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MUC-1 mRNA及LUNX mR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小青 任宏轩 +1 位作者 伍治平 蒋奇益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8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MUC-1mRNA及LUNXmRNA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靶基... 目的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MUC-1mRNA及LUNXmRNA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靶基因的表达,并以15例肺良性疾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CK19mRNA、MUC-1mRNA及LUNX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51.7%(31/60)、80.0%(48/60)和55.0%(33/60)。对照组中15例肺良性疾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无LUNXmRNA表达,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有1例CK19mRNA表达,而MUC-1mRNA表达的阳性率在肺良性疾病中为60.0%(9/15),在健康人外周血中为65.0%(13/20)。结论CK19mRNA、LUNXmRNA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记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MUC-1mRNA作为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指标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转移 细胞角蛋白19 蛋白-1 肺特异性蛋白X 巢式RT—PCR
下载PDF
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MUC1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时芳 李开宗 +3 位作者 颜真 韩苇 王岭 张英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202-1204,共3页
目的 :检测MUC1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 86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 4 0例、乳腺正常组织 10例MUC1的表达水平 .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可见MUC1阳性... 目的 :检测MUC1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 86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 4 0例、乳腺正常组织 10例MUC1的表达水平 .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可见MUC1阳性表达 ,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腺腔上皮游离缘 ;而乳腺癌组织中MUC1高表达 ,阳性表达为深棕色及棕黄色颗粒 ,主要位于胞质内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可见MUC1弱阳性表达 .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及乳腺正常组织低表达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且与腋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P >0 .0 5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1 乳腺肿瘤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良性病变 乳腺癌
下载PDF
检测MUC-1 mRNA对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小青 任宏轩 伍治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67-1270,共4页
背景与目的:粘蛋白家族,包括MUC-1,通常被认为是上皮组织及其来源的肿瘤的产物,理论上如果在间叶组织来源的血液中找到MUC-1 mRNA即意味着癌转移。本研究探讨MUC-1 mRNA作为分子指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应... 背景与目的:粘蛋白家族,包括MUC-1,通常被认为是上皮组织及其来源的肿瘤的产物,理论上如果在间叶组织来源的血液中找到MUC-1 mRNA即意味着癌转移。本研究探讨MUC-1 mRNA作为分子指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UC-1基因的表达,并以1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同时使用相同的方法,扩增非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株K562,HL-60及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株A549、MCF-7,以观察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病患组MUC-1 mRNA表达阳性率达80.0%(48/60),1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MUC-1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0%(9/15),65.0%(13/20),K562、HL-60及A549、MCF-7细胞株经巢式RT-PCR也可以扩增出靶基因的条带。结论:MUC-1 mRNA不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转移 外周血 蛋白-1 巢式RT—PCR 诊断
下载PDF
Ret、粘蛋白-1和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表达与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陈云 王晓熙 +4 位作者 沙宝熙 朱明华 周晓军 张晓莉 陈森林 《东南国防医药》 2005年第6期404-406,418,共4页
目的判断与R et、粘蛋白-1(M uc in-1)和半乳糖凝集素-3(G a lectin-3)蛋白识别的相关因素及影响甲状腺肿块复发的可能因素。方法观察R et、M uc in-1(MUC 1)和G a lectin-3(G a l-3)表达与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相关指标的关系,并与随访... 目的判断与R et、粘蛋白-1(M uc in-1)和半乳糖凝集素-3(G a lectin-3)蛋白识别的相关因素及影响甲状腺肿块复发的可能因素。方法观察R et、M uc in-1(MUC 1)和G a lectin-3(G a l-3)表达与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相关指标的关系,并与随访资料相结合,分析甲状腺肿瘤有关的生物学行为。结果①运用多因素逐步log istic回归分析法,分别得出R et、MUC 1、G a l-3表达的log istic回归方程,结果包膜存在、最大直径是R et表达的抑制因素,包膜侵犯与双侧性对R et表达有促进作用。合并病变、包膜存在是MUC 1表达的抑制因素,包膜存在也是G a l-3表达的抑制因素,包膜侵犯对MUC 1和G a l-3表达有促进作用。②预后分析的Cox比例风险函数模型可知:有包膜比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者在某时刻复发的相对危险度为0.126,即复发的可能性降低了87.4%;病程每增加一个等级,在某时刻复发的相对危险度为2.701,即复发的可能性增加了1.701倍。结论①包膜存在与甲状腺肿瘤不或低表达R et、MUC 1和G a l-3关联;恶性肿瘤的包膜侵犯与恶性标志物表达密切关联;囊性变与MUC 1和R et的阴性表达有关;双侧性同一病变者R et表达的可能性增高;腺体外浸润、淋巴结转移者表达R et、MUC 1和G a l-3的机率增高,其关联性表明三种标志物能反映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②复发有关因素中有包膜者,不易复发;而及早诊治甲状腺病变,其术后复发可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RET 蛋白-1 半乳糖凝集素-3 临床病理学 预后
下载PDF
粘蛋白MUC1 568A/G SNP与辽宁地区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倩 孙丽萍 +3 位作者 宫月华 徐莹 董楠楠 袁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63-1168,共6页
为了探讨粘蛋白(MUC1)基因568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PCR-SSPs)检测来自辽宁地区人群138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31例对照个体MUC1568位点A/G多... 为了探讨粘蛋白(MUC1)基因568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PCR-SSPs)检测来自辽宁地区人群138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31例对照个体MUC1568位点A/G多态性,以ELISA法检测血清H.pyloriIgG抗体。结果显示:(1)对照人群MUC1基因568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3.3%、22.1%、4.6%;(2)胃癌组MUC1AA基因型携带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携带MUC1AA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1.92倍;(3)以MUC1AG+GG基因型并血清幽门螺杆菌(H.pylori)IgG抗体阴性的个体为对照,AG+GG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阳性个体、AA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阴性个体、AA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阳性个体胃癌患病风险增高,但3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UC1基因568位点A/G多态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MUC1A/G基因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未见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蛋白MUC1 胃癌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粘蛋白MUC1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向松涛 周四维 +3 位作者 管维 胡志全 庄乾元 叶章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98-1000,共3页
目的研究上皮特异性肿瘤蛋白MUC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探讨尿液MUC1在膀胱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IRMA)检测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10例非膀胱泌尿系良性疾病... 目的研究上皮特异性肿瘤蛋白MUC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探讨尿液MUC1在膀胱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IRMA)检测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10例非膀胱泌尿系良性疾病及10例正常对照组尿液MUC1的表达水平,分析各组组间、不同分期和分级患者、初发与复发患者及术前与术后患者尿液MUC1的差异。结果膀胱肿瘤组患者尿液MUC1同各组尿液MUC1含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膀胱肿瘤组中,不同分级、分期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发和复发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前与术后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MUC1不能作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筛选指标,但可作为疗效评价、预后判断的指标。MUC1属肿瘤基因表型瘤标,组织学的高表达并不一定平行于血液和尿液,特异性肿瘤基因瘤标应该是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筛选指标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MUC1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癌
下载PDF
肿瘤相关粘蛋白MUC1和抑癌基因p5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付艳伟 王作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2155-2159,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MUC1和p53在肝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UC1和p53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28例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硬化,8例肝血管瘤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和p53的表达。结果:M... 目的:通过测定MUC1和p53在肝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UC1和p53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28例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硬化,8例肝血管瘤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和p53的表达。结果:MUC1和p53基因均阳性表达于肝癌组织,它们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肝脏组织(P<0.01),MUC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其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型和组织学分化无相关性(P>0.05),但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与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之间MUC1表达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p53表达于细胞核,在Ⅰ、Ⅱ、Ⅲ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递增趋势。结论:p53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特点可以作为肝癌诊断、判断预后的指标,同时,MUC1作为一种靶抗原,为今后的肝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相关蛋白MUC1 抑癌基因P53 肝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下载PDF
人TIM-1和TIM-3 mRNA实时SYBR Green Ⅰ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陈治中 卿吉琳 +1 位作者 覃桂芳 胡丽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9期1537-1541,共5页
目的建立实时SYBR Green I定量RT-PCR检测人TIM-1和TIM-3mRNA的方法。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的总RNA中逆转录扩增人TIM-1和TIM-3的cDNA,将将纯化的人TIM-1和TIM-3的扩增产物分别与pMD18-T Simple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DH5α,... 目的建立实时SYBR Green I定量RT-PCR检测人TIM-1和TIM-3mRNA的方法。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的总RNA中逆转录扩增人TIM-1和TIM-3的cDNA,将将纯化的人TIM-1和TIM-3的扩增产物分别与pMD18-T Simple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DH5α,提取重组质粒DNA,PCR鉴定并测序分析。纯化质粒并检测260nm吸光值,确定重组质粒原液的拷贝浓度并以此制备荧光定量PCR梯度浓度标准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建立了TIM-1和TIM-3基因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达103拷贝,线性范围为103-107拷贝。阈值循环数(Ct)与PCR体系中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和1.00,扩增效率分别为1.070和1.023,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5%。熔解曲线分析表明,产物为特异的单峰。结论我们成功建立检测人TIM-1和TIM-3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人TIM-1和TIM-3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1 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3 RT-PCR SYBR GreenⅠ 基因表达 MRNA
下载PDF
粘蛋白MUC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安锦丹 王静芬 刘晓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82-184,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粘蛋白MUC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 (良性、交界性、恶性 )中的MUC1的表达。结果 ①粘蛋白MUC1在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肿瘤中... 目的 研究粘蛋白MUC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 (良性、交界性、恶性 )中的MUC1的表达。结果 ①粘蛋白MUC1在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依次为 4 0 %、90 %、84 % ,交界性与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肿瘤 (P =0 .0 0 0 1 )。②粘蛋白MUC1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与WHO病理分级、FIGO临床分期、大网转移相关 (P <0 .0 5 )。③ 5 0例恶性上皮性肿瘤生存分析中 ,只有FIGO临床分期和MUC1的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 粘蛋白MUC1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呈高表达 ,其表达强度与WHO病理分级、FIGO临床分期、大网转移相关 ,因此 ,MUC1的表达可作为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MUC1 卵巢 上皮性肿瘤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利用间接凝集方法检测唾液ABH血型物质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傅金瑞 孙丽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9年第3期163-166,共4页
建立一种新的检测唾液中ABH血型物质(均属于唾液粘蛋白MG1)的方法。利用间接凝集反应通过黏附于含钙微粒上的唾液粘蛋白MG1与相应血型抗体结合而呈现明显的凝集现象,来检测唾液中相应血型物质的存在。以传统方法为金标准,本方法检测ABH... 建立一种新的检测唾液中ABH血型物质(均属于唾液粘蛋白MG1)的方法。利用间接凝集反应通过黏附于含钙微粒上的唾液粘蛋白MG1与相应血型抗体结合而呈现明显的凝集现象,来检测唾液中相应血型物质的存在。以传统方法为金标准,本方法检测ABH物质的准确度分别为87.8%(72/82)、89.0%(73/82)和30.5%(25/82);灵敏度分别为64.3%(18/28)、71.9%(23/32)和9.5%(6/63);特异性均为100%。本实验初步建立了利用间接凝集反应检测唾液中A、B、H血型物质的不同于传统的新方法,对于唾液血型物质检测方法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利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唾液粘蛋白MG1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相对分子质量蛋白MG1 间接凝集反应 血型物质 唾液 含钙微粒
下载PDF
乳腺癌外周血骨桥蛋白、细胞角蛋白19及粘蛋白1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05-306,309,共3页
目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骨桥蛋白(OPN)mRNA、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粘蛋白1(MUC1)mRNA的表达,探讨联合检测OPN、CK19、MUC1在诊断乳腺癌微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 目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骨桥蛋白(OPN)mRNA、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粘蛋白1(MUC1)mRNA的表达,探讨联合检测OPN、CK19、MUC1在诊断乳腺癌微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4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靶基因的表达,并以8例乳腺良性纤维瘤及12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OPN mRNA、CK19 mRNA、MUC1 mRNA在乳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98%(25/41)、39.02%(16/41)、29.26%(12/41),对照组中8例良性纤维瘤OPN mRNA阳性率为12.5%(1/8),CK19 mRNA、MUC1 mRNA无表达,12例健康人外周血中均无靶基因表达。结论 OPN mRNA、CK19 mRNA、MUC1 mRN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微转移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骨桥蛋白 蛋白19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蛋白1 微转移
下载PDF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贲门双源癌粘蛋白1、C-erbB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虹 王立东 +4 位作者 高社干 范宗民 郭花芹 李吉林 郭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8-761,共4页
目的 :探讨同一个体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粘蛋白 1(MUC1)和C erbB2蛋白变化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 ,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 2 5例双源癌患者 (同时发生食管鳞癌和... 目的 :探讨同一个体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粘蛋白 1(MUC1)和C erbB2蛋白变化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 ,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 2 5例双源癌患者 (同时发生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 )MUC1和C erbB2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2 5例患者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MUC1和C 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食管癌 :MUC1,C erbB2免疫阳性率分别为 80 %(2 0 / 2 5 ) ,2 0 % (5 / 2 5 ) ;贲门癌 :分别为 72 % (18/ 2 5 ) ,4 8% (12 / 2 5 ) ,且免疫反应类型均主要为弥漫型。MUC1,C erbB2蛋白在食管和贲门双源癌肿瘤组织中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改变 ,一致性改变率分别为 92 %、6 4 %。结论 :食管和贲门双源癌存在较高的MUC1和C erbB2蛋白一致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食管癌 高发区 食管贲门 双源癌 蛋白1 C-ERBB2蛋白 食管鳞癌 贲门腺癌
下载PDF
GATA结合蛋白3和粘蛋白1在近端和远端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许艳东 魏卓 +3 位作者 李蕾 李光署 钟碧波 寇继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探究GATA结合蛋白3(GATA3)和粘蛋白1(MUC1)在近端胃癌(PGC)和远端胃癌(DG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孝感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1例胃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根据肿瘤发生位置将患者分... 目的探究GATA结合蛋白3(GATA3)和粘蛋白1(MUC1)在近端胃癌(PGC)和远端胃癌(DG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孝感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1例胃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根据肿瘤发生位置将患者分为PGC组(n=62)和DGC组(n=5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ATA3和MUC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TA3和MUC1在各样本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GATA3、MUCI与PGC和DG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法分析PGC和DGC胃癌组织中GATA3和MUC1表达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分析GATA3和MUC1表达与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两组胃癌组织中GATA3和MUC1的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两组癌旁组织(P<0.05),且PGC组胃癌组织中GATA3、MUCI的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DGC组胃癌组织(P<0.05);两组胃癌组织中GATA3和MUC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两组胃癌组织中GATA3和MUC1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以及浸润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两组GATA3和MUC1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GATA3和MUC1在PGC和DGC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二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胃癌 近端胃癌 GATA结合蛋白3 蛋白1
下载PDF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贲门癌组织中粘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庄则豪 王立东 +5 位作者 高珊珊 范宗民 宋子博 齐义军 李燕杰 李吉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4-777,共4页
目的 :探讨粘蛋白 1(MUC1)表达与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 (SCC)、贲门腺癌 (GCA)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ABC法检测MUC1在 5 0例SCC和 2 1例GCA及配对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 ,分别以活检正常的 10例食管... 目的 :探讨粘蛋白 1(MUC1)表达与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 (SCC)、贲门腺癌 (GCA)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ABC法检测MUC1在 5 0例SCC和 2 1例GCA及配对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 ,分别以活检正常的 10例食管粘膜组织及 8例贲门粘膜组织为对照。结果 :MUC1免疫阳性染色呈棕黄色或深棕黄色。 4 8例SCC(48/5 0 )和 2 1例GCA(2 1/2 1)原发病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MUC1表达 ,6例正常食管粘膜 (6 /10 )和 4例正常贲门粘膜 (4/8)中观察到MUC1弱免疫阳性反应。正常细胞中 ,MUC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近管腔或腺腔侧 ,但在癌细胞中则胞膜和胞浆中均有表达。SCC与正常食管粘膜、GCA与正常贲门粘膜MUC1免疫阳性反应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P =0 .0 0 5 0 6 ,P =0 .0 0 2 95 ) ,SCC和GCA原发病灶与转移淋巴结间MUC1的一致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U =4 .4 15 ,P <0 .0 0 0 1,U =2 .2 74 ,P <0 .0 5 ) ,一致性MUC1变化的发生率在SCC为 6 0 % (30 /5 0 ) ,GCA为 85 .71% (18/2 1) ;其中一致性阳性的发生率在SCC为 5 6 % ,GCA为10 0 %。SCC组织分化的恶性程度与MUC1免疫反应的强度呈负相关 (r =- 0 .35 6 6 ,P <0 .0 5 ) ,GCA出现类似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MUC1免疫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食管癌 高发区 食管 贲门 癌组织 蛋白1
下载PDF
MUC1与HER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石毅然 曲建军 +5 位作者 李湘洲 马世庆 王峰 王会东 张永庆 王昌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21-624,共4页
目的:检测粘蛋白1(mucin1,MUC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学因子的关系及MUC1与HER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1例乳腺癌组织,37例良性... 目的:检测粘蛋白1(mucin1,MUC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学因子的关系及MUC1与HER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1例乳腺癌组织,37例良性乳腺肿瘤和2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UC1和HER2的表达情况。结果:MUC1和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78%、46.85%,与良性肿瘤及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乳腺癌组织中,MUC1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HER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有关,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无关。MUC1与HER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197,P=0.038。结论:MUC1与HER2基因的联合监测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淋巴转移,预后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1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
下载PDF
血清MUC1、SCD-1、NLRP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哈丽娜·哈力克 李婷 +2 位作者 代梦莹 于琳 高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4期2743-2747,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粘蛋白1(MUC1)、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SCD-1)、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8月到2021年7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8例作为病例组(包括...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粘蛋白1(MUC1)、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SCD-1)、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8月到2021年7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8例作为病例组(包括轻度组患者50例与中重度组患者28例),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MUC1、SCD-1、NLRP3水平与凝血指标,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三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红蛋白(HGB)对比无差异(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的血清MUC1、SCD-1、NLRP3含量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与轻度组对比也存在差异(P<0.05)。在病例组中,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MUC1、SCD-1、NLRP3表达水平与凝血指标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显示MUC1、SCD-1、NLRP3等都为影响患者病情活动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伴随有血清MUC1、SCD-1、NLRP3的高表达,也多伴随有凝血功能异常,MUC1、SCD-1、NLRP3表达与凝血功能异常存在相关性,也是影响患者病情活动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 NLRP3炎症小体 蛋白1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中粘蛋白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兰生 尹鹏 许传屾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粘蛋白1(MUC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52例胃癌组织、31例良性胃溃疡组织中MUC1和MMP-9的表达。结果MUC1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4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粘蛋白1(MUC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52例胃癌组织、31例良性胃溃疡组织中MUC1和MMP-9的表达。结果MUC1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46%、76.92%,在良性胃溃疡组织中均无表达。MUC1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MUC1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行为有关,有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标志物及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组织 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UC1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粘附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鲁藜 邓华瑜 范维珂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94-1296,共3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认为,肿瘤的转移与肿瘤细胞膜上粘液型糖蛋白的大量形成有关。本实验研究糖基化抑制剂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对粘蛋白-1(mucin1,MUC1)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粘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认为,肿瘤的转移与肿瘤细胞膜上粘液型糖蛋白的大量形成有关。本实验研究糖基化抑制剂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对粘蛋白-1(mucin1,MUC1)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粘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UC1表达,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对人工基底膜(Matrigel)的粘附能力,明胶酶谱法(zymography)检测MDA-MB-231细胞MMP-2、MMP-9的分泌变化。结果:经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去糖基化处理后的肿瘤细胞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MUC1表达降低,对基底膜的粘附力明显降低(P<0.01),同时细胞中MMP-2和MMP-9的分泌量显著下降。结论:MUC1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相关,MUC1的抑制使乳腺癌MDA-MB-231细胞粘附能力,分泌Ⅳ型胶原酶能力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1 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 乳腺肿瘤 MDA-MB-231细胞株 侵袭转移
下载PDF
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MUC1表达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牛中喜 周清华 +4 位作者 车国卫 孙芝琳 孙泽芳 王艳萍 朱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5-7,23,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MUC1表达用于分子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1例肺癌患者119枚和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35枚淋巴结MUC1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巢式RT-PCR...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MUC1表达用于分子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1例肺癌患者119枚和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35枚淋巴结MUC1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巢式RT-PCR技术的敏感性达10-6。RT-PCR检测的119枚肺癌患者淋巴结中65枚存在MUC1mRNA表达,阳性率为54.6%(65/119);病理学方法检测出41枚淋巴结存在癌转移,阳性率为34.5%(41/119)。肺良性病变患者35枚淋巴结中MUC1mRNA表达均为阴性。淋巴结微转移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结论:RT-PCR是一种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方法,MUC1mRNA可能是检测肺癌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转移 蛋白1 淋巴结 分子诊断
下载PDF
SYBR GREEN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粘蛋白1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昌瑞 邓君 +2 位作者 冯林 洪华 江咏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SYBR GREEN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中粘蛋白1基因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以β-actin为内对照,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45名健康女性体检者、91例良性乳腺疾病患... 目的探讨SYBR GREEN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中粘蛋白1基因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以β-actin为内对照,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45名健康女性体检者、91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和193例乳腺癌患者以及87例其它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粘蛋白1的表达量,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粘蛋白1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良性乳腺疾病和其它肿瘤患者(P<0.05);良性乳腺疾病及其它肿瘤患者粘蛋白1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而良性乳腺疾病与其它肿瘤患者粘蛋白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及HER2/neu表达是MUC1 mRNA表达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SYBR GREEN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是灵敏较高、特异较强的快速定量检测粘蛋白1方法,可有效监测乳腺癌诊断、疗效、转移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BR GREEN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蛋白1 乳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