鼠L3,4、L4,5、L5,6椎间盘行全层针刺;失稳组切除大鼠L3~L6棘突、棘上、棘间韧带和两侧关节突。于术后2周、4周和8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行腰椎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针刺组大鼠2周时出现椎间隙狭窄,纤维环断裂,T2信号强度减低;4周时退变进展;8周时出现髓核皱缩、纤维化,T2呈完全低信号。失稳组4周时出现退变征象,8周时退变加重。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针刺法较失稳法退变出现早、进展快且程度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纤维穿刺 腰椎失稳 大鼠 模型
下载PDF
纤维环穿刺抽吸法和纤维环切开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白亦光 韩小伟 +7 位作者 张旭乾 陈华平 赵明 刘康 陈竹 杨泽龙 倪伟 冯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0-694,共5页
[目的]通过纤维环穿刺抽吸法和纤维环切开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分析此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取10个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为纤维环穿刺抽吸组,利用18 G穿刺针分别在兔L3、4、L4、5、L5、6椎间盘刺... [目的]通过纤维环穿刺抽吸法和纤维环切开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分析此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取10个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为纤维环穿刺抽吸组,利用18 G穿刺针分别在兔L3、4、L4、5、L5、6椎间盘刺入并抽吸髓核8~12 mg;B组为纤维环切开组,利用手术刀分别在兔L3、4、L4、5、L5、6椎间盘纤维环上做水平位切口;造模完毕,两组兔分别于术后4、8、12、16周进行MRI检查,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A、B两组退变椎间盘MRI T2加权像信号随时间延长呈现持续减弱趋势,术后4、8周纤维环穿刺组T2加权像信号强度评分较纤维环切开组低(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造模组髓核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组化染色观察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表达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且B组含量明显低于A组。[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但纤维环切开法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较纤维环穿刺法出现较早且较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纤维穿刺 髓核抽吸
原文传递
右归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络药理学分析活性成分及潜在治疗靶点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敬言 马涉 +3 位作者 黄仁俊 杨骁侠 汤笑尘 于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346-4352,共7页
背景:右归丸具有温肾助阳、益精填髓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肾阳虚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具有较好的疗效。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并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右归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①网络药理学分析:通... 背景:右归丸具有温肾助阳、益精填髓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肾阳虚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具有较好的疗效。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并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右归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①网络药理学分析:通过TCMSP等数据库获取经过筛选后的右归丸有效成分与作用基因靶点,在GeneCards等数据库中收集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的基因,取二者交集进行拓扑结构分析,得到主要活性成分及核心治疗靶点。使用R软件对核心治疗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②分子对接:运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进行中药活性成分与核心治疗靶点分子结合能预测。③动物实验: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退变组与退变+右归丸组,每组6只。取退变组与退变+右归丸组大鼠,采用纤维穿刺法制备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造模后2周,退变+右归丸组大鼠给予右归丸汤剂(1次/d)灌胃,连续给药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结论:①筛选出右归丸有90种活性成分和64种靶点,且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β-胡萝卜素、大豆黄素,4′-O-甲基尼亚萨酚。右归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靶点为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AKT1、白细胞介素1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富集分析发现,交集基因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改善椎间盘退变。②分子对接实验验证了右归丸中的槲皮素、山奈酚、β-胡萝卜素等与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能力。③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退变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退变+右归丸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低于退变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退变组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归丸 腰椎间盘突出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潜在靶点 纤维穿刺
下载PDF
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7
8
作者 桂柯科 尹望平 +3 位作者 张飚 李新 叶宣光 任伟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814-1816,共3页
[目的]通过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分析其特点。[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经腹膜外入路暴露L2、3、L3、4椎间隙。A组为纤维环穿刺组,采用16号针头穿刺,B组为假手术对照组。术后2、4、6、8周通过MR I和组织病理... [目的]通过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分析其特点。[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经腹膜外入路暴露L2、3、L3、4椎间隙。A组为纤维环穿刺组,采用16号针头穿刺,B组为假手术对照组。术后2、4、6、8周通过MR I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髓核变性及组织病理情况。[结果]纤维环穿刺组髓核信号强度在术后呈现逐渐降低趋势,髓核面积逐渐缩小,椎间隙高度也逐步下降,从术后4周开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进展,纤维环穿刺组髓核内细胞含量逐渐减少。[结论]纤维环穿刺法可成功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比较真实地模拟了人类椎间盘损伤后的退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穿刺 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杜炎鑫 佟德民 +5 位作者 邓晋丰 郭玉海 陈博来 禤翠玲 符路娣 谭滴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建立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牵引组和对照组,手术组(30)只以16G针刺损伤新西兰兔腰椎椎体右前侧纤维环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对照组(10只)不予穿刺手术。分别于造模术后4、8、12周通过腰椎... 目的建立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牵引组和对照组,手术组(30)只以16G针刺损伤新西兰兔腰椎椎体右前侧纤维环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对照组(10只)不予穿刺手术。分别于造模术后4、8、12周通过腰椎侧位X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椎间隙变化情况及组织病理情况。结果手术组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术后4周椎间隙高度逐渐下降,椎间盘高度指数变化率(DHI)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术组椎间盘内细胞逐渐减少。结论纤维环穿刺法可缓慢模拟人类损伤后椎间盘退变,操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穿刺 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三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10
作者 尹浩 吉美奇 +6 位作者 胡志祥 吴涵 吕恒 李圣云 李蕾 翟春涛 吕玉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930-2936,共7页
背景:目前实验中有多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但各自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其中最常见的造模方法包括自体髓核移植和纤维环穿刺模型。目的:建立自体髓核移植模型(剪除棘突+乳突/剪除侧突+乳突)以及纤维环穿刺模型,比较及评估3种模型的特... 背景:目前实验中有多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但各自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其中最常见的造模方法包括自体髓核移植和纤维环穿刺模型。目的:建立自体髓核移植模型(剪除棘突+乳突/剪除侧突+乳突)以及纤维环穿刺模型,比较及评估3种模型的特点。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棘突组、侧突组及纤维环穿刺组,其中假手术组大鼠仅切开皮肤,暴露棘突后并缝合;棘突组大鼠剪除L5棘突和乳突并取2枚尾椎髓核放于椎间孔处;侧突组大鼠剪除L5侧突和乳突并取2枚尾椎髓核放于椎间孔处;纤维环穿刺组大鼠剪除乳突后,进行纤维环穿刺术,并行椎间盘注射白细胞介素1β。分别在造模前和造模后检测大鼠热缩足潜伏期,造模结束后2周进行腰椎MRI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椎间盘病理改变;免疫荧光观察CD68阳性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热痛阈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痛觉敏感均降低,耐受时间均降低(P<0.05);②腰椎MRI影像显示:棘突组和纤维环穿刺组髓核组织突出明显,更符合常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MRI影像;③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模型组髓核组织存在不同程度退变,炎性细胞浸润和脊索细胞降解,出现空洞样改变,其中纤维环穿刺组病理改变最严重;④番红-固绿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3组模型的髓核组织边界模糊,存在广泛炎性反应,纤维环存在不同程度退变;⑤CD68+免疫荧光阳性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3组模型的CD68+表达更高、范围更广,其中纤维环穿刺组表达最高。结果说明3种方法均能有效建立腰椎间盘突出大鼠模型,其中剪除乳突后建立纤维环穿刺模型优于剪除棘突+乳突组自体髓核移植模型,前2种模型优于剪除侧突+乳突组自体髓核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髓核移植 纤维穿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 MRI CD68+ 动物模型
双上肢去势联合椎间盘刺破诱导建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孝先 白雪 +5 位作者 刘孟敏 郭杨 林顺 吴雯轩 马勇 刘锦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5616-5621,共6页
背景:寻求一种相对合适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对深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意义。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希望为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造模方式选择。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模... 背景:寻求一种相对合适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对深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意义。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希望为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造模方式选择。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采用双上肢去势联合椎间盘刺破的方式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于造模当天及造模后4周、8周进行MRI检查,观察造模前后椎间盘形态变化并评估Pfirrmann分级;造模4,8周后取出大鼠L4-L5及L5-L6椎间盘,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法观察椎间盘病理学变化及免疫组化观察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结论:①模型组在造模当天仅呈现轻微退变;②在造模第4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RI上T2加权信号降低,在Pfirrmann分级上可见明显差异(P<0.05),在造模第8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RI上T2加权信号明显降低,与纤维环边界模糊不清,且髓核向后纵韧带膨出,在Pfirrmann分级上可见显著差异(P<0.01);③病理染色结果显示,在造模第4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髓核细胞减少,纤维环排列紊乱,Ⅱ型胶原表达量下降;在造模第8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髓核细胞皱缩、基质凝结,纤维环破裂,结构遭到破坏且与髓核界限模糊,髓核部分Ⅱ型胶原表达量下降更为明显;④此方法可成功建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且动物模型退变明显,为研究椎间盘退变模型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大鼠 双上肢去势 纤维穿刺
下载PDF
椎间盘丸对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椎间盘组织内TNF-α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饶耀剑 张红星 +1 位作者 朱文潇 郭建武 《光明中医》 2012年第12期2429-2432,共4页
目的观察椎间盘丸对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椎间盘组织内TNF-α的影响,探讨椎间盘丸防治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理。方法从腹前路腰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术后4周验证造模成功后应用椎间盘丸灌胃治疗4周,观察A组(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椎间盘丸对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椎间盘组织内TNF-α的影响,探讨椎间盘丸防治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理。方法从腹前路腰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术后4周验证造模成功后应用椎间盘丸灌胃治疗4周,观察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为椎间盘丸组(治疗组)椎间盘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 B组手术造模4周后椎间盘退变明显;手术造模8周后椎间盘组织内TNF-α的含量在B组表达最高,C组经椎间盘丸治疗4周后椎间盘组织内TNF-α的含量较B组明显减少,但仍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前路腰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可以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椎间盘丸可以通过抑制椎间盘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合成或分泌,发挥抑制和延缓椎间盘的退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丸 纤维穿刺
下载PDF
纤维环穿刺法诱导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组织学和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效宁 孙天威 +2 位作者 王启明 孙一公 曹雷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环穿刺法诱导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经右侧腹膜外入路用弯血管钳夹持16G穿刺针准确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 mm。于术前及术后4、8、12周对造模后的椎间盘及对照... 目的探讨纤维环穿刺法诱导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经右侧腹膜外入路用弯血管钳夹持16G穿刺针准确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 mm。于术前及术后4、8、12周对造模后的椎间盘及对照组的椎间盘(以L1-2、L2-3、L6-7为对照)行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MRI检查,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从手术后第4~12周,造模后的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呈递减趋势,MRI T2WI信号呈现持续减弱趋势(P〈0.01);组织学观察发现4、8周造模组髓核细胞逐渐减少,12周组髓核细胞几乎被纤维软骨组织替代,纤维环排列不整齐,与髓核界限不清。结论纤维环穿刺法可以诱导兔椎间盘的缓慢退变,为临床深入研究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纤维穿刺 影像学
下载PDF
聚乳酸补片阻隔纤维环穿刺后椎间盘内炎性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熹 刘浩 +8 位作者 赵小丹 石锐 黄萧 张闻力 丰干钧 宋跃明 李涛 龚全 刘立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补片具有适当空间构型、机械强度和柔韧性,通过医用胶黏贴PLA补片密封纤维环穿刺所留针孔,探讨其阻断纤维环穿刺后椎间盘内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取健康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重2.0~2.5kg,随机分为4... 目的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补片具有适当空间构型、机械强度和柔韧性,通过医用胶黏贴PLA补片密封纤维环穿刺所留针孔,探讨其阻断纤维环穿刺后椎间盘内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取健康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重2.0~2.5kg,随机分为4组(n=5)。假手术组(A组)仅显露L2~7水平椎体及椎间盘,作为对照;纤维环穿刺组(B组)用18G穿刺针穿刺L2~7纤维环全层;补片修补组(C组)及胶补组(D组)同上法穿刺后,分别用医用胶黏贴PLA补片及单纯医用胶封堵穿刺孔。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1周后处死动物取椎间盘大体观察后,组织学染色观察髓核及内层纤维环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LISA法检测椎间盘内IL-1β、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情况。结果术后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1周,A组椎间盘结构正常。B组穿刺针孔处有少量髓核组织溢出,此处纤维环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组织学观察见髓核组织有明显退变表现。C、D组可见凝结成团块状的医用胶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组织学观察见C组髓核组织形态与A组相似,而D组存在明显细胞减少,基质紊乱,与B组相似。ELISA检测示A、C组IL-1β、TNF-α、iNOs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及B、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用胶黏贴PLA补片修补纤维环穿刺针孔在术后1周能降低兔椎间盘内炎性反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穿刺 聚乳酸补片 炎性反应 椎间盘退变
原文传递
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邵辉 卞正君 孙建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97-101,共5页
为探讨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采用选取10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8只,雌雄不限,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正常组不做处理,手术组术前于麻醉下行X线片,术中暴露椎间盘(L3-4、L4-5、L5-6),16G针纤维环穿刺... 为探讨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采用选取10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8只,雌雄不限,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正常组不做处理,手术组术前于麻醉下行X线片,术中暴露椎间盘(L3-4、L4-5、L5-6),16G针纤维环穿刺抽吸髓核,术后4、8周X线片检查后收集椎间盘标本,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番红"O"染色观察椎间盘退变。结果显示,X线片显示正常组椎间隙无明显改变,手术组4周、8周椎间隙狭窄,椎体前缘终板处变尖、毛糙,终板钙化,骨赘形成。手术组与正常组%DHI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染色:正常组椎间盘结构完整,髓核与纤维环界限明显,排列整齐;术后4周髓核细胞明显减少,髓核与纤维环组织界限欠清晰,纤维环层状排列不整齐,术后8周髓核被纤维软骨组织替代,蛋白多糖含量明显减少。由此可知,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法成功的建立了兔椎间盘退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穿刺 髓核抽吸 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新锋 王宸 芮云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目的:拟建立一个有效的可重复的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质量2.5~3.0 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纤维环穿刺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经腹膜外入路暴露L4/5、L5/6两个椎间隙,采用21号针头从椎间隙侧前方刺入L4/5、L... 目的:拟建立一个有效的可重复的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质量2.5~3.0 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纤维环穿刺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经腹膜外入路暴露L4/5、L5/6两个椎间隙,采用21号针头从椎间隙侧前方刺入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 mm。对照组仅分离暴露椎间盘,不做任何处理。术后1、2、4、6、8周每组随机选取4只兔子行MRI、HE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观察退变椎间盘的变化。结果:MRI观察发现,纤维环穿刺组术后椎间盘T2信号强度呈持续减弱趋势,椎间隙高度也不断下降。从术后2周开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发现,随着时间进展,纤维环穿刺组髓核细胞逐渐减少,8周时组髓核组织几乎完全变性,被纤维软骨组织替代。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示,纤维环穿刺组Ⅱ型胶原表达随时间呈进行性下降,从术后第2周开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环穿刺法可以诱导兔椎间盘缓慢退变,为深入研究椎间盘退变机制及治疗手段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穿刺 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莎 王诗忠 邓德万 《福建中医药》 2021年第9期39-40,共2页
目的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制作腰椎间盘退变模型,于造模8周后处死大鼠取出腰椎间盘,运用HE染色法观察椎间盘形态结构,并进行组织学评... 目的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制作腰椎间盘退变模型,于造模8周后处死大鼠取出腰椎间盘,运用HE染色法观察椎间盘形态结构,并进行组织学评分;运用TUNEL法观察纤维环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椎间盘髓核组织皱缩,与纤维环界限模糊不清,纤维环排列紊乱,纤维环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假手术组椎间盘髓核组织未见明显皱缩,与纤维环组织的界限较清晰,纤维环排列有序,纤维环偶见TUNEL阳性细胞。结论本方法可诱导椎间盘退变,所建立的动物模型有效、经济、可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腰椎 纤维穿刺 动物 模型
下载PDF
针刺损伤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病理变化及软骨样细胞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诗军 李淳德 +3 位作者 孙浩林 刘宪义 朱天岳 李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597-1600,共4页
背景:兔椎间盘退变模型间盘退变表现为随时间进展脊索细胞将被软骨样细胞逐渐替代,但兔针刺纤维环间盘退变模型中软骨样细胞的来源和移行规律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针刺兔纤维环间盘退变模型椎间盘病理变化过程,并初步探讨软骨样细胞来源... 背景:兔椎间盘退变模型间盘退变表现为随时间进展脊索细胞将被软骨样细胞逐渐替代,但兔针刺纤维环间盘退变模型中软骨样细胞的来源和移行规律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针刺兔纤维环间盘退变模型椎间盘病理变化过程,并初步探讨软骨样细胞来源及移行规律。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手术组使用16G穿刺针针刺L2/L3、L3/L4、L4/L5及L5/L6椎间盘纤维环,假手术组暴露至相同椎间盘前方后冲洗闭合伤口。结果与结论:针刺损伤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软骨样细胞来源于终板。在髓核与上下终板交界处,软骨细胞脱离终板成串向髓核中心迁移;在髓核与内层纤维环交界处,软骨细胞沿纤维走行迁移并随之向皱缩的髓核边缘迁移。椎间盘退变过程中非钙化层逐渐变薄,非钙化层/钙化层比值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软骨细胞 软骨终板 纤维穿刺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纤维环穿刺诱导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围手术期应对策略
19
作者 钱志钢 卢建华 王靖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6-4758,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环穿刺诱导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围手术期应对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4组,青霉素禁食组(A组),青霉素不禁食组(B组),非青霉素禁食组(C组),非青霉素不禁食组(D组)。用持针器夹持18G皮肤穿刺针从左... 目的:探讨纤维环穿刺诱导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围手术期应对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4组,青霉素禁食组(A组),青霉素不禁食组(B组),非青霉素禁食组(C组),非青霉素不禁食组(D组)。用持针器夹持18G皮肤穿刺针从左前外侧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mm。术后按照分组方法饲养,观察各组术后1周的预后情况。结果:围手术期不予特殊饮食管理的B、D组均出现较多肠梗阻,同时出现总计3只死亡,而A、C组出现肠梗阻只数显著少于另外2组(P<0.05),且无死亡。使用抗生素组与不使用抗生素组对术后切口感染坏死情况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纤维环穿刺诱导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围手术期的应对策略中,术前、术后的饮食管理可达到降低肠梗阻率,减少死亡率,从而降低研究成本的目的,而术后抗生素的使用与否并不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纤维穿刺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三种方法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17
20
作者 白荣飞 张震 +4 位作者 林一峰 原超 汪盛玉 方胜 迟立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514-2519,共6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尚缺乏公认的最佳实验动物模型,且不同模型之间缺乏系统的比较。目的:通过针刺纤维环法、终板注射法以及两者联合法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比较3种方法的造模效果,为椎间...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尚缺乏公认的最佳实验动物模型,且不同模型之间缺乏系统的比较。目的:通过针刺纤维环法、终板注射法以及两者联合法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比较3种方法的造模效果,为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为针刺组(针刺纤维环)、终板注射组(终板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组(即先针刺L5/6纤维环,再用无水乙醇注射同节段上下终板)以及对照组(假手术对照)。分别于术后4,8,12周每组各随机抽取3只动物行X射线检查,测量椎间盘相对高度;取椎间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1)综合X射线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除对照组外,针刺组、终板注射组及联合组椎间盘退变均逐渐加重;(2)术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终板注射组和联合组椎间盘相对高度明显降低,病理学评分明显升高,Ⅰ型胶原染色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低(P<0.05);(3)术后8,12周,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椎间盘相对高度均明显降低,病理学评分均明显升高,Ⅰ型胶原染色平均灰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及终板注射组比较,联合组8周椎间盘相对高度显著降低(P<0.05),12周Ⅰ型胶原染色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低(P<0.05);(4)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诱导椎间盘退变;针刺纤维环法手术操作较简单,造模结果可靠,退变严重程度易于控制,可以满足椎间盘退变的各期研究需要;终板注射法适合于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学研究,较针刺纤维环法较早引起退变,但二者诱导退变程度在后期基本相同;联合法较单一方法可明显加快并加重椎间盘退变,有效缩短实验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化 模型 动物 组织工程 椎间盘退变 大鼠 动物模型 纤维穿刺 终板注射法 组织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