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力量训练联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武永富 付强 +5 位作者 庞江娜 赵欣 赵林芳 田晓宾 王江泳 冯建书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2585-2588,2593,共5页
目的分析核心力量训练与神经根封闭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进行神经根封闭治疗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2组... 目的分析核心力量训练与神经根封闭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进行神经根封闭治疗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进行神经根封闭治疗,研究组术后第2天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照组术后第2天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VAS和JOA评分,对术后12个月的2组患者进行评分和疗效分级,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JOA评分较高(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JOA评分较高(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力量的训练联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力量 经椎间孔 神经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后残留神经根症状的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苏之盟 钟远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后残留下肢神经根症状的原因与特点。[方法]纳入22例PLIF术后引流管拔除后出现下肢神经根症状的患者,根据切口超声和CT影像,8例列入有血肿组, 14例列入无血肿组。分析导致残留根性症状的原因,比较...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后残留下肢神经根症状的原因与特点。[方法]纳入22例PLIF术后引流管拔除后出现下肢神经根症状的患者,根据切口超声和CT影像,8例列入有血肿组, 14例列入无血肿组。分析导致残留根性症状的原因,比较两组早期VAS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有血肿组残留根性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血肿压迫,而无血肿组主要是术中神经根损伤。拔管当日两组患者均为轻度疼痛,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后第1 d,有血肿组表现为疼痛显著加重、功能减退,而无血肿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VAS和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两组患者疼痛均渐缓解、功能改善,但有血肿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迅速,而无血肿组改善缓慢。拔管后16 d,有血肿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无血肿组,而JOA评分高于无血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内的血肿形成是导致下肢神经根症状的因素之一,但血肿压迫性神经根损伤比其他因素所致的神经根损伤恢复更快,腰椎功能改善也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血肿 神经症状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杜磊 杜兴国 +1 位作者 卫健民 杨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4期5-7,共3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出现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管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式减压椎骨植骨融合术,观察组...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出现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管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式减压椎骨植骨融合术,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和MDA水平低于对照组,感觉障碍、间歇性跛行评分、SOD水平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可有效改善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管狭窄患者腰腿疼痛、感觉障碍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神经症状 椎间孔镜 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联合微电流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武永富 庞江娜 +4 位作者 赵欣 赵林芳 田晓宾 王江泳 冯建书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1675-167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下经椎间孔微电流刺激联合神经根封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神经根封闭组与神经根封闭联合微电流刺激组,通过对患者进行VAS和JOA评分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下经椎间孔微电流刺激联合神经根封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神经根封闭组与神经根封闭联合微电流刺激组,通过对患者进行VAS和JOA评分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2组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微电流刺激联合神经根封闭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经椎间孔 神经症状 电刺激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甘露醇-地塞米松联合热奄包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神经根症状改善研究
5
作者 吴敏 《医学信息》 2024年第24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甘露醇-地塞米松联合热奄包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神经根症状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宜丰县中医院2022年1月-2024年7月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 目的探讨甘露醇-地塞米松联合热奄包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神经根症状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宜丰县中医院2022年1月-2024年7月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联合热奄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腰椎功能评分(行走距离、提物、站立时间、持续坐的时间、生活自理)、神经根症状积分(腰部疼痛、膝腿无力、感觉麻木、下肢放射痛)、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腰椎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神经根症状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醇-地塞米松联合热奄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提高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患者神经根症状,降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地塞米松 热奄包 腰椎间盘突出 神经症状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微电流刺激联合神经根封闭治疗神经根受压的下腰痛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永富 庞江娜 +4 位作者 赵欣 赵林芳 田晓宾 王江泳 冯建书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探讨在影像引导下经椎间孔微电流刺激联合神经根封闭对神经根受压型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压迫引发的下腰痛患者42例,研究组在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行神经根封闭联合微电流刺激,对照组给予止痛药及核心力量的锻炼,通过对2... 目的探讨在影像引导下经椎间孔微电流刺激联合神经根封闭对神经根受压型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压迫引发的下腰痛患者42例,研究组在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行神经根封闭联合微电流刺激,对照组给予止痛药及核心力量的锻炼,通过对2组患者进行VAS和JOA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3 d,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和JOA评分及治疗后1年相邻组间JOA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微电流刺激联合神经根封闭是治疗神经根受压的下腰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经椎间孔 神经症状 电刺激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对侧神经根症状3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勇威 吕晓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72-373,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并发出现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特定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行单开窗或半椎板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17例中3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症状,发病率为17.6%。结论:某些特定...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并发出现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特定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行单开窗或半椎板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17例中3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症状,发病率为17.6%。结论:某些特定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以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症状,对掌握手术适应证有一定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症状 手术适应症
下载PDF
屈髋屈膝位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早期神经根症状的影响
8
作者 白艳强 李健 +1 位作者 赵凯 仲江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36-39,共4页
明确屈髋屈膝位对于腰椎术后神经根症状的疗效。方法:2015年5月—2018年10月济南市中心医院600余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患者中,挑选60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出现神经根症状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每组30例。两组对神经根症状常规治疗... 明确屈髋屈膝位对于腰椎术后神经根症状的疗效。方法:2015年5月—2018年10月济南市中心医院600余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患者中,挑选60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出现神经根症状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每组30例。两组对神经根症状常规治疗相同,即给予甘露醇、甲钴胺及非甾体消炎镇痛类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术后每天双下肢屈髋屈膝60度4小时,对照组仅行平卧下肢伸直位。分别于神经水肿期术后1d、3d、5d与7d进行随访,根据VAS评分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借助功能障碍指数(ODI),来评估术后1,3,6,12个月时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同时对并发症与其转归进行记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资料的对比,与对照组转归相比,观察组对于术后腰椎神经根症状VAS、ODI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屈髋屈膝位对于病人术后早期神经根症状的预防和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退行性滑脱 屈髋屈膝位 神经症状 腰椎术后。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伴滑脱的影像学表现及手术选择 被引量:6
9
作者 颜廷宾 张佐伦 +4 位作者 袁泽农 王大川 孙成良 杨允 蒋振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对制订手术计划的意义。方法:分析1998年至2002年收治的7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的CT扫描、X线片(包括双斜位、过伸过屈位片)、临床特点、术中所见及手术疗效。结果:73例患者共77个滑... 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对制订手术计划的意义。方法:分析1998年至2002年收治的7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的CT扫描、X线片(包括双斜位、过伸过屈位片)、临床特点、术中所见及手术疗效。结果:73例患者共77个滑脱节段,Ⅰ度43节段,Ⅱ度29节段,Ⅲ度5节段。其中68个节段(88.3%)不稳定。单纯腰痛21例中8例行后路原位植骨融合术,13例行滑脱节段复位加后外侧融合术;有出口神经根症状者26例,有走行神经根症状者19例,同时伴有出口神经根及走行神经根症状者7例,均行游离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滑脱椎体复位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手术疗效优43例(60.6%),良19例(26.8%),可6例(8.4%),无变化3例(4.2%),有效率95.8%。结论: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术式选择及手术疗效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腰椎滑脱 影像学表现 临床表现 手术方式 下肢神经症状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局部生理曲度与第5颈神经根症状和轴性症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英吉林 刘高甬 +1 位作者 孙会恒 滕涛 《中国医药》 2018年第7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颈椎局部生理曲度与第5颈神经(C_5)神经根症状和轴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北京市普仁医院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颈椎局部生理曲度与第5颈神经(C_5)神经根症状和轴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北京市普仁医院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3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摄颈椎X线片测量a角(C_3、C_4椎体后缘中点连线与C_6、C_7椎体后缘中点连线夹角)。通过随访观察统计术后3个月C_5神经根症状和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效果良好,生理曲度恢复。30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97.4%。术后X线片测量a角示0°~10°者89例,>10°~20°者138例,>20°者78例。不同a角患者的C_5神经根症状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轴性症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的局部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与C_5神经根症状相关,而与轴性症状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生理曲度 第5颈神经症状 轴性症状
下载PDF
单侧TLIF术后继发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原因分析
11
作者 李广彬 王在斌 +1 位作者 贺利娜 陈秀民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25-329,344,共6页
目的观察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该院开展的318例单侧TLIF手术患者资料,统计术后1周... 目的观察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该院开展的318例单侧TLIF手术患者资料,统计术后1周内的对侧神经根症状发生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将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症状的患者列入症状组,其余患者列入无症状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节段间前凸角(segmental angle,SA),椎间盘前缘高度(anterior disc height,ADH)、椎间盘后缘高度(posterior disc height,P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间孔宽度(foraminal width,FW)和椎间孔面积(foraminal area,FA)。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18例中,术后19例(5.97%)出现新的同一节段对侧神经根症状。其中,因对侧椎间孔狭窄所致10例(52.6%),残余的椎间盘内容物突出至对侧6例(31.6%),血肿形成1例(5.3%),螺钉置入错误2例(10.5%)。12例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神经阻滞后好转,另7例均二次手术后好转。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症状组患者术后的LL、SA和ADH值均显著增加(P<0.05),PDH、FA和FH值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症状组患者术后的FH、FW和FA值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单侧TLIF术后的对侧神经根症状并不少见,但多可通过非手术措施得到缓解。其发生原因,以对侧椎间孔狭窄最为常见,其次为残余的椎间盘组织自对侧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也可见置钉错误和血肿压迫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对侧神经症状 椎间孔狭窄 单侧减压
下载PDF
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王迪 徐松山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对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间歇性跛行评分的影响。方法:106例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行开放式减压椎骨植骨融合术,观察组53例,行经皮...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对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间歇性跛行评分的影响。方法:106例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行开放式减压椎骨植骨融合术,观察组53例,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功能障碍和间歇性跛行均得到改善(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效果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 单侧神经症状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前后路Ⅰ期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1
13
作者 毕大卫 费骏 +3 位作者 许超 郑琦 刘耀升 杨守卫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前后受压所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自锁钢板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次性完成的手术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为脊髓前后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男9例,女17... 目的:探讨脊髓前后受压所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自锁钢板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次性完成的手术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为脊髓前后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63~81岁,平均69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6例获得1.5~6年的随访,22例症状完全消失,4例尚留有轻度手臂麻木。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结论:采用前后路Ⅰ期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不但使治疗周期大大缩短、复发率明显减少,而且可使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得到彻底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后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减压术 神经受压症状 前路减压植骨 手术治疗方法 Ⅰ期手术治疗 颈椎病患者 钢板内固定 治疗观察 手术方法 治疗结果 完全消失 评分标准 手臂麻木 治疗周期 一次性 复发率
下载PDF
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解除腰椎滑脱致神经根受压症状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梅荣成 杨述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对腰椎滑脱合并单侧肢体神经症状患者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自 1 995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 ,共收治腰椎滑脱伴有单侧肢体神经症状的患者 6 7例 ,分别行症状侧半椎板减压 (n =33)和广泛全椎板减压 (n =34)。两组均同时经... 目的 探讨对腰椎滑脱合并单侧肢体神经症状患者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自 1 995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 ,共收治腰椎滑脱伴有单侧肢体神经症状的患者 6 7例 ,分别行症状侧半椎板减压 (n =33)和广泛全椎板减压 (n =34)。两组均同时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融合。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行样本t检验或x2 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在临床满意率、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 ,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但是 ,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植骨融合率方面却有显著性差异。行半椎板减压术式组明显优于全椎板减压术式组。结论 对于合并有单侧肢体神经症状的腰椎滑脱患者 ,行症状侧半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及植骨融合术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并能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 ,增加患者的植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减压解除腰椎滑脱 神经受压症状 疗效比较 全椎板减压解除腰椎滑脱 治疗
下载PDF
慎重诊断无症状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庆三 顾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4,共2页
颈椎退行性改变在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50%以上颈椎影像学上有退变性改变。但有影像学改变,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反之,也有的具有颈椎病临床症状,而MRI检查颈椎并无明显异常发现。总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 颈椎退行性改变在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50%以上颈椎影像学上有退变性改变。但有影像学改变,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反之,也有的具有颈椎病临床症状,而MRI检查颈椎并无明显异常发现。总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轻重程度与颈椎影像学退变性改变的轻重程度并非完全一致,这不是偶见现象。党耕町教授提出的一组病例是:颈椎影像学具有明显的甚至是严重的退行性改变,伴有脊髓压迫,而他们却很少有或完全没有症状。由于没有临床症状,对这一类患者我们应如何诊断?他们为什么没有症状?其预后如何?有时显得有些困惑。由于没有症状,是否需要治疗?需要治疗的话,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才合适?有时也会感到棘手。今天我们请到老、中、青6位全国知名颈椎病专家,就党教授提出的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他们的论点与见解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 症状 颈椎退变性 运动神经元损害 神经刺激症状 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 颈部活动受限
下载PDF
盘龙七片联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神经根刺激症状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扬 张志文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盘龙七片联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行椎间孔镜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行椎间孔镜术摘除髓核,术后治疗组采用盘龙七... 目的观察盘龙七片联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行椎间孔镜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行椎间孔镜术摘除髓核,术后治疗组采用盘龙七片联合四维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及甲钴胺片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明显升高,ODI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JOA、ODI评分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盘龙七片联合四维牵引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神经根刺激症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刺激症状 盘龙七片 四维牵引 椎间孔镜术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定点旋转位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神经根激惹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培芳 夏德鹏 +3 位作者 杜培学 丁立钧 刘安利 辛冬梅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定点旋转位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神经根激惹症状的疗效;探讨此法治疗颈椎病神经根激惹症状的操作机理。方法筛选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与针刺组各30例。针刀组采用定点旋转位小针刀疗法,每5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针刺组采用常规... 目的观察定点旋转位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神经根激惹症状的疗效;探讨此法治疗颈椎病神经根激惹症状的操作机理。方法筛选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与针刺组各30例。针刀组采用定点旋转位小针刀疗法,每5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5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5、10、15 d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及疼痛评分进行比较;随访患者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及疼痛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5、10、15 d后及3个月后随访时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针刺组治疗5、10 d后及3个月后随访时临床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5 d后两组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相当(P>0.05)。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6.67%,针刺组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点旋转位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神经根激惹症状疗效显著且长期疗效稳定,操作方便、省时、廉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定点旋转位 小针刀 神经激惹症状
下载PDF
重视脊柱转移癌的合理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卫 姬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1-963,共3页
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脊柱转移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最易转移至脊柱的原发恶性肿瘤类型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脊柱转移癌会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病理性骨折、神经根受压... 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脊柱转移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最易转移至脊柱的原发恶性肿瘤类型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脊柱转移癌会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病理性骨折、神经根受压症状、脊髓受压症状等,在所有恶性肿瘤患者中,出现脊柱转移并引起硬膜外脊髓受压(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ESCC)的占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恶性肿瘤患者 脊柱转移性肿瘤 神经受压症状 治疗 临床症状 脊髓受压 病理性骨折
下载PDF
中药熥敷联合应用川芎嗪改善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相晶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12期123-124,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伴有明显腰段神经根刺激症状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后CT复查发现大部分患者突出髓核形态并未有变化。因此,有学者认为突出髓核组织并非是刺激诱发根性刺激体征的直接因素,而是继发压迫或刺激了椎管或椎间孔内的动静...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伴有明显腰段神经根刺激症状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后CT复查发现大部分患者突出髓核形态并未有变化。因此,有学者认为突出髓核组织并非是刺激诱发根性刺激体征的直接因素,而是继发压迫或刺激了椎管或椎间孔内的动静脉丛,由此引起的软组织水肿压迫或刺激了神经根而产生了根性刺激症状,手法治疗使局部血运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症状 神经刺激症状 川芎嗪 性刺激体征 护理 中药 CT复查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雄伟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8期126-127,共2页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背痛的原因之一。从广义上讲,腰椎管狭窄包括腰椎中央椎管和侧隐窝狭窄。从病因上又分为发育性腰椎管狭窄和继发性腰椎管狭窄。后者的主要原因是退行性改变,中老年人常见。继发性腰椎管狭窄定义为:腰椎...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背痛的原因之一。从广义上讲,腰椎管狭窄包括腰椎中央椎管和侧隐窝狭窄。从病因上又分为发育性腰椎管狭窄和继发性腰椎管狭窄。后者的主要原因是退行性改变,中老年人常见。继发性腰椎管狭窄定义为:腰椎中央椎管,侧隐窝因后天各种因素,包括退变、外伤、失稳等引起骨性或纤维结构异常,导致管径有效间隙减小,最终引起马尾神经根受压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方法 神经受压症状 侧隐窝狭窄 手术 患者 退行性改变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