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弱群心声:“出洋子弟勿相配”——珠三角侨乡歌谣中的出洋传统与家庭意识 |
谭雅伦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
2010 |
8
|
|
2
|
从“杂歌谣”到“俗曲新唱”——近代中国歌词改良的启蒙意义 |
李静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3
|
基于SWOT分析的非遗品牌化路径构建--以地方性非遗粤讴为例 |
刘霜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4
|
“粤味”融变:《粤讴》英译本译者行为“务实”探究 |
曾繁健
谭庄颖
|
《粤海风》
|
2024 |
0 |
|
5
|
招子庸、鲍鹏与鸦片战争 |
金峰
|
《兰台世界》
|
2024 |
0 |
|
6
|
木鱼·南音·五桂堂 |
骆伟
|
《广东史志》
|
1996 |
5
|
|
7
|
冼玉清《粤讴》研究中的批评视域 |
林蔚轩
王艺欣
|
《南方论刊》
|
2023 |
0 |
|
8
|
广府文化的奇葩─—粤讴 |
龚伯洪
|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00 |
3
|
|
9
|
三部粤讴作品中的可能式否定形式 |
杨敬宇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0
|
《粤讴》的英译、接受和叙事 |
姚达兑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1 |
3
|
|
11
|
许地山与粤讴 |
朱水涌
曹小娟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2
|
《粤讴》的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叶春生
|
《岭南文史》
|
2016 |
2
|
|
13
|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看《粤讴》 |
曾大兴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2
|
|
14
|
论招子庸对粤讴体裁的贡献 |
文春梅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5
|
庶民情感与娱乐空间——德国藏中国俗文学刊本研究 |
崔蕴华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6
|
粤语曲艺的种类、唱腔、影响和价值 |
陈勇新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7
|
写伊孤绪:嘉道年间的粤讴、珠江花舫与《红楼梦》 |
佟静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8
|
中国第一部大型歌剧《王昭君》——纪念张曙诞辰90周年、逝世60周年 |
戴鹏海
|
《音乐爱好者》
|
1998 |
1
|
|
19
|
粤讴与诗界革命 |
张永芳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5 |
1
|
|
20
|
论《广东音乐》的乐思 |
黄锦培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198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