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4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昌龄赠答诗研究
1
作者 王艺乐 《今古文创》 2023年第7期7-9,共3页
王昌龄作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歌研究一直颇受重视,然而对其的研究多体现在生平、诗集、思想等方面,在其赠答诗整理方面存在缺憾,本文对其赠答诗进行了整体和归纳。
关键词
下载PDF
“小品般若”六本异译经中“答”与“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季琴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42-147,共6页
汉文佛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同经异译材料,这些同经异译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目前收录于《大正藏》的"小品般若"的异译经共有六部,通过对这六部异译经中表"回答"义的动词"答"与"对"穷尽性的调查... 汉文佛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同经异译材料,这些同经异译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目前收录于《大正藏》的"小品般若"的异译经共有六部,通过对这六部异译经中表"回答"义的动词"答"与"对"穷尽性的调查,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全面地展现出这六部异译译经中"答"与"对"的使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品般若 异译经
下载PDF
海南省2012年中考数学科模拟试题(8)
3
作者 黄发长 姜慧 《数学学习(海口)》 2012年第1期39-43,共5页
关键词 数学科 模拟试题 饮料生产 二次函数 科学记数法 角平分线 数量关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相似三角形
原文传递
从问中学:学问的应然追求
4
作者 曾健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65,共3页
"问"才是学问之源,创新之本。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保护好儿童的这一天性,是使其善学求知的前提条件。学问即是要通过勤学好问而获得广博的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效能感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方法。学问既是静... "问"才是学问之源,创新之本。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保护好儿童的这一天性,是使其善学求知的前提条件。学问即是要通过勤学好问而获得广博的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效能感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方法。学问既是静态的结果,又是动态的过程。学问就是学"问"的过程,学问就是学"问"所期许并要达致的结果。要做真正的学问,首先应该摒弃学"答"模式,回归到学"问"之学问。从问中学才是学问的应然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问
下载PDF
2015年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评价及备考建议
5
作者 封潇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5年第10期30-32,共3页
一、总体评价2015年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在考试的内容、范围和形式上基本与2014年保持一致,试题命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综合... 一、总体评价2015年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在考试的内容、范围和形式上基本与2014年保持一致,试题命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与2014年试卷有所不同的是:一是试题字节数较2014年略有增加(400字左右),但试题设置清晰,考查点明确,学生阅读难度降低;二是基础题考查比2014年简单,更注重检测性而非甄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水平 考试改革 阅读难度 综合考查 情感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 辨析能力 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教学
原文传递
先秦汉语中“答”“对”“应”的使用情况分析
6
作者 郭晓燕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55-59,共5页
基于北京大学语料库,对先秦汉语中应答类的同义词"答""对""应"进行统计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词汇和语法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总结出三者义项的使用情况、词语感情色彩的异同以及三者在句法功能上... 基于北京大学语料库,对先秦汉语中应答类的同义词"答""对""应"进行统计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词汇和语法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总结出三者义项的使用情况、词语感情色彩的异同以及三者在句法功能上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同 分析
下载PDF
瞄准高考靶 勇过冲刺关——抓好高考地理第三轮复习
7
作者 丁瑞生 《现代农村科技》 2014年第6期68-69,共2页
高考地理第三轮复习是临近高考继一、二轮复习后知识和能力的再提升过程,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该阶段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临阵磨枪既快又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瞄准高考靶向... 高考地理第三轮复习是临近高考继一、二轮复习后知识和能力的再提升过程,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该阶段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临阵磨枪既快又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瞄准高考靶向,采取正确的方略,方可顺利闯过冲刺关,进而在高考中勇创佳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读考纲 主干知识 举一反三 题规范 关注热点 调整心态
下载PDF
Questions & Answers
8
作者 魏秋月 陈卓 +2 位作者 叶丹 于滢 赵杨 《考试与评价(英语高考专刊)》 2018年第11期59-60,共2页
【问】请问老师,enable和be able to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吉林长春魏秋月)【答】enable为及物动词意为“使……能够”,enable sb.to do sth.意为“使某人能做某事”。be able to为情态动词,不能单独做谓语,必须与其他动词一同构成谓语部... 【问】请问老师,enable和be able to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吉林长春魏秋月)【答】enable为及物动词意为“使……能够”,enable sb.to do sth.意为“使某人能做某事”。be able to为情态动词,不能单独做谓语,必须与其他动词一同构成谓语部分,常表示通过努力后所具备的能力。用于过去时态时表示成功地做了某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传递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9
《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4年第22期33-34,共2页
琼教办[2014]107号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琼州学院: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以下简称硕士生入学考试)将于2014年12月27日-29日举行。为贯彻落实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考务... 琼教办[2014]107号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琼州学院: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以下简称硕士生入学考试)将于2014年12月27日-29日举行。为贯彻落实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考务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建设和落实好各项安全保密制度和责任制度,确保考试安全平稳实施,现就考务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强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务管理 硕士研究生 海南师范大学 视频会议 工作通知 安全保密 海南大学 考试工作 海南医学院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十问
10
作者 李春芳 《陕西建筑》 2008年第8期44-45,共2页
城乡规划制定、实施、修改。
关键词 城乡规划法
下载PDF
刑法中的自我答责 被引量:207
11
作者 冯军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103,共11页
以“自我决定”为根据的“自我答责”是刑事归责的基本原理。行为人违反“自我决定”这个一般的实践原则而设定了任意、行为、结果的统一性时,行为人就应该自己对所发生的损害后果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但是,只要被害人的任意支配着损害... 以“自我决定”为根据的“自我答责”是刑事归责的基本原理。行为人违反“自我决定”这个一般的实践原则而设定了任意、行为、结果的统一性时,行为人就应该自己对所发生的损害后果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但是,只要被害人的任意支配着损害结果的发生,损害结果的发生仍然处在被害人的行为所能控制的领域之内,就存在着被害人对不发生损害结果的优先负责性,就要由被害人自己对所发生的损害结果予以答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决定 自我 行为人的任意 被害人的过错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与AI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被引量:87
12
作者 刘艳红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91,共14页
人工智能(AI)作为类人类智能,无论我们是否赋予其主体资格,在解决其法律责任问题时,都必须对其行为进行解释,为此,探讨人工智能的法律责任问题,应该基于人工智能行为的可解释性的全新路径来推进,而不是纠缠于当下学界关于人工智能主体... 人工智能(AI)作为类人类智能,无论我们是否赋予其主体资格,在解决其法律责任问题时,都必须对其行为进行解释,为此,探讨人工智能的法律责任问题,应该基于人工智能行为的可解释性的全新路径来推进,而不是纠缠于当下学界关于人工智能主体地位与法律责任的各种主体论与责任理论。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亦即解释人工智能如何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算法决策。然而,在AI领域,虽然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如何确保以非技术性的方式向最终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解释算法决策以及任何驱动这些决策的数据,仍是一个无法得到解决的难题,人工智能"黑箱"释明难题决定了人工智能行为的不可解释性。法律责任的本质是答责,不具有可解释性的人工智能不能自我答责,因此其无法承担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目的是预防,不具有可解释性的人工智能无法实现法律责任的预防目的。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下一个前沿问题,是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可解释性 法律责任 自我 责任预防
原文传递
课堂对话和提问策略 被引量:45
13
作者 穆凤良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33-36,共4页
课堂提问最能体现教学艺术。因为它为师生提供了思想碰撞的机会 ,常常随机产生一系列的巧问妙答 ,给人启迪 ,激发兴趣 ,激活讨论 ,便于教师诊断和检查教学情况。根据组织、展示、检查和拓宽教学的不同功能恰当地设计限答式提问、非限答... 课堂提问最能体现教学艺术。因为它为师生提供了思想碰撞的机会 ,常常随机产生一系列的巧问妙答 ,给人启迪 ,激发兴趣 ,激活讨论 ,便于教师诊断和检查教学情况。根据组织、展示、检查和拓宽教学的不同功能恰当地设计限答式提问、非限答式提问、诱导性提问和反思性提问 ,可以全面提高师生的交际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交际 提高策略 教育民主化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问题设计 式提问 非限式提问 诱导性提问
下载PDF
过失犯中的被害人同意与被害人自陷风险 被引量:57
14
作者 车浩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36,共10页
在被害人自愿进入由行为人掌控的风险之中并遭受损害的场合,存在着能否运用被害人同意理论为行为人出罪的争议。被害人同意与被害人自陷风险同属于广义的被害人教义学领域的子课题,两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异。一方面,两者有着共同的法... 在被害人自愿进入由行为人掌控的风险之中并遭受损害的场合,存在着能否运用被害人同意理论为行为人出罪的争议。被害人同意与被害人自陷风险同属于广义的被害人教义学领域的子课题,两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异。一方面,两者有着共同的法理基础,只有在自我决定/刑法家长主义的思想框架之内,才能在不同场合妥善回答被害人能否自我答责的问题。另一方面,过失犯中仅仅是针对行为及其风险所表示的同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被害人同意。被害人同意要求具有对结果兼具认识与意志的双重要素,被害人自陷风险时,只有其对风险的认识,意志上缺乏对风险现实化为结果的追求或放任。在他控风险型的案件中,不能适用被害人同意理论作为出罪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自陷风险 被害人同意自我决定权 刑法家长主义 自我
下载PDF
中立的帮助行为与客观归责理论 被引量:41
15
作者 姚万勤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142,共14页
中立的帮助行为处罚依据主要经历了从全面处罚到限制处罚的流变。由于全面处罚的观点与自由市场意识抵牾颇多而日渐凋敝,鲜有学者继续支持。目前的多种限制路径集中在限制处罚内部但并未对该问题的解决提供较为理想的方案。学界的最新... 中立的帮助行为处罚依据主要经历了从全面处罚到限制处罚的流变。由于全面处罚的观点与自由市场意识抵牾颇多而日渐凋敝,鲜有学者继续支持。目前的多种限制路径集中在限制处罚内部但并未对该问题的解决提供较为理想的方案。学界的最新理论动向旨在引入客观归责理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并逐渐成为解决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以及可罚范围的有力理论。虽然引入客观归责理论处理该问题有利于将处罚标准具体化,也契合了共犯的处罚根据,但是在借鉴该理论之时,应当根据该理论本身的内容进行梳理,即只有行为人不仅"制造了不被允许的危险",而且"实现了不被允许的危险"之时,才能对其科以帮助犯的罪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立的帮助 客观归责 危险 刑事可罚 自我
原文传递
论被害人的自陷风险——以诈骗罪为中心 被引量:40
16
作者 王骏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0-179,共20页
对于被害人自陷风险时行为人是否要对结果负责,被害人信条学、与正犯相关联的事实支配说、被害人承诺理论等教义学模型均不能予以妥适解答。自我答责原则只是表达了对于个案归责问题的结论,缺乏实质论证。刑法规范所设定的目的是利益侵... 对于被害人自陷风险时行为人是否要对结果负责,被害人信条学、与正犯相关联的事实支配说、被害人承诺理论等教义学模型均不能予以妥适解答。自我答责原则只是表达了对于个案归责问题的结论,缺乏实质论证。刑法规范所设定的目的是利益侵害的预防,行为人与被害人的负责范围应从人的行为对于利益侵害结果的意义来考量。被害人自陷风险是为了实现其自主利益,促成该利益实现的行为人不应对结果发生负责。在进行目的性限缩时,目的设定应充分体现利益思考,并恪守解释论与立法论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自陷风险 被害人信条学 正犯支配 自我 目的性限缩
原文传递
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沿线地震动的影响(I):级数解 被引量:34
17
作者 梁建文 纪晓东 Vincent W Lee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0-524,共5页
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问题的一个级数解答,当衬砌与半空间介质相同时,该解答退化为文献中的无衬砌隧道的解答。级数解答为进一步定量研究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的放大作用以及入射波长、... 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问题的一个级数解答,当衬砌与半空间介质相同时,该解答退化为文献中的无衬砌隧道的解答。级数解答为进一步定量研究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的放大作用以及入射波长、入射角度、隧道直径和衬砌刚度等参数对隧道沿线地震动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衬砌隧道 地震动 P波 SV波 散射 级数解
下载PDF
地下洞室群对地面运动影响问题的级数解答——P波入射 被引量:23
18
作者 梁建文 张浩 Vincent W Lee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9-280,共12页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 ,给出了平面P波入射下半空间中洞室群对地面运动影响问题的一个级数解答 .数值结果表明 ,地下洞室群对附近地面运动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 .建议地铁等地下工程在规划和设计时 ,考虑工程建设后对沿线地面运动的影响 .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地面运动 平面P波 散射 级数解
下载PDF
论诈骗罪中财产损失的认定及排除——以捐助、补助诈骗案件为中心 被引量:35
19
作者 蔡桂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8-59,共12页
诈骗罪的认定以财产损失为必要,若被害人自我答责地处分其财物,以用于实现自己的目的,则应排除财产损失。财产损失的成立,意味着财产法益遭到了侵犯。围绕着财产法益,存在法律的财产说,纯粹的经济的财产说以及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的争... 诈骗罪的认定以财产损失为必要,若被害人自我答责地处分其财物,以用于实现自己的目的,则应排除财产损失。财产损失的成立,意味着财产法益遭到了侵犯。围绕着财产法益,存在法律的财产说,纯粹的经济的财产说以及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的争论。其中,作为折中说的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较为可取。但在捐助、补助诈骗类案件上,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由于没有确定经济财产事实秩序和社会价值目的之间的位阶性,不仅可能导致个案处理上的模糊并导致保护法益的不确定,也会背离事实判断先于价值判断的要求。客观目的论认为,如果被告人的欺骗行为导致被害人处分财产决定性的客观目的未能实现,则可以认定存在财产损失。至少在捐助、补助诈骗案件中,客观目的论能够辅助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从而更好地贯彻刑法客观主义。在普通的经济交易类诈骗案中,这种客观目的体现为获取经济对价,在单纯的捐助、补助诈骗案中,客观目的在于救济他人。在由这两类情形相混合的案件中,则应贯彻经济价值衡量优先的方法,依照两类情形的组成比例加以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损失 自我 财产法益 捐助 补助诈骗案件 客观目的
下载PDF
专家—熟手—新手教师高中英语阅读课课堂互动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罗晓杰 王雪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1-56,共6页
借助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结合师生课堂语言实录和教学录像,从教师话语和课堂沉寂两个维度分析比较专家、熟手和新手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的言语行为以及阅读教学效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问题设计与提问,候答和理答策略的运用... 借助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结合师生课堂语言实录和教学录像,从教师话语和课堂沉寂两个维度分析比较专家、熟手和新手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的言语行为以及阅读教学效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问题设计与提问,候答和理答策略的运用上,其合理程度依次为专家教师、熟手教师和新手教师;专家、熟手和新手教师在问题类型及其比例方面均有待进一步优化。作者建议如下:关注问题有效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合理运用候答策略,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合理运用理答策略,提高课堂互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教师 熟手教师 新手教师 问题设计与提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