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2010年修订版) 被引量:13
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1年第11期40-54,共15页
1前言 2003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CSPE)制定并公布了我国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建议[1]。随着心脏起搏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国外大规模临床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以及对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自然病程认识的不断深化... 1前言 2003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CSPE)制定并公布了我国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建议[1]。随着心脏起搏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国外大规模临床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以及对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自然病程认识的不断深化,有必要对2003年公布的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建议进行更新和修订。鉴于此,由CSPE起搏学组,参照2008年6月ACC/AHA/HRS最新公布的“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2],结合我国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工作现状,对2003年植入性起搏器治疗建议进行修订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阻滞 Ⅰ类适应证 束支阻滞 分支阻滞 起搏治疗 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植入 窦房结功能障碍 证据水平 窦房结功能不良 起搏适应证 植入性 修订版 2010
下载PDF
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雪梅 冯晶 汤喜红 《中国医药》 2016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双腔起搏器(DDD)置入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于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安装DDD型人工心脏起搏器的15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根据起搏器治疗适应证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双腔起搏器(DDD)置入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于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安装DDD型人工心脏起搏器的15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根据起搏器治疗适应证将其分为传导阻滞组(75例)和窦房结功能不良组(75例),对2组患者DDD起搏器的动态心电图表现、主要工作模式、心室起搏情况、自身心律失常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判断和比较。结果传导阻滞组和窦房结功能不良组起搏比例≥60%者均多于起搏比例<60%者[88.0%(66/75)比12.0%(9/75)、85.3%(64/75)比14.7%(11/7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导阻滞组患者起搏器心房按需起搏工作模式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0.0%(0.0)比33.3%(25/75)],心室按需起搏/心房同步心室起搏工作模式检出率明显高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53.3%(40/75)比20.0%(15/75)](均P<0.001);双腔按需起搏工作模式检出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35/75)比46.7%(35/75)](P>0.05)。传导阻滞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10.7%(8/75)比24.0%(18/75)],心室起搏融合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52.0%(39/75)比34.7%(26/75)](均P<0.05)。传导阻滞组患者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和感知房性心动过速触发快速心室起搏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2.7%(2/75)比12.0%(9/75),13.3%(10/75)比26.7%(20/75)],房性心动过速和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17.3%(13/75)比38.7%(29/75),2.7%(2/75)比22.7%(1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不同患者DDD起搏器置入后相应的主要工作模式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的各种表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窦房结功能不良 传导阻滞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起搏器植入术后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宁宁 茅翔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4期769-770,共2页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实施起搏器植入术的72例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起搏器干预适应症分为A组(窦房结功能不良,41例)与B组(传导阻滞,31例...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实施起搏器植入术的72例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起搏器干预适应症分为A组(窦房结功能不良,41例)与B组(传导阻滞,3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起搏工作模式[双腔按需起博(DDI)、心房按需起搏(AAI)、心室按需起搏/心房同步心室起搏(VDD/VAT)]、起搏比例、异常以及患者本身心律失常发生率(包括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性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颤动)。结果A组AAI起搏工作模式明显高于B组,VDD/VAT起搏工作模式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DI起搏工作模式、起搏比例、以及异常状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的工作主要模式能够经动态心电图辨别,充分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同时为合理程控起搏器提供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阻滞 窦房结功能不良 起搏器植入术 动态心电图 起搏比例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彦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植入DDD型双腔起搏器的16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其中窦房结功能不良组80例,传导阻滞组80例,比较2组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的动态心电图表现、... 目的探讨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植入DDD型双腔起搏器的16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其中窦房结功能不良组80例,传导阻滞组80例,比较2组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的动态心电图表现、主要的工作模式、心室起搏情况、自身心律失常及起搏器所致的心律失常。结果窦房结功能不良组与传导阻滞组起搏比例≥60%者均多于起搏比例<60%者(82%比18%、85%比1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窦房结功能不良组心房按需起搏工作模式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31%比2%,P <0. 01),而心室按需起搏/心房同步心室起搏工作模式显著低于传导阻滞组(19%比50%,P <0. 01);组间比较,双腔按需起搏工作模式检出率二者无统计学差异(50%比48%)。窦房结功能不良组心室安全起搏检出率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25%比12%,P <0. 05),而心室起搏融合波的检出率则显著低于传导阻滞组(35%比51%,P <0. 05)。窦房结功能不良组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及感知房性心动过速触发快速型心室起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12%比2%,24%比11%,P <0. 05),房性心动过速和频发房性早搏的检出率亦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38%比18%,22%比4%,均P <0. 05)。结论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对应的主要工作模式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的各种表现进行识别,全面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为起搏器的合理程控以及自身心律失常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起搏器 窦房结功能不良 传导阻滞
下载PDF
新生儿窦房结功能不良(附19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顾海琴 姚勇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1989年第3期114-115,共2页
自1985年Rein报告了有关新生儿及婴儿窦房结功能不良(Sinus Node Distunction,简称SND)后,已引起新生儿及儿科医师的关注,现将我院1987~1988年收住院诊断为SND 19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19例患儿均于生后1小时~7天内由婴... 自1985年Rein报告了有关新生儿及婴儿窦房结功能不良(Sinus Node Distunction,简称SND)后,已引起新生儿及儿科医师的关注,现将我院1987~1988年收住院诊断为SND 19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19例患儿均于生后1小时~7天内由婴儿室以青紫、心律紊乱、呼吸急促、呕吐等原因转入。男女为8:11,体重1600~4000g。低出生体重儿3例、早产儿2例、过期产儿2例、巨大儿1例;剖腹产3例、宫内窘迫4例。生后1分钟Apgar评3分者1例,评8分者3例,余均为1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功能不良 心律紊乱 呼吸急促 宫内窘迫 过期产儿 婴儿室 SINUS 巨大儿 住院诊断 阿托品试验
原文传递
动态心电图监测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陆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0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监测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行DDD型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存在传导阻滞的患者作为传导阻滞组(50例),存在窦房结功能不良的患者作为窦房结功能不良组(50例).两...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监测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行DDD型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存在传导阻滞的患者作为传导阻滞组(50例),存在窦房结功能不良的患者作为窦房结功能不良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自身心律失常及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结果 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的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30.00%(15/50)、34.00%(17/50),均高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4.00%(2/50)、6.00%(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的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成对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多源性室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22.00%(11/50)、10.00%(5/50)、16.00%(8/50)、10.00%(5/50)、10.00%(5/50),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24.00%(12/50)、8.00%(4/50)、14.00%(7/50)、8.00%(4/50)、10.00%(5/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为26.00%(13/50),高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10.00%(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调整心房感知器的灵敏度后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显著降低.结论 窦房结功能不良和传导阻滞患者治疗过程中植入起搏器,再充分借助动态心电图来监测自身情况,可以让患者对自身心律失常有更为准确的了解,对于心律失常症状的有效防治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适宜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功能不良 传导阻滞 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其银 张优 +4 位作者 张宇桢 张方芳 邹操 陈弹 惠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伴快-慢综合征(TB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RFCA治疗的PAF患者118例,依据术前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分为3组:PAF伴TBS为第1组(16例);PAF伴窦房结功能不良(SND)但不伴TBS为第2...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伴快-慢综合征(TB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RFCA治疗的PAF患者118例,依据术前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分为3组:PAF伴TBS为第1组(16例);PAF伴窦房结功能不良(SND)但不伴TBS为第2组(12例);单纯PAF为第3组(90例)。比较术后各组的房颤(AF)复发率、起搏器(PM)植入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Holter中的最长RR间期(MRRI)值。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第1组的AF复发率和PM植入率与第3组无差异(P>0.05);第2组在AF复发率和PM植入率上均显著高于第1组(P<0.05)和第3组(P<0.05)。第1组术前的MRRI(MRRI0)显著高于第2、3组(P<0.05);第1组术后3个月的MRRI(MRRI3)与第3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F伴TBS患者,无论是否合并SND,均可选择行RFCA;而PAF伴SND,但不伴TBS的患者,应首选PM植入加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快-慢综合征 窦房结功能不良 导管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应用食道心房调搏术诊断小儿窦房结功能不良 被引量:1
8
作者 孟浦 李佩玲 黄显湘 《武汉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70-71,共2页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测定,212例正常小儿和26例窦房结功能不良(SND)患儿的窦房结功能,结果正常小儿窦房结功能上限为: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6岁1050ms,>6岁1150ms;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350ms;窦房结恢复时间指数(SNRTI)l.6;窦...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测定,212例正常小儿和26例窦房结功能不良(SND)患儿的窦房结功能,结果正常小儿窦房结功能上限为: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6岁1050ms,>6岁1150ms;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350ms;窦房结恢复时间指数(SNRTI)l.6;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6岁130ms,>6岁150ms。SND患儿各项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上限,部分患儿检出异位逸搏和窦房结恢复时间继发延长现象。本文证实,经食道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功能为一种无创性心电生理检查,其结果可靠,耐受性好,是小儿SND诊断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心房调搏 窦房结功能不良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关键转录因子在生物起搏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邹强 黄从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窦房结(SAN)是心脏的主要起搏点,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调节心脏的正常搏动。SAN结构和功能异常会导致窦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由于SAN起搏和传导功能异常,窦房结功能不良(SND)是目前起搏器植入最主要的原因。虽然起搏器在SN... 窦房结(SAN)是心脏的主要起搏点,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调节心脏的正常搏动。SAN结构和功能异常会导致窦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由于SAN起搏和传导功能异常,窦房结功能不良(SND)是目前起搏器植入最主要的原因。虽然起搏器在SND治疗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但其仍存在许多弊端,如缺乏生理性自主调节,没有与儿童成长相适应的起搏器等。为了弥补电子起搏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起搏 转录因子 窦房结功能不良 起搏器植入 SAN结构 窦性心律失常 功能异常 上腔静脉
原文传递
慢-快综合征心房电重构和逆向电重构现象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李广平 王景安 +2 位作者 许纲 刘恩照 杨万松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建立犬窦房结功能不良(SND)下心房快速刺激心房颤动(房颤)的模型,探讨缓慢心律失常下慢-快综合征发生的心房电重构和逆向电重构现象。方法:12只健康成年犬用甲醛损伤犬窦房结建立SND模型,于左、右心房外膜7个部位自身前后... 目的:建立犬窦房结功能不良(SND)下心房快速刺激心房颤动(房颤)的模型,探讨缓慢心律失常下慢-快综合征发生的心房电重构和逆向电重构现象。方法:12只健康成年犬用甲醛损伤犬窦房结建立SND模型,于左、右心房外膜7个部位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变化及离散度、房颤的诱发率及AERP的恢复过程。结果:SND和心房快速刺激可导致犬心房各部位AERP缩短,AERP离散度增高。心房快速刺激终止后,AERP逐渐恢复,且左心耳AERP恢复过程慢于右心耳。低位右心房及左心耳部位的期前兴奋更易诱发房颤。结论:SND可致心房各部位AERP缩短且程度不同,是SND时易发生房颤的电生理基础,SND本身引起的心房电重构是慢-快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机制,心脏电学顿抑是重要的电生理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功能不良 心房电重构 逆向电重构 心脏电学顿抑
原文传递
窦房结缝隙连接蛋白与电传导性的增龄变化
11
作者 熊辉 王梦洪 《江西医药》 CAS 2006年第11期924-926,共3页
关键词 窦房结功能不良 缝隙连接蛋白 传导性 增龄变化 窦性心动过缓 折返性心动过速 窦房传导阻滞 动作电位
下载PDF
浅析2008年窦房结功能不良起搏器治疗指南
12
作者 马洪山 武琦 白如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9期1052-1053,共2页
关键词 治疗指南 窦房结功能不良 美国心脏病协会 起搏器 美国心脏协会 器械治疗 美心律
下载PDF
频率适应性起搏
13
作者 刘柱柏 谢鸿发 张雪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31-341,共11页
生理性起搏旨在重建心脏的节律和激动顺序。较多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存在窦房结功能不良,对运动和情绪不能作出正常的心率反应,即变时功能不良;而有些患者[例如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房信号不适于房室跟踪起搏。这些问题使得人... 生理性起搏旨在重建心脏的节律和激动顺序。较多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存在窦房结功能不良,对运动和情绪不能作出正常的心率反应,即变时功能不良;而有些患者[例如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房信号不适于房室跟踪起搏。这些问题使得人们去寻找心房以外的信号来改善起搏频率,促进了人工传感器(sensor)的发展并应用于起搏技术中。频率适应性起搏(rate adaptive pacing)是指起搏器通过传感器感知体内生理、生化及物理参数的变化随时自动调整起搏频率。传感器模拟正常窦房结的反应,满足运动和非运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起搏 频率适应性 窦房结功能不良 植入起搏器 心房颤动 心率反应 起搏频率 传感器
原文传递
14例窒息新生儿窦房结功能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维本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78-278,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窦房结功能不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心电散点图揭示窦房结变时功能不良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亚莉 武娟 +3 位作者 向晋涛 李艳红 刘莉 杨晴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6期553-555,共3页
1例男性,80岁,因"胸部不适"住院治疗,动态心电图1hRR间期散点图呈现双层分布,锯齿状;1hLorenz-RR散点图呈分岔或分离图形,相应片段心电图不同心率谱呈不间断的变换。此揭示窦房结变时功能不良。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电散点图 窦房结变时功能不良
原文传递
运动性晕厥植入起搏器一例
16
作者 吕慧 姜涛 +2 位作者 王红宇 边云飞 杨志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1期72-74,共3页
本文报道一例起搏器植入后改善运动性晕厥症状的病例。中年女性,半年内发生活动后晕厥数次,可自行恢复意识,入院后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及冠脉造影均未见异常,行平板运动试验提示运动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考虑诊断... 本文报道一例起搏器植入后改善运动性晕厥症状的病例。中年女性,半年内发生活动后晕厥数次,可自行恢复意识,入院后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及冠脉造影均未见异常,行平板运动试验提示运动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考虑诊断为窦房结变时功能不良,遂予起搏器植入治疗,随访半年患者再未出现运动后晕厥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晕厥 心脏变时功能不良 窦房结变时功能不良 起搏器植入
下载PDF
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
17
作者 解新星 侯应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是指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心率不能随代谢增加而增快的病理状态,是病窦综合征(SSS)的一种特殊形式。临床上常继发于心力衰竭、冠心病、SSS等各种心脏疾病,其不但反映基础疾病严重程度,而且还可提示疾病的长期预后。运... 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是指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心率不能随代谢增加而增快的病理状态,是病窦综合征(SSS)的一种特殊形式。临床上常继发于心力衰竭、冠心病、SSS等各种心脏疾病,其不但反映基础疾病严重程度,而且还可提示疾病的长期预后。运动负荷试验是通用的检测方法,而通过运动训练和选择性地起搏治疗则可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病窦综合征 综述 窦房结变时功能不良 心力衰竭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