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增产是否增收?——基于粮食主产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被引量:
27
1
作者
李红莉
张俊飚
童庆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增产"和"增收"是粮食主产区设立的两大重要目标。既有研究普遍强调粮食主产区设立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然而,在实现增产的同时,农民收入是否提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将2004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设立视为一次准自...
"增产"和"增收"是粮食主产区设立的两大重要目标。既有研究普遍强调粮食主产区设立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然而,在实现增产的同时,农民收入是否提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将2004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设立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199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的促增效应,但对工资性收入具有削减效应。具体而言,与非粮食主产区省份相比,粮食主产区的设立使得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的家庭经营性收入相对增加了455.852元/人,工资性收入相对减少了532.567元/人;粮食主产区设立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路径依赖于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张。整体而言,粮食主产区设立通过改变农民在务工与务农之间的资源分配模式,实现了农民总收入的动态平衡。本文认为,在继续推进粮食主产区政策兜底农业生产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强化扶持农村劳动力多元化就业等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好巩固"增产增收"的政策组合拳,实现农民总收入稳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主产区
设立
增产增收
家庭经营性收入
土地经营规模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增产与减碳能否兼得?——粮食主产区设立的农业碳减排效应研究
2
作者
田红宇
孟娜娜
覃朝晖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0-60,116,共12页
在粮食安全底线和“双碳”任务双重压力下,准确把握粮食增产政策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对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设立粮食主产区视为一项外生政策干预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业...
在粮食安全底线和“双碳”任务双重压力下,准确把握粮食增产政策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对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设立粮食主产区视为一项外生政策干预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设立在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还对粮食种植环节的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被划定为主产区使得该省份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和密度分别下降了2.61%和3.58%,而且这一碳排放削减效应表现出逐渐增强的长期动态特征。异质性检验发现,粮食主产区设立对不同来源碳排放的削减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对化学制品类排放源削减作用最大,土地利用类排放源次之,化石燃料类排放源不明显。作用机制分析证明,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的“结构效应”、粮食种植规模扩大的“规模效应”和农业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是粮食主产区设立削减农业碳排放的重要机制,三种效应联合可以解释碳排放削减总效应的6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主产区
设立
农业碳排放
结构效应
规模效应
技术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增产是否增收?——基于粮食主产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被引量:
27
1
作者
李红莉
张俊飚
童庆蒙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农业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研究”(20AZD091)。
文摘
"增产"和"增收"是粮食主产区设立的两大重要目标。既有研究普遍强调粮食主产区设立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然而,在实现增产的同时,农民收入是否提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将2004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设立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199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的促增效应,但对工资性收入具有削减效应。具体而言,与非粮食主产区省份相比,粮食主产区的设立使得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的家庭经营性收入相对增加了455.852元/人,工资性收入相对减少了532.567元/人;粮食主产区设立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路径依赖于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张。整体而言,粮食主产区设立通过改变农民在务工与务农之间的资源分配模式,实现了农民总收入的动态平衡。本文认为,在继续推进粮食主产区政策兜底农业生产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强化扶持农村劳动力多元化就业等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好巩固"增产增收"的政策组合拳,实现农民总收入稳步提高。
关键词
粮食
主产区
设立
增产增收
家庭经营性收入
土地经营规模
双重差分模型
Keywords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increasing grain production and income
farmers’household income
the grain planting scale
difference-in-difference method
分类号
F320.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增产与减碳能否兼得?——粮食主产区设立的农业碳减排效应研究
2
作者
田红宇
孟娜娜
覃朝晖
机构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0-60,116,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赋能脱贫民族地区产业链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2BMZ011)。
文摘
在粮食安全底线和“双碳”任务双重压力下,准确把握粮食增产政策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对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设立粮食主产区视为一项外生政策干预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设立在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还对粮食种植环节的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被划定为主产区使得该省份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和密度分别下降了2.61%和3.58%,而且这一碳排放削减效应表现出逐渐增强的长期动态特征。异质性检验发现,粮食主产区设立对不同来源碳排放的削减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对化学制品类排放源削减作用最大,土地利用类排放源次之,化石燃料类排放源不明显。作用机制分析证明,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的“结构效应”、粮食种植规模扩大的“规模效应”和农业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是粮食主产区设立削减农业碳排放的重要机制,三种效应联合可以解释碳排放削减总效应的64%左右。
关键词
粮食
主产区
设立
农业碳排放
结构效应
规模效应
技术效应
Keywords
Establishment of Major Grain Production Areas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Structural Effect
Scale Effect
Technical Effect
分类号
F32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59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增产是否增收?——基于粮食主产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李红莉
张俊飚
童庆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增产与减碳能否兼得?——粮食主产区设立的农业碳减排效应研究
田红宇
孟娜娜
覃朝晖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