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立法文本规范化英译若干问题探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董晓波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4-90,97,共7页
本文基于立法文本翻译的基本原则,通过词汇、句法、篇章三大方面对我国立法文本英译的一些翻译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并结合法律翻译的实质,指出影响和评判立法文本英译的关键因素,应是交际目的、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和语用特征、不同法律... 本文基于立法文本翻译的基本原则,通过词汇、句法、篇章三大方面对我国立法文本英译的一些翻译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并结合法律翻译的实质,指出影响和评判立法文本英译的关键因素,应是交际目的、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和语用特征、不同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下的法律文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文本 汉译英 原则 问题
原文传递
文本与诠释的互动:回顾《著作权法》三十年的新视角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20,共13页
《著作权法》颁布三十年来,由于立法修订的迟缓,大量新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司法的诠释。立法文本与司法诠释之间的互动模式,既反映出立法语言对司法的影响,也反映出解释方法对统一裁判的重要性。立法应当关注司法的诠释经验,司法诠释须... 《著作权法》颁布三十年来,由于立法修订的迟缓,大量新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司法的诠释。立法文本与司法诠释之间的互动模式,既反映出立法语言对司法的影响,也反映出解释方法对统一裁判的重要性。立法应当关注司法的诠释经验,司法诠释须保持立法与司法的界分,并以规范目的和立法表述作为统一裁判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立法文本 司法诠释 法律解释方法
下载PDF
论行政立法的公开原则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佑勇 魏长明 《行政与法》 2001年第2期17-18,共2页
行政立法公开,就是将行政立法程序的各个阶段及其阶段性成果向社会公开,主要包括立法文档和立法文本的公开等内容。在行政立法中贯彻公开原则,是公民行政知情权的制度性保障。但是,作为完整意义上的公开原则在我国行政立法中远未得... 行政立法公开,就是将行政立法程序的各个阶段及其阶段性成果向社会公开,主要包括立法文档和立法文本的公开等内容。在行政立法中贯彻公开原则,是公民行政知情权的制度性保障。但是,作为完整意义上的公开原则在我国行政立法中远未得以真正确立,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立法公告、文档公开、立法参与等一序相关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立法 公开原则 立法文档 立法文本 立法公告制度 立法参与制度
下载PDF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持续发展因子探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奋飞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6-117,共12页
诉讼格局、立法文本、参与主体三大因子是刑事诉讼制度持续发展的动力。具体而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要持续发展需要合理的诉讼格局、优质的立法文本和具有较高素养的参与主体。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运行目前之所以还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诉讼格局、立法文本、参与主体三大因子是刑事诉讼制度持续发展的动力。具体而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要持续发展需要合理的诉讼格局、优质的立法文本和具有较高素养的参与主体。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运行目前之所以还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就是因为上述三大因子尚未达至理想状态。按照科学合理的次序安排,采用适宜的方式对上述三大因子进行完善,既是通向符合我国国情之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最佳路径,也是真正化解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持续发展当下面临的主要难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制度 持续发展 诉讼格局 立法文本 参与主体
原文传递
立法文本翻译思维体系构建初探——以《民法典》人格权编英译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法连 胡晓凡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5,共6页
《民法典》人格权编翻译的精准与否,关系着我国能否充分展现维护人格尊严的良好国际形象。现有译本较为准确地表达了人格权编的内涵,但在术语和句法方面仍需完善。针对人格权编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构建立法文本翻译思维体系,融合... 《民法典》人格权编翻译的精准与否,关系着我国能否充分展现维护人格尊严的良好国际形象。现有译本较为准确地表达了人格权编的内涵,但在术语和句法方面仍需完善。针对人格权编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构建立法文本翻译思维体系,融合传统翻译思维方法与法律思维逻辑方法。通过分析体系思维、涵摄思维、类比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法律思维与立法文本翻译思维的关系,以及在人格权编翻译中的应用,初步形成“源语法律文本理解—法律概念体系转换—目标语法律语言表达”的思维机制,以期归纳出普遍适用于立法文本翻译的思维体系,有效提高立法文本翻译质量,助推中国法的域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权 立法文本 翻译思维体系 法律翻译
原文传递
基于立法文本分析的国外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研究——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冉敏 刘志坚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28,共7页
西方国家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是政府绩效管理发展的制度保障,促进了政府绩效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通过构建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理论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选取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政府绩效管理立法文本中的条文进行编码分析... 西方国家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是政府绩效管理发展的制度保障,促进了政府绩效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通过构建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理论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选取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政府绩效管理立法文本中的条文进行编码分析,总结共性特征。研究发现国外政府绩效管理立法重点在于规范政府绩效战略和计划的主体机构及内容构成、绩效信息使用和绩效信息反馈,对绩效测量和绩效评估只做出框架性规定。据此,探讨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定位、主体内容和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绩效管理 法制化 立法文本 内容分析
原文传递
规范立法技术,方能保障立法质量
7
作者 阿计 《浙江人大》 2023年第4期78-79,共2页
立法法完成修改,是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大重要成果。此次修法增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编制立法技术规范”,虽寥寥一句,却意义深远。所谓“立法技术规范”,通常是指有关立法结构、法条表述、术语运用、修改和废止... 立法法完成修改,是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大重要成果。此次修法增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编制立法技术规范”,虽寥寥一句,却意义深远。所谓“立法技术规范”,通常是指有关立法结构、法条表述、术语运用、修改和废止形式等技术层面的规则。立法技术规范是否科学、严密、完备,将直接影响立法质量的优劣。纸面的立法能否转化为现实的法治,首先取决于立法文本能否得到准确理解和执行,而立法技术规范,正是实现这些要求的具体操作标准,为立法质量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质量 全国人代会 立法结构 规范立法 立法 立法文本 技术规范 编制立法
原文传递
立法文本中模糊性语词的翻译原则 被引量:6
8
作者 吴苌弘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8,共5页
模糊性语词是立法文本中的客观存在。本文从译者的局限性、立法文本的特定语境以及法学范式三个层面探讨立法文本中模糊词语的翻译困境及其翻译策略。作者指出,译者在翻译立法文本时需要兼顾法律思维和相关规范,依据沟通语境将隐藏在立... 模糊性语词是立法文本中的客观存在。本文从译者的局限性、立法文本的特定语境以及法学范式三个层面探讨立法文本中模糊词语的翻译困境及其翻译策略。作者指出,译者在翻译立法文本时需要兼顾法律思维和相关规范,依据沟通语境将隐藏在立法文本背后的东西挖掘出来,并结合法学范式要求翻译模糊性语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文本 模糊性语词 法学范式 翻译
原文传递
立法文本中禁止类言语行为的力动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淑琼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95,共8页
禁止类法律言语行为是用来规定义务的法律言语行为,在立法文本中的使用频率颇高。本文以"中国法律法规汉英平行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以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不得"和"禁止"标示的言语行为为例,基于Talmy的力... 禁止类法律言语行为是用来规定义务的法律言语行为,在立法文本中的使用频率颇高。本文以"中国法律法规汉英平行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以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不得"和"禁止"标示的言语行为为例,基于Talmy的力动态理论构建了禁止类法律言语行为的力动态模型,解析了其"言则行"的实施过程。研究发现:(1)禁止类法律言语行为的力动态过程涉及社会和心理两个领域中法律和法律主体间力的互动作用;(2)禁止类言语行为"言则行"的实现过程体现为法律主体的行为得到规范和调节,其中法律的强制力是该言语行为得以成功实施的前提;(3)"禁止"和"不得"标示的两类禁止言语行为的区别在于言语行为语力的大小。本文从认知视角分析法律言语行为,属于认知语言学和法律语言学交叉融合研究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类言语行为 法律言语行为 力动态 立法文本
下载PDF
关联顺应与立法文本翻译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薇 韩江洪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基于语言的选择性和选择策略的灵活性,建立了顺应论关照下的立法文本翻译的过程分析框架,引入关联认知机制,提出关联顺应原则。从语言内、外环境两个维度上论证了立法文本翻译是译者在推理机制作用下通过语境假设,在语言本体以及交际者... 基于语言的选择性和选择策略的灵活性,建立了顺应论关照下的立法文本翻译的过程分析框架,引入关联认知机制,提出关联顺应原则。从语言内、外环境两个维度上论证了立法文本翻译是译者在推理机制作用下通过语境假设,在语言本体以及交际者、认知、文化等社会语境因素上对原语和译语进行双重选择与顺应,从而优化语境效果,并最终借助各种翻译明示策略重塑原语信息意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顺应 立法文本 语言内环境 语言外环境 语用翻译
下载PDF
我国立法文本翻译中“shall”的失范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晋 董晓波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8-140,152,共14页
我国立法文本翻译中shall一词滥用常引起争议,有些学者对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做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处理措施。然而多年来这些研究成果并未在翻译实践中引起译者的重视。为了彻底扭转我国立法文本翻译中shall的滥用,本研究... 我国立法文本翻译中shall一词滥用常引起争议,有些学者对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做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处理措施。然而多年来这些研究成果并未在翻译实践中引起译者的重视。为了彻底扭转我国立法文本翻译中shall的滥用,本研究以翻译规范论为出发点,客观、深入地分析shall在我国立法文本翻译中使用的失范情况和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立法文本翻译工作的具体情况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文本 翻译 SHALL 翻译规范论
原文传递
立法文本语篇的连贯和不连贯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小虎 蒋凌翔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39,共4页
在微观的角度上,虽然立法文本的语篇在衔接手段上表现出一些自己独有的特点,但其整体上仍然是连贯的。从宏观上看,立法文本语篇虽然努力地使用一些衔接手段,以维持立法文本语篇在整个篇章上的连贯,但这种努力最终是失败的,立法文本无法... 在微观的角度上,虽然立法文本的语篇在衔接手段上表现出一些自己独有的特点,但其整体上仍然是连贯的。从宏观上看,立法文本语篇虽然努力地使用一些衔接手段,以维持立法文本语篇在整个篇章上的连贯,但这种努力最终是失败的,立法文本无法在整体上的破碎感增加人们认知困难,使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损耗"增加。立法文本的这种特性使立法文本具有某些超文本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文本 连贯 破碎感
原文传递
立法文本的互文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能生 王青梅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8,共6页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是相关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主要以我国合同法及其英译本作为立法文本的一个范例,从互文性理论中的文化互文性、构成互文性和显著互文性三方面对立法文本的互文性做详尽的分析。由此论证,互文性理论为立法文...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是相关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主要以我国合同法及其英译本作为立法文本的一个范例,从互文性理论中的文化互文性、构成互文性和显著互文性三方面对立法文本的互文性做详尽的分析。由此论证,互文性理论为立法文本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翻译理据,且能有效地提升法律语言的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文本 构成互文性 显著互文性
原文传递
中国《反垄断法》的文本特征——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光华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1-94,共4页
受制于垄断独特的内在要求及世界各国反垄断文本,我国《反垄断法》体现了某些应然特性。立法作为一项充满高度理性的技艺,同时也是一项事关反垄断法实施效果的法制活动,要我们站在理论的高度全面审视《反垄断法》文本,挖掘其文本特征和... 受制于垄断独特的内在要求及世界各国反垄断文本,我国《反垄断法》体现了某些应然特性。立法作为一项充满高度理性的技艺,同时也是一项事关反垄断法实施效果的法制活动,要我们站在理论的高度全面审视《反垄断法》文本,挖掘其文本特征和局限性,为《反垄断法》文本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垄断 立法文本 竞争法
下载PDF
立法文本译者翻译能力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芳 汤文华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6-21,共6页
翻译能力是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诠释学所强调的理解和解释的能力,为翻译能力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从诠释学角度出发,基于已有翻译能力模型和相关研究,构建法律翻译能力的诠释学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两个英译... 翻译能力是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诠释学所强调的理解和解释的能力,为翻译能力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从诠释学角度出发,基于已有翻译能力模型和相关研究,构建法律翻译能力的诠释学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两个英译本的个例进行研究,可以对我国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和法律翻译教学研究带来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文本 翻译能力 法律翻译
下载PDF
立法文本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研究——以《节约能源法》的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梦凡 王建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25-135,共11页
对比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中方译本和美方译本发现,中国译者和美国译者在法律文本的词、句、语篇等各个层面均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或手段,足以突显法律文本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主体性的发挥要受到政治、意识形态、文化... 对比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中方译本和美方译本发现,中国译者和美国译者在法律文本的词、句、语篇等各个层面均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或手段,足以突显法律文本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主体性的发挥要受到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立法文本翻译中译者所扮演的主体性角色反过来又会促进或影响翻译目的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文本 译者主体性 策略 影响因素 翻译目的
下载PDF
解读他者——立法文本翻译的研究进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雪林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3-116,共4页
准确性是法律语言的灵魂和生命所在。立法文本的匿名性、让作者死亡、译者出场以及文本内隐的法律制度的差异性都要求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以便找寻文本背后的真实意蕴。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首先深入探讨立法文本翻译的理性诉求,然后提... 准确性是法律语言的灵魂和生命所在。立法文本的匿名性、让作者死亡、译者出场以及文本内隐的法律制度的差异性都要求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以便找寻文本背后的真实意蕴。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首先深入探讨立法文本翻译的理性诉求,然后提出立法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从两个向度解读他者,通过两条路径达致准确翻译,最后得出解读他者可作为立法文本翻译的一个研究进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文本 解读 他者 翻译
原文传递
汉语立法文本中无主句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淑琼 霍婧 《外国语言文学》 2016年第4期266-271,共6页
无主句是一种能表达完整意义的非主谓结构。汉语立法文本中无主句的使用频率颇高。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语料来源,对文本中的无主句进行了统计和整理,发现立法文本中的无主句可分为两类:规定义务类和赋予权利类。在此基础上... 无主句是一种能表达完整意义的非主谓结构。汉语立法文本中无主句的使用频率颇高。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语料来源,对文本中的无主句进行了统计和整理,发现立法文本中的无主句可分为两类:规定义务类和赋予权利类。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框架理论分析了汉语立法文本中无主句产生的认知机制,探讨了立法文本中无主句的作用。本研究从认知视角解析立法文本中的无主句,有助于更好地解读立法文本,同时也为汉语无主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主句 框架理论 立法文本 认知
原文传递
立法文本中的翻译转移现象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建辉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翻译转移是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文体翻译中。把翻译转移和法律翻译结合起来,对立法文本中的翻译转移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翻译转移可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分析,微观层次的翻译转移可分为层次转移、单位转移、结构... 翻译转移是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文体翻译中。把翻译转移和法律翻译结合起来,对立法文本中的翻译转移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翻译转移可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分析,微观层次的翻译转移可分为层次转移、单位转移、结构转移、类型转移和系统转移,而宏观层次的翻译转移可分为语义转移和语用转移。通过众多实例的分析,指出评判翻译转移的可接受性标准是语言标准和法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文本 翻译转移 转移类型 翻译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