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糖时红细胞聚集与急性脑梗塞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9
1
作者 史洪润 杨玉庆 +2 位作者 孟昭水 徐玉华 张文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糖时红细胞(RBC)聚集在急性脑梗塞(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87例急性CI患者依有无糖尿病(DM)及空腹血糖水平分组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DM组EET显著延长,与高血糖反应组均有ESR及其方程K值显著... 目的探讨高血糖时红细胞(RBC)聚集在急性脑梗塞(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87例急性CI患者依有无糖尿病(DM)及空腹血糖水平分组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DM组EET显著延长,与高血糖反应组均有ESR及其方程K值显著增高;正常血糖组以全血低切粘度、聚集指数增高为著。结论高血糖时CI患者红细胞聚集增强,糖尿病伴发CI患者尤著。RBC聚集性增强可能是DM伴发腔隙性梗塞的原因之一,对高血糖时CI面积增大及脑水肿的加重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红细胞聚集 腔隙梗塞 脑梗塞
下载PDF
急性脑缺血损伤的微循环障碍机制 被引量:34
2
作者 闻名 蔡定芳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4期289-291,共3页
脑微循环障碍是急性脑缺血触发的、发生在缺血半暗带、造成半暗带无灌注和低灌注现象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内以多种因素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血管壁上以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为主;血管外以脑水肿形成及脑水肿造成的压迫为主;一些... 脑微循环障碍是急性脑缺血触发的、发生在缺血半暗带、造成半暗带无灌注和低灌注现象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内以多种因素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血管壁上以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为主;血管外以脑水肿形成及脑水肿造成的压迫为主;一些细胞因子的释放对微循环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缺血损伤 微循环障碍 血液流变学 原因 红细胞聚集
下载PDF
人体血液流变特性正常范围及其机理的初探 被引量:25
3
作者 何作云 尹翠娥 丁秋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16-21,共6页
本文对103例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的正常人25项血液流变学参数研究结果发现:WBV、CWBV、RWBV、HCT、Fib、TK值、MCHC、OD和血沉方程K值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0.001);Tch、血沉方程... 本文对103例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的正常人25项血液流变学参数研究结果发现:WBV、CWBV、RWBV、HCT、Fib、TK值、MCHC、OD和血沉方程K值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0.001);Tch、血沉方程K值、WBV、CWBV、RWBV、TG、HCT、Fib、WMFP、RAI、ESR、Hb、RBC、MCHC和OD与年龄的增长呈趋势性变化(P<0.05~0.001).并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性别和年龄组间的差异机理予以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血液流变学 氧释放系数 红细胞聚集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改善脑梗死病人红细胞流变性剂量效应的观察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春富 贾海燕 +2 位作者 郭述苏 尚明谦 曹秉振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 :探讨黄芪对脑梗死病人红细胞流变行为影响的剂量 效应关系。方法 :脑梗死病人 60例 ,分为 4组 (各 15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各组每日分别加用黄芪注射液 10 ,2 0 ,3 0 ,40mL ,iv ,gtt× 10d。测定治疗前后病人红细胞变... 目的 :探讨黄芪对脑梗死病人红细胞流变行为影响的剂量 效应关系。方法 :脑梗死病人 60例 ,分为 4组 (各 15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各组每日分别加用黄芪注射液 10 ,2 0 ,3 0 ,40mL ,iv ,gtt× 10d。测定治疗前后病人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的变化及病情变化。结果 :与 10mL组比较 ,2 0mL组各项指数P >0 .0 5 ,3 0 ,40mL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分别为 0 .9± 0 .3 ,0 .9± 0 .3 ,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 .0 1)、聚集指数分别为 (2 .0± 0 .3 ,2 .0±0 .4) ,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 ,临床总有效率均为 93 %较 10 ,2 0mL组 (分别为 60 % ,67% )显著升高 (P <0 .0 5 )。 3 0mL组和 40mL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黄芪对脑梗死病人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存在着剂量 效应关系 ,每日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 3 0mL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红细胞变形性 红细胞聚集 脑梗死 剂量-效应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大鼠血瘀证模型血细胞聚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潘洪平 杨嘉珍 +3 位作者 李吕力 易菲 黄作群 黄开文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细胞聚集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反复注射肾上腺素和施以冰水浸泡的方法制作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以全自动血流变学仪测定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以比浊法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 ...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细胞聚集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反复注射肾上腺素和施以冰水浸泡的方法制作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以全自动血流变学仪测定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以比浊法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 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的血液粘度显著升高,同时红细胞聚集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强;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血瘀证导致的异常改变的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 葛根素具有明显改善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异常的血液流变学状态,明显抑制其异常增高的血细胞聚集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急性血瘀证 大鼠 全血粘度 红细胞聚集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灯盏花的药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晓莉 刘四海 +1 位作者 周芳 魏冬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8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系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本文综述其药理作用,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促进纤溶活性,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还可以清除... 目的: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系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本文综述其药理作用,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促进纤溶活性,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还可以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组胺递质的形成或释放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灯盏细辛 红细胞聚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加减对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及部分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邓攀 王星 +1 位作者 纪海 杨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339-2343,共5页
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减辨证和单纯西医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以期为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减辨证和单纯西医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以期为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髓芯减压手术治疗,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改善微循环,促进血循环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辨证治疗,2组均同时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末在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变化情况并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末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变化并比较;治疗过程中进行不良反应观察并比较;治疗末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全血低切、全血中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末对照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末观察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末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2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聚集程度狗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红细胞无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患者治疗前Harris评分功能、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下肢畸形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末以上指标2组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末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能提高股骨头坏死疗效,改善股骨头微循环,提高髋关节功能,且不良反应少,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股骨头坏死 临床效果 Haris评分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聚集 作用机制 安全性
下载PDF
抗HBsAg和抗红细胞双特异Diabody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宇萍 王琰 +4 位作者 化冰 刘群英 朱迎春 高荣凯 王卓智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82-485,共4页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红细胞(RBC)双特异Diabody,用于血清中HBsAg的快速检测。方法将抗HBsAg的人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与抗红细胞的鼠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交叉配对构建成两个杂...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红细胞(RBC)双特异Diabody,用于血清中HBsAg的快速检测。方法将抗HBsAg的人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与抗红细胞的鼠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交叉配对构建成两个杂合Diabody基因,并将两个配对基因组建在一个表达载体中,成为双特异Diabody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结果经ELISA检测和红细胞凝集实验测定,证明所表达的双特异性Diabody具有抗HBsAg和抗RBC双重功能,并可使含有HBsAg的RBC悬液产生血球凝集。结论所表达的双特异性Diabody具有双重抗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HBSAG 乙型肝炎 红细胞聚集
原文传递
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改变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檀培芳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6年第5期284-286,共3页
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红细胞流变学,特别是红细胞变形性(RCD)的变化已引起临床重视。作者复习近期有关文献,就RCD之概念、影响因素,以及ACVD时RCD降低的相关因素(红细胞各参数、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免疫、血小板粘附率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红细胞流变学 红细胞聚集
下载PDF
壳聚糖醋酸溶液对凝血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丰 杨健 +2 位作者 陈世谦 阚耀东 纪凤祥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9-1003,共5页
研究了不同脱乙酰度和不同分子量壳聚糖醋酸溶液的凝血作用.发现壳聚糖醋酸溶液使抗凝血液中红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聚集和变形.通过不同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促红细胞聚集实验,证明了低脱乙酰度壳聚糖(60%~70%)使红细胞聚集效果更好,... 研究了不同脱乙酰度和不同分子量壳聚糖醋酸溶液的凝血作用.发现壳聚糖醋酸溶液使抗凝血液中红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聚集和变形.通过不同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促红细胞聚集实验,证明了低脱乙酰度壳聚糖(60%~70%)使红细胞聚集效果更好,分子量在105~106范围内作用不十分明显.对血液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的测定结果验证了壳聚糖醋酸溶液凝血机理不依赖于血小板和常规'瀑布'凝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醋酸溶液 分子量 脱乙酰度 凝血 红细胞 醋酸溶液 凝血作用 壳聚糖 红细胞聚集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浓度 脱乙酰度 凝血酶原时间 抗凝血液
下载PDF
微血管内红细胞聚集与临床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曾昭炜 《微循环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关键词 球结膜微血管 红细胞聚集 临床 红细胞沉降率 发热病人 法国人 微循环
下载PDF
泽兰有效成分活血化瘀药理学的研究──Ⅰ.泽兰4个提取部分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南南 田泽 +3 位作者 李玲玲 马丽焱 余竟光 罗秀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52-355,共4页
泽兰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泽兰药理作用并寻找有效成分,以大鼠血液流变学为观察指标,对泽兰4个提取部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L.F04、L.F02、H2O对提取部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全血表现粘度的作用,其中以L.F04... 泽兰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泽兰药理作用并寻找有效成分,以大鼠血液流变学为观察指标,对泽兰4个提取部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L.F04、L.F02、H2O对提取部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全血表现粘度的作用,其中以L.F04效最好,L.F04降低血液粘度作用与其抑制红细胞聚集及改善血浆成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兰 血液粘度 红细胞聚集 活血化瘀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行为生物物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津 孟家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755-757,共3页
关键词 脑栓塞 红细胞聚集 红细胞变形性
原文传递
用扫描仪评价不同产地赤芍提取物对红细胞聚集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廖福龙 李文 +2 位作者 殷小杰 傅桂兰 胡世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5-178,共4页
为了解不同产地赤芍乙醇提取物对于红细胞聚集的影响 ,本文采用扫描仪对此进行了评价。用葡聚糖5 0 0诱导大鼠红细胞在体外悬浮液中的聚集 ,观察终浓度 138mg ml的赤芍提取物对此的影响。实验表明 ,细胞悬浮液扫描图象的灰度与红细胞悬... 为了解不同产地赤芍乙醇提取物对于红细胞聚集的影响 ,本文采用扫描仪对此进行了评价。用葡聚糖5 0 0诱导大鼠红细胞在体外悬浮液中的聚集 ,观察终浓度 138mg ml的赤芍提取物对此的影响。实验表明 ,细胞悬浮液扫描图象的灰度与红细胞悬浮液的细胞聚集程度有显著相关。实验结果表明 ,六个产地中的四个赤芍提取物对于红细胞聚集有明显抑制 ,其中内蒙古多伦出产的赤芍效果最明显 (P <0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仪 灰度 红细胞聚集 赤芍 中药提取物
下载PDF
红细胞聚集增高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及其对心绞痛患者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翟艳苓 刘复强 +5 位作者 刘壮 秦明照 王秋萍 杨磊 宋艾 吴轶苹 《微循环学杂志》 2004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聚集改变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及其对心绞痛发病的影响。方法 :测定 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 4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聚集指数 (光密度法 )、红细胞变形指数 (激光衍射法 )、血浆及全血粘度 (旋转式粘度计 )和纤维蛋白原 (... 目的 :探讨红细胞聚集改变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及其对心绞痛发病的影响。方法 :测定 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 4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聚集指数 (光密度法 )、红细胞变形指数 (激光衍射法 )、血浆及全血粘度 (旋转式粘度计 )和纤维蛋白原 (双缩脲法 )。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全血粘度 ( 4 0s- 1 )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0 .0 5 ) ,且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纤维蛋白原呈直线正相关 ,与全血粘度 ( 4 0s- 1 )无相关性。结论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是红细胞聚集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导致血液高粘滞 ,与心绞痛发作有关 ;选择 10s- 1 以下切变率测定低切全血粘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聚集 纤维蛋白原 心绞痛 全血粘度 血栓性疾病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冷凝集素致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误差的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欣 唐燕平 +2 位作者 张丽萍 高晓丽 崔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3479-3480,共2页
目的:研究高效价冷凝集素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及相关参数的干扰及如何排除干扰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方法:对20例高效价冷凝集素的标本和20例健康体检者标本分别进行常规方法检测和放置37℃水浴20 min后立即检测,观察水浴前、后各项... 目的:研究高效价冷凝集素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及相关参数的干扰及如何排除干扰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方法:对20例高效价冷凝集素的标本和20例健康体检者标本分别进行常规方法检测和放置37℃水浴20 min后立即检测,观察水浴前、后各项参数的变化。同时对标本水浴前后涂片染色镜检,观察红细胞分布情况。结果:高效价冷凝集素的标本水浴前后WBC、HGB、PLT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但RBC、HCT、′MCV、MCH、MCHC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体检者标本37℃水浴前、后上述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高效价冷凝集素标本水浴前涂片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现象,水浴后则无此现象。结论:高效价冷凝集素对WBC、HGB、PLT结果影响不大,可导致RBC、HCT结果偏低及、MCV、MCH、MCHC结果偏高。对高效价冷凝集素的标本须37℃水浴后再检测,以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集素 血液分析仪 红细胞聚集
原文传递
烧伤微循环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庆富 《中国微循环》 1994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烧伤和许多疾病一样,不论从局部还是远部组织和器官,均存在有明显的微循环改变。学者们近年来通过对烧伤后微循环的深入研究,为烧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从三方面综述如下: 一、烧伤局部微循环的变化 烧伤深度不同,... 烧伤和许多疾病一样,不论从局部还是远部组织和器官,均存在有明显的微循环改变。学者们近年来通过对烧伤后微循环的深入研究,为烧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从三方面综述如下: 一、烧伤局部微循环的变化 烧伤深度不同,局部微循环变化不同已被大家所公认。Branemark及国内微循环工作者对动物(地鼠、兔)及人体烧伤后局部微循环进行了观察,总结出局部不同深度创面的微循环特点如下:Ⅰ度烧伤以充血为特征,细动脉和细静脉扩张,有时细动脉先有节段性收缩。毛细血管扩张。Ⅱ度烧伤,细动脉可见短暂收缩之后扩张充血,血流速度减慢。细静脉扩张,红细胞聚集,可见白细胞附壁,血流缓慢或血流停滞。Ⅲ度烧伤,细动脉、细静脉、毛细血管中均有广泛的血栓形成,血流停滞,微循环闭塞。赵克森等用兔耳开窗活体观察与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相结合。证实皮肤烫伤(65℃1分钟)后,局部微循环常出现血管收缩、血流缓慢,继而形成微血栓。在广泛血栓形成的部位,微循环中血流迅速停止,一周后病理切片常见全层皮肤坏死,证实为Ⅲ度烧伤。微循环未广泛栓塞的动物皮肤,一周后证实为部分皮肤层破坏,残留一部分皮脂腺、毛囊及深层组织,属于深Ⅱ度烧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微循环 血栓形成 细静脉 细动脉 烧伤休克 微循环紊乱 烧伤后 细胞 红细胞聚集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碱性离子水治疗高凝疾患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豫廉 王鸿利 +4 位作者 王学锋 凌敬明 张骥 黄霞萍 璩斌 《上海预防医学》 CAS 1999年第3期123-124,共2页
目的观察碱性离子水治疗高凝疾患前后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凝血因子Ⅷ活性(Ⅷ: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纤维蛋白原(Fg)、全血粘度(nb)及血浆粘度(np)的变化。方法治疗前、后测定PAgT... 目的观察碱性离子水治疗高凝疾患前后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凝血因子Ⅷ活性(Ⅷ: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纤维蛋白原(Fg)、全血粘度(nb)及血浆粘度(np)的变化。方法治疗前、后测定PAgT、Ⅷ:C、vWF:Ag、Fg、nb及np。结果治疗后PAGT(3/4)、Ⅷ:C(4/4)、vWF:Ag(3/3)恢复正常,nb及np恢复正常(2/4)或明显下降(2/4),1例作微循环检测,治疗后明显进步。结论碱性离子水有解聚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并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明显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后 高凝 观察 正常 碱性离子水 红细胞聚集 凝血因子Ⅷ活性 防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聚集现象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允国 李绵绵 +3 位作者 陈小剑 叶映月 方佩佩 余玲玲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9期2373-2375,共3页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常规中的红细胞(RBC)聚集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及纠正措施。方法采用SYSMEX-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SLE合并AIHA患者血常规标本进行检测,将...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常规中的红细胞(RBC)聚集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及纠正措施。方法采用SYSMEX-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SLE合并AIHA患者血常规标本进行检测,将镜下发生RBC聚集标本置37℃水浴,分别在水浴30 min、60 min、120 min、24 h后,重新上机检测,同时采用对水浴前全血作5倍稀释(预稀释模式)进行测定,并进行涂片和瑞氏染色,观察RBC多项参数变化及显微镜下观察RBC解聚情况。结果全血在水浴前,水浴30 min、60 min、120 min、24 h后,RBC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明显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RBC均存在聚集现象;而预稀释处理后,RBC计数值显著上升,MCV、MCH均接近于正常参考范围,MCHC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观察血涂片,RBC呈散在分布。结论此类患者全血在水浴箱37℃长时间水浴后,RBC仍不能解聚,只有预稀释处理后,才能得到较满意的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斑狼疮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聚集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聚集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晓杰 王丽 丁芳芳 《当代医学》 2021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聚集现象。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4月收治的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常规标本。将红细胞聚...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聚集现象。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4月收治的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常规标本。将红细胞聚集标本进行37℃水浴,在水浴后不同时段重新上机进行检测。采用预稀释模式测定水浴前全血,并开展图片处理和瑞氏染色处理,对红细胞多项参数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红细胞解聚情况进行镜下观察。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相比,红细胞计数在全血水浴前后不同时段均明显降低,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均明显增加,镜下观察血涂片发现,红细胞均出现聚集现象;红细胞计数经预稀释处后明显上升,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基本正常,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恢复正常,对血涂片进行观察发现,红细胞基本表现为单独排列,散在分布。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全血在经长时间的37℃水浴后,依然无法解聚红细胞,利用预稀释处理则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斑狼疮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常规 红细胞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