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文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化机制之构建 被引量:8
1
作者 高建华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92,100,共4页
新媒体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涵化效应影响着公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与社会践行。面对当前新媒体中网络暴力文化、网络犬儒主义文化与网络低俗文化泛滥的现状,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理性分析问题背后的实质,并从关注现实... 新媒体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涵化效应影响着公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与社会践行。面对当前新媒体中网络暴力文化、网络犬儒主义文化与网络低俗文化泛滥的现状,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理性分析问题背后的实质,并从关注现实问题夯实社会基础、树立宏观视野营造涵化环境、运用涵化方法提高涵化效果三个层面构建涵化机制,以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媒体文化建设的价值自觉与精神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文化 符号现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涵化机制
下载PDF
汉语人物指称语的现实构建功能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桂玲 王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8-152,共5页
汉语人物指称语通常以专有名词、普通名词和代词的形式出现,用于指称事件中的参与者。在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语义视角下,通过对兰卡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新闻报道语篇中汉语人物指称语的考察可以发现:从自然现实角度,汉语人物指称语可以概念... 汉语人物指称语通常以专有名词、普通名词和代词的形式出现,用于指称事件中的参与者。在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语义视角下,通过对兰卡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新闻报道语篇中汉语人物指称语的考察可以发现:从自然现实角度,汉语人物指称语可以概念化和范畴化参与者,同时构建主要活动与场景内容;就社会现实而言,通过指称语可以透视语言使用者和指称对象的身份和背景,洞悉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折射被指称者的社会角色,构建被指称者的社会关系;作为交际符号,人物指称语的使用可以构筑交际的信道,传达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人物指称语 语篇语义视角 自然现实 社会现实 符号现实
下载PDF
从《大江东去》看反腐题材电视剧对培养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璀 曾欢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7-109,112,共4页
美国传播学家格伯纳认为电视文化可以培养和建构受众的世界观,使受众的主观现实更接近于电视媒介提供的符号现实,而非客观现实。格伯纳的该研究被称为培养理论研究,是一个著名的思考和探讨大众传媒影响力的研究范式。以《大江东去》为例... 美国传播学家格伯纳认为电视文化可以培养和建构受众的世界观,使受众的主观现实更接近于电视媒介提供的符号现实,而非客观现实。格伯纳的该研究被称为培养理论研究,是一个著名的思考和探讨大众传媒影响力的研究范式。以《大江东去》为例,论证我国反腐电视剧如何构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秩序最终都会被恢复”这样一个“符号现实”,将观众对腐败问题的认知即“主观现实”引向了一个相对安全和符合主流的方向,而不是陷入“客观现实”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现实 主观现实 客观现实
下载PDF
媒介力量:构建场──试析媒介的长期潜在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陆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38,共5页
媒介力量:构建场──试析媒介的长期潜在效果陆敏一、回顾早期传播效果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受众是被动的,毫无抵抗力的人,极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媒介被认为威力无穷;传播效果直接、强劲。即“子弹理论”或“皮下注射针理论”。从... 媒介力量:构建场──试析媒介的长期潜在效果陆敏一、回顾早期传播效果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受众是被动的,毫无抵抗力的人,极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媒介被认为威力无穷;传播效果直接、强劲。即“子弹理论”或“皮下注射针理论”。从现今的角度看,这种理论无疑充满了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程设置 受众 社会现实 社会控制 舆论氛围 社会化 符号现实 大众传媒 螺旋理论 信息环境
下载PDF
提升与优化城市媒介形象的六大原则 被引量:2
5
作者 蔡鹏举 梁玺 陈贺榆 《新闻传播》 2018年第7期15-18,共4页
城市媒介形象是以城市客观现实、客观面貌、客观条件等为基本要素在大众媒介建构的"符号现实",其建构质量受到城市客观信息、新闻媒体报道和城市的内外部受众的多重影响,并显现出由正面、负面或单一、或多样的混合,乃至矛盾... 城市媒介形象是以城市客观现实、客观面貌、客观条件等为基本要素在大众媒介建构的"符号现实",其建构质量受到城市客观信息、新闻媒体报道和城市的内外部受众的多重影响,并显现出由正面、负面或单一、或多样的混合,乃至矛盾的形象。正确把握优化提升的原则,是提升优化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是建构和传播良好城市媒介形象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传播 媒介形象 符号现实 真实客观 优化原则
下载PDF
涵化理论在青春偶像剧中的运用——浅析《奋斗》与《我的青春谁做主》
6
作者 李丽琼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4-116,共3页
两年前,赵宝刚导演的两部青春偶像剧《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掀起了一阵关于青春和奋斗话题的大讨论。这两部剧都是用偶像剧的模式为我们讲述励志的故事,故事情节贴近现实,台词新颖而不失亲切,一时间让广大... 两年前,赵宝刚导演的两部青春偶像剧《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掀起了一阵关于青春和奋斗话题的大讨论。这两部剧都是用偶像剧的模式为我们讲述励志的故事,故事情节贴近现实,台词新颖而不失亲切,一时间让广大的受众觉得剧中主人公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两部剧的热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电视剧所构建的符号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将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化 符号现实 客观现实 主观现实
下载PDF
生存的隐忧:“拟态环境”视角下的社会信任——基于“魏则西事件”的思考
7
作者 许文敏 《新媒体与社会》 CSSCI 2017年第1期256-266,共11页
当前,新媒体逐渐崛起、成熟与转型,社会中的各种议题在媒介中广泛呈现,媒体形塑公众对于相关事件的认知.“魏则西事件”一经报道,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魏则西的死是否与百度有直接的关联?百度的技术垄断是否还会继续?本文以“魏则... 当前,新媒体逐渐崛起、成熟与转型,社会中的各种议题在媒介中广泛呈现,媒体形塑公众对于相关事件的认知.“魏则西事件”一经报道,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魏则西的死是否与百度有直接的关联?百度的技术垄断是否还会继续?本文以“魏则西事件”为研究个案,依托李普曼提出的“拟态环境”理论和吉登斯在《现代性后果》中关于信任的描述,结合中国本土化的传媒环境,分析中国传媒所建构的“符号现实”与“客观现实”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认为,“魏则西事件”的发生既会威胁到“专家系统”,又会损害整个社会的信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态环境 社会信任 符号现实 专家系统
下载PDF
青春教育剧《Skam》的教育功能研究
8
作者 鲍文华 何继军 《声屏世界》 2019年第4期67-68,共2页
青春教育剧是呈现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情感经历、成长经历及人际交往的电视节目,它旨在引起青少年共鸣、引领时代价值、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文章以挪威热播青春教育剧《Skam》为例,从媒介现实和社会现实产生互动引发社会共鸣和对青少... 青春教育剧是呈现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情感经历、成长经历及人际交往的电视节目,它旨在引起青少年共鸣、引领时代价值、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文章以挪威热播青春教育剧《Skam》为例,从媒介现实和社会现实产生互动引发社会共鸣和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两方面对其教育功能进行探析,旨在为国产青春剧提供更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教育剧 教育功能 符号现实
下载PDF
视觉时代的拟态现实——从符号学角度看电视对现实的重构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斌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电视在反映现实时 ,通过现实的符号化和符号的现实化两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对现实进行了重构 ,造成一种拟态现实。现代人更多地生活在这个拟态现实里。对电视构成拟态现实的追问 ,是为了培养一种鉴别能力 ,从而使人在这个视觉时代更加理... 电视在反映现实时 ,通过现实的符号化和符号的现实化两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对现实进行了重构 ,造成一种拟态现实。现代人更多地生活在这个拟态现实里。对电视构成拟态现实的追问 ,是为了培养一种鉴别能力 ,从而使人在这个视觉时代更加理性地把握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传播 现实反映 “拟态现实 现实符号 符号现实 现实重构 价值结构
下载PDF
《江湖儿女》:“符号现实主义”与贾樟柯电影的“现实感”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春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75,共5页
对于当代中国电影而言,贾樟柯电影的出现,意味着以"现实感"为核心的情感结构与电影美学开始变得成熟。在贾樟柯电影的地方性与长镜头等技法以外,"现实感"的内在核心,呈现为现实与历史的辩证、生活与政治的辩证。是... 对于当代中国电影而言,贾樟柯电影的出现,意味着以"现实感"为核心的情感结构与电影美学开始变得成熟。在贾樟柯电影的地方性与长镜头等技法以外,"现实感"的内在核心,呈现为现实与历史的辩证、生活与政治的辩证。是对变化中的中国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真实的生活的尊重与凝视,这注定让贾樟柯的电影存在一种流逝的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江湖儿女》 符号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古建制度与符号学立方体讨论提纲
11
作者 尹国均 尹思桥 《重庆建筑》 2015年第2期61-63,共3页
该文力图用符号与图式来准确地表达中国古建筑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及社会外力与时空变化作用于建筑时的相互影响。在组合的平面中,只有"进入",在视点序列中形成无数个"散点"才可如同观一幅长卷一样... 该文力图用符号与图式来准确地表达中国古建筑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及社会外力与时空变化作用于建筑时的相互影响。在组合的平面中,只有"进入",在视点序列中形成无数个"散点"才可如同观一幅长卷一样清晰再现古建筑原形;社会变迁与对时空的改造是互动的,是有规律可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与时空改造 建筑形式的多层意义 古代建筑的符号语境 建筑符号现实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