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弦梁结构在竹模型桥梁中位移控制的研究
1
作者 朱亮 薛小强 《福建交通科技》 2021年第1期37-42,共6页
依托四川省第四届结构设计大赛,对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攀枝花学院3所学校设计的无风撑桥梁结构竹模型进行现场加载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西南交通大学采用的张弦梁结构,侧向位移与重量比为0.244,是成都理工大学桁架结... 依托四川省第四届结构设计大赛,对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攀枝花学院3所学校设计的无风撑桥梁结构竹模型进行现场加载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西南交通大学采用的张弦梁结构,侧向位移与重量比为0.244,是成都理工大学桁架结构的30%,是攀枝花学院桁架结构的5.3%,竖向位移与质量比为4.290,是成都理工大学桁架结构的58%,是攀枝花学院桁架结构的30%,远小于桁架结构,具有更好的承载力和结构刚度,能有效地控制桥梁的位移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弦梁 位移控制 模型 结构大赛
下载PDF
基于椭圆截面剖分模型的原竹剖分刀具自选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佳美 刁燕 +1 位作者 田兴国 张根莱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33,共6页
剖分是原竹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工序,而剖分刀具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原竹出材率和竹条尺寸。针对原竹剖分刀具选择研究中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出材率计算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椭圆截面分段拟合剖分模型的原竹剖分刀具自选方法。首先... 剖分是原竹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工序,而剖分刀具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原竹出材率和竹条尺寸。针对原竹剖分刀具选择研究中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出材率计算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椭圆截面分段拟合剖分模型的原竹剖分刀具自选方法。首先建立基于椭圆截面的剖分模型,获得原竹内外径尺寸、剖分数与出材率、竹条尺寸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通过图像预处理、Canny边缘检测和像素尺寸计算,得到内外径尺寸。最后根据不同竹条尺寸需求,基于python实现原竹剖分刀具自选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机器视觉的原竹内外径识别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自动选刀后的原竹出材率均达到85%以上,为原竹剖分智能化提供了可行的研究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分模型 出材率 PYTHON 自动选刀 机器视觉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模型和LS-DYNA仿真的竹秆切割力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希同 商庆清 +1 位作者 陆凯 周超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39,共6页
竹材加工工具的设计改进一般要考虑竹材和锯片的结构和性能,而其中伐竹锯片的力学特性、转速和切割过程中的振动特性是设计伐竹机械较为关键的参考因子。针对竹秆切割模型与竹秆切割时锯片和竹纤维之间产生的切割力研究,首先对圆锯片切... 竹材加工工具的设计改进一般要考虑竹材和锯片的结构和性能,而其中伐竹锯片的力学特性、转速和切割过程中的振动特性是设计伐竹机械较为关键的参考因子。针对竹秆切割模型与竹秆切割时锯片和竹纤维之间产生的切割力研究,首先对圆锯片切割竹秆的过程进行动力学模型简化,抽象出实际切割系统的近似特性;进而对于竹秆切割试验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获得该切割过程在频域方面的特性;最后利用LS?DYNA仿真软件对切割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参数分析,计算出竹秆切割时的锯片最佳转速约为1155 r/min,在该转速以上工作可减少切割时产生的振动。将机械系统建模和动态分析与试验数据相结合,并将试验数据代入计算得到在切割过程中竹秆受到圆锯片的切割力约为94.38 N,LS?DYNA仿真结果显示动力学模型的计算拟合良好。该结论可为伐竹机械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加工 秆切割力 圆锯片 切割模型 频谱分析 应力 LS?DYNA仿真
下载PDF
竹粉模型沙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宋东升 李国斌 +1 位作者 许慧 赵建锋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2,共6页
对竹粉模型沙物理特性(容重、干容重、水下休止角等)和运动特性(沉速、起动流速和糙率)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物理特性试验表明:其容重受粒径变化影响较小;干容重随粒径增大而增大;水下休止角随粒径增大而减小,并提出计算竹粉模型沙水下... 对竹粉模型沙物理特性(容重、干容重、水下休止角等)和运动特性(沉速、起动流速和糙率)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物理特性试验表明:其容重受粒径变化影响较小;干容重随粒径增大而增大;水下休止角随粒径增大而减小,并提出计算竹粉模型沙水下休止角的经验公式。运动特性试验表明:竹粉单颗粒沉速随粒径增大而增大,相对沉速随含沙浓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起动流速随粒径增大而增大,随水深增大而增大,并提出估算竹粉模型沙起动流速的经验公式;糙率随水深增大而减小,随流速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物理特性 运动特性
下载PDF
参变梁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5
作者 李佳祺 何贵 石贺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6期38-42,共5页
以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背景,本次比赛旨在制作承受分散作用的竖向集中静荷载以及桥面移动荷载的桥梁。同时对变形进行监测控制。模型设计应充分考虑桥梁高度、跨度、承载连接等部分,应保证在充分加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 以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背景,本次比赛旨在制作承受分散作用的竖向集中静荷载以及桥面移动荷载的桥梁。同时对变形进行监测控制。模型设计应充分考虑桥梁高度、跨度、承载连接等部分,应保证在充分加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桥梁的质量,做到“轻质高强”。设计制作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桥梁作用,避免在规避区范围内设置构件。同时考虑加载顺序,尽可能的减小桥梁设计的难度,以便于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竞赛 结构设计 桥梁模型 模型
下载PDF
钢-竹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黄帅 李玉顺 +1 位作者 杜永飞 许科科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钢-竹组合框架由组合柱和组合梁通过节点连接而成,通过6个钢-竹组合节点的拟静力试验,揭示了钢-竹组合节点的刚度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M-θ关系试验曲线拟合节点的M-θ多项式,用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节点并建立6榀钢-竹组合框架的有... 钢-竹组合框架由组合柱和组合梁通过节点连接而成,通过6个钢-竹组合节点的拟静力试验,揭示了钢-竹组合节点的刚度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M-θ关系试验曲线拟合节点的M-θ多项式,用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节点并建立6榀钢-竹组合框架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以探讨节点对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影响,得到6榀框架的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和滞回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构件节点的因素对钢-竹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节点处螺栓强度的提高及加劲肋的设置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提高有显著效果,钢-竹组合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组合节点 钢-组合框架模型 T型钢连接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纸竹弹射模型飞机的制作与调整
7
作者 康连升 《航空模型》 1999年第4期8-9,共2页
关键词 弹射模型飞机 航空模型 制作 调整
原文传递
竹木模型结构抗震和砂垫层隔震对比实验研究
8
作者 姚学群 岳磊 +2 位作者 李旭良 谢正忠 胡加云 《山西建筑》 2017年第10期40-42,共3页
对底部固定非隔震和底部在砂垫层上隔震的两个上部结构完全相同的竹木模型进行了震动实验,并应用测试数据成果进行了位移对比,另外,通过SAP2000软件,分析了底部固定非隔震模型,和实验数据也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实验和软件模拟数据比较接... 对底部固定非隔震和底部在砂垫层上隔震的两个上部结构完全相同的竹木模型进行了震动实验,并应用测试数据成果进行了位移对比,另外,通过SAP2000软件,分析了底部固定非隔震模型,和实验数据也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实验和软件模拟数据比较接近,非隔震的结构与隔震结构层间位移有较大差异,隔震结构明显层间位移小,但底部有较大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及转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模型 砂垫层 隔震结构 水平位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