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审美精神:一个观念的内涵与功能——兼及“艺术精神”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旭光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13,239,共12页
审美精神最直观的意义是对象呈现给我们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精神感觉,这种精神感觉具有价值内涵,是对可感觉到的价值内涵的肯定;审美精神也是我们用诸种理念对对象进行审美统摄的结果,理念的介入使审美精神可以把对人生、自然与社会之“... 审美精神最直观的意义是对象呈现给我们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精神感觉,这种精神感觉具有价值内涵,是对可感觉到的价值内涵的肯定;审美精神也是我们用诸种理念对对象进行审美统摄的结果,理念的介入使审美精神可以把对人生、自然与社会之“一般性”的思考引入到对审美对象的理解中,从而使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成为“精神”的一部分;审美精神也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在审美对象与艺术作品中的显现,同时揭示着时代与心灵的矛盾及其和解,是对时代之真与心灵之解放的显现。这三个层次的内涵都是号召:号召人们去探寻普遍的肯定性的精神感觉,从而坚守精神活动的审美性;号召在审美中使用理念的统摄性,把理性与感性结合起来而不是分裂开;号召在审美中从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这个层次上,对审美对象进行意义与价值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精神 艺术精神 理念 精神感觉 时代精神
下载PDF
审美是一种比鉴赏高贵的行为——对“品味”“鉴赏”与“审美”的辨析
2
作者 刘旭光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5,共12页
文章基于“品味”“鉴赏”“审美”三个词在18—19世纪美学史中的使用,辨析了三者的异同与发展路径。“品味”是主体通过感官捕捉对象感性特征的过程,它以主体生理性的先天能力为基础,能够引发感官快适,可以被视为一种初级的鉴赏活动;... 文章基于“品味”“鉴赏”“审美”三个词在18—19世纪美学史中的使用,辨析了三者的异同与发展路径。“品味”是主体通过感官捕捉对象感性特征的过程,它以主体生理性的先天能力为基础,能够引发感官快适,可以被视为一种初级的鉴赏活动;“鉴赏”则是一种智性活动,它超越于品味对象的实存以及由实存引发的快适,是以“表象”为直接对象,以“完善性”准则为目的,以“自由愉悦”为目的;“审美”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直观行为,同时它也是一种基于主体精神感觉与诸种理念的自由反思行为,它超越于“鉴赏”所指涉的对对象的形式认知与直观之外,着力于对对象真理性的反思,因此,审美比鉴赏有更高的“精神性”,也更自由、更高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味 鉴赏 审美 自由 精神感觉
下载PDF
人生感觉的诗化结晶——评诗集《业余的碰撞》
3
作者 建平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20-25,共6页
本文从感情感觉、精神感觉、理智感觉三个方面,对诗集《业余的碰撞》进行研究,力图解析诗作的心理、文化、哲学、美学内涵,肯定其在建构纯真情感、崇高道德和自主人格等方面的努力和价值.
关键词 感情感觉 精神感觉 理智感觉
下载PDF
诗歌的音乐性不可或缺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忠 《扬子江(诗刊)》 2006年第6期61-62,共2页
诗应具有音乐性,音乐性是新诗最为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阅读时下许多诗作,我们往往感到的却是一种语言的折磨,丝毫感受不到诗歌语言的琅琅上口和它内在情感律动的自由流畅。在我们的诗歌评论界,也有愈来愈多的诗评家表现出了对诗歌音乐... 诗应具有音乐性,音乐性是新诗最为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阅读时下许多诗作,我们往往感到的却是一种语言的折磨,丝毫感受不到诗歌语言的琅琅上口和它内在情感律动的自由流畅。在我们的诗歌评论界,也有愈来愈多的诗评家表现出了对诗歌音乐性的不重视或自觉忽视。从三十多年前第三代诗人宣告:“诗是用来默读的,不是用来朗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性 诗歌 韵律 节奏 声音 语言形式 精神感觉 黑格尔 形态特征 雅音
原文传递
医学美学中的健美人体观
5
作者 彭庆星 余尚德 《宜春医专学报》 1990年第Z1期72-75,共4页
“健美人体”,是文学、艺术、体育和普通美学理论中的常用词汇,也是医学美学领域里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健美人体 医学美学 审美需要 人的本质力量 人体美 五官感觉 《手稿》 表现自身 精神感觉 马克思
下载PDF
评马克思的《手稿》对美学的启示一文
6
作者 靳绍彤 《中国社会科学》 1983年第5期34-36,共3页
潘家森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上发表了自己的美学见解。他自述他的见解是依据马克思的《手稿》得出来的。但他所提出的作为自己美学的理论基础的三个主要论据,在我看来,都是不能成立的。或许是由于观点上的原因吧,同... 潘家森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上发表了自己的美学见解。他自述他的见解是依据马克思的《手稿》得出来的。但他所提出的作为自己美学的理论基础的三个主要论据,在我看来,都是不能成立的。或许是由于观点上的原因吧,同是马克思的话,各人的理解却大相径庭。为了推进美学的研究,在此我想简略地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并对潘家森同志的理解提出几点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美学 自然界 精神感觉 手稿 启示 规律 相适应 本质力量对象化 实践方式
原文传递
美的方法论之思
7
作者 唐铁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47,共3页
美的研究对象是“属总体人类的美”,这一美只能是个体的美的总和或思维性存在,必然在“主客观的统一”领域。根据辩证法的宇宙论,美的研究首先是语言学上对“美”的语词之用法的界定。以人对不同事物的判断所持的根据不同,美可谓是“人... 美的研究对象是“属总体人类的美”,这一美只能是个体的美的总和或思维性存在,必然在“主客观的统一”领域。根据辩证法的宇宙论,美的研究首先是语言学上对“美”的语词之用法的界定。以人对不同事物的判断所持的根据不同,美可谓是“人的气质性、品格性精神”显现在能够引起人的生理感觉快适的物质形式上。审美是人的由生理快适感觉与心理愉快感觉相融合而生成的“精神感觉”活动。美的事物之发生原因,一方面在主体的审美本身,另一方面在客体的不可论美丑的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人类的美 主客观的统一 辩证法 相对存在 精神感觉 真善利
下载PDF
美与情——“川端康成之美”刍议
8
作者 孙履芳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57-59,共3页
本文力图从情感美的视角切入,分析川端康成的审美意识和“川端康成之美”的内蕴。文章结合作品分析了情感美的构成:情爱美、悲哀美等,探讨了川端康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流程:清晨恋、午后爱、黄昏情。
关键词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雪国》 审美意识 《睡美人》 日本传统美 日本民族 人情美 精神感觉 岛村
下载PDF
马克思《手稿》中的美感深化论
9
作者 王向峰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5-58,共4页
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手稿》提出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并实现“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 ,这不仅是在异化劳动条件下要争取实现的现实任务 ,也是人类的生命生存史的长期历史任务。所以 ,在何种历史条件下 ... 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手稿》提出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并实现“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 ,这不仅是在异化劳动条件下要争取实现的现实任务 ,也是人类的生命生存史的长期历史任务。所以 ,在何种历史条件下 ,不断地发展人的精神感觉 ,创造出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 ,都是绝对必要的。这不仅是提高人的审美感觉 ,达到美感深化所必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深化 对象世界 精神感觉 马克思 《手稿》
下载PDF
美的“自上而下”绎析
10
作者 唐铁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4-18,共5页
美与丑是相对存在的价值论事物,这决定了美不可能属于知识论领域的任何一种“真”。在价值论领域内,美既不属于“善”、“利”一类理性事物,亦不同于生理感觉和心理感觉的对象。它是相对独立的特殊事物,是诉诸人的精神性感觉的、属人的... 美与丑是相对存在的价值论事物,这决定了美不可能属于知识论领域的任何一种“真”。在价值论领域内,美既不属于“善”、“利”一类理性事物,亦不同于生理感觉和心理感觉的对象。它是相对独立的特殊事物,是诉诸人的精神性感觉的、属人的气质性和品格性精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价值论 精神感觉 精神风貌
下载PDF
精神感觉性癫痫1例
11
作者 张永云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 2003年第3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精神感觉性癫痫 脑电图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神经遥测反应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马晓波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55-255,共1页
关键词 神经遥测反应 人工耳蜗植入 临床应用 精神物理学感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