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荧光溶解有机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郭卫东 程远月 吴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6,共9页
海洋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是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中可产生荧光的组分,其理化性质对于海洋上层的水色遥感、光化学以及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都有重要影响。总结了FDOM的3种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及其特点,重点对其两种主要成... 海洋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是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中可产生荧光的组分,其理化性质对于海洋上层的水色遥感、光化学以及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都有重要影响。总结了FDOM的3种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及其特点,重点对其两种主要成分(类腐殖质和类蛋白质荧光物质)的荧光特性、分布变化以及来源、分布变化及其去除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综述,阐述了研究FDOM的海洋学意义,并对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溶解有机物 有色溶解有机物 腐殖质 蛋白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过程中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淑娟 葛利云 邓欢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6-950,共5页
三维特征荧光参数可以反映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含量变化等丰富信息。通过对水样进行三维荧光特性分析和常规有机污染物指标COD,TN,TP的对比分析,确定表征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种类、组成和含量的三维特征荧光。对进水... 三维特征荧光参数可以反映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含量变化等丰富信息。通过对水样进行三维荧光特性分析和常规有机污染物指标COD,TN,TP的对比分析,确定表征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种类、组成和含量的三维特征荧光。对进水、间隙水和出水中DOM的四种不同组分的荧光光谱图、荧光峰值(R.U.)、荧光指数FI、腐殖化指数HIX以及与COD,TN,TP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可知:污水处理前后特征荧光峰中心位置和强度均发生明显的改变,表明污水中有机物的相对组成和含量随处理过程而变化;类腐殖质组分的降解情况不显著,而类蛋白组分的降解情况显著,类蛋白组分与COD,TN,TP呈现显著正相关。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变化规律,探讨三维荧光技术用于描述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降解规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三维荧光分析 溶解性有机物 蛋白 腐殖质
下载PDF
真菌及混合菌对玉米秸秆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帅 窦森 +2 位作者 王晓平 朱伟宁 邵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3-779,共7页
针对3类真菌(木霉、黑曲霉和青霉)及混合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重点研究接种后秸秆类腐殖质组成的变化情况,以期为秸秆的生物降解、转化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更新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1)接... 针对3类真菌(木霉、黑曲霉和青霉)及混合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重点研究接种后秸秆类腐殖质组成的变化情况,以期为秸秆的生物降解、转化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更新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1)接种可迅速减少代谢液和增加菌体-秸秆残留物的含碳量,随菌体繁殖,代谢液中含碳量持续降低,随后,降解作用促使小分子进入代谢液使其碳量增加,后期呼吸作用显著,代谢液碳量再度降低。此外,残留物可被黑曲霉和混合菌有效降解,木霉和青霉在培养初期的较强繁殖能力使残留物中碳量先增加,后又被降解。(2)培养初期,木霉、青霉和混合菌对残留物中有机碳组分的降解使小分子物质进入WSS(水溶性物质),随后菌体的繁殖迫使WSS再度降低,而黑曲霉则以利用WSS合成其自身组分为主。(3)起初,FLA(类富里酸)的形成速度大于HLA(类胡敏酸),而后FLA逐渐向HLA转化,木霉处理HLA在类腐植酸中所占比例最大。(4)培养过程中,FLA分子向简单化方向发展,而HLA分子先简单,而后渐变复杂。HLA单位碳芳香环的缩合程度随培养进行先逐渐降低而后增大,总趋势为增大,木霉处理HLA的复杂程度最高。(5)残留物HLu(类胡敏素)的碳含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先增高后降低,最终均有"净损失",损失最大的为木霉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 真菌 玉米秸秆 腐殖质
下载PDF
真菌及混合菌对锯木屑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帅 王楠 +3 位作者 窦森 邵晨 王晓平 朱伟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7-231,共5页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在接种单一真菌(木霉、黑曲霉或青霉)和混合菌情况下,研究其对锯木屑类腐殖质组成和转化的影响,旨在揭示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腐殖质的可能性,为土壤腐殖质形成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结论如下:(1)在培养体系中,黑曲霉...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在接种单一真菌(木霉、黑曲霉或青霉)和混合菌情况下,研究其对锯木屑类腐殖质组成和转化的影响,旨在揭示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腐殖质的可能性,为土壤腐殖质形成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结论如下:(1)在培养体系中,黑曲霉、青霉和混合菌在培养初期的快速繁殖致使代谢液中可溶性碳数量降低,随菌落繁殖渐趋平衡,降解作用增强,残留物中有机碳组分不断向代谢液中释放有机碳小分子,菌球的吸附作用更加速了这一过程,促使代谢液中有机碳数量急剧增加。木霉对残留物的降解作用显著,随后部分微生物量碳随菌体死亡重新进入残留物中,使得代谢液有机碳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整个培养过程中,残留物中碳的数量因降解作用而呈减少趋势。(2)WSS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接种菌悬液可迅速增大HLA和HLu的含碳量。青霉处理HLA组分一直处于降解阶段,而其他3个处理在培养初期均有利于HLA降解,随微生物自身合成和缩合作用的进一步增强,新的HLA形成。(4)培养初期,FLA的形成速度大于HLA,随后FLA逐渐向HLA转化。(5)培养结束后,各处理FLA分子趋于简单,而HLA分子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先简单化,而后趋于复杂,新形成的HLA分子结构较复杂。(6)培养初期,木霉和黑曲霉的繁殖促使HLu数量增大,后期HLu逐渐向易溶态有机碳转化,青霉在培养中前期对HLu主要表现为降解,后期随菌体数量扩大,HLu数量再次提高,而混合菌处理HLu的数量一直处于递减状态。培养结束后,各处理HLu的数量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 真菌 锯木屑 腐殖质
下载PDF
黄盖湖水体CDOM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晓蕾 孟凡生 +3 位作者 梁朱明 张家胜 薛浩 张铃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5-373,共9页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全面地了解CDOM动态对水生态系统管理至关重要。基于2021年秋季黄盖湖及入湖河流24个采样点位的水质数据,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分析了黄盖湖水...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全面地了解CDOM动态对水生态系统管理至关重要。基于2021年秋季黄盖湖及入湖河流24个采样点位的水质数据,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分析了黄盖湖水体CDOM组成特征及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黄盖湖水体中CDOM主要由3种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240,310/390)、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2(265,350/460)和蛋白质荧光组分C3(220,280/320),3种组分占总荧光强度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39.58%、29.34%和31.08%。荧光指数(FI)、自生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结果表明,不同湖区间腐殖度差异性显著(ANOVA,p<0.05),腐殖度大小具体表现为西部湖区>中部湖区>东部湖区。相关性分析表明,C1与C2显著正相关(R=0.55,P<0.01),黄盖湖水体中C1类腐殖质组分可能来源于水中微生物对C2类腐殖质组分的转化或藻类活动。黄盖湖水体CDOM以新近自生源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主要来源可能为流域内生活污水、使用家禽粪便的农田渗滤液以及微生物对残留浮游植物和陆源腐殖质组分的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盖湖 平行因子分析 荧光特征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腐殖质
原文传递
EEMs-PARAFAC法分析环境中DOM常见组分简述 被引量:4
6
作者 顾乾恒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6期87-88,76,共3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三维荧光光谱法(EEMs)可以便捷、灵敏地反映溶解性有机质的丰富信息,但荧光谱图中不同的峰常常互相重叠或掩盖。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为识别并解读三维荧光谱图中显示的不同DOM组分提供了支... 溶解性有机质(DOM)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三维荧光光谱法(EEMs)可以便捷、灵敏地反映溶解性有机质的丰富信息,但荧光谱图中不同的峰常常互相重叠或掩盖。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为识别并解读三维荧光谱图中显示的不同DOM组分提供了支持。EEMs-PARAFAC法识别出环境中的DOM反映在荧光图谱上主要包括类色氨酸T、类酪氨酸B、类腐殖质C、类腐殖质M和未知组分N等几种峰。本文简述了EEMs-PARAFAC法的原理及分析得到的常见组分的性质,并对其在未来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色氨酸 酪氨酸 腐殖质
下载PDF
伊逊河春汛期水质波动原因解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越 薛浩 +4 位作者 孟凡生 张铃松 梁朱明 张道萍 徐静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11-2019,共9页
为探究伊逊河春汛期水质波动的主要原因,分别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3月对伊逊河流域进行采样调查,在水环境因子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荧光特征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解析水体污染物的荧光特性和... 为探究伊逊河春汛期水质波动的主要原因,分别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3月对伊逊河流域进行采样调查,在水环境因子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荧光特征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解析水体污染物的荧光特性和来源特征。结果表明:伊逊河春汛期水质明显恶化,Ⅴ类及劣Ⅴ类水体占比由14.29%升至88.24%,主要超标因子为COD_(Cr)、TP和COD_(Mn);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识别出3种荧光组分〔UVC类腐殖质(C1)、UVA类腐殖质(C2)和类色氨酸(C3)〕,类腐殖质总贡献率接近80%;冰封期和春汛期各采样点位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指数(FI)分别为1.65~1.88和1.49~1.75,自生源指数(BIX)分别为0.76~1.31和0.65~0.99,腐殖化指数(HIX)分别为0.10~7.00和0.40~6.00;春汛期伊逊河水体DOM表现出更强的腐殖性和较弱的近期自生源特性,陆源贡献比例显著提高;荧光参数FI、BIX与DOC、TP、COD_(Cr)和COD_(Mn)等水质参数呈显著负相关(R>0.6,P<0.01),春汛期水体DOC、TP等污染物浓度升高主要受高腐殖质背景、水土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逊河 平行因子分析 荧光特征 溶解性有机物 腐殖质
下载PDF
南京秋季大气PM_(2.5)中类腐殖质的光学性质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洪一航 曹芳 +2 位作者 鲍孟盈 章炎麟 张益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1-311,共11页
类腐殖质(humic-like substances, HULIS)是水溶性有机碳(WSOC)中具有吸光特性的重要组分,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均有重要影响.尽管目前对HULIS的研究很多,但不同方法分离机理不同,对于HULIS的分离与测定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针... 类腐殖质(humic-like substances, HULIS)是水溶性有机碳(WSOC)中具有吸光特性的重要组分,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均有重要影响.尽管目前对HULIS的研究很多,但不同方法分离机理不同,对于HULIS的分离与测定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针对HULIS分离方法的研究很少.固相萃取法(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因其操作简单、分离效果较好而被广泛应用,但对于低浓度样品仍存在检出限较高、回收率较低的问题,且很少有人关注提纯过程中流程空白所包含的含碳组分及其吸光能力.本研究通过调整活化溶液(0.01 mol·L^(-1) HCl溶液+甲醇+2%NH_(3)H_(2)O/MeOH)与洗脱溶液(2%NH_(3)H_(2)O/MeOH)用量的比例对提纯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应用优化后的方法对流程空白进行测量时,检出限(MDL)降低到0.035 mg·L^(-1)以下,精密度RSD <5.41%(n=20),标准品回收率达到95%,在保证回收率的情况下减少了流程空白,提高了样品的精密度,使测定浓度较低的HULIS含量成为可能.为了探究生物质燃烧期间含碳组分的光学特性和来源特征,本研究对2017年10月6日至11月9日南京北郊秋季大气气溶胶样品进行采集.采样期间PM_(2.5)的浓度为(87.9±43.7)μg·m^(-3),WSOC和类腐殖质碳(HULIS-C)的浓度分别为(4.2±2.3)μg·m^(-3)和(3.6±2.0)μg·m^(-3),HULIS-C占WSOC的比例为47.3%,是WSOC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还对HULIS在330—400 nm波段的吸光进行测定,使用Angstrom指数(absorption angstrom exponent,AAE)进行表征,得到采样期间AAE的值为2—7,说明HULIS污染主要来自二次转化.后向轨迹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污染物来源为本地生物质燃烧和区域或者长距离气团的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 固相萃取 吸光特性 来源 PM_(2.5) 南京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中类腐殖质的测定、理化特性及健康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旭东 孙宁 +3 位作者 陶冶 陈彦彤 叶招莲 盖鑫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87-3802,共16页
类腐殖质(humic-like substance,HULIS)是一类水溶性、相对分子量高的有机混合物,常见于雾滴、云滴、积雪和大气颗粒物(PM)中.本文主要综述了大气PM中HULI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毒理性、吸光特性和光敏性,重点探讨了PM中有机物和过渡金属... 类腐殖质(humic-like substance,HULIS)是一类水溶性、相对分子量高的有机混合物,常见于雾滴、云滴、积雪和大气颗粒物(PM)中.本文主要综述了大气PM中HULI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毒理性、吸光特性和光敏性,重点探讨了PM中有机物和过渡金属(尤其是Fe离子)产生活性氧化性物种(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从而破坏DNA的致毒机理,进一步提出HULIS(含有可逆的氧化还原位点)单独或与过渡金属螯合成有机-金属配体形成ROS的机理.最后对未来大气HULIS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应该加强大气HULIS、金属等通过细胞内催生ROS的测定及细胞毒性相关的研究,并关注HULIS的化学结构、分子组分等的定量分析,更好地揭示物质结构与细胞毒性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关系,以期为大气HULIS的健康影响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 分离提取 吸光性 细胞毒性 活性氧化性物种
下载PDF
成都温江PM_(2.5)中水溶性有机质和类腐殖质的含量与光谱特性
10
作者 翟仲溪 罗伊娜 +2 位作者 何京蓉 李云翔 李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433,共10页
为探究PM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质(WSOM)和类腐殖质(HULIS)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采集四季PM样品,用纯水超声提取样品中WSOM,然后用HLB柱萃取WSOM中的HULIS;使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提取液和萃取液... 为探究PM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质(WSOM)和类腐殖质(HULIS)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采集四季PM样品,用纯水超声提取样品中WSOM,然后用HLB柱萃取WSOM中的HULIS;使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提取液和萃取液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类腐殖质碳(HULIS-C)的含量;同时,应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对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研究结果显示,成都温江PM中WSOC和HULIS-C全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1±5.4 μg/m^(3)(n=40)和4.8±2.3 μg/m^(3)(n=40)。WSOC和HULIS-C均是冬季浓度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浓度最低。全年HULIS-C对WSOC的贡献比为(56±14)%(n=40)。HULIS在254 nm、280 nm和365 nm下的吸光系数(SUVA、SUVA和MAE)均分别大于WSOM的SUVA、SUVA和MAE,显示HULIS比WSOM包含更多比例的芳香族结构,具有更高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且HULIS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利用254 nm和280 nm处的吸光系数对四季PM中HULIS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芳香度进行估算, HULIS全年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34±189,芳香度为(19.8±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 腐殖质 光谱特性
下载PDF
生物质燃烧源类腐殖质的臭氧老化特征
11
作者 操涛 宋建中 范行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483-3491,共9页
针对生物质燃烧排放类腐殖质(BC-HULIS)的臭氧(O_(3))氧化开展模拟研究,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TO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老化前后HULIS的光... 针对生物质燃烧排放类腐殖质(BC-HULIS)的臭氧(O_(3))氧化开展模拟研究,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TO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老化前后HULIS的光学性质和化学结构变化.研究表明,经臭氧氧化后BC-HULIS占相应的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比例降低,表明部分HULIS发生降解生成水溶性小分子化合物.此外经O_(3)老化后,HULIS的质量吸收指数(MAE365)和芳香性指数(SUVA254)分别从1.8~2.7和4.2~5.0m^(2)/gC下降到1.1~1.3和3.7~4.1m^(2)/gC,表明老化后HULIS的吸光能力和芳香度均呈现降低.EEM-PARAFAC解析结果显示,BB-HULIS中荧光发色团主要由类蛋白荧光组分(C2)和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3、C4)组成.O_(3)老化后,BB-HULIS的总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两种性质的荧光组分相对含量和荧光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如老化后HULIS中类腐殖质荧光组分的相对含量和腐质化指数(HIX)均显著高于老化前样品,表明老化过程发生类蛋白的降解和类腐殖质的聚合.另外,FTIR分析结果显示O_(3)老化后含氧官能团含量显著增强,表明了O_(3)老化对HULIS官能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烧 腐殖质 臭氧氧化 光学性 化学结构
下载PDF
PM2.5中类腐殖质表面活性测定方法与实例分析
12
作者 白瑶 吴志军 +3 位作者 刘玥晨 王玉珏 郭松 胡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37-3143,共7页
建立了大气细粒子中类腐殖质(HULIS)表面活性的动态表征方法,并以华北平原乡村站点冬季大气PM2.5样品为例,对PM2.5中HULIS的表面活性进行表征.HULIS碳质组分(HULIS-C)浓度为2.0~4.6μg C/m^3,占水溶性有机碳和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为31%~... 建立了大气细粒子中类腐殖质(HULIS)表面活性的动态表征方法,并以华北平原乡村站点冬季大气PM2.5样品为例,对PM2.5中HULIS的表面活性进行表征.HULIS碳质组分(HULIS-C)浓度为2.0~4.6μg C/m^3,占水溶性有机碳和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为31%~40%和20%~26%.浓度为88~200mg C/L的HULIS水溶液,其表面张力相对于纯水降低了18%~22%.HULIS-C浓度在低于70mg C/L时表面张力降低显著,在88~320mg C/L之间降低相对缓慢.动态表面张力随着时间变化逐渐降低,在液滴形成后200s以内表面张力下降迅速,之后趋于平缓,说明表面活性分子在液滴中扩散趋于稳定需要一定的时间,该特征时间可能影响表面活性物质在云凝结核活化时的作用.证实了在污染地区的大气PM2.5中含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颗粒物活化为云滴、雾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可能在外界湿度变化过程中导致颗粒物发生液-液相分离现象,在颗粒物表面形成有机膜,影响活性分子摄取以及半挥发性物质的气-粒分配过程,从而影响大气非均相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 表面张力 腐殖质 大气细粒子
下载PDF
三维荧光指纹光谱用于污染河流溶解性有机物来源示踪研究 被引量:56
13
作者 钟润生 张锡辉 +1 位作者 管运涛 毛献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7-351,共5页
采用三维荧光指纹光谱技术对河流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河流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有腐殖质和蛋白质两类,类腐殖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射为250/460nm(A1),220/400nm(A2)和325/420nm(C);类蛋白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 采用三维荧光指纹光谱技术对河流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河流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有腐殖质和蛋白质两类,类腐殖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射为250/460nm(A1),220/400nm(A2)和325/420nm(C);类蛋白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射为285/357nm(T1),230/360nm(T2)。支流的类蛋白质荧光峰T1和T2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其荧光强度都有明显增强。Fe3+离子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后浓度增加到支流的30倍,相应的类腐殖质荧光峰A1也发生了明显蓝移现象,而其他荧光峰则没有明显的偏移。激发波长较长的类腐殖质C,A1和类蛋白质T1荧光强度由于稀释及Fe3+等金属离子猝灭而明显降低,以至荧光峰消失。而较低激发波长的类蛋白质T2和UV类腐殖质A2荧光强度和荧光峰位置相对比较稳定,不容易受到溶液化学条件影响。激发波长220~230nm荧光团可以用来示踪污染河流溶解性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指纹 溶解性有机物 蛋白荧光团 腐殖质荧光团 污染
下载PDF
胶州湾赤潮暴发水体中溶解有机物质荧光特征 被引量:27
14
作者 季乃云 赵卫红 +2 位作者 王江涛 崔鑫 苗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62,共6页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研究了胶州湾2004-02赤潮暴发期间水体中溶解有机物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特性,探讨了各种荧光性质与浮游植物增殖、溶解有机碳、盐度、溶解氧和pH的关系,...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研究了胶州湾2004-02赤潮暴发期间水体中溶解有机物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特性,探讨了各种荧光性质与浮游植物增殖、溶解有机碳、盐度、溶解氧和pH的关系,并对切向超滤前后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的变化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赤潮过程中溶解有机物类蛋白荧光较强而类腐殖质荧光较弱,并且高和低激发波长类蛋白荧光同源;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与叶绿素a的对应关系与浮游植物的增殖阶段有关,但整体趋势上却是随着浮游植物量的增大而增强,并且浮游植物量越大,新生成的有机物质占的比例也越大;类蛋白荧光以及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之比与溶解有机碳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赤潮过程中溶解有机物主要由新生成的物质组成;盐度、溶解氧和pH对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的影响很小;切向超滤前后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峰的位置基本一致,切向超滤前后荧光平衡差于溶解有机碳平衡,在切向超滤的评价上,荧光只能作为溶解有机碳平衡的一个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激发-发射矩阵光谱 蛋白荧光 腐殖质荧光 切向超滤
下载PDF
海洋微藻生长过程藻液三维荧光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任保卫 赵卫红 +1 位作者 王江涛 王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30-1134,共5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监测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mntum),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及海洋原甲藻(...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监测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mntum),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及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实验室培养过程中产生的荧光溶解有机物。中肋骨条藻为代表的硅藻主要产生类腐殖质荧光物质,而甲藻在指数增长期主要产生类蛋白荧光物质。进入消亡期后类蛋白荧光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迅速增大,原因可能是衰老、死亡藻细胞的破碎释放出大量的荧光有机物质所致,此外还有细菌对非荧光有机物进一步降解。塔玛亚历山大藻、微小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及海洋原甲藻的类蛋白荧光强度在消亡后期由于细菌降解或光降解等因素而降低。同属微藻产生的荧光物质相似,例如塔玛亚历山大藻与微小亚历山藻、东海原甲藻与海洋原甲藻,但具体荧光峰位置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蛋白荧光 腐殖质荧光
下载PDF
海洋浮游植物生长过程中溶解有机物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赵卫红 王江涛 +1 位作者 崔鑫 季乃云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利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技术,监测了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分析了三维荧光光谱图中的荧光峰位置、数量及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微藻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类蛋白和类腐殖质两类荧光有机物质,... 利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技术,监测了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分析了三维荧光光谱图中的荧光峰位置、数量及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微藻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类蛋白和类腐殖质两类荧光有机物质,这两类有机物的荧光峰的位置及荧光强度有较大差异。在不同生长期,两类荧光有机物的产生机制不同.在指数生长期,两类有机物的荧光强度与藻密度成正相关,说明浮游植物释放了一定量的荧光物质;在平稳期和衰亡期,两类有机物的荧光强度迅速增加,这可能由于衰老、死亡藻细胞的破碎释放出大量的荧光有机物质所致,此外细菌对非荧光有机物进一步降解,也可能是产生该现象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溶解有机物 激发-发射荧光光谱 蛋白荧光 腐殖质荧光
下载PDF
不同来源水体有机综合污染指标的三维荧光光谱法与传统方法测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志刚 刘文清 +5 位作者 张玉钧 李宏斌 赵南京 刘建国 司马伟昌 杨立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14-2517,共4页
比较研究了科学岛、巢湖和太湖不同来源水样的三维荧光光谱、COD值和DOC值。结果表明巢湖过滤水样COD值与DOC值线性相关(r=0.928 9);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得的科学岛水样溶解有机物(DOM)浓度、类蛋白荧光强度(Ipro-like)、类腐殖质荧光强度(... 比较研究了科学岛、巢湖和太湖不同来源水样的三维荧光光谱、COD值和DOC值。结果表明巢湖过滤水样COD值与DOC值线性相关(r=0.928 9);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得的科学岛水样溶解有机物(DOM)浓度、类蛋白荧光强度(Ipro-like)、类腐殖质荧光强度(Ihum-like)均与COD值线性相关(r分别为0.821 72,0.84651和0.836 89);而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得的巢湖和太湖水样的DOM浓度、Ipro-like和Ihum-like则与COD值无明显线性关系。上述结论与前人研究结果产生分歧,文章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利用荧光光谱法测量水体有机污染综合指标的可行性和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COD DOC 蛋白荧光 腐殖质荧光
下载PDF
大沽河—胶州湾段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特征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季乃云 赵卫红 +1 位作者 王江涛 苗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3-1077,共5页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研究了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特征从大沽河到胶州湾的变化及其与盐度、pH、叶绿素a、溶解有机碳、化学需氧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沽河溶解有...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研究了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特征从大沽河到胶州湾的变化及其与盐度、pH、叶绿素a、溶解有机碳、化学需氧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沽河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强度较大,胶州湾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强度较小,大沽河是胶州湾类腐殖质荧光物质的重要来源.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与叶绿素a含量的相关性较差,说明浮游植物并不是大沽河类腐殖质荧光物质的主要来源.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与溶解有机碳、化学需氧量和碳水化合物的相关性较好,说明类腐殖质荧光物质是水体溶解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情况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腐殖质荧光 大沽河 胶州湾
下载PDF
大气PM_(2.5)中水溶性有机碳和类腐殖质碳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众思 修光利 +2 位作者 蔡婧 徐薇 王丽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64-2670,共7页
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采样点采集PM2.5样品,对样品中的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类腐殖质碳(HULIS-C)进行了测定,探讨了WSOC和HULIS-C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2.5、WSOC和HULIS-C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 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采样点采集PM2.5样品,对样品中的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类腐殖质碳(HULIS-C)进行了测定,探讨了WSOC和HULIS-C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2.5、WSOC和HULIS-C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6.19±28.59)、(4.21±1.83)和(2.69±1.36)μg·m-3,WSOC和HULIS-C分别占PM2.5质量的6.5%±1.7%和4.1%±1.3%.HULIS-C占WSOC质量的62.8%±11.8%,表明HULIS-C是WSOC的主要成分.WSOC和HULIS-C的质量浓度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而HULIS-C/WSOC比值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其四季平均比值呈现秋冬季略高,春夏季略低的特点.WSOC和HULIS-C质量浓度与能见度、风速呈负相关,与空气污染指数(API)呈显著正相关.WSOC和HULIS-C的浓度水平可能受到多种燃烧源的综合影响,本地燃烧源的贡献不容忽视.此外,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周边污染源和长距离输送对高浓度WSOC和HULIS-C也会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水溶性有机碳(WSOC) 腐殖质碳(HULIS-C) 季节变化
原文传递
广州冬季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和类腐殖质的吸光性和荧光光谱特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范行军 余旭芳 +6 位作者 操涛 王艳 肖新 谢越 李飞跃 宋建中 彭平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2-539,共8页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与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研究了广州市2014年12月~2015年1月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WSOC)和类腐殖质(HULIS)的吸光性和荧光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冬季气溶胶中HULIS的芳香性(SUVA254)、腐殖化程...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与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研究了广州市2014年12月~2015年1月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WSOC)和类腐殖质(HULIS)的吸光性和荧光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冬季气溶胶中HULIS的芳香性(SUVA254)、腐殖化程度(HIX)和光吸收效率(MAE365)均高于WSOC.利用EEM-PARAFAC从WSOC和HULIS解析出了类富里酸(C1)、类腐殖酸(C2)和类蛋白(C3)这3种荧光组分.其中类腐殖质组分(C1+C2)分别占WSOC和HULIS中总荧光组分的78%和85%,说明类腐殖荧光组分是WSOC和HULIS的最主要组成,且HULIS富集了更多的WSOC中主要的类腐殖组分.另外,灰霾期的WSOC和HULIS表现出更高的芳香性、腐殖化程度和C2组分,说明灰霾期有助于大分子量吸光性有机质的形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SOC和HULIS的C1组分相对含量与HIX、MAE365、OCsec、K+、SO_4^(2-)和NH_4^+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C2与它们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WSOC和HULIS中C1的降低和C2的增加会引起它们的腐殖化程度和光吸收能力的增强;同时生物质燃烧排放和二次气溶胶过程可能有助于C2组分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WSOC) 腐殖质(HULIS) 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 吸光性 荧光光谱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