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减退与海马结构的突触素改变 被引量:56
1
作者 洪岸 姚志彬 +1 位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将大鼠分为老年学习记忆损害组和正常组,用Morris水迷官测试老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老年损害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青年组和老年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P<0.01);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也较之显著减... 将大鼠分为老年学习记忆损害组和正常组,用Morris水迷官测试老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老年损害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青年组和老年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P<0.01);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也较之显著减少(P<0.01,P<0.05)。单克隆抗突触素(SYP)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其灰度值测定结构表明:老年损害组海马、齿状回SYP免疫反应产物灰度较青年组、老年正常组明显降低;老年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与其海马结构SYP免疫反应产物灰度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老年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结构SYP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记忆 突触 海马结构 大鼠
下载PDF
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减退的神经基础 被引量:23
2
作者 洪岸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0-242,共3页
对由Morris水迷宫分得的青年、老年记忆正常和记忆减退鼠的脑组织分别进行突触、AChE纤维、突触素、小白蛋白神经元以及突触体钙离子浓度([Ca^(2+)]i)、膜流动性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老年记忆减退鼠新皮质、海马... 对由Morris水迷宫分得的青年、老年记忆正常和记忆减退鼠的脑组织分别进行突触、AChE纤维、突触素、小白蛋白神经元以及突触体钙离子浓度([Ca^(2+)]i)、膜流动性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老年记忆减退鼠新皮质、海马结构突触素含量、突触、胆碱能纤维、小白蛋白阳性神经元密度及突触体膜流动性较老年记忆正常和青年鼠明显降低,[Ca^(2+)]i明显增加。老年记忆正常鼠与青年鼠各项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提示各研究指标的异常与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学习记忆减退 突触 神经生理学
下载PDF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与突触素和P物质及血管活性肠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丁义江 哈楠林 +2 位作者 丁曙晴 徐文华 耿建祥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突触素(synapses,SY)、P物质(substanceP,S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epolypeptide,VIP)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transitconstipation,STC)中的变化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病理显微镜分析图像系统... 目的探讨突触素(synapses,SY)、P物质(substanceP,S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epolypeptide,VIP)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transitconstipation,STC)中的变化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病理显微镜分析图像系统,在中倍光镜下计算22例STC患者(STC组)和12例非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的阳性染色区域的面积并进行对比。结果STC组患者结肠内SY、VIP和SP镜下阳性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STC组和对照组SY分别为[(1.53±0.92)×105]μm2和[(3.33±1.09)×105]μm2;两组比较,P<0.001。SP分别为[(1.41±0.85)×105]μm2和[(2.22±1.31)×105]μm2,两组比较,P<0.05。VIP分别为[(1.22±0.72)×105]μm2和[(2.14±1.35)×105]μm2,两组比较P<0.05。结论STC患者存在肠神经系统突触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肠神经递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突触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五味子醇甲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突触素、α-突触核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周妍妍 刘艳丽 +1 位作者 董春雪 闫景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观察五味子醇甲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痴呆小鼠模型,五味子醇甲灌胃给药(10 mg·kg-1.d-1),4周后行为学测试,行为学测试后,断头处死,制作脑组织石蜡切片。HE、尼... 目的观察五味子醇甲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痴呆小鼠模型,五味子醇甲灌胃给药(10 mg·kg-1.d-1),4周后行为学测试,行为学测试后,断头处死,制作脑组织石蜡切片。HE、尼氏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表达。结果五味子醇甲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提高SYP表达,降低α-syn表达。结论五味子醇甲可通过减轻脑组织神经元变性、脱失,改善突触功能等途径起到防治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五味子醇甲 尼氏小体 突触 α-突触 核蛋白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梗塞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翁金森 刘楠 +4 位作者 杜厚伟 陈荣华 张逸仙 王杰华 黄华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中突触素(synaptophys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BMSC治疗...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中突触素(synaptophys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BMSC治疗组(BMSC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BMSC移植前用DAPI标记,BMSC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BMSC(1×106),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术后4 d、7 d和14 d通过平衡木行走、转棒上行走及网屏抓握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观察其恢复状况,并断头取脑,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突触素表达情况。结果:BMSC组缺血周边区脑组织中观察到DAPI染色的阳性细胞。BMSC组术后7 d和14 d神经功能评估明显优于MCAO组和vehicle组(P<0.05 orP<0.01);BMSC组术后4 d、7 d和14 d脑组织中突触素表达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BMSC移植可以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缺血脑组织中突触素生成,BMSC移植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部分是通过促进脑组织中生成突触素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SC MCAO 神经功能 突触
下载PDF
运动对小鼠小脑皮质和脊髓内突触素年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运才 姚志彬 +1 位作者 陈以慈 邝国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3-268,T008,共7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研究C57BL/6J小鼠小脑皮质和脊髓内突触素(p38)的年龄变化以及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突触素年龄变化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信标准差作为运动有效标准。结果显示...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研究C57BL/6J小鼠小脑皮质和脊髓内突触素(p38)的年龄变化以及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突触素年龄变化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信标准差作为运动有效标准。结果显示,24月龄鼠小脑皮质Ⅰ、Ⅴ叶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光密度值(COD值)明显小于13月龄鼠(P<0.01),后者COD值小于5月龄鼠(P<0.01);L4~S1段脊髓灰质Ⅱ、Ⅴ、Ⅶ层,突触素年龄相关的变化不明显(P>0.05)。5月龄小鼠经过8和19个月运动后,小脑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脊髓灰质Ⅱ、Ⅴ层只在19个月运动组显著增高(P<0.05,P<0.01)。表明从青年开始的长期适量运动能够防止随年龄增加的小脑皮质突触素的丢失,促进小脑皮质和脊髓灰质内突触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 小脑 皮质 脊髓 衰老
下载PDF
双侧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A 3区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卿鹏 柴铁劬 +2 位作者 丁红梅 赵仓焕 胡静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4-320,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运动功能及海马CA 3区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复组、患侧电针康复组、双侧电针康复组,每组各10只...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运动功能及海马CA 3区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复组、患侧电针康复组、双侧电针康复组,每组各10只,另设空白组6只。参考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模型,患侧电针康复组电针患侧"曲池""后三里""百会"配合康复训练,双侧电针组电针双侧"曲池""后三里"及"百会"配合康复训练,康复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12次。术后24h,7、14d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 3区GAP-43、SYP表达。结果:术后7、14d,双侧电针康复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康复组和患侧电针康复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GAP-43、SYP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康复组或模型组比较,患侧电针康复组及双侧电针康复组GAP-43、SYP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患侧电针康复组比较,双侧电针康复组GAP-43、SYP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海马CA 3区GAP-43、SYP的表达,而在针刺方法上,双侧电针法较患侧电针法能更好地促进CI/RI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康复训练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 突触 海马CA 3区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突触可塑性机制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媛媛 闵苏 +3 位作者 董军 曹俊 黎平 刘永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突触可塑性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MECT)组、电休克(ECT)组、丙泊酚组、抑郁模型组(简称抑郁组)、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10只,前4组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突触可塑性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MECT)组、电休克(ECT)组、丙泊酚组、抑郁模型组(简称抑郁组)、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10只,前4组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制备抑郁模型。建模成功后,MECT组和ECT组每日1次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和生理盐水后给予电刺激,丙泊酚组腹腔注射丙泊酚但不给予电刺激,连续7d。采用openfield和Morris水迷宫分别评定行为学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突触素(SYP)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MECT组和ECT组的openfield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和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T组Morris水迷宫测验的逃避潜伏期较MECT组、丙泊酚组及抑郁组延长而空间探索时间缩短(P<0.05);MECT组和ECT组较丙泊酚组、抑郁组SYP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MECT组较ECT组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可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后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电休克后海马SYP的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无抽搐电休克 突触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后行为恢复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炳高 王守彪 +2 位作者 郭云良 李永刚 梅广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理。方法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模型(MCAO)。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然恢复组、康复治疗组。利用行为学测试、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理。方法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模型(MCAO)。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然恢复组、康复治疗组。利用行为学测试、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探求早期康复运动对大鼠脑缺血后行为恢复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并阐述其分子机理。结果康复训练组功能评分在手术后14天、21天明显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早期康复运动促进大鼠大脑缺血后的功能恢复,其分子机理可能与缺血半影区GAP-43、P38mRNA的表达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 脑缺血 行为恢复 分子机理 生长相关蛋白-43 突触 神经元损伤
下载PDF
大鼠脑梗死后突触素的变化及针刺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加俊 石岩殊 +2 位作者 韩雪梅 梁雪梅 邬英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脑梗死及电针干预后突触素 (SYP)的动态变化 ,探讨突触可塑性的物质基础、机制及针刺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MCAO)〔1〕,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测定梗死对照组 (A组 )、针刺干预组 (B组 )、正常对照组... 目的 观察大鼠脑梗死及电针干预后突触素 (SYP)的动态变化 ,探讨突触可塑性的物质基础、机制及针刺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MCAO)〔1〕,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测定梗死对照组 (A组 )、针刺干预组 (B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 ,在 6h、2 4 h、3d、7d不同时间点 SYP的动态变化。结果 梗死灶中心区无明显 SYP阳性染色。A组 :梗死灶周围皮质阳性表达率于 6h、2 4 h表达减少 ,3d达最低值 ,7d开始增高但不及正常表达数值。病灶对侧对应区从 6 h始表达增加 ;B组 :针刺后阳性表达率增加。 A组和 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C组无变化。结论  MCAO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 SYP变化明显 ,对侧对应皮层表达亦增加 ,表明存在明显的突触可塑性变化 ,针刺可促进这种可塑性变化 ,可能是主要的脑功能恢复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梗死 突触 针刺疗法 电针 免疫组化 测定
下载PDF
大鼠海马CA3区在学习记忆时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被引量:19
11
作者 潘三强 宿宝贵 +4 位作者 韩辉 吕来清 李仲购 周丽丽 杨晓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 :探讨学习记忆的形成和遗忘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用水迷宫训练大鼠 2 1天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 ,随后停止训练 ,时间分别为 3天、7天及 1 4天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了突触素在大鼠海马CA3区表达的变化... 目的 :探讨学习记忆的形成和遗忘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用水迷宫训练大鼠 2 1天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 ,随后停止训练 ,时间分别为 3天、7天及 1 4天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了突触素在大鼠海马CA3区表达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素的表达弱 ,免疫反应产物呈点状颗粒 ,沿辐射层长轴分布 ,多形层也有散在分布 ;模型组大鼠突触素染色明显比对照组的深 ,密集的小颗粒呈带状沿辐射层排列 ,在辐射层的底部可见一些大的阳性颗粒 ,随着停止训练时间的延长 ,突触素的表达逐渐减弱。结论 :空间学习记忆导致海马CA3区辐射层新突触的形成 ,而随着空间学习记忆的遗忘 ,又致新形成突触的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海马CA3区 突触 突触 记忆 突触区可塑性
下载PDF
灵芝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内突触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袁电杰 张印发 姚春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观察灵芝多糖(GLP)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突触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双侧海马内一次性注射β-淀粉样多肽25~35片段(Aβ25~35)制作大鼠AD模型;ip不同浓度的灵芝多糖溶液进行治疗,连续7 d,每天1次... 目的:观察灵芝多糖(GLP)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突触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双侧海马内一次性注射β-淀粉样多肽25~35片段(Aβ25~35)制作大鼠AD模型;ip不同浓度的灵芝多糖溶液进行治疗,连续7 d,每天1次;Morris水迷宫检测动物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透射电镜技术结合图象分析方法比较各组大鼠海马CA1,CA3区突触素表达、突触的数密度和面密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灵芝多糖75,50 mg.kg-1能显著降低大鼠水迷宫实验的平均潜伏期,升高跨越平台次数;亦能显著升高大鼠海马突触素的表达(P<0.01)及突触的数密度(Nv)和面密度(Sv)(P均<0.01)。结论:灵芝多糖能显著升高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内降低的突触素/突触,此可能是增强大鼠学习记忆产生抗痴呆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多肽 海马 突触 灵芝多糖
原文传递
突触素的若干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85-89,共5页
关键词 突触 神经递质 突触囊泡 神经元 组织学分布 生理作用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AD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和PSD-9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亢亢 孔立红 +6 位作者 王颖 姚国晋 余超超 高珊 沈峰 孟培燕 王亚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39-2542,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AD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素(SYN)和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比较不同频率电针的作用差异。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2Hz电针组,30Hz电针组和50Hz电针组,每组10只。3个电针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AD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素(SYN)和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比较不同频率电针的作用差异。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2Hz电针组,30Hz电针组和50Hz电针组,每组10只。3个电针组均选用"百会"和"肾俞"穴,电针频率分别为2Hz、30Hz和50Hz,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日,共治疗2个疗程。运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和PSD-95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能有效提高AD大鼠海马神经元SYN和PSD-95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电针频率与SYN、PSD-95蛋白的表达的提高程度成正比,3个电针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对AD的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SYN、PSD-95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强突触可塑性而实现的,电针治疗作用的强弱与电针频率有关,其中高频电针组(50Hz)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不同频率电针 突触 突触后致密物-95
原文传递
厚朴酚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卢弢 许隽 俞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844-4850,共7页
目的研究厚朴酚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采用慢性温和不可知应激(CUMS)制备抑郁模型,ig给予不同剂量的厚朴酚(20、4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 mg/kg),共给药28 d。观察各组大鼠自发活动、... 目的研究厚朴酚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采用慢性温和不可知应激(CUMS)制备抑郁模型,ig给予不同剂量的厚朴酚(20、4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 mg/kg),共给药28 d。观察各组大鼠自发活动、强迫游泳时间、糖水偏好程度3项行为学指标;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脑内海马、皮质、纹状体区域的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素(SYP)的m 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区域MAP-2、GAP43、SYP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内海马区域MAP-2、p-MAP-2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自发活动减少、糖水偏好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厚朴酚各剂量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自发活动能力,增加慢性应激大鼠糖水消耗量,减少慢性应激大鼠在强迫游泳中的不动时间(P<0.05、0.01);提高慢性应激所致的大鼠海马区MAP-2 m RNA及蛋白水平的降低(P<0.05);促进大鼠脑内海马区p-MAP-2蛋白表达(P<0.05),显著提高p-ERK的表达(P<0.05)。结论厚朴酚可以通过ERK通路影响MAP-2的磷酸化,增加MAP-2的表达,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可塑性,发挥其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厚朴酚 神经元可塑性 微管相关蛋白-2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 突触
原文传递
苯甲酸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海马突触素和钙结合蛋白免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凤华 谭会兵 +1 位作者 左萍萍 葛秦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 探讨苯甲酸雌二醇对大鼠海马CA1区、齿状回突触素 (synaptophysin ,Syn)及钙结合蛋白(calbindinD2 8k ,CaBP ,parvalbumin ,PV)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大鼠卵巢切除 (OVX)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结合图象分析的方法。结果 OVX组大鼠... 目的 探讨苯甲酸雌二醇对大鼠海马CA1区、齿状回突触素 (synaptophysin ,Syn)及钙结合蛋白(calbindinD2 8k ,CaBP ,parvalbumin ,PV)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大鼠卵巢切除 (OVX)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结合图象分析的方法。结果 OVX组大鼠海马CA1区及齿状回突触素、PV ,CaBP积分光密度及面积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补充苯甲酸雌二醇 35d ,这 3项指标的积分光密度及面积密度均告恢复 ,与OVX组相比 ,呈显著性差异。结论 苯甲酸雌二醇可能通过调节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密度 ,为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缓解AD病人的症状提供结构基础 ,并通过维持胞内Ca2 + 的恒定达到保护神经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雌二醇 突触 钙结合蛋白 海马 绝经期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梗死周边区GAP-43和Sy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传玉 梅元武 张小乔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梗死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并随机分为TMS组和自然...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梗死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并随机分为TMS组和自然恢复组,前者给予TMS治疗,后者常规饲养,另选5只雄性SD大鼠作为对照组。以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对照组及两缺血组缺血后1、3、7、14、28d梗死周边区GAP43和Syp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后梗死周边区GAP43表达自术后1、3d开始增高,第7d达到高峰,自第14d开始降低;Syp于缺血后1d表达减少,3d达最低值,7d开始增高但不及对照组,14、28d表达高于对照组;TMS组梗死周边区GAP43和Syp的表达分别在7、14d和14、28d时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TMS可促进脑卒中后梗死周边区GAP43和Syp的表达,并可能具有促进突触再建和增强、完善再建突触效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经颅磁刺激 生长相关蛋白-43 突触 大鼠
原文传递
电针风池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突触素、生长相关蛋白-43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韩清 徐鸣曙 +2 位作者 张英杰 徐佳 葛林宝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6期674-680,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风池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 GAP-43)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 目的观察电针风池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 GAP-43)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电针双侧风池穴对电针组大鼠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至动物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YN和GAP-4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电针组造模后2h和造模后6dBederson评分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造模后6d海马和皮层SYNIOD值和GAP-43IOD值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造模后6d海马和皮层SYNIOD值和GAP-43IOD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风池穴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GAP-43和SYN的表达,表明电针可以促进轴突再生,对突触的可塑性具有正向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风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突触 生长相关蛋白-43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GM_1对大鼠脑液压伤后行为和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崔尧元 张桂运 +7 位作者 李秋平 张晓彪 张煜 胡凡 朱卫 周浩 江瀛川 余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3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脑液压伤后GM1与学习记忆、脑内一氧化氮、突触素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液压损伤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治疗组、损伤组和对照组。观察伤后学习记忆改变 ,检测一氧化氮合酶 (NOS)、一氧化氮 (NO)、突触素和海... 目的 :探讨大鼠脑液压伤后GM1与学习记忆、脑内一氧化氮、突触素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液压损伤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治疗组、损伤组和对照组。观察伤后学习记忆改变 ,检测一氧化氮合酶 (NOS)、一氧化氮 (NO)、突触素和海马、皮质及基底节区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治疗组学习记忆成绩高于损伤组 ,NOS、NO明显降低 ,治疗组海马CA1区突触素显著增多 ,皮质、海马和基底节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GM1能减少海马和皮质细胞凋亡 ,可能有利于促进脑损伤后神经行为和记忆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GMl 大鼠 脑液压伤 行为 记忆 一氧化氮 突触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脑梗死大鼠运动训练后星形胶质细胞与突触和运动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6
20
作者 谭来勋 孙圣刚 +2 位作者 张双国 吴旭 管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81-584,共4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大鼠运动训练后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触和运动功能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将120只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康复组、抑制组、盐水组和对照组,以横木行走试验评定运动功能,在7,21,42d应用电镜和免疫组织... 目的研究脑梗死大鼠运动训练后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触和运动功能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将120只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康复组、抑制组、盐水组和对照组,以横木行走试验评定运动功能,在7,21,42d应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突触素等的变化。结果康复组大鼠3周末的运动功能评分为(3.2±0.3)分,6周末为(5.8±0.9)分,对照组3周末为(1.8±0.5)分,6周末为(2.6±0.8)分;抑制组3周末为(1.6±0.9)分,6周末为(2.1±0.7)分。康复组比对照组和抑制组高,P<0.01。在8000倍电镜视野下,康复组3周末脑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为(5.8±0.3)个,6周末为(8.5±0.8)个;3周末突触数目为(12.3±1.3)个,6周末为(16.3±1.4)个。星形胶质细胞和突触数目呈同步增多,两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显示,康复组脑梗死周边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突触素阳性信号密度值也在3,6周末高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1)。结论脑梗死大鼠运动训练可促使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加强突触重建和功能修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可能在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突触可塑性 康复 脑梗死 运动功能评分 模型大鼠 突触 训练后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