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群心声:“出洋子弟勿相配”——珠三角侨乡歌谣中的出洋传统与家庭意识 被引量:8
1
作者 谭雅伦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31-44,共14页
随着鸦片战争后的出洋倾向,珠三角地区成为北美华人的祖籍家乡。北美六十多年的排华移民政策同时助长了当年珠三角侨乡的经济繁荣。然而,侨乡金山家庭物质富裕的表面,也掩盖了家庭分离中出洋者的谋生血泪和留守家里的金山妇的精神痛苦,... 随着鸦片战争后的出洋倾向,珠三角地区成为北美华人的祖籍家乡。北美六十多年的排华移民政策同时助长了当年珠三角侨乡的经济繁荣。然而,侨乡金山家庭物质富裕的表面,也掩盖了家庭分离中出洋者的谋生血泪和留守家里的金山妇的精神痛苦,对此华侨研究历史书上甚少记载或研究,却不加掩饰地生动地反映和保存在当年的妇孺民歌童谣里。本文以所收集到的新中国成立前的珠三角地区的妇孺民歌童谣为据,结合同时代在北美旧金山华人社区流传的粤讴体裁的"金山歌"作品,分析探讨了当年侨乡地方歌谣文化所反映的出洋传统、婚姻价值取向和留守家园的侨眷(妇孺)的生活形态、家庭意识及其不平则鸣的抗争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邑 口传文化 侨乡民歌 金山歌集 童谣 四十六字歌 夹房歌 金山婆
下载PDF
从“杂歌谣”到“俗曲新唱”——近代中国歌词改良的启蒙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9-109,共11页
"俗乐改良"曾是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民间俗乐的利用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起初,是梁启超、黄遵宪推动,以《新小说》为阵地的"杂歌谣"创作。继之而起的是《绣像小说》中涌现的一批"时调唱歌&qu... "俗乐改良"曾是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民间俗乐的利用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起初,是梁启超、黄遵宪推动,以《新小说》为阵地的"杂歌谣"创作。继之而起的是《绣像小说》中涌现的一批"时调唱歌"作品。受此启发,近代的一些启蒙思想家开始大量借用民间流行的曲调,填以新词("俗曲新唱"),形成了一次以"白话报"为主要发表阵地的创作高潮。"俗曲新唱"配合着当时的"戏曲改良",成为启蒙者为中下层民众说法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歌谣 时调唱歌 俗乐改良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非遗品牌化路径构建--以地方性非遗粤讴为例
3
作者 刘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65-70,共6页
2021年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了升级阶段。地方性非遗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但其目前的传承存在不平衡状况。其中一个解决途径是在地方文化建设中通过专业引领,加强其... 2021年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了升级阶段。地方性非遗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但其目前的传承存在不平衡状况。其中一个解决途径是在地方文化建设中通过专业引领,加强其融入当代社会人民生活的程度,使其重新深入民生。该文以广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粤讴”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目前遇到的问题,根据其特点尝试构建其品牌化路径,从而探索粤讴及与其具有相同特点非遗项目的有效活化方式。该文通过对粤讴在当今社会的SWOT分析,推导出其从产品化到品牌化的具体路径,并对今后的拓展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非遗 非遗市场化 非遗产业化 非遗品牌化 非遗传承
下载PDF
“粤味”融变:《粤讴》英译本译者行为“务实”探究
4
作者 曾繁健 谭庄颖 《粤海风》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粤讴》是清代文士招子庸辑录而成的民间曲艺集。1992年,Peter T.Morris重译《粤讴》。本文以内容分析为方法,以NVivo12为辅助质性分析软件,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牵引,以翻译外因素,即译本绪论中译者的翻译目的为线索,在翻译内探寻《... 《粤讴》是清代文士招子庸辑录而成的民间曲艺集。1992年,Peter T.Morris重译《粤讴》。本文以内容分析为方法,以NVivo12为辅助质性分析软件,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牵引,以翻译外因素,即译本绪论中译者的翻译目的为线索,在翻译内探寻《粤讴》英译本中的译者行为特征。NVivo12统计数据显示:译者行为在词汇层面,使用易于读者拼读的刘锡祥粤语拼音方案,对富含文化意象的地名和人名以音译为主,同时加以注释;在方言用词的英译上,大体采用意译策略。在韵律层面,译者则选择省译。在目标文本生成环境层面,译者通过省译部分序言、增加翔实的绪论和注释对目标读者的背景知识进行了大量补充。据此结论,译者行为整体呈现出理据可考的“务实”倾向,这与绪论表达的“读者为先”的翻译目的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曲艺 译者行为批评 务实
下载PDF
招子庸、鲍鹏与鸦片战争
5
作者 金峰 《兰台世界》 2024年第8期140-144,共5页
招子庸以编著《粤讴》及善绘竹、蟹闻名于世,他在鸦片战争中因卷入鲍鹏案被革职。因时人对其罢官缘由讳莫如深,以致后人产生误会,甚至构建出招氏文人落魄的虚假形象,反映出既定认知对历史书写的范式性影响。本文系据档案史料还原事实,... 招子庸以编著《粤讴》及善绘竹、蟹闻名于世,他在鸦片战争中因卷入鲍鹏案被革职。因时人对其罢官缘由讳莫如深,以致后人产生误会,甚至构建出招氏文人落魄的虚假形象,反映出既定认知对历史书写的范式性影响。本文系据档案史料还原事实,并据以对相关问题稍加申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子庸 鲍鹏 鸦片战争 书写范式
原文传递
木鱼·南音·五桂堂 被引量:5
6
作者 骆伟 《广东史志》 1996年第3期46-49,共4页
以木鱼、龙舟、南音等为代表的岭南民间说唱文学,流行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一带,曾风靡一时。以五桂堂为主专门刊行上述民间说唱文学的私人出版家,一百多年来,曾红遍广东城乡,家喻户晓。它们对广东粤剧、粤曲和出版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木鱼书 龙舟 书板 民间说唱 珠江三角洲 广州 咸水 对唱
原文传递
冼玉清《粤讴》研究中的批评视域
7
作者 林蔚轩 王艺欣 《南方论刊》 2023年第5期90-91,109,共3页
冼玉清以多种批评视角阐释粤讴。首先,她以知人论世的视角解读《粤讴》的创作,肯定“越讴笃挚”的艺术特征,追溯其审美特征的家学来源。此外,冼玉清挖掘并整理了《粤讴》对“比兴”手法的运用,指出其在表现手法上与古典诗词的一脉相承... 冼玉清以多种批评视角阐释粤讴。首先,她以知人论世的视角解读《粤讴》的创作,肯定“越讴笃挚”的艺术特征,追溯其审美特征的家学来源。此外,冼玉清挖掘并整理了《粤讴》对“比兴”手法的运用,指出其在表现手法上与古典诗词的一脉相承。最后,她以左翼文论作为指导,收集了大量表现反帝反封建主题的粤讴,并阐释其在抗争中起到的宣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冼玉清 招子庸
下载PDF
广府文化的奇葩─—粤讴 被引量:3
8
作者 龚伯洪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0年第1期41-45,共5页
粤讴是中国通俗文学史上的奇葩从其发展历程可见广府文化的创新性、大众性、远儒性、实用性等特性。
关键词 艺术特色 通俗文学 广府文化 招子庸
下载PDF
三部粤讴作品中的可能式否定形式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敬宇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9-322,共4页
本文探讨广州话可能式的否定式,利用粤讴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晤”和“不”的区别,说明“V—Neg—C”格式是受共同语影响进入广州话的,并认为可能式中“得”的性质是词尾而不是助词。
关键词 广州方言 可能式否定式
原文传递
《粤讴》的英译、接受和叙事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达兑 《文化遗产》 CSSCI 2011年第3期66-73,共8页
晚清招子庸所著《粤讴》流传一时,曾有两个英译本,其翻译和接受情况如何?本论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两位译者对《粤讴》的接受和批评;二是在对比基础上,指出两译本的承继关系;三是从两译者的评论看《粤讴》的叙事性。金文泰译本风格稍近... 晚清招子庸所著《粤讴》流传一时,曾有两个英译本,其翻译和接受情况如何?本论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两位译者对《粤讴》的接受和批评;二是在对比基础上,指出两译本的承继关系;三是从两译者的评论看《粤讴》的叙事性。金文泰译本风格稍近维多利亚时期诗歌,Peter T.Morris译本风格则近当代散文化的英诗。但是两者都极强调粤讴的叙事性,并将全部讴词内容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粤讴具有叙事性,正可解释为何清末"新粤讴"着重叙及时事。尽管如此,将整集《粤讴》看作一个完整故事、一部叙述诗集,仍是一种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子庸 英译 接受 叙事
下载PDF
许地山与粤讴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水涌 曹小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121,共11页
粤讴是广州民间说唱艺术,清代文人招子庸改造、雅化的《粤讴》,保留了民间艺术的笃情特征,清末民初的新粤讴运动将粤讴作为"开启民智"的工具。从小流徙闽粤一带的许地山,与粤讴结有不解之缘,他对粤讴的研究以及创作上的借鉴... 粤讴是广州民间说唱艺术,清代文人招子庸改造、雅化的《粤讴》,保留了民间艺术的笃情特征,清末民初的新粤讴运动将粤讴作为"开启民智"的工具。从小流徙闽粤一带的许地山,与粤讴结有不解之缘,他对粤讴的研究以及创作上的借鉴延续了招子庸强调粤讴"其意悲以柔,其词婉而挚"的传"情"特征,体现出五四文学中一种特殊的笃情基调和一咏三叹的艺术表达。这种别具一格的创作,实际上与周作人、林语堂的散文,废名、沈从文的小说一起,体现了新文学发展中的另一类倾向,即新文学中的文人化重美感品韵味的美学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新文学资源
原文传递
《粤讴》的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春生 《岭南文史》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粤讴是清代中叶流传于珠江三角洲的一种民间音乐曲艺。是由招子庸等人在木鱼、南音的基础上创制的。1904年,香港总督金文泰把它翻译成英文,题名为《广州情歌》;葡萄牙人庇山曾把它译成葡文,介绍到欧美,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注意。后省... 粤讴是清代中叶流传于珠江三角洲的一种民间音乐曲艺。是由招子庸等人在木鱼、南音的基础上创制的。1904年,香港总督金文泰把它翻译成英文,题名为《广州情歌》;葡萄牙人庇山曾把它译成葡文,介绍到欧美,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注意。后省港各报纷纷开辟专栏,聘定专人写作,使之风行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艺术特色 后世文学 珠江三角洲 1904年 民间音乐 清代中叶 葡萄牙人
原文传递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看《粤讴》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大兴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89-96,共8页
招子庸的《粤讴》是一部用粤语写成的典型的地域文学。《粤讴》的产生,与作者所处的"半农半儒"的家庭人文环境及"可游可钓"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有着重要关系。《粤讴》各篇所写之内容与所抒发之情感,实际... 招子庸的《粤讴》是一部用粤语写成的典型的地域文学。《粤讴》的产生,与作者所处的"半农半儒"的家庭人文环境及"可游可钓"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有着重要关系。《粤讴》各篇所写之内容与所抒发之情感,实际上可归置于两个地理空间:一个是以珠江为背景的水上空间,一个是以京师为背景的陆上空间。两个地理空间容纳了两个内涵不同而彼此关联的情感世界,体现了两种人生和两种价值观,从而构成了《粤讴》丰富的情感内容与较强的艺术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子庸 文学地理学 地理空间
下载PDF
论招子庸对粤讴体裁的贡献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春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3-48,72,共7页
招子庸的名字与粤讴紧密关联,他虽不是第一个创作粤讴的人,但却是粤讴这种粤语俗唱体裁得以创立的标志性人物。他辑录《越讴》一书,为后世粤讴创作提供了程式规范。《越讴》刊行,让粤讴体裁影响扩大、深入人心。招子庸创作的《吊秋喜》... 招子庸的名字与粤讴紧密关联,他虽不是第一个创作粤讴的人,但却是粤讴这种粤语俗唱体裁得以创立的标志性人物。他辑录《越讴》一书,为后世粤讴创作提供了程式规范。《越讴》刊行,让粤讴体裁影响扩大、深入人心。招子庸创作的《吊秋喜》是粤讴体裁的范本,其独特的"桃花间竹"艺术手法,赋予粤讴体裁自由、包容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子庸 体裁 桃花间竹
下载PDF
庶民情感与娱乐空间——德国藏中国俗文学刊本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蕴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97,共12页
德国三大图书馆均藏有中国清代民间俗文学刊本,其中尤以巴伐利亚图书馆为最。该馆庋藏不少清刊珍本与孤本,粤讴类和广东小戏类在国内或现存文献中殊难见到,这可以丰富相关文类的收藏,且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巴伐利亚图书馆藏《寒宫取笑... 德国三大图书馆均藏有中国清代民间俗文学刊本,其中尤以巴伐利亚图书馆为最。该馆庋藏不少清刊珍本与孤本,粤讴类和广东小戏类在国内或现存文献中殊难见到,这可以丰富相关文类的收藏,且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巴伐利亚图书馆藏《寒宫取笑》比国内同治版本至少早27年;《三凤鸾》则是目前所见最早使用粤剧且主角大量使用粤语的版本,比已知版本至少提前31年。这些珍贵的文献刊本对于考察清代中国民间文艺尤其是广府民间文艺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粤讴等俗曲文献清俊宛转,个体情感之执着与宗教情怀之解脱互为映衬,浓烈的地域风情洩露出鲜活的生命情趣,呈现出独特的民间情感与娱乐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俗文学 木鱼 戏本
下载PDF
粤语曲艺的种类、唱腔、影响和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勇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5-24,共10页
粤语曲艺的种类主要包括木鱼、龙舟、南音、粤讴以及粤曲等,其中前四种产生于粤曲之前,唱腔各有特色。它们从明中叶以来,前后数百年在粤语地区广为流传,在国际文坛影响较大,推动了粤剧、粤曲从舞台官话唱念向粤语转变,具有岭南历史文化... 粤语曲艺的种类主要包括木鱼、龙舟、南音、粤讴以及粤曲等,其中前四种产生于粤曲之前,唱腔各有特色。它们从明中叶以来,前后数百年在粤语地区广为流传,在国际文坛影响较大,推动了粤剧、粤曲从舞台官话唱念向粤语转变,具有岭南历史文化、文学、语言学、民俗学等研究价值和现实价值。只有加深对它们的全面认识,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曲艺 木鱼 龙舟 南音
下载PDF
写伊孤绪:嘉道年间的粤讴、珠江花舫与《红楼梦》 被引量:1
17
作者 佟静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8-300,共13页
嘉庆、道光年间,粤讴这种曲艺在广州十分流行,它的文辞是用广府方言写就,演唱时伴以琵琶、扬琴或洞箫等乐器,一些文人也参与创作这种民间文艺。1828年,广州士子招子庸将他流荡于珠江花舫中所收集的粤讴辑录成卷出版,其作品文辞雅俗咸宜... 嘉庆、道光年间,粤讴这种曲艺在广州十分流行,它的文辞是用广府方言写就,演唱时伴以琵琶、扬琴或洞箫等乐器,一些文人也参与创作这种民间文艺。1828年,广州士子招子庸将他流荡于珠江花舫中所收集的粤讴辑录成卷出版,其作品文辞雅俗咸宜,曲调悲凉,情感真挚,多由珠江花舫中的妓和恩客弹唱,多以妓的角度,抒其情、悯其遇、悲其境。部分作品借用了《红楼梦》中关于"情"的意象和语汇,有的还试图与小说中某个场景构成对话。这种与《红楼梦》构成互文的创作方式、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在众多说唱艺术作品中是稀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民间说唱 珠江花舫 广府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第一部大型歌剧《王昭君》——纪念张曙诞辰90周年、逝世60周年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鹏海 《音乐爱好者》 1998年第4期8-10,共3页
被周恩来誉为“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上两员猛将”的张曙,是我国30年代的著名作曲家、歌唱家、二胡演奏家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长期以来,在业已出版的中国现代音乐史专著中,凡介绍他的创作成就,都只谈到他是《保卫国土》... 被周恩来誉为“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上两员猛将”的张曙,是我国30年代的著名作曲家、歌唱家、二胡演奏家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长期以来,在业已出版的中国现代音乐史专著中,凡介绍他的创作成就,都只谈到他是《保卫国土》《壮丁上前线》《洪波曲》《日落西山》《赶豺狼》《丈夫去当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 中国民族歌剧 诞辰 儿童歌舞剧 剧场 昭君和番 唱片模版 《申报》 广东音乐
下载PDF
粤讴与诗界革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永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86-87,89,共3页
十九世纪末叶,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维新思想,兴起了“诗界革命”运动.戊戌变法前,“诗界革命”主要是接受外来的影响,“挦(?)新名词以自表异”;戊戌变法后,则越来越趋于通俗化,比较注重从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尤以受... 十九世纪末叶,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维新思想,兴起了“诗界革命”运动.戊戌变法前,“诗界革命”主要是接受外来的影响,“挦(?)新名词以自表异”;戊戌变法后,则越来越趋于通俗化,比较注重从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尤以受粤讴的影响最为显著.一九0二年,黄遵宪给梁启超写信,主张创作一种内容上“弃史籍而取近事”,形式上“斟酌于弹词、粤讴之间”的“杂歌谣”.梁启超接受这一倡议,在《新小说》创刊后,特辟“杂歌谣”一栏,专门发表富于民间文艺特点的通俗诗作.《新小说》创办期间,共出“杂歌谣”九辑,其中五辑是“新粤讴”(又名“粤讴新解心”),一共二十二首,作者是珠海梦余生(又署名“外江佬戏作”).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里对这些新粤讴给予极高的评价;“乡人有自号珠海梦余生者,热诚爱国之士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界革命 梁启超 《新小说》 黄遵宪 《饮冰室诗话》 民间文艺 资产阶级改良派 新体诗 弹词
下载PDF
论《广东音乐》的乐思
20
作者 黄锦培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3年第3期1-11,共11页
(一)论乐思人类的大脑思维是复杂而精细的,人体各部器官所接触到外界的一事一物,都传导到大脑而加以分析、归纳,再分析、再归纳,直到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从这初步结论出发,配合外界一定条件,施诸实践,以达到一定的成效,从这成效中检查... (一)论乐思人类的大脑思维是复杂而精细的,人体各部器官所接触到外界的一事一物,都传导到大脑而加以分析、归纳,再分析、再归纳,直到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从这初步结论出发,配合外界一定条件,施诸实践,以达到一定的成效,从这成效中检查前一次思维的正误,加以总结,这就初步完成了一次从思维到实验的活动。音乐是人类从多次的实验中得到一个有规律的乐音。给人类社会传导感情的一种音响。这种有规律的音响,亦即音乐(当然也有许多有规律的音响不属于音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思 大脑思维 初步结论 人类社会 何柳堂 作曲者 吕文成 雨打芭蕉 哭皇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