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1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社会排斥 被引量:95
1
作者 周林刚 《社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60,共3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欧国家的经济生产方式逐步实现了从福特主义时代向后福特主义时代的转型,经济结构的重建过程(Silver,1995)使得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 社会排斥 “社会剥夺” 种族歧视 社会政策 劳动力市场
下载PDF
真诚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 被引量:36
2
作者 孙宗白 《外国文学研究》 1981年第3期69-72,共4页
多丽丝·莱辛(1919—)诞生于伊朗,四十年代后期移居南罗得西亚。她在成为作家前,曾做过护士与律师的秘书。她的一些小说具有浓郁的非洲风味。在非洲的生活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并深深地渗透在她的作品之中。反对种族歧视是莱辛作... 多丽丝·莱辛(1919—)诞生于伊朗,四十年代后期移居南罗得西亚。她在成为作家前,曾做过护士与律师的秘书。她的一些小说具有浓郁的非洲风味。在非洲的生活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并深深地渗透在她的作品之中。反对种族歧视是莱辛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她目睹种族歧视的残酷性,因此对种族主义者的鞭笞是相当激烈的。争取妇女自由平等的权力是她不少作品中屡次出现的另一主题。这两个主题往往在她的小说中同时并存或交错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种族歧视 女作家 小说家 四十年代 自由平等 作品 种族主义者 主题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英国反就业歧视法与我国立法之完善 被引量:36
3
作者 谢增毅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49,共4页
当前我国存在许多就业歧视现象,应通过立法禁止就业歧视并为受害人提供救济。英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反就业歧视制度。我国应借鉴英国立法,在《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之外,制定单独的《反就业歧视法》,规定禁止歧视的事由、保护范围、... 当前我国存在许多就业歧视现象,应通过立法禁止就业歧视并为受害人提供救济。英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反就业歧视制度。我国应借鉴英国立法,在《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之外,制定单独的《反就业歧视法》,规定禁止歧视的事由、保护范围、各种歧视的方式和判断标准、被告的抗辩事由、举证责任的分配和受害人的救济等内容,以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和公民的平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平等 歧视 性别歧视 种族歧视
原文传递
当代美国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困境 被引量:17
4
作者 梁茂信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0-133,共14页
20世纪后半期 ,美国大都市区人口和资本的离心性流动导致了富有人口、产业和政治权力重心转向郊区 ,中心城市问题丛生 ,陷入积重难返的困境。这种转变滥觞于市场经济机制下科学技术在生产、交通和通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这不仅使郊区成... 20世纪后半期 ,美国大都市区人口和资本的离心性流动导致了富有人口、产业和政治权力重心转向郊区 ,中心城市问题丛生 ,陷入积重难返的困境。这种转变滥觞于市场经济机制下科学技术在生产、交通和通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这不仅使郊区成为城市居民首选的理想居住场所 ,也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扩大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横向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过程中 ,联邦政策的矛盾性对郊区和中心城市反向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 ,社会上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和经济上的排斥泛滥有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权力 居住场所 联邦 主流社会 种族歧视 困境 扩大 当代 滥觞 矛盾性
原文传递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课程与教材建设 被引量:20
5
作者 郑新蓉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29,共4页
多元文化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教育改革运动,它的出现与全球化的移民热潮、弱势族群意识的觉醒、对民族同化主义的质疑以及现代教育模式的批判等因素是密切关联的,是一种基于平等、自由、正义、尊严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主张,它涉及种族、民... 多元文化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教育改革运动,它的出现与全球化的移民热潮、弱势族群意识的觉醒、对民族同化主义的质疑以及现代教育模式的批判等因素是密切关联的,是一种基于平等、自由、正义、尊严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主张,它涉及种族、民族、阶层、性别、宗教、语言、特殊性等多方面的议题。课程和教材的变革是多元文化教育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通过课程反映不同学生的学习型态;让学生了解族群的整体经验,促进文化理解的“敏感性培训”;提升文化理解力和包容力,并能积极采取社会行动,以实现关于社会民主与公正的情感与道德的承诺。多元文化主张对我国教育的民主化和现代化、对新课程的建设是有借鉴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教材建设 课程理论 课程改革 种族歧视 文化理解
下载PDF
佩科拉悲剧探源——评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 被引量:28
6
作者 高继海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9-81,共3页
本文论述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所反映的种族歧视问题 ,阐明白人的主流文化是如何压抑、摧残黑人女孩的 ,揭示小说作者向自己同胞传达的信息 :对压迫要反抗。
关键词 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主流文化 种族歧视 小说 美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歧视成本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抗私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4-80,F003,共8页
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各种歧视 ,其中最为多见和敏感的是性别、种族和民族歧视。歧视的市场结果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能够增加歧视者的收入 ,而是使歧视者和被歧视者同时蒙受损失 ,甚至歧视者为其偏好付出的成本更加高昂。
关键词 性别歧视 种族歧视 民族歧视 统计歧视 非竞争歧视 劳动力市场 歧视成本分析
下载PDF
克林顿政府在肯定性行动中的两难处境 被引量:23
8
作者 朱世达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3-84,共21页
克林顿政府在肯定性行动中的两难处境朱世达自从林登·约翰逊在1965年9月24日签署了第11246号行政命令之后,肯定性行动计划(afirmativeactionprograms)已经在美国实施30年了。关于肯定... 克林顿政府在肯定性行动中的两难处境朱世达自从林登·约翰逊在1965年9月24日签署了第11246号行政命令之后,肯定性行动计划(afirmativeactionprograms)已经在美国实施30年了。关于肯定性行动计划是否有存在与实行的必要的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定性行动 少数种族 行动计划 克林顿政府 黑人 保守主义 精英原则 反向歧视 种族歧视 共和党
原文传递
托妮·莫里森的《爱娃》简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吕炳洪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8-94,共7页
托妮·莫里森的《爱娃》简析吕炳洪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Morrison)自197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蓝眼睛》以后,又有长篇小说《苏拉》、《所罗门之歌》、《黑孩》、《爱娃》以及《爵士乐》先后问... 托妮·莫里森的《爱娃》简析吕炳洪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Morrison)自197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蓝眼睛》以后,又有长篇小说《苏拉》、《所罗门之歌》、《黑孩》、《爱娃》以及《爵士乐》先后问世。其中《爱娃》①(Beloved)尤受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莫里森小说 爱娃 黑人文化 《汤姆叔叔的小屋》 叙述者 黑人文学 奴隶主 种族歧视 福克纳
原文传递
喜闻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有感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家湘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4,共4页
喜闻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有感王家湘八十年代中期一个初夏的下午,美国女作家代表团访问了北京外国语学院,托妮·莫里森是成员之一,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美国黑人女作家,第一次见到托妮·莫里森。在座谈的两个多小时里,我看... 喜闻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有感王家湘八十年代中期一个初夏的下午,美国女作家代表团访问了北京外国语学院,托妮·莫里森是成员之一,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美国黑人女作家,第一次见到托妮·莫里森。在座谈的两个多小时里,我看着她,心里感到十分惭愧。无论如何搜索枯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诺贝尔文学奖 《最蓝的眼睛》 黑人文学 美国黑人 黑人女作家 种族歧视 黑人妇女 叙述者 黑人女性文学
原文传递
1940一1970年美国黑人大迁徙概论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锦山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9-120,共16页
1940一1970年美国黑人大迁徙概论胡锦山1940一1970年是美国经济实力空前增长和社会改革频仍的时代。对美国黑人来说,这一时代更具重要意义。在这30年间,美国黑人人口的地理分布发生了极大变化──400多万黑人从... 1940一1970年美国黑人大迁徙概论胡锦山1940一1970年是美国经济实力空前增长和社会改革频仍的时代。对美国黑人来说,这一时代更具重要意义。在这30年间,美国黑人人口的地理分布发生了极大变化──400多万黑人从南部农村迁徒到北部和西部工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问题 黑人聚居区 第一次大迁徙 种族主义 黑人大迁徙 黑人民权运动 种族歧视 居住隔离 芝加哥 黑人地带
原文传递
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与浙江长兴的教育券实践 被引量:15
12
作者 曹夕多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61,共4页
本文首先对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做一全面系统的介绍 ,并指出目前的研究对于该思想认识的几点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从实施的背景、实施的模式、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对比我国长兴实行的教育券制度与弗里德曼所倡导的教育券制度之间的不同... 本文首先对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做一全面系统的介绍 ,并指出目前的研究对于该思想认识的几点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从实施的背景、实施的模式、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对比我国长兴实行的教育券制度与弗里德曼所倡导的教育券制度之间的不同之处 ,从而说明长兴实行的教育券制度不是照搬照抄美国的教育券制度 ,而是立足于中国实际的、“洋为中用”的教育券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里德曼 教育券 强制入学制度 种族歧视 评价标准
下载PDF
“作为有色人种的我有什么感觉”——评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种族哲学及其命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文培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1-256,共6页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一生致力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她对自己的非洲裔美国人的身份非常骄傲和自豪 ,否认自己有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的“双重意识”...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一生致力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她对自己的非洲裔美国人的身份非常骄傲和自豪 ,否认自己有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的“双重意识”的困惑。她拒绝把黑人当成美国社会的“问题” ,拒绝把黑人描写成种族歧视制度下产生的畸形儿。她在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当时黑人社区内存在的鄙视自己黑皮肤的黑人种族主义思想对黑人灵魂的腐蚀 ,力图唤醒黑人对自己身份的肯定和热爱。然而 ,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高潮过去以后 ,以理查德·赖特为代表的黑人“抗议文学”成为当时黑人文学的主流 ,赫斯顿及其作品被湮没在美国文学的尘埃里无人问津。直到 2 0世纪 6 0年代的黑人权利运动兴起 ,以及黑人民族主义意识的唤醒 ,赫斯顿才在一片荒冢中被重新发现。实际上 ,赖特式的“抗议”与赫斯顿式的“赞美”只是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求得生存的既矛盾又统一的两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拉·尼尔·赫斯顿 种族哲学 民族文化 种族歧视 美国 黑人文学 种族主义
原文传递
奥赛罗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奥赛罗的文化认同李毅莎剧评论家们早已注意到威尼斯白人社会对奥赛罗的种族歧视,然而他们似乎很少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奥赛罗对歧视他的白人社会有没有文化认同的愿望?如果有,白人社会是怎样对待他的文化认同要求的?他... 奥赛罗的文化认同李毅莎剧评论家们早已注意到威尼斯白人社会对奥赛罗的种族歧视,然而他们似乎很少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奥赛罗对歧视他的白人社会有没有文化认同的愿望?如果有,白人社会是怎样对待他的文化认同要求的?他的心理状况和行为模式因此又受到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赛罗 文化认同 种族歧视 威尼斯 白人社会 《奥赛罗》 基督教信仰 自我形象 异教徒 自卑感
原文传递
哎─—咿!听听我们的声音!──美国亚裔文学初探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7-45,共9页
哎──咿!听听我们的声音!──美国亚裔文学初探吴冰谈到美国亚裔文学,首先有个定界问题。美国亚裔文学可以包括所有有美国国籍的亚洲人写的作品,这是广义的定界。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定界,主要指在美国生、美国长的亚裔作家的作品... 哎──咿!听听我们的声音!──美国亚裔文学初探吴冰谈到美国亚裔文学,首先有个定界问题。美国亚裔文学可以包括所有有美国国籍的亚洲人写的作品,这是广义的定界。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定界,主要指在美国生、美国长的亚裔作家的作品。这部分作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 亚裔美国人 日本移民 种族歧视 日裔 集中营 菲律宾人 美国社会 华人 华裔文学
原文传递
爱的乐章——读托妮·莫里森的《爵士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守仁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2-96,共5页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Morrison,1931—)荣获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中国读者的极大兴趣。国内报章杂志对莫里森小说创作已有不少评论介绍,但有关《爵士乐》的专门讨论尚不多见。这部小说发表于1992年,颇能代表莫里森...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Morrison,1931—)荣获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中国读者的极大兴趣。国内报章杂志对莫里森小说创作已有不少评论介绍,但有关《爵士乐》的专门讨论尚不多见。这部小说发表于1992年,颇能代表莫里森的写作风格。本文拟对《爵士乐》作一简略评析,以飨读者。 莫里森1987年发表《心爱的人》,奠定了她在美国文坛的重要地位。小说中主要人物赛丝的生活原型是一个名叫玛格里特·加纳的女奴。据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爵士乐 托妮·莫里森 叙述者 《心爱的人》 美国黑人 主要人物 种族歧视 小说人物 人物意识 小说创作
原文传递
黑人学者与印度公主 被引量:13
17
作者 霍米.巴巴 生安锋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0-176,共7页
在一个被或新或旧的民族与种族的分割所撕裂的世界上 ,少数族裔群体的问题是非常艰巨而棘手的 :对我们而言 ,在一个寡头政治统治的世界上重复民主的旧口号是无益的 ;虽然有许多具备超前眼光的思想家 ,但不管我们多么强烈地……在一片喧... 在一个被或新或旧的民族与种族的分割所撕裂的世界上 ,少数族裔群体的问题是非常艰巨而棘手的 :对我们而言 ,在一个寡头政治统治的世界上重复民主的旧口号是无益的 ;虽然有许多具备超前眼光的思想家 ,但不管我们多么强烈地……在一片喧嚣与矛盾中……展望民主的诞生 ,而民主正被无数不相干的事所遮蔽 ,被每一种自私的艺术所困扰 ,无论如何 ,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我的问题是———美国的黑人如何参与这场运动并且从智性上加强它 ,为了他们自己 ,也为了所有人的利益。《七十载盛观 :186 8— 193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 杜波依斯 学者 小说 人物形象 种族歧视 印度
原文传递
二战对美国民权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谢国荣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21,143,共10页
二战期间,为“四大自由”而战成为美国参战的官方目的。这使得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虽然二战没有改变黑人问题在美国政治中的边缘地位,但二战反法西斯的战争性质以及战时经济的发展为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创造了更好... 二战期间,为“四大自由”而战成为美国参战的官方目的。这使得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虽然二战没有改变黑人问题在美国政治中的边缘地位,但二战反法西斯的战争性质以及战时经济的发展为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创造了更好的空间。二战冲击了白人种族主义对美国社会的控制,促进了黑人民权组织的发展,激发了黑人争取民权的战斗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 民权运动 战斗精神 种族歧视 平等权利
原文传递
《他们眼望上苍》的民间狂欢节因素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广兴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8,共7页
虽然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种族内部的不平等有深刻的揭露,但小说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作品通过民间狂欢的形式表达了对等级森严的官方世界的反抗和对众生平等的乌托邦世界的向往。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这部... 虽然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种族内部的不平等有深刻的揭露,但小说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作品通过民间狂欢的形式表达了对等级森严的官方世界的反抗和对众生平等的乌托邦世界的向往。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这部小说中的民间狂欢节因素:全民平等的狂欢广场、加冕脱冕的狂欢节主题和狂欢节上死亡的双重意义;进而显示了作者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关照和对生死大事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们眼望上苍》 赫斯顿 种族歧视 性别歧视 民间狂欢节 小说 主题 美国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小说《娇女》与美国文学、文化史的“对话”──兼论托妮·莫里森对重建美国黑奴文学的贡献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怀久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8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在小说《娇女》中,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构建了双重“对话”关系。一是与美国文学史“对话”:美国文学在摆脱对欧洲文化的依附中诞生,但旨在表现民族之声的文学中,为黑奴解放疾呼的力作...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在小说《娇女》中,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构建了双重“对话”关系。一是与美国文学史“对话”:美国文学在摆脱对欧洲文化的依附中诞生,但旨在表现民族之声的文学中,为黑奴解放疾呼的力作寥寥无几。《娇女》把种族压迫的主题从背景推向了前景,为重建美国黑奴文学作出了贡献。二是与美国文化史“对话”:蓄奴制文化的滞后性和渗透性,使种族歧视和压迫至今仍是困惑着美国政治文化的严重问题。《娇女》以开放性的艺术思维,让小说中的人物用自己的声音来展示“肤色的惩罚”所带来的“黑色的愤怒”,并让众多人物以各各不同的声音相互交锋,在争辩之中共同完成对于“美国人种”的“复杂命运”的理性思索,从而对美国文化提出道义的质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美国文学史 蓄奴制 美国小说 巴赫金 文化史 种族歧视 娇女 复调小说 主人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