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8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77
1
作者 李婧 谭清美 白俊红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3-55,65,共14页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个方面分别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考察1998~2007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创新的空间相关与集聚。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创新存在显...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个方面分别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考察1998~2007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创新的空间相关与集聚。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及沿海地区形成了创新活动的密集带;地理区位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均会对区域创新产出及其空间相关性产生影响,而又以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更大;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均显示出创新投入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但静态模型对空间相关性产生过高估计的偏误,应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由于分离出了投入变量以外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使偏误得以部分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空间计量 静态空间面板 动态空间面板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空间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524
2
作者 杨慧梅 江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5,共13页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04-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04-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较之高生产率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低生产率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就机制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两个渠道。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主成分分析 空间计量
下载PDF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能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吗? 被引量:482
3
作者 徐敏 姜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1,共19页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从时间维度和区域差异视角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中国城乡消费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作用效果存在差异。1...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从时间维度和区域差异视角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中国城乡消费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作用效果存在差异。1993~2002年产业结构升级拉大城乡消费差距,而2003~2012年“减缩”作用显著,且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消费差距影响不显著,但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部拉大城乡消费差距;西部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发展、政府行为等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经济开放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等拉大城乡消费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乡差距 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县级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04
4
作者 龙小宁 朱艳丽 +1 位作者 蔡伟贤 李少民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1-53,共13页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00—2006年县级企业所得税税率和营业税税率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县级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我国县级政府在其辖区内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和营业税税率上都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00—2006年县级企业所得税税率和营业税税率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县级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我国县级政府在其辖区内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和营业税税率上都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竞争行为;第二,县级政府在外资企业税率上的空间竞争程度要明显高于它在内资企业税率上的空间竞争程度;第三,县级政府与地级市外邻县之间的空间竞争程度显著高于它与地级市内邻县的空间竞争程度;第四,位于内陆省份的县相对位于沿海省份的县,其对邻县的税收政策更加敏感,说明前者在与邻县的竞争过程中更加注重税收上的竞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竞争 空间计量 所得税 营业税
原文传递
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96
5
作者 任英华 徐玲 游万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15,共12页
本文构建了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28个省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集聚在省域之间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创新、经济基础对金融集聚促进作用显著;对外开放在期初对金融... 本文构建了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28个省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集聚在省域之间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创新、经济基础对金融集聚促进作用显著;对外开放在期初对金融集聚有显著的正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正逐渐减弱;人力资本对金融集聚促进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个吸收和消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创新 空间相关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动力因素测度研究 被引量:191
6
作者 熊湘辉 徐璋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63,共20页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其动力。研究方法:选取26个新型城镇化指标,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测度我国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水平。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内源动力、外向动力、政府动力、市场动力4个方面设定16...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其动力。研究方法:选取26个新型城镇化指标,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测度我国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水平。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内源动力、外向动力、政府动力、市场动力4个方面设定16个指标来测度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区域之间水平差异较大,这与城镇化发展动力密切相关。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动力大于外部动力,政府动力和内源动力相当。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市场动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政府动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外向动力提升区位优势,以内源动力优化城镇发展格局。研究创新:将城镇化的水平和动力结合起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动力差异。研究价值: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所提出的建议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 动力研究
原文传递
农地流转、禀赋依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184
7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75,共11页
以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目的的农地流转能否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让人顾虑。本文以中国30个省份为数据分析对象,通过线性回归模型、SLM、SEM选择,对6个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现阶段农地流转不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离地失业或者滞... 以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目的的农地流转能否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让人顾虑。本文以中国30个省份为数据分析对象,通过线性回归模型、SLM、SEM选择,对6个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现阶段农地流转不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离地失业或者滞留在农地是农民流转农地后可能的劳动力走向。在寻找农地流转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依赖的中间变量时发现:农地流转依赖于工业化解决农地流转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地区差异;农村工业化存在单独的以及与农地流转互补的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占有禀赋的改善与降低不是实践可行的农地流转转移劳动力依赖条件;农地流转受农户户均耕地经营面积大小影响依赖于农业机械投入的增加推进(或阻滞)农村劳动力转移;弱化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但不存在着与农地流转的依赖互补。因此在无法断言现有农地流转速度及规模与外部条件是否存在潜在均衡时,推进农地流转更需要寻找并完善辅助农地流转制度安排目标实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村劳动力转移 禀赋依赖 空间计量 交叉乘积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创新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3
8
作者 钱晓烨 迟巍 黎波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7-121,共15页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通过影响技术创新和传播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本文利用省际数据,引入空间回归方法,包括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首先估计了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再进一步引入二阶段回归模型,加入空间依赖性...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通过影响技术创新和传播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本文利用省际数据,引入空间回归方法,包括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首先估计了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再进一步引入二阶段回归模型,加入空间依赖性,来估计人力资本通过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本文的主要实证发现包括,从业人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与省域技术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 专利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中国环境规制强度省际竞争形态及其演变——基于两区制空间Durbin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77
9
作者 张文彬 张理芃 张可云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4-44,共11页
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分权、政治集中的分权结构,利用两区制空间Durbin固定效应模型,分析1998~2008年间中国环境规制强度的省际竞争形态及其演变。在1998~2002年间,环境规制强度的省际竞争以差别化策略为主,导致环境规制强度省际差距的扩... 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分权、政治集中的分权结构,利用两区制空间Durbin固定效应模型,分析1998~2008年间中国环境规制强度的省际竞争形态及其演变。在1998~2002年间,环境规制强度的省际竞争以差别化策略为主,导致环境规制强度省际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整体减排的成本效率提升;在2004~2008年间,科学发展观实践的不断深入、环境绩效考核作用的不断强化和考核体系的调整,环境规制的省际竞争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竞争行为趋优,逐步形成"标尺效应",且趋优程度与空间外溢性、是否进入约束性目标密切相关。这为我国环境规制的分权结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经验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省际竞争 分权结构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157
10
作者 桂黄宝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创新效率指数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间计量面板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①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处于倒...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创新效率指数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间计量面板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①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处于倒退状态;②地理邻近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③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来看,企业规模和劳动力两因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投入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工业化进程、政府支持程度及当地科技水平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空间计量 DEA-MALMQUIST指数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 被引量:124
11
作者 马大来 陈仲常 王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7,共11页
本文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测算了我国1998-2011年的省际CO2排放效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效率达到生产前沿后在投入或产出方面所做出的改动最小。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相关性,最后运用1998-... 本文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测算了我国1998-2011年的省际CO2排放效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效率达到生产前沿后在投入或产出方面所做出的改动最小。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相关性,最后运用1998-201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省际碳排放效率表现出较大的省际差异性,东部沿海省份的平均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内陆省份。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走势相对平稳,全国及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则呈现出"U"型曲线的走势,并且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Moran’s I检验显示,省际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集群趋势,而空间LISA图则表明省际碳排放效率不仅具有空间依赖性的特征,同时也有空间异质性的表现;经济规模、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效率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外开放、企业所有制结构以及政府干预对碳排放效率有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对于将来中国提高碳排放效率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着重调整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同时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加强政府的碳减排工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空间计量 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
下载PDF
创新驱动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被引量:123
12
作者 白俊红 王林东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5-1735,共11页
本文以中国大陆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各地区的创新驱动能力进行量化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创新驱动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创新驱动能力最高,... 本文以中国大陆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各地区的创新驱动能力进行量化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创新驱动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创新驱动能力最高,中、西部次之;创新驱动能够显著促进全国和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结论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经济增长质量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影响研究 被引量:106
13
作者 熊湘辉 徐璋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89,共17页
通过测度2004-2013年新型城镇化7个相关指标,将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对新型城镇化指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空间面板模型,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3个方面设定指标来测度中国2004... 通过测度2004-2013年新型城镇化7个相关指标,将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对新型城镇化指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空间面板模型,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3个方面设定指标来测度中国2004-2013年31个省份金融因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是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未来发展中,应通过加大金融机构对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资金支持,改善金融机构对城镇化的服务水平等途径,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金融支持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中国各省经济增长是否收敛? 被引量:105
14
作者 朱国忠 乔坤元 虞吉海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1194,共24页
本文使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1952—2008年省级GDP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发现中国各省人均GDP总体上不存在收敛性;落后省份的增长速度并不比富裕省份的增长速度高。此外,中国各省人均GDP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总体上不是很... 本文使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1952—2008年省级GDP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发现中国各省人均GDP总体上不存在收敛性;落后省份的增长速度并不比富裕省份的增长速度高。此外,中国各省人均GDP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总体上不是很强。我们进一步对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发现东部地区经济不收敛,空间效应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收敛,空间效应不明显。这说明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各省经济增长总体上缺乏收敛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收敛性 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 被引量:98
15
作者 黎翠梅 周莹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7-186,共10页
提升农村消费水平是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数字普惠金融可依托数字信息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增强金融可获性,从而刺激农村消费增长。文章基于我国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 提升农村消费水平是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数字普惠金融可依托数字信息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增强金融可获性,从而刺激农村消费增长。文章基于我国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促进农村消费增长,且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借助数字化支付、信贷、保险等途径直接刺激农村消费增长,数字化支付是最主要的影响渠道;在间接渠道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高居民收入,从而间接促进农村消费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因此,为促进农村消费增长,我国应加快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在因地制宜基础上引导地区间加强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消费 空间计量 数字化支付 农民收入 信贷 保险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 被引量:94
16
作者 文嫮 胡兵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在考虑空间相互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首先,以200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散点图对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空间分析。然后,在文献回顾和梳... 在考虑空间相互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首先,以200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散点图对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空间分析。然后,在文献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人才、技术、宽容、政策、基础设施这5个因素对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作用主要是通过邻近省域间的溢出效应来体现,技术因素在推动当前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宽容和人才因素;而基础设施和政府政策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力并不太显著。研究结论与国外已有研究有一定差异性。最后,就该研究结论展开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空间计量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3
17
作者 王树进 陈宇峰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8-45,共8页
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情况下,本文选取我国省域休闲农业发展的数据,分析了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并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在各省域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 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情况下,本文选取我国省域休闲农业发展的数据,分析了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并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在各省域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和农业技术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市场需求和交通条件对休闲农业发展有正向作用。各地区在发展休闲农业时应因地制宜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同时要考虑到邻近地区的休闲农业状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空间相关 市场需求 影响因素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86
18
作者 赵云鹏 叶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95,共18页
研究目标: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方向及作用强度。研究方法:使用2004~2013年各省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与产业结构数据,选取面板回归、空间计量等方法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 研究目标: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方向及作用强度。研究方法:使用2004~2013年各省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与产业结构数据,选取面板回归、空间计量等方法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且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前期产业结构的改善会进一步促进当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对其邻接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创新: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影响过程及前后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联系。研究价值: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结构 动态面板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调整如何提高地区能源效率?——基于幅度与质量双维度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85
19
作者 于斌斌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7,共12页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将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环境约束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已不大,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提高能源效率最重要、最现实的途径。文章从调整幅度和调整质量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将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环境约束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已不大,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提高能源效率最重要、最现实的途径。文章从调整幅度和调整质量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变化的演变特征和相互关系,并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呈"M"形变化趋势,而且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交互耦合关系。(2)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而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对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效应。(3)东、西部地区能源效率的改善应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为主,以避免单纯地"退二进三"或"腾龙换鸟"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损失,而中部地区在继续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幅度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改善的空间溢出效应来改善周边地区的能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能源效率 DEA—Malmquist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低碳约束下中国物流业效率的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4
20
作者 刘承良 管明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05-1814,共10页
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表征物流业,引入SBM-Undesirable模型,考虑低碳约束下的物流效率,对中国(除港澳台和西藏)的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4年物流业效率进行测度,基于格局-过程-机理框架系统揭示了低碳约束下物流业效率的空间演... 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表征物流业,引入SBM-Undesirable模型,考虑低碳约束下的物流效率,对中国(除港澳台和西藏)的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4年物流业效率进行测度,基于格局-过程-机理框架系统揭示了低碳约束下物流业效率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低碳约束下物流业效率总体偏低,空间分异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带性分异态势。(2)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地方依赖性,效率高值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呈现由"大集中、小分散"向"条带状集聚"变化的特征,而低值区高度锁定于西北和西南半壁。(3)空间集聚性较弱,不断趋于收敛,高效率集聚区表现出"北扩西移"的演化趋势。(4)物流业高效率区与高产值区呈现显著的空间同配性。(5)物流业效率的空间演化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产业集聚、信息化水平、政府调控对物流业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源强度则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对物流业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提高物流业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约束 物流业效率 空间演变 影响因素 SBM-Undesirable模型 空间计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