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传播职称对科学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基于北京地区事业单位科学传播人员的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丁苏雅 徐丹 +1 位作者 王伊男 王聪 《科普研究》 2020年第5期65-71,96,110,共9页
以北京地区事业单位科学传播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吸引和留住人才两个方面,探究设定科学传播职称对科学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结果显示,设定科学传播职称被认为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方式,与调整已有职称体系相比,... 以北京地区事业单位科学传播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吸引和留住人才两个方面,探究设定科学传播职称对科学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结果显示,设定科学传播职称被认为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方式,与调整已有职称体系相比,被调查者更认同设定科学传播职称的措施,且年龄和从业时间不同的群体对不同措施的相对重要性有不同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人才 科学传播职称 科学传播
原文传递
中日高校培养科学传播人才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琦来 普宏 孟雷 《科普研究》 2013年第4期46-53,共8页
本文以"为什么传播"、"传播什么"和"怎样传播"为分析框架,尝试了中日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与日本相比,我国的科学传播教育表现为培养目标聚焦不足;在"如何传播"上... 本文以"为什么传播"、"传播什么"和"怎样传播"为分析框架,尝试了中日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与日本相比,我国的科学传播教育表现为培养目标聚焦不足;在"如何传播"上没有形成一套课程体系;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虽然集中在理论层面,但对"为什么传播"和"传播什么"的问题并没有系统、深入的课程体系来对应。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教育界、科技界、媒体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科学传播的认识不足以及科学传播领域的研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人才 培养 课程设置 中日 高校
原文传递
中外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忠群 孙红霞 《科技传播》 2016年第23期47-50,75,共5页
科学传播人才决定着科学传播和普及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本文基于大量统计资料,通过考察和分析中外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的不同模式,得出国外科普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受到教育理念的规约,而中国科普人才培养模式虽然逐渐引入教育理念,但是从... 科学传播人才决定着科学传播和普及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本文基于大量统计资料,通过考察和分析中外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的不同模式,得出国外科普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受到教育理念的规约,而中国科普人才培养模式虽然逐渐引入教育理念,但是从根本上并未改变政策和制度的干预。由此,发现我国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人才 培养 问题 对策建议
下载PDF
美国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命科学传播系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岩 《科普研究》 2014年第3期65-74,共10页
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质量评价三个维度对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命科学传播系(LSC)的五套科学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包括LSC的本科、修课式硕士、论文式硕士、主修博士、辅修博士进行了梳理、分析与讨论。重点关注了五套培养模式的培养... 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质量评价三个维度对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命科学传播系(LSC)的五套科学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包括LSC的本科、修课式硕士、论文式硕士、主修博士、辅修博士进行了梳理、分析与讨论。重点关注了五套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差异、本科生课程设置情况、硕士生培养计划、博士生质量评价等内容。研究发现LSC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均紧紧围绕其培养目标展开,呈现出层次化、多样化、富有针对性等特点,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质量评价体系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人才 培养模式 威斯康星大学 生命科学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