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立体定位穿刺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5
1
作者 郭庆禄 叶志球 刘庆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82-784,共3页
目的 探讨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 (简称彩超 )和立体定位穿刺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5 5例早期乳腺癌和 2 5例乳腺良性病变均行两侧X线摄影、彩超检查 ,再经立体定位穿刺 ,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在 5 5例早期... 目的 探讨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 (简称彩超 )和立体定位穿刺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5 5例早期乳腺癌和 2 5例乳腺良性病变均行两侧X线摄影、彩超检查 ,再经立体定位穿刺 ,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在 5 5例早期乳腺癌中 ,X线钼靶摄影诊断早期乳腺癌4 5例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2 0 %和 88 0 % ,准确性为 83 8% ;彩超诊断早期乳腺癌 4 3例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8 2 %和 84 0 % ,准确性为 80 0 % ;立体定位穿刺诊断早期乳腺癌 5 3例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6 4 %和 92 0 % ,准确性为 95 0 % ,无假阳性。综合影像诊断早期乳腺癌 5 4例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8 2 %和 96 0 % ,准确性为 97 5 %。结论 X线摄影、彩超和立体定位穿刺联合应用 ,可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X线摄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立体定位技术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原文传递
一种改良大鼠自体血脑出血模型:二次注血/退针法 被引量:49
2
作者 周中和 曲方 +1 位作者 何祥 王耀山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4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可靠的大鼠自体血脑出血模型。方法 :我们采用 2次注血 2次退针法建立大鼠自体血脑出血模型 (简称二步法模型 ) ,并与单次注血法和二次注血法模型对比。二步法的具体方法是 ,采用立体定位技术 ,将 5 0 μL大鼠尾血...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可靠的大鼠自体血脑出血模型。方法 :我们采用 2次注血 2次退针法建立大鼠自体血脑出血模型 (简称二步法模型 ) ,并与单次注血法和二次注血法模型对比。二步法的具体方法是 ,采用立体定位技术 ,将 5 0 μL大鼠尾血分 2次注入大鼠右侧尾状核 ,停针 4min后分 2次退针。观测血肿形态、血肿容积及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二步法模型的血肿形成率高 ,形态规则 ,血肿容积 >其他 2种自体血脑出血模型 (P <0 0 1或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高于其他 2种模型。结论 :二步法制作大鼠自体血脑出血模型操作简单 ,血肿形状规则 ,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 大鼠 脑出血 血肿 针法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立体定位技术 形态 二步法 简称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9
3
作者 张友三 程岗 +3 位作者 范磊 王睿勤 刘帅 张剑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3-766,共4页
目的比较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残余血肿量与脑水肿以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穿刺外引流治疗,根据残余血肿量的体积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血肿完全清除(G... 目的比较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残余血肿量与脑水肿以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穿刺外引流治疗,根据残余血肿量的体积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血肿完全清除(GTRH)组(残余血肿体积≤5ml),另一组为血肿部分清除(STRH)组(残余血肿体积≥10m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年龄、性别、血肿量、发病距手术时间间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术后资料的水肿分级和血肿腔或脑脊液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的表达水平。结果根据血肿清除情况,GTRH组46例,STRH组43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RH组患者术后TXB2、6-K-PGF1α、TNF-α和内皮素水平均低于STRH组,且CT扫描显示其脑水肿程度也明显低于STRH组。结论血肿完全清除有助于减轻脑出血后的脑损伤,考虑与其减轻残存血肿引起的脑水肿及继发性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立体定位技术 炎症因子 脑水肿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杨君 魏进旺 +3 位作者 梁启龙 刘凯 何家骥 贾创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7期147-151,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时间窗内采用不同外科术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10例年龄〈85岁、GCS评分5~10分且出血量在40-80ml的患者,按小骨窗开颅手术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两种手术方式分为两... 目的对比不同时间窗内采用不同外科术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10例年龄〈85岁、GCS评分5~10分且出血量在40-80ml的患者,按小骨窗开颅手术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两种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从手术时间上分为6h以内、6~24h、24h以上6个亚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年龄、术前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和和出血量、手术方式(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对比)、手术时机等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患者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再出血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远期生活能力等指标。结果(1)立体定向血肿穿刺与开颅血肿清除两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X2=o.669,P=0.413〉0.05)和术后迟发再出血率(X2=0.321,P=1.000〉0.05),两种术式术后远期生活能力无统计学差异(Z=0.469,P=0.639〉0.05)。(2)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能力与手术时机选择密切相关,发病后6~24h接受手术的患者再出血率(X2=32,186,P=0.000〈0.05)及术后病残率(X2=7.799,P=0.020〈0.05)较其他时间窗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此时间窗内手术患者术后效果最佳。(3)对于脑出血后意识障碍Ⅱ~Ⅲ级、深部小血肿和重要功能区血肿的患者,立体定向小血肿穿刺振荡碎吸术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平均为(12.0±3.2)d,小于骨窗开颅时间(t=11.245,P=0.000〈0.01)。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针对不同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多少,在早期(6-24h)分别采取个体化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立体定位技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内结节性病灶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升平 李文涛 +9 位作者 彭卫军 陈海泉 李国栋 何新红 许立超 王标 周建华 胡鸿 周贤 罗小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 评价肺内结节性病灶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68例行CT检查并接受胸腔镜切除术的患者,共74个难以定性的结节性病灶,术前皆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根据手术结果,评价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 目的 评价肺内结节性病灶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68例行CT检查并接受胸腔镜切除术的患者,共74个难以定性的结节性病灶,术前皆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根据手术结果,评价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的失败率、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手术转为开胸手术的概率.结果 68例患者74个结节行胸腔镜切除术,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全部成功(100.0%);无症状并发症发生率70.6%(48/68),其中无症状气胸45.6%(31/68)、无症状出血25.0%(17/68),同时发生气胸和出血者4.4%(3/68);胸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5±6)min;中转开胸手术2例;住院时间平均为(15±6)d.肺内结节性病灶术后组织学诊断结果为:原发性肺癌30个,转移瘤18个,非恶性结节26个.结论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结节病灶,中转开胸手术率低、安全快捷,对于肺内结节性病灶的定性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币病变 立体定位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腔镜检查 带钢丝牵引钩
原文传递
3D打印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前术后剂量对比 被引量:40
6
作者 张宏涛 底学敏 +7 位作者 于慧敏 赵宪芝 张利娟 赵金鑫 张琛 刘泽洲 隋爱霞 王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12-715,共4页
目的比较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术前术后剂量差异,探讨其剂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8至1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实施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患者9例,术前手术体位固定患者扫描CT,行术前计划后打印3D模板,术中按模板预设针道位置穿... 目的比较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术前术后剂量差异,探讨其剂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8至1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实施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患者9例,术前手术体位固定患者扫描CT,行术前计划后打印3D模板,术中按模板预设针道位置穿刺肿瘤,扫描CT确定针尖位置无误后按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术后行验证计划。观察手术前后的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90)、V100、V150及粒子数目有无差异。结果术前D90、V90、V100、V150及粒子数目分别为(7684±3279)eGy、93.2%±0.8%、89.8%±0.9%、62.8%±4.7%、(58±17)颗。术后1390、V90、V100、V150及粒子数目分别为(7531±3523)cGy、92.4%±2.0%、88.0%±2.5%、61.9%±5.3%、(56±17)颗。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术后剂量指标与术前比较无差别,对于比较固定的肿瘤,可能成为重复性好的标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同位素 立体定位技术 近距离放射疗法 辐射剂量 放射治疗计划
原文传递
椎体后凸成形术棘突定位穿刺点与穿刺轨道的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刘小勇 杨惠林 +5 位作者 唐天驷 梁道臣 倪才方 周云 杨曙光 郭炯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62-466,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穿刺轨道的三维影像学特点,探讨在影像监视下椎弓根穿刺的安全操作范围。方法过椎弓根腰部中心点做椎体前下1/3中心点连线为虚拟“标准穿刺轨道”,观察这一轨道各参照点在不同平面上的投影与椎弓根腰部投影及棘突的...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穿刺轨道的三维影像学特点,探讨在影像监视下椎弓根穿刺的安全操作范围。方法过椎弓根腰部中心点做椎体前下1/3中心点连线为虚拟“标准穿刺轨道”,观察这一轨道各参照点在不同平面上的投影与椎弓根腰部投影及棘突的位置关系,测量进针点与棘突在水平面上的距离。结果穿刺轨道各参照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椎弓根腰部投影无交叉,利于椎弓根穿刺时的安全监测;经皮穿刺点由侧位、水平位穿刺轨道与棘突的位置关系进行确定,在侧位X线片上应位于患椎的上一棘突。水平位的棘突旁开距从胸椎至腰椎逐渐递增,T4~T8经椎弓根外缘为(2.96±0.38)cm至(3.27±0.43)cm;T9~L1经椎弓根内缘为(3.04±0.37)cm至(3.85±0.48)cm,经椎弓根外缘为(3.66±0.47)cm至(4.78±0.56)cm;L2 ̄L5为(4.05±0.48)cm至(7.85±1.02)cm。(3)左右侧与男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穿刺轨道的研究便于对椎弓根穿刺的安全监视;经椎弓根“标准穿刺轨道”安全可靠;经皮椎弓根穿刺定位点可通过棘突的体表位置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穿刺术 立体定位技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穿刺点 棘突 椎弓根穿刺 经椎弓根 安全操作 影像监视
原文传递
体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1
8
作者 周桂霞 陈国雄 +2 位作者 崔书祥 赵卫东 杨东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23例胰腺癌患者,先行外照射 DT 20~40 Gy 后、再行立体适形照射,单次剂量4~7Gy、隔日一次、共3~10次;5~6个弧形或非共面适形固定野照射,总量21~42 Gy;全部患者均按计划完成。...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23例胰腺癌患者,先行外照射 DT 20~40 Gy 后、再行立体适形照射,单次剂量4~7Gy、隔日一次、共3~10次;5~6个弧形或非共面适形固定野照射,总量21~42 Gy;全部患者均按计划完成。结果放疗后,多数患者胸背部疼痛明显减轻,缓解率为87%;放疗后2~3个月复查 CT,多数患者肿瘤无明显缩小;6个月至1年时复查 CT,有3例肿瘤缩小50%以上,2例不到50%;Kaplan-Meier 生存率分析,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1.16%和26.63%;存活时间最长25个月1例、12个月以上5例、10个月3例、6个月以下4例,中位生存期15个月;死亡10例,其中死于肝转移5例、多发转移3例、心血管疾病2例。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胰腺癌具有定位准确、重复性强、误差小,能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和增加局部控制率,在缩短疗程的同时,不增加近期放疗反应和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立体定位技术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微电极导向的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治疗帕金森病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勇杰 Iaco.,RP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03-605,共3页
目的全面客观地评估现代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综合评分法(UPDRS),对100例原发性PD患者微电极导向的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的临床资料做定量分析。结果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对PD具... 目的全面客观地评估现代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综合评分法(UPDRS),对100例原发性PD患者微电极导向的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的临床资料做定量分析。结果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对PD具有全面的治疗作用,其中对左旋多巴诱导的并发症的改善率高达83%。不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震颤72%,僵直81%,行动迟缓71%,步态60%,平衡64%和“关”状态75%。一过性手术并发症仅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是治疗顽固性PD最为有效的方法,具有比传统丘脑切开术更加全面的治疗效果。微电极导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位技术 苍白球腹后切开 震颤性麻痹
原文传递
影像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内镜基底核区血肿清除术:10例技术报告 被引量:24
10
作者 徐永革 夏小雨 宋昭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技术清除基底核区JOL)的方法。方法分析连续10例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血肿量18。70ml,平均38.7ml;病人GCS评分5~14分,平均9.7分;病人均存在明确神经功能缺损但未发生脑疝。均行影像引导下前额锁...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技术清除基底核区JOL)的方法。方法分析连续10例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血肿量18。70ml,平均38.7ml;病人GCS评分5~14分,平均9.7分;病人均存在明确神经功能缺损但未发生脑疝。均行影像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内镜基底核区血肿清除术。,结果手术耗时45—105min,平均67min。残余血肿体积0—6ml,平均0.8m1:血肿清除率76.9%~100%,平均96.8%。住院时间5—50d,中位时间13d。术后GCS评分7~15分,平均14.1分。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例,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和深静脉血栓1例;无切口感染和颅内感染,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平均GOS评分分别是2.9、3.2、3.0分,有2例左侧出血者术后完全恢复运动和语言功能,随访期间死亡3例。结论内镜技术前额锁孔入路处理基底核区血肿,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对脑功能区域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较经侧方人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核区 神经内镜 锁孔入路 立体定位技术
下载PDF
大鼠皮层C6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宽明 涂汉军 +4 位作者 李新建 何跃 查云飞 袁先厚 王伦长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5期490-492,共3页
目的 :为脑胶质瘤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借助于脑立体定位技术 ,在 2 5只雄性Wistar大鼠脑S1区接种含有 10g L琼脂糖的C6细胞悬液。随机分成 4个周组和 1个自然死亡组后观察大鼠的生存期 ,并采用MRI、病... 目的 :为脑胶质瘤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借助于脑立体定位技术 ,在 2 5只雄性Wistar大鼠脑S1区接种含有 10g L琼脂糖的C6细胞悬液。随机分成 4个周组和 1个自然死亡组后观察大鼠的生存期 ,并采用MRI、病理解剖、HE染色及GF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动态观察各周组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在不同周组中 ,所有检查均显示颅内肿瘤形成 ,GFAP阳性。 4周内无死亡 ,自然死亡组在第 5周死亡 2只、余 3只于第 6周死亡。结论 :该方法建立的S1区脑胶质瘤模型具备与人脑胶质瘤生长相似的特性 ,肿瘤形成时间短 ,生存期稳定 ,且无脑外转移和颅外扩散 ,适合各种脑胶质瘤实验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病理学 动物模型 立体定位技术 C6细胞
下载PDF
功能神经外科发展十年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建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功能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运用各种外科手术技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进行刺激、破坏或重建,实现新的各系统之间的平衡,达到缓解症状、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功能神经外科治疗... 功能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运用各种外科手术技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进行刺激、破坏或重建,实现新的各系统之间的平衡,达到缓解症状、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功能神经外科治疗的常见疾病包括癫痫、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疼痛(三叉神经痛、幻肢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位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郭卫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4-855,共2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外科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9年10月经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8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外科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9年10月经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8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出血部位、出血量、入院时意识状况相匹配。结果立体定向手术组病死率21.0%,内科治疗组30.0%。平均血肿消除时间立体定向手术组为4.2d,内科治疗组为15.1d。随访6个月,立体定向手术组痊愈或轻度病残比例(37%)明显高于内科治疗组(26%),重度病残比例(23%)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中度病残比例(分别为4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病死率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立体定位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高血压脑干出血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建国 王鹏 +2 位作者 陈宝友 梁晋 张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9-921,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对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20例,其中中脑血肿6例,桥脑血肿9例,中脑、桥脑联合出血5例,血肿量8~15ml。并行侧脑室穿刺,持续监测颅内压,给予亚...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对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20例,其中中脑血肿6例,桥脑血肿9例,中脑、桥脑联合出血5例,血肿量8~15ml。并行侧脑室穿刺,持续监测颅内压,给予亚低温治疗。所有治疗均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结果全部病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死亡及手术并发症,术后存活18例,死亡2例。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实施亚低温疗法加以有效的颅内压监测可提高脑干出血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立体定位技术 亚低温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川 勾俊龙 +2 位作者 毛群 姚庆海 刘宗惠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减少术中血肿抽吸量和增加术后尿激酶的使用频率对再出血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出血6 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164例,等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术中抽吸血肿量的80%... 目的探讨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减少术中血肿抽吸量和增加术后尿激酶的使用频率对再出血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出血6 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164例,等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术中抽吸血肿量的80%;Ⅱ组仅抽吸20%,并在术后增加尿激酶的使用频率。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再出血率、术后24 h再出血率、术后30 d病死率、术后30 d病侧肢体运动功能和90 d GOS评分情况。结果Ⅱ组术中再出血率和术后30 d病死率均较Ⅰ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术后24 h再出血率、30 d病侧肢体肌力和90 d 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时,减少术中血肿抽吸量、增加术后尿激酶使用频率能降低病人的术中再出血率及术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立体定位技术 引流术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64排CT导引立体定向治疗脑干出血 被引量:19
16
作者 薛振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1-172,共2页
目的总结64排CT导引下立体定向治疗重症脑干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64排CT导引下,采取立体定向治疗的45例脑干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横窦下小脑入路42例,经颞下入路3例。结果术后18~72 h拔出引流管,血肿清除率85%~95%。随... 目的总结64排CT导引下立体定向治疗重症脑干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64排CT导引下,采取立体定向治疗的45例脑干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横窦下小脑入路42例,经颞下入路3例。结果术后18~72 h拔出引流管,血肿清除率85%~95%。随访3~36个月,按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20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3例。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是治疗重症脑干出血的有效方法,采用64排CT导引有利于选择入路及排除脑干区血管畸形及动脉瘤性出血,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立体定位技术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必松 王如密 郑兆聪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7-240,共4页
高血压脑出血(HICH)占所有住院卒中病人的10%~30%,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近年来,微创血肿清除术兴起后,在HICH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基础研究、手术病例选择、常用术式和常见纤溶剂等角度,对HICH的微侵袭手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立体定位技术 神经内镜
下载PDF
功能神经外科精准时代的助推器——ROSA手术机器人 被引量:18
18
作者 梁国标 陶英群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49-50,共2页
自19世纪末近代神经外科诞生以来,精细操作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永恒话题。近20年,"术中影像"、"脑功能成像"和"神经导航"等技术被视为精准神经外科的里程碑,但这些技术更多应用于脑肿瘤和脑血管病等神经外科亚专业领域。在"精准"... 自19世纪末近代神经外科诞生以来,精细操作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永恒话题。近20年,"术中影像"、"脑功能成像"和"神经导航"等技术被视为精准神经外科的里程碑,但这些技术更多应用于脑肿瘤和脑血管病等神经外科亚专业领域。在"精准"要求极高的功能神经外科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 立体定位技术 精准医疗
下载PDF
MRI立体定向丘脑底核和杏仁核个体化、数字化、可视化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林志国 王跃华 +3 位作者 陈晓光 付宜利 高文朋 周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个体化MRI立体定向丘脑底核(STN)和杏仁核(AM)数字化、可视化图谱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成年男性健康自愿者应用1.5TMRI,在标准的脑立体定向空间做1mm层厚的MRI轴位脑扫描,在MRI上对STN和AM进行识别、手动分割、提取... 目的探讨建立个体化MRI立体定向丘脑底核(STN)和杏仁核(AM)数字化、可视化图谱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成年男性健康自愿者应用1.5TMRI,在标准的脑立体定向空间做1mm层厚的MRI轴位脑扫描,在MRI上对STN和AM进行识别、手动分割、提取、存储和三维重建。结果三维重建的STN和AM表面光滑、形态逼真,清晰的显示了个体STN和AM在标准立体定向空间中的位置,可以直观的观察STN和AM的形态结构。重建后的STN和AM可以任意旋转、缩放及变换颜色。STN前后径较长,上下径和左右径相对较短,表现出典型的“双透镜”结构特点,而AM则表现出典型的“杏仁”形状。结论MRI立体定向个体化的STN和AM数字化、可视化具有可行性,如果要达到指导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的目的,需解决计算机自动化识别、自动配准和分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影像 立体定位技术 脑图谱 丘脑底核 杏仁核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现代立体定向技术在难治性精神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晓峰 李拴德 +6 位作者 杨来启 姜克明 宋世田 张红宾 胡淑芳 李涛 张宏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13-1116,共4页
在立体定向基础上 ,应用CT、MRI、微电极和电阻值联合的多元化定位方法 ,对 12 0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 ,采用不同核团组合的双侧多靶点技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 ,应用CGI、BPRS、PANSS等精神病量表进行术前、术后的对照分析 ,以探讨不同靶点... 在立体定向基础上 ,应用CT、MRI、微电极和电阻值联合的多元化定位方法 ,对 12 0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 ,采用不同核团组合的双侧多靶点技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 ,应用CGI、BPRS、PANSS等精神病量表进行术前、术后的对照分析 ,以探讨不同靶点组合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意义。经过量表术前、术后评估 ,评分差值P <0 0 5。依据减分率标准 ,12 0例患者中 68例显效 ,45例有效 ,7例无效 ,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说明双侧多靶点组合的立体定向技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尤其是新的靶点组合与亚核团的准确定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病 多靶点组合 立体定位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