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联用在稻-蟹共生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光晨 王洋 +1 位作者 白东清 邱金来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为评价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联用在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应用效果,5月中旬,在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6块约80 m^(2)的稻田养成蟹池中,投放同批次的“光合1号”中华绒螯蟹,密度为6 g·m^(-2)。其中3个... 为评价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联用在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应用效果,5月中旬,在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6块约80 m^(2)的稻田养成蟹池中,投放同批次的“光合1号”中华绒螯蟹,密度为6 g·m^(-2)。其中3个平行对照组稻田投喂中华绒螯蟹全价饲料;另3块平行试验稻田投喂拌有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全价饲料(微生态制剂组)。这些复合微生态制剂包括:①水产专用复合预混饲料“营养快线”氨基酸电解质多维;②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复合微生物“利多精”(含1.0×10^(9)CFU·g^(-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破壁花粉);③水产用复合预混饲料“LY-生命素”(主要成分为低聚壳聚糖、复合维生素、DL-蛋氨酸、泛酸钙、啤酒酵母粉)。5个月养殖结果表明: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蟹的生长和基本营养成分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能显著提高蟹蒸煮后的感官品质(P<0.05),提高生殖腺肥满度、蟹肉鲜甜度和香味,使蟹壳红度增加。微生态制剂降低了底泥和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改变了物种组成,使水体中具有氮、磷、硫降解能力的菌-丛毛单胞菌科的比例从23.96%上升到30.82%,但也使底泥中水稻病原菌黄单胞菌目从3.02%上升到7.98%。研究结果可为稻-蟹共生模式中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共生 中华绒螯 品质 微生态多样性
下载PDF
稻蟹共生系统水稻栽培模式对水稻和河蟹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徐敏 马旭洲 王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8-1835,共8页
【目的】稻蟹共生生态系统是一种新型稻田种养模式,对推动水稻种植变革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河蟹放养密度、水稻生长情况及产量、水体生态环境和浮游生物等研究,而关于水稻栽插密... 【目的】稻蟹共生生态系统是一种新型稻田种养模式,对推动水稻种植变革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河蟹放养密度、水稻生长情况及产量、水体生态环境和浮游生物等研究,而关于水稻栽插密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对水稻茎蘖情况、植株生物产量、茎秆构成、产量构成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索通过优化水稻栽插密度以达到水稻性状指标的最佳及产量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完善稻蟹共作模式的技术和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试验共设置养蟹田单穴单株水稻(T1)、单穴双株水稻(T2)、单穴四株水稻(T3)和不养蟹田单穴双株水稻(CK)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处理单元格面积为50 m2,其中养蟹田每试验小格放养规格为12 000只/kg的幼蟹(Ⅲ期仔蟹)900只,生长周期共137 d。于水稻的4个生长时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每试验小区随机选取3个采样点,每点连续选择10穴水稻,分别测定记录水稻茎蘖情况、生物产量、植株性状指标及水稻产量。【结果】与不养蟹稻田相比,相同水稻栽培密度下养蟹稻田可以增加约0.17个有效蘖/穴,提高水稻植株生物产量3.3%,对水稻茎秆构成影响不显著,但对水稻的结实率和穗粒数影响较显著,同时可以增加约11.5%的水稻产量;养蟹稻田内各试验处理间水稻分蘖数受每穴栽插株数影响显著,单穴四株有效穗数最高且显著单穴双株和单穴单株,水稻生物产量以单穴四株最高,水稻茎秆性状则随水稻栽插密度增加呈现逐渐弱化趋势;单穴单株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较其他处理则分别提高6—26个、1.2%—3.6%、1.5%—3.3%,其他性状指标则要低于平均水平。【结论】基于水稻生长性状指标及经济效益分析,养蟹田单穴单株水稻植株性状要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栽培模式 产量构成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蟹共生系统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土壤理化性状和有效养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敏 王武 马旭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3-57,共5页
试验设置养蟹田单穴单株、单穴双株、单穴四株和不养蟹田单穴双株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稻田土壤容重、团聚体含量、pH、有机质、土壤总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和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养蟹稻田相比,养蟹稻... 试验设置养蟹田单穴单株、单穴双株、单穴四株和不养蟹田单穴双株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稻田土壤容重、团聚体含量、pH、有机质、土壤总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和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养蟹稻田相比,养蟹稻田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粒径>0.2 mm团聚体的含量,降低粒径<0.002 mm微团聚体的含量,土壤团聚化程度加强,同时可以调节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但对土壤总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水稻生长后期会显著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养蟹稻田内理化性状和土壤养分含量受栽培模式的影响均不显著。养蟹稻田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稻田,养蟹稻田内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单穴四株水稻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栽培模式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稻蟹共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怡彬 徐洋 +3 位作者 王洪媛 王绍蓬 翟丽梅 刘宏斌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1-939,共9页
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迅速,但其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具有较大争议。为明确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稻田种养模式——稻蟹共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开展微区试验,设置持续淹水... 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迅速,但其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具有较大争议。为明确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稻田种养模式——稻蟹共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开展微区试验,设置持续淹水水稻单作、晒田水稻单作和稻蟹共生3种处理,开展了不同稻田生态系统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稻蟹共生能够降低稻田N_(2)O排放,与持续淹水水稻单作处理和晒田水稻单作处理相比,稻蟹共生处理N_(2)O排放量分别降低23.9%和16.7%。稻蟹共生对CH_(4)排放的影响则取决于水稻单作的水分管理模式。相比于持续淹水水稻单作处理,稻蟹共生处理使CH_(4)排放量降低13.5%;然而相比于晒田水稻单作处理,则使CH_(4)排放量增加34.0%。整体而言,与持续淹水水稻单作处理相比,稻蟹共生处理降低了13.6%的增温潜势;与晒田水稻单作处理相比,却增加了32.6%的增温潜势。冗余分析表明,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受田面水溶解氧和pH以及土壤中NO^(-)_(3)-N含量和pH的影响。综上,从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角度看,与持续淹水水稻单作系统相比,稻蟹共生模式可以降低N_(2)O和CH_(4)等温室气体排放;而与晒田水稻单作系统相比,持续淹水的稻蟹共生模式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N_(2)O CH_(4) 增温潜势
下载PDF
稻蟹共生系统稻田水-土界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5
作者 李伟晶 王洪媛 +3 位作者 徐洋 李浩 翟丽梅 刘宏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551-3567,共17页
【目的】稻蟹共生是中国北方稻作区主要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土界面是稻田系统物质循环热区。研究稻蟹共生系统水-土界面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旨在深入了解该模式下的水土界面微生态环境演变特征,为稻蟹共生系统水体和土壤... 【目的】稻蟹共生是中国北方稻作区主要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土界面是稻田系统物质循环热区。研究稻蟹共生系统水-土界面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旨在深入了解该模式下的水土界面微生态环境演变特征,为稻蟹共生系统水体和土壤生态健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在辽宁省盘锦市典型稻蟹共作区选择8个长期水稻单作系统和8个长期稻蟹共生(>20年)系统,基于稻田水土理化指标测定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2种水稻种植系统对稻田田面水和界面土壤(0—2cm)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1)河蟹引入减少了水土界面特有微生物群落,田面水和界面土壤特有OTUs数量分别降低27.0%和71.2%,对田面水alpha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界面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2)河蟹引入显著改变了水土界面细菌群落结构组成(P<0.05),增加了田面水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0.4%)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39.9%)相对丰度;同时增加了界面土壤球菌门(Planctomycetes)(21.1%)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绿菌门(Ignavibacteriae)(15.1%)与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21.7%)的相对丰度。(3)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既是2种稻田系统水土界面的核心物种,又是共现网络的关键物种,在稳定微生态网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河蟹引入降低了田面水细菌共现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但增强了稻田界面土壤细菌共现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田面水NO3--N浓度和界面土壤pH分别是影响田面水和界面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河蟹引入显著改变了稻田水土界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田面水中营养盐的增加有减弱水体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的风险,但稻蟹共生塑造了更加稳定的界面土壤细菌群落,有助于界面土壤的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田面水细菌 界面土壤细菌 共现网络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宁夏稻蟹共生耦合系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5
6
作者 顾芸 李奎 +3 位作者 陈立婧 沈玺钦 石伟 管卫兵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1-420,共10页
通过对宁夏贺兰县四十里店村稻蟹共生耦合系统浮游植物的研究,分析该模式下稻田与不同水体循环运作中稻田进水口、稻田中间、稻田出水口的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水稻品种为秋优88号,蟹品种为中华绒螯蟹,实验选择4个(3、6、7、10号田)灌... 通过对宁夏贺兰县四十里店村稻蟹共生耦合系统浮游植物的研究,分析该模式下稻田与不同水体循环运作中稻田进水口、稻田中间、稻田出水口的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水稻品种为秋优88号,蟹品种为中华绒螯蟹,实验选择4个(3、6、7、10号田)灌溉鱼塘尾水稻田(试验组)和1个(8号田)灌溉黄河水稻田(对照组)。结果表明:试验组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35种,其中,3号田鉴定出8门153种,6号田鉴定出8门147种,7号田鉴定出7门143种,10号田鉴定出8门159种。对照组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27种。试验组平均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势种13种,对照组优势种9种,均以蓝藻为主。灌溉鱼塘尾水稻蟹田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溉黄河水稻蟹田,表明灌溉鱼塘尾水稻蟹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更加完善与稳定。试验组总碱度、盐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透明度、水温、磷酸盐、pH、溶氧、亚硝酸盐、氨氮存在显著差异(P<0.05)。RDA分析表明,pH、透明度、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耦合模式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2种饵料模式对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性能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帅帅 朱筛成 +4 位作者 张冬冬 潘祯祥 李嘉尧 吴旭干 郑善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8-200,共13页
为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 为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雌蟹和雄蟹体质量均高于传统饵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养殖性能而言,2种饵料模式下,配合饲料组正常幼蟹的平均体质量及产量、1龄早熟蟹平均体质量及其产量、总产量和成活率均略高于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蛋白质代谢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传统饵料组雄蟹血淋巴中的尿素氮含量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酶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雄蟹的α-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雌蟹血淋巴中总抗氧化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和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稻田扣蟹的养殖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和脂类吸收、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提高蟹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 共生 饵料模式 养殖性能 生理代谢
下载PDF
稻田和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蟹种的质量评价
8
作者 杨帅帅 贡毅 +5 位作者 朱筛成 姜晓东 李嘉尧 奚业文 杨艳英 吴旭干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494-502,共9页
池塘和稻田是中华绒螯蟹蟹种(1龄幼蟹)养殖的2种主要方式,尚不清楚这2种养殖方式下蟹种质量是否存在差异。该研究系统比较了稻田配合饲料投喂组(Ⅰ组)、稻田传统饲料投喂组(Ⅱ组)和池塘投喂配合饲料组(Ⅲ组)蟹种的肝胰腺指数和色泽、肥... 池塘和稻田是中华绒螯蟹蟹种(1龄幼蟹)养殖的2种主要方式,尚不清楚这2种养殖方式下蟹种质量是否存在差异。该研究系统比较了稻田配合饲料投喂组(Ⅰ组)、稻田传统饲料投喂组(Ⅱ组)和池塘投喂配合饲料组(Ⅲ组)蟹种的肝胰腺指数和色泽、肥满度、常规生化组成和蟹种在成蟹早期的养殖性能。结果显示:(1)Ⅰ组蟹种的平均肝胰腺指数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就肝胰腺色泽而言,Ⅰ组和Ⅲ组肝胰腺的亮度(L*)显著低于Ⅱ组肝胰腺(P<0.05),而红度(a*)均显著高于Ⅱ组肝胰腺(P<0.05),肝胰腺黄度(b*)最高的是Ⅱ组,而Ⅰ组肝胰腺的黄度(b*)最低(P<0.05);(2)就幼蟹肝胰腺和躯体的常规生化而言,I组雌体肝胰腺和躯体、Ⅲ组雄体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余常规生化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3)就蟹种在成蟹早期的养殖性能而言,Ⅰ组成活率最高,Ⅱ组蜕壳间期最长,且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低,整体上I组和III组的蜕壳周期和质量增加率比较接近。综上所述,在相同的投喂模式下,稻田和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蟹种质量无明显差异,但稻田养殖蟹种的肝胰腺指数、肥满度和肝胰腺红度值优于池塘蟹种,这为稻田养殖蟹种的技术提升和推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 共生 种质量 养殖性能
下载PDF
养蟹稻田田间管理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春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91-92,共2页
稻田养蟹是利用稻田生态环境,通过在水稻田内养殖河蟹,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一种高效立体生态农业,如何解决稻田养蟹生产中的矛盾,在保证河蟹生长安全前提下,实现水稻高产是这项种养技术成败的关键,文中对盘锦地区蟹田田间管理配套技术... 稻田养蟹是利用稻田生态环境,通过在水稻田内养殖河蟹,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一种高效立体生态农业,如何解决稻田养蟹生产中的矛盾,在保证河蟹生长安全前提下,实现水稻高产是这项种养技术成败的关键,文中对盘锦地区蟹田田间管理配套技术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管理 立体种养 共生
下载PDF
稻蟹共生系统根际土壤菌群组成及主要代谢通路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宇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83,共11页
为明确稻蟹共生系统中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主要代谢通路,以水稻单作为对照(CK),利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2种稻田成熟期的根际土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土壤细菌、古菌和真菌的种类、丰度差异以及微生物的主要代谢通路... 为明确稻蟹共生系统中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主要代谢通路,以水稻单作为对照(CK),利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2种稻田成熟期的根际土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土壤细菌、古菌和真菌的种类、丰度差异以及微生物的主要代谢通路差异。结果表明,样品中细菌界占98.09%,古菌界占1.76%,真菌界和其他占0.15%。在细菌门水平上,2种稻田的前4个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4种优势菌门在2种稻田的相对丰度为90.86%;在细菌属水平上,位居前四的菌属在稻蟹共生系统中的相对丰度均高于CK。在古菌门水平上,共有4个优势菌门,其中稻蟹共生系统中的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相对丰度为4.41%,是CK(0.48%)的9.19倍;在古菌属水平上,甲烷螺菌属(Methanospirillum)和甲烷丝菌属(Methanothrix)共占53.63%,是主要菌属。在真菌门水平上,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稻蟹共生系统中的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为72.58%,是CK(64.81%)的1.12倍;在真菌属水平上,相对丰度前十的菌属中,稻蟹共生系统的毛壳菌属(Chaetomium)相对丰度为23.62%,是CK(11.88%)的1.99倍,木霉菌属(Trichoderma)相对丰度为2.56%,是CK(0.92%)的2.78倍。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细菌、古菌还是真菌,稻蟹共生系统的物种数均高于CK。共有1594699个非冗余基因注释到KEGG代谢通路中,分属421类代谢通路,稻蟹共生系统在前20类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均高于CK,说明河蟹引入生物有机肥稻田后丰富了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加强了物种代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根际土壤 菌群组成 代谢通路 宏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盘锦稻蟹种养田水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11
作者 吴元浩 姜玉声 +5 位作者 马悦欣 常尚龙 杜世瀛 窦海琪 张冰倩 包鹏云 《海洋科学前沿》 2023年第2期118-129,共12页
本研究建立一种新的生态调控模式,通过在有河蟹的稻田围隔内加入含有乳酸菌,反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为主的复合微生态制剂,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体中溶解氧,pH,氨态氮、亚硝酸氮和活性磷以及河蟹生长和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以... 本研究建立一种新的生态调控模式,通过在有河蟹的稻田围隔内加入含有乳酸菌,反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为主的复合微生态制剂,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体中溶解氧,pH,氨态氮、亚硝酸氮和活性磷以及河蟹生长和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稻蟹种养田水体内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影响水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的pH、溶解氧、氨态氮、亚硝酸氮和活性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中溶解氧降低14%,氨态氮升高53%,亚硝酸氮升高50%,活性磷升高20%。但氨态氮,亚硝酸氮和活性磷相对含量都很低,同时也为水体带来了N和P等营养物质。水体细菌群落没有显著变化,优势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优势属分别为Limnohabitans、Hydrogenophaga、多核杆菌属、黄杆菌属,Curvibacter。水稻千粒重增加9.14%,扣蟹质量增加11.87%,且均没有病害发生。因此,在稻蟹种养田中应用微生态制剂对水质有显著影响,水体细菌群落基本保持稳定,水稻和扣蟹产量上升,有较好的经济增加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共生 水质 细菌群落
下载PDF
稻蟹共生对稻田病草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李伟晶 王洪媛 +3 位作者 张怡彬 徐洋 李浩 刘宏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64-69,共6页
为明确稻蟹共生对田间病草害的防控作用,通过开展微区试验,设置水稻单作持续淹水模式(RMF)、水稻单作晒田模式(RM-D)和稻蟹共生模式(RC)3种处理,对微区主要杂草和稻瘟病发生情况及水稻产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稻蟹共生模式能基本控... 为明确稻蟹共生对田间病草害的防控作用,通过开展微区试验,设置水稻单作持续淹水模式(RMF)、水稻单作晒田模式(RM-D)和稻蟹共生模式(RC)3种处理,对微区主要杂草和稻瘟病发生情况及水稻产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稻蟹共生模式能基本控制杂草的危害,与水稻单作模式相比,有效控制了水绵的发生,能显著抑制稻瘟病的发生,叶瘟发病率平均降低了14.8个百分点,穗颈瘟发病率平均降低了7.2个百分点,降低了水稻产量但差异不显著。水稻单作晒田模式相对于持续淹水模式,显著增加了三棱水葱[Schoenoplectus triqueter(L.)Palla]的数量,增加了稻瘟病的发生率,叶瘟发病率显著提高了8.3个百分点,穗颈瘟发病率显著提高了4.5个百分点,水稻产量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水分管理 病草害 产量 瘟病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稻蟹生态共养技术创新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夏隆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第3期114-115,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观念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越来越高,这就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天然农产品的需求程度也呈逐年上涨的态势。以对稻蟹生态共养技术的创新为例... 随着我国经济观念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越来越高,这就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天然农产品的需求程度也呈逐年上涨的态势。以对稻蟹生态共养技术的创新为例,更好的实现农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结合 共生 生态环保 绿色低碳
下载PDF
银川稻田养殖条件下中华绒螯蟹成熟阶段的生长、生殖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玺钦 李奎 +2 位作者 刘凯 顾芸 管卫兵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5-830,共6页
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地区稻田养殖条件下中华绒螯蟹成熟阶段的生长、生殖特征,采用统计学、资源生物学等方法分析了蟹的体长、体重、性腺、肝胰腺、条件指数.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规格偏小,这主要受当年气温偏低且采用不投料的粗放... 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地区稻田养殖条件下中华绒螯蟹成熟阶段的生长、生殖特征,采用统计学、资源生物学等方法分析了蟹的体长、体重、性腺、肝胰腺、条件指数.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规格偏小,这主要受当年气温偏低且采用不投料的粗放养殖模式所致.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宽主要分布在32~61 mm,头胸甲长分布在37~59 mm,体重分布在22~101 g,头胸甲宽与头胸甲长呈线性关系,体重与头胸甲宽呈幂函数关系,雌性与雄性有一定差异,雌性的相关性拟合度较雄性高;肝胰腺重与头胸甲宽、肝体指数与头胸甲宽、肝胰腺重与输精管重均呈线性关系,肝胰腺重与卵巢湿重呈二次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中华绒螯 体长 体重 性腺 肝胰腺 条件指数
下载PDF
稻蟹共生种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婷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2期20-21,共2页
稻蟹共生种养模式是一项以水稻为基础,运用田蟹的生活习惯,将合适数量的田蟹投入到稻田里饲养,明显提高经济价值及生态效益的新型种养方式。本文以稻蟹共生种养实验为基础,寻找制约产业发展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共生种养 效益分析 对策建议
下载PDF
生态农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助力--以稻蟹共生和葡萄草鸡模式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璟镒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生态农业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为了探索不同自然条件发展的生态农业对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生态农业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为了探索不同自然条件发展的生态农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以稻蟹共生和葡萄草鸡两种生态农业为例,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总结了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技术服务及培训机制、构建企业和农户联结机制、宣传绿色生态品牌形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农业 共生 葡萄草鸡
下载PDF
稻蟹共生系统的功能及发展策略——以夹沟香糯生态种植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时孜腾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稻蟹共生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农业-渔业联合种养模式,在同等的生态空间内,最大程度优化产业协作模式,充分发挥稻田闲置区域的价值养殖螃蟹,为螃蟹提供资源丰富的生长空间。螃蟹可以在水稻成长期间降低虫害,代谢出丰富的含氮、氧物质,改善... 稻蟹共生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农业-渔业联合种养模式,在同等的生态空间内,最大程度优化产业协作模式,充分发挥稻田闲置区域的价值养殖螃蟹,为螃蟹提供资源丰富的生长空间。螃蟹可以在水稻成长期间降低虫害,代谢出丰富的含氮、氧物质,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生长。稻蟹共生模式极大地改变了水田原生环境系统,促进了生态系统有机资源的再循环。基于系统理论视角经济-生态-社会(EES)生态模式,分析了夹沟香糯稻蟹共生系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并结合我国本土实际,提出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生态农业 系统理论 EEC生态模式 发展策略
下载PDF
崇明稻蟹共生养殖模式的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华楠 项丽 《科学养鱼》 2019年第3期33-35,共3页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整个崇明区的面积广阔,约占上海陆域面积的1/5。崇明县养蟹历史悠久,中华绒螯蟹是当地的特色蟹种。纵观崇明河蟹产业的发展,从原来的小规模、分散型、传统式养殖发展至今,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养殖,...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整个崇明区的面积广阔,约占上海陆域面积的1/5。崇明县养蟹历史悠久,中华绒螯蟹是当地的特色蟹种。纵观崇明河蟹产业的发展,从原来的小规模、分散型、传统式养殖发展至今,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养殖,河蟹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崇明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崇明河蟹的养殖模式具有多样性,而稻蟹共生养殖模式是崇明河蟹养殖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完美结合。因此,对崇明稻蟹共生养殖模式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崇明县 经济效益 养殖 田选择 养殖模式
下载PDF
“稻-沼-蟹”生态模式试验
19
作者 卢志广 任长明 文酉星 《农村能源》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沼-生态模式 共生 绿色食品
下载PDF
稻蟹共生水稻品种的初步筛选
20
作者 刘功义 王慰亲 +5 位作者 徐彩 覃斌 向丽 郑志刚 郑华斌 唐启源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121,共7页
目前适宜用作稻蟹共生的水稻品种特征尚不明确,生产上缺乏专用品种。本试验以19个水稻品种为参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稻蟹共生模式进行田间管理,并对品种开展系统评价,筛选适宜稻蟹共生的水稻品种。结果表明,甬优9号和晶两优1468... 目前适宜用作稻蟹共生的水稻品种特征尚不明确,生产上缺乏专用品种。本试验以19个水稻品种为参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稻蟹共生模式进行田间管理,并对品种开展系统评价,筛选适宜稻蟹共生的水稻品种。结果表明,甬优9号和晶两优1468产量高、生育期适宜、抗倒伏能力强、叶片抗衰老能力较强,适宜在湖南地区作稻蟹共生模式栽培;玉香优261产量高、抗倒伏能力强、叶片抗衰老能力强,但生育期较短,可通过适当推迟播种期用于稻蟹共生模式栽培;而万象优982等其余的16个品种因存在较多缺陷,不适宜作稻蟹共生模式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品种筛选 抗倒伏能力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