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与p53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史芳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05-808,共4页
目的 探讨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并与p53基因突变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双侧乳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归纳总结双侧乳腺癌两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获得的33例双侧乳腺癌组织切片... 目的 探讨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并与p53基因突变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双侧乳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归纳总结双侧乳腺癌两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获得的33例双侧乳腺癌组织切片的P53蛋白表达情况,以同时期141例单侧乳腺癌的组织切片作为检测对照组.结果 双侧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0.5%,患者首发侧癌发生的中位年龄为47.5(27~69)岁,两侧乳腺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9.5个月.双侧乳腺癌病理类型中浸润性导管癌占了主要的比例,同一患者发生的两侧乳腺癌ER受体一致率为88.5%,HER2受体一致率为81.8%.双侧乳腺癌相对单侧乳腺癌有更高的p53突变率(45.5%:26.2% ,x2 =4.711,P=0.030),p53阳性及阴性的双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4,P=0.510).结论 双侧乳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是浸润性导管癌,两侧癌ER、HER2受体情况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与单侧乳腺癌相似;相对于单侧乳腺癌,双侧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p53突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基因 p53 第二原发 Genes p53
原文传递
微卫星多态性分析鉴别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内转移与第二原发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洁 Charles Lu +6 位作者 刘叙仪 张洪兵 赵军 杨鹭 郭庆志 安彤同 吴梅娜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利用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探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肺内复发转移与第二原发肿瘤(Second primary tumor,SPT)的分子遗传学差异以助鉴别诊断。方法 1994年1月至2002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Ⅰ~Ⅲ_A 期 NSCLC 患者,术后2~7年(中位2.8... 目的利用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探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肺内复发转移与第二原发肿瘤(Second primary tumor,SPT)的分子遗传学差异以助鉴别诊断。方法 1994年1月至2002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Ⅰ~Ⅲ_A 期 NSCLC 患者,术后2~7年(中位2.8年)发现病理类型与原发 NSCLC 相同的肺内孤立肿瘤(腺癌7例,鳞癌14例),将之与相应的原发 NSCLC 石蜡包埋组织配对,以非恶性肺组织为对照,在显微组织切割基础上分离其 DNA,应用 PCR 为基础的微卫星分析方法检测8个定位于染色体3p、9p 及17p 区域的高密度微卫星位点,确定每一位点在相应配对肿瘤组织中杂合性丢失的异同,并结合临床特点分析肺内孤立肿瘤是复发转移还是 SPT。结果根据临床及影像学特点,9例患者肺内孤立肿瘤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其中7例配对肿瘤组织在3p、9p 及17p 8个微卫星标志上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的位点相同,提示肺内孤立肿瘤与原发 NSCLC 具有共同的克隆起源,支持肺内转移癌的诊断。4例肺内孤立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倾向 SPT,其配对肿瘤3p、9p 及17p 上8个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条带不一致,表明肺内孤立肿瘤克隆起源相异于原发 NSCLC,支持临床 SPT 的诊断。另8例肺内孤立肿瘤患者术前不能判定系 SPT 还是肺内转移,其中6例配对组织3p 或3p 与17p 微卫星位点杂合性丢失模式一致,但9p 或17p 杂合性丢失不一致,临床随访发现该6例肺内孤立肿瘤术后6~13个月内可见肺内或远处转移,支持肺内孤立肿瘤为转移癌的诊断;2例配对肿瘤虽有一致的9p 或17p 微卫星位点杂合性丢失,但3p 的杂合性丢失模式不一致,临床倾向 SPT。结论对 NSCLC 术后肺内孤立病灶,3p、9p、17p 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其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有助于鉴别系肺内转移还是 SPT,其中3p 的杂合性丢失可能是鉴别诊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需扩大样本进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杂合子丢失 肿瘤 第二原发 微卫星分析
原文传递
36例喉癌并发原发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禹舜 汪良骏 +3 位作者 张德超 张大为 徐震纲 张汝刚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以肺癌为表现的第二原发癌的发病情况、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 2 182例喉癌患者中出现的 36例第二原发肺癌 ,回顾分析喉癌的治疗 (分为单一放疗、单一手术、手术 +放疗 )对发生第二原发肺癌的影响 ,及第二原发肺...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以肺癌为表现的第二原发癌的发病情况、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 2 182例喉癌患者中出现的 36例第二原发肺癌 ,回顾分析喉癌的治疗 (分为单一放疗、单一手术、手术 +放疗 )对发生第二原发肺癌的影响 ,及第二原发肺癌的治疗情况和预后。随访患者均超过 5年 ,随诊率为 10 0 %。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结果  36例第二原发肺癌 ,占喉癌患者总例数的1.7% (36 /2 182 ) ;占喉癌第二原发癌的 45 .0 % (36 /80 ) ,而同期 15 5 41例肺癌患者中 ,则没有在喉部发生第二原发癌者。第二原发肺癌多在喉癌确诊后平均 44个月 (1~ 14年 )时发现。 36例中 ,鳞癌 32例 ,腺癌 2例 ,小细胞未分化癌 1例 ,大细胞未分化癌 1例。第二原发肺癌平均生存 2 3个月 ,2年生存率为 41.7% ,5年生存率为 8.3%。结论 喉癌的第二原发癌以肺癌为最多 ,而肺癌很少出现第二原发喉癌。喉癌的治疗方法对肺癌的发生与否及发生时机影响不大 ,手术 +放疗优于单一手术及单一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肺肿瘤 肿瘤 第二原发
原文传递
第二原发性肺癌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泽洲 郑莹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19年第4期42-45,共4页
第二原发性肺癌(second primary lung cancer,SPLC)的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升高。SPL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也没有任何筛查指南涉及如何监测SPLC的发展。SPLC的发病风险有持续性,初始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以及是否... 第二原发性肺癌(second primary lung cancer,SPLC)的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升高。SPL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也没有任何筛查指南涉及如何监测SPLC的发展。SPLC的发病风险有持续性,初始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以及是否放疗等是SPLC发病的预测因素,SPLC发病间隔越长,分期越早的患者预后越好。吸烟和基因等因素对SPLC发病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肺癌 第二原发 异时性 风险预测 肺癌监测
原文传递
治疗相关髓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牛一蒙 李艳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39-542,共4页
治疗相关髓细胞白血病(TRML)是继发于原发性疾病之后的髓细胞白血病,是目前发病率与导致的患者病死率均较高的髓细胞白血病亚型。TRML患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期较短,对传统疗法效果欠佳。随着对TRML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各种新疗法,如靶... 治疗相关髓细胞白血病(TRML)是继发于原发性疾病之后的髓细胞白血病,是目前发病率与导致的患者病死率均较高的髓细胞白血病亚型。TRML患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期较短,对传统疗法效果欠佳。随着对TRML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各种新疗法,如靶向治疗、免疫疗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等亦不断涌现,为TRML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研究方向。笔者拟就TRML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 肿瘤 第二原发 精准医疗 分子靶向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29
6
作者 伍国号 陈福进 +7 位作者 曾宗渊 李浩 林国武 宋明 魏茂文 许光普 杨安奎 陈文宽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 探索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10 8例鼻咽癌患者因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10 8例患者中 ,鳞状上皮癌 4 3例 ,占 39.8% ;肉瘤类 2 6例 ,占 2 4 .1% ;恶性纤维... 目的 探索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10 8例鼻咽癌患者因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10 8例患者中 ,鳞状上皮癌 4 3例 ,占 39.8% ;肉瘤类 2 6例 ,占 2 4 .1%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4例 ,占 13.0 % ;腺样囊性癌 12例 ,占 11.1%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8例 ,占 7.4 % ;恶性黑色素瘤 5例 ,占 4 .6 %。手术治疗 5 0例 ,放射治疗32例 ,全身化疗 18例 ,诱导化疗并手术治疗 8例。手术组 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6 4 .0 %和 36 .0 % ,放疗组 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34.4 %和 18.8%。结论 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如具备手术适应证 ,应首选外科治疗。与治疗第一原发癌一样 ,积极治疗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诱发 鼻咽癌 诊断标准 电离辐射
原文传递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放疗 5年生存率 手术切除 治疗方法 第二原发 内科疾病 合并症
原文传递
甲状腺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延常姣 黄美玲 +1 位作者 肖晶晶 凌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8月西京医院甲乳血管外科确诊并收治住院的2867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从中筛选出49例甲状腺癌作为第二原发癌的多原发癌患者,分析其临床及...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8月西京医院甲乳血管外科确诊并收治住院的2867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从中筛选出49例甲状腺癌作为第二原发癌的多原发癌患者,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首发癌为乳腺癌最常见,占71.7%,其次为宫颈癌、卵巢癌、肺癌等。以肿瘤发生时间分类:同时性多原发癌13例(26.5%),异时性多原发癌36例(73.5%)。但同时性与异时性多原发甲状腺癌的多灶性、病灶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甲状腺癌的多原发癌患者与单发性甲状腺癌患者相比,≥45岁比例(75.5%vs 45.9%,P<0.01)、女性比例(98.0%vs 75.6%,P<0.01)及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比例(20.4%vs 9.6%,P<0.05)均明显提高。甲状腺癌作为第二原发癌的微小病灶(≤1 cm)更多(81.6%vs 58.6%,P<0.01),具有更低的侵袭性;单侧病灶的比例高(79.6%vs 70.5%),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低(42.9%vs 49.8%),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45岁且有家族史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乳腺癌患者,建议其在治疗后的复查期间进行甲状腺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第二原发 原发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1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潘浩 张鸿未 +3 位作者 吕秋琯 陈秀勇 卢国文 郑晓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1-94,共4页
本文报告1963年10月至1987年3月(23.5年)期间确诊为多原发性恶性肿瘤155例,占同期恶性肿瘤的0.51%,发病率较国外为低。侵犯最多的部位依次为鼻咽部(15.97%)、肺(10.86%)、结、直肠(9.9%)、胃(7.99%)和乳腺(6.71%)。以器官分,发生... 本文报告1963年10月至1987年3月(23.5年)期间确诊为多原发性恶性肿瘤155例,占同期恶性肿瘤的0.51%,发病率较国外为低。侵犯最多的部位依次为鼻咽部(15.97%)、肺(10.86%)、结、直肠(9.9%)、胃(7.99%)和乳腺(6.71%)。以器官分,发生于呼吸、消化和女性生殖系最多,占全部病灶的70.60%。发生于同一器官、成对器官和同一系统者共59例,占38.06%。第二原发癌发生于3年内者占51.11%,刚好是第一癌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较多的时间,故在随访中应加以鉴别,因两者的处理和预后有原则上的区别。本文对多原发性癌的发病机理在个体易感性、机体免疫缺陷、接受过放射线治疗,外源性致癌因素和遗传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 第二原发 发病 机理
下载PDF
第二原发癌20例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源远 郭伟剑 +1 位作者 林钧华 宋明志 《浙江肿瘤》 2000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20例第二原发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992年9月~1999年1月期间,对20例经病理证实的第二原发癌进行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结果〕20例中3例已死亡,分别生存6个月,1年,2年5个月。其余17例仍生存:已生存1年以上者11例,... :〔目的〕观察20例第二原发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992年9月~1999年1月期间,对20例经病理证实的第二原发癌进行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结果〕20例中3例已死亡,分别生存6个月,1年,2年5个月。其余17例仍生存:已生存1年以上者11例,已生存3年以上者1例,已生存5年以上者1例。〔结论〕第二原发癌经积极治疗仍能取得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原发 治疗 诊断 预后 原发
原文传递
淋巴瘤患者长期随访的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韩森 刘卫平 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3,共4页
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经规范化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能长期生存。通过对淋巴瘤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部分患者与治疗相关的远期并发症,通过对淋巴瘤患者死亡原因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其预后。本文旨在通过综述淋巴瘤患者长期随访... 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经规范化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能长期生存。通过对淋巴瘤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部分患者与治疗相关的远期并发症,通过对淋巴瘤患者死亡原因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其预后。本文旨在通过综述淋巴瘤患者长期随访所知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淋巴瘤患者的随访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长期随访 死亡原因 第二原发肿瘤 心血管病
下载PDF
口腔癌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影 苏彤 +2 位作者 林璐 钱韵梅 熊浩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灶未过中线口腔癌的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口腔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12月口腔癌238例,对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灶部位、CT分期、颈清术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情... 目的:探讨原发灶未过中线口腔癌的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口腔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12月口腔癌238例,对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灶部位、CT分期、颈清术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腔癌对侧颈淋巴结转移在T3/T4期、中低分化、同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理分级为口腔癌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在肿瘤未过中线时,如果T3/T4期、同侧颈淋巴结明确有转移、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等因素中出现两者或以上,为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治愈率,则有必要考虑同期行对侧颈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复发 第二原发 对侧颈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褚美珍 陆翔 陈彩萍 《浙江实用医学》 2012年第4期265-266,269,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观察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病例,共59例,对照组采用病例匹配方法,共纳入118例乳腺癌患者,不合并糖尿病。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两组间月...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观察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病例,共59例,对照组采用病例匹配方法,共纳入118例乳腺癌患者,不合并糖尿病。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两组间月经状态、组织学类型有显著性差异,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无病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无病生存率较低。观察组第二原发癌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潜在预后不良的因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的患者更应加强术后随访,以便尽早发现包括第二原发癌在内的肿瘤复发相关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乳腺癌 第二原发 预后
下载PDF
第二原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癌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董莉莉 牛艳洁 +1 位作者 潘峰 姜丽岩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4期724-728,共5页
目的:收集第二原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癌(lung cancer as second primary malignancy,LCSPM)患者临床特点、肿瘤部位和生存预后等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研究证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目的:收集第二原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癌(lung cancer as second primary malignancy,LCSPM)患者临床特点、肿瘤部位和生存预后等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研究证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LCSPM患者病例,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分类资料,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得到影响LCSPM患者生存的因素及生存率。结果:LCSPM患者第一原发癌最多见的是乳腺癌,其次是上呼吸消化道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和结直肠癌;两原发癌的中位间隔时间是72个月,53.9%的患者超过5年;LCSPM患者2年生存率为71.2%,手术和分期可影响预后。结论:对于存在肿瘤史的病人,随访同一器官的同时其他器官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争取手术机会,LCSPM患者的生存期将显著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原发癌为肺癌 原发 肺癌 生存率
下载PDF
放疗患者中的第二原发癌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菊英 俞志英 许昌韶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9-120,共2页
在1975年~1994年间的肿瘤放射治疗病人中发现在治疗后1年以上发生的第二原发癌19例,照射野内5例,照射野附近7例,远离照射野部位7例,两种癌间隔时间1~4年7例,4年以上12例。根据病史特点,作者认为放射治疗很可能是其第二原发癌的... 在1975年~1994年间的肿瘤放射治疗病人中发现在治疗后1年以上发生的第二原发癌19例,照射野内5例,照射野附近7例,远离照射野部位7例,两种癌间隔时间1~4年7例,4年以上12例。根据病史特点,作者认为放射治疗很可能是其第二原发癌的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原发 原发 肿瘤 放射疗法
下载PDF
男性乳腺癌3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海莉 周珏 +2 位作者 贾秀鹏 郑时玉 邓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0-853,共4页
目的分析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分型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38例男性乳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分型资料。结果 38例男性乳腺癌病人,占同期乳腺癌病人0.83%,中位年龄68.5(24~88)岁,病灶位... 目的分析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分型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38例男性乳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分型资料。结果 38例男性乳腺癌病人,占同期乳腺癌病人0.83%,中位年龄68.5(24~88)岁,病灶位于左侧20例,位于右侧18例。其中29例为浸润性导管癌,2例为分泌性癌,1例为实性乳头状癌伴微浸润,2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癌伴微浸润,4例为包裹性乳头状癌(其中2例伴微浸润)。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Ⅰ级2例,Ⅱ级20例,Ⅲ级7例。16例伴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染色:36例ER阳性,35例PR阳性。分子分型Luminal A型18例,Luminal B型16例,基底细胞型2例。结论男性乳腺癌少见,发病年龄较晚,临床分期较高,预后较差,且发生第2种原发性癌的可能性增加,加强对其认识,争取早期诊断、治疗及监测非常重要。男性乳腺癌仍须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第二原发性癌
原文传递
口腔鳞状细胞癌复发的临床和病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璐 韩影 +1 位作者 熊浩峰 苏彤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949-953,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鳞癌)复发的临床和病理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38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灶部位、CT分期、颈淋巴结...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鳞癌)复发的临床和病理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38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灶部位、CT分期、颈淋巴结清扫术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比较原发灶复发、第二原发癌、颈部复发3种复发方式的差异。结果口腔鳞癌的复发在CT分期的T3+T4期(P=0.008)、中低分化(P<0.001)、有淋巴结转移(P=00.007)的患者中明显增加;病变位于口咽部时较位于舌体更易复发(P=00.027);原发灶复发、第二原发癌、颈部复发3种复发方式在不同性别、病程、原发灶部位、复发时段中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鳞癌的复发与CT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其中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为高危因素;颈部复发患者中初次手术的原发灶多位于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复发 第二原发 颈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来那度胺致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原发肿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晓玉 马薇 +7 位作者 荣爱红 田文灏 闫洪超 王冲 邢彩霞 刘爱琪 尹亚南 石凤芹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肿瘤的一种类型,是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贫血和相关的血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溶骨性骨病、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新药的广泛应用,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随访率...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肿瘤的一种类型,是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贫血和相关的血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溶骨性骨病、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新药的广泛应用,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随访率,但使远期并发症相对增多,其中第二原发肿瘤已经成为新的临床难题。本文报道1例来那度胺致MM继发第二原发肿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停止服用来那度胺4个月后完全缓解,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来那度胺 第二原发肿瘤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头颈部多原发癌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传 马大权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26-228,共3页
头颈部多原发癌郭传,马大权随着头颈癌综合治疗措施的不断完善,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有显著的提高,但总体生存率(overallsur-vivalrate)基本保持不变,死于远处转移及第二原发癌的患者不断增多[1]。头颈部多原... 头颈部多原发癌郭传,马大权随着头颈癌综合治疗措施的不断完善,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有显著的提高,但总体生存率(overallsur-vivalrate)基本保持不变,死于远处转移及第二原发癌的患者不断增多[1]。头颈部多原发癌(multipleprim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原发 头颈部 原发恶性肿瘤 头颈癌 口腔医学 第二原发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 口腔癌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36例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口腔鳞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庄士民 郭朱明 +4 位作者 杨安奎 张诠 陈树伟 王立萍 宋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32-1034,1042,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口腔鳞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并探索其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2月至2005年12月15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首次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121例,其中发生第二原发口腔鳞癌患者共36例,采...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口腔鳞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并探索其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2月至2005年12月15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首次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121例,其中发生第二原发口腔鳞癌患者共36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至2010年7月,36例患者中死亡21例,Kaplan-Meier法统计接受治疗的36例患者总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8.9%、22.2%、11.1%。口腔鳞癌发生在舌23例,牙龈7例,硬腭3例,其他3例。单因素分析第二原发癌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是影响其预后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淋巴结阳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癌放疗第二原发口腔鳞癌中发生舌癌的比例较高,T分期、淋巴结阳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鼻咽癌放疗后5年要警惕第二原发癌的发生,对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口腔鳞癌进行早期诊断,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第二原发 口腔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