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骨关节炎骨赘放射学大小与负重位下肢力线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侯志超 李凯 卫小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279-1283,共5页
[目的]探讨膝OA患者膝关节放射学骨赘大小与负重位下肢力线的关系。[方法]对40例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共40膝),利用躯体X线测量系统进行负重位下肢力线的测量。将膝关节正位X线片导入计算机,应用Photoshop软件... [目的]探讨膝OA患者膝关节放射学骨赘大小与负重位下肢力线的关系。[方法]对40例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共40膝),利用躯体X线测量系统进行负重位下肢力线的测量。将膝关节正位X线片导入计算机,应用Photoshop软件长度测量工具分别测量股骨远端、胫骨平台宽度和骨赘长度。骨赘长度与骨端宽度的比值,称为骨赘突起指数。应用SPSS软件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评价测量者内及测量者间骨赘突起指数重复性,探索膝OA患者膝关节放射学骨赘大小和负重位下肢力线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膝OA患者负重位下肢力线平均为:12.53°±5.62°。测量者内及测量者间骨赘突起指数有较好相关性,r接近1(P<0.001)。负重位下肢力线与股骨内侧髁骨赘突起指数呈正相关(r=0.530,P<0.001),与胫骨平台内侧骨赘突起指数呈正相关(r=0.618,P<0.001)。负重位下肢力线与股骨外侧髁(r=-0.008,P=0.961)、胫骨平台外侧(r=0.244,P=0.129)骨赘突起指数间无相关性存在。[结论]膝OA患者股骨内侧髁骨赘突起指数、胫骨平台内侧骨赘突起指数与负重位下肢力线呈正相关,机械应力通过生物化学因素促使骨赘的形成可能是此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骨赘 突起指数 下肢力线
原文传递
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膝关节骨赘与下肢力线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国华 廖永建 +1 位作者 格鹏飞 邵建赟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39-741,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大骨节病(KBD)患者膝关节骨赘大小与下肢力学轴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00例经临床确诊的成人KBD患者,运用数字化X线影像(DR)系统拍摄其1个膝关节前后位片(包括股骨远端1/2和胫骨近端1/2),并通过DICOM2.0软件测... 目的探讨成人大骨节病(KBD)患者膝关节骨赘大小与下肢力学轴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00例经临床确诊的成人KBD患者,运用数字化X线影像(DR)系统拍摄其1个膝关节前后位片(包括股骨远端1/2和胫骨近端1/2),并通过DICOM2.0软件测量并计算骨赘长度、股骨胫骨角、胫股关节间隙比、骨赘突起指数。通过Peamon相关检验评价成人KBD患者膝关节骨赘突起指数和股骨胫骨角、胫股关节间隙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00个受检关节股骨胫骨角均值为(165.97±4.02)度,其与股骨内侧髁骨赘突起指数[(6.54±3.12)%]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24,P〈0.01],与胫骨内侧平台骨赘突起指数[(7.14±3.40)%]呈正相关(r=0.578,P〈0.01)。受检关节胫股关节间隙比为O.61±0.13,其与股骨内侧髁骨赘突起指数呈正相关(r=0.531,P〈0.01),与胫骨内侧平台骨赘突起指数呈正相关(r=0.563,P〈0.01)。结论成人KBD患者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和胫骨内侧平台骨赘大小与下肢力线之间有相关性,下肢生物力学的改变可能参与并介导了膝关节骨赘的生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骨赘 下肢力线 股骨胫骨角 骨赘突起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