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人口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被引量:287
1
作者 崔岩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160,244,共20页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从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发达地区。在这一过程中,外来人口通过与本地居民互动,形成对自己社会身份的认同,而这一认同又会对外来人口的社会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外来人口...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从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发达地区。在这一过程中,外来人口通过与本地居民互动,形成对自己社会身份的认同,而这一认同又会对外来人口的社会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外来人口是否认同其属于本地居民身份,藉以研究外来人口在居住地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问题。在建立多层次广义线性模型(GHLM)基础上,本文对制度排斥、社会歧视、相对剥夺感和社区融合等因素对外来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入 制度排斥 社会歧视 相对剥夺感 社区融合 多层次模型
原文传递
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 被引量:82
2
作者 刘能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6-164,共29页
艾滋病作为一种污名化的社会疾病,由于其高致死率、多途径传染和在目前不可治愈的特征,在世界各地引发了社会恐惧和相伴随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歧视。本文在两个中国乡村社区的两类人群——普通村民和艾滋病感染者——中所采集的实地数据的... 艾滋病作为一种污名化的社会疾病,由于其高致死率、多途径传染和在目前不可治愈的特征,在世界各地引发了社会恐惧和相伴随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歧视。本文在两个中国乡村社区的两类人群——普通村民和艾滋病感染者——中所采集的实地数据的基础上,对村庄社区范围内艾滋病流行与社会歧视之间的经验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不但给出了表征当地社会歧视形式和水平的描述性数据,还给出了用于解释当地社会歧视水平的两个回归模型。文章开始,作者还对艾滋病和全球社会科学的学科回应,以及中国艾滋病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污名 社会歧视 中国乡村社区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成都为例 被引量:66
3
作者 王笛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53,共13页
茶馆在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是非常理想的观察社会、经济、文化及地方政治变化的场所。 2 0世纪初 ,成都的茶馆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舞台 ,它们既是娱乐消闲的场所 ,亦为从事商业以及社会政治活动的空间。长期以来 ... 茶馆在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是非常理想的观察社会、经济、文化及地方政治变化的场所。 2 0世纪初 ,成都的茶馆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舞台 ,它们既是娱乐消闲的场所 ,亦为从事商业以及社会政治活动的空间。长期以来 ,茶馆被误认为鼓励人们无所事事、孳生惰性 ,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因此从专制政权到社会改良精英 ,都把控制和改造茶馆视为维持社会秩序安定的重要一环 ,然其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这既反映了社会对茶馆的需要 ,亦充分显示了其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初 茶馆 中国 城市社会生活 成都市 茶具 家具 民事纠纷 社会歧视 阶级性
原文传递
艾滋病谣言的社会渊源:道德恐慌与信任危机 被引量:81
4
作者 景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7,共13页
2001—2005年间,中国几个大城市都流传过艾滋针刺的谣言,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这一恐慌带有明显的“集体道德恐慌”色彩,部分新闻媒体持有所谓艾滋病患者一定会报复社会的观点,在公共舆论中营造了一种敌视艾滋病感染者的声音,这是形成公... 2001—2005年间,中国几个大城市都流传过艾滋针刺的谣言,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这一恐慌带有明显的“集体道德恐慌”色彩,部分新闻媒体持有所谓艾滋病患者一定会报复社会的观点,在公共舆论中营造了一种敌视艾滋病感染者的声音,这是形成公众轻率相信艾滋针刺谣言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谣言所导致恐慌的社会渊源也可以追溯到文革之后中国进入转型社会之际特有的人际信任不稳定状态,即“信任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针刺谣言 道德恐慌 信任危机 社会歧视
下载PDF
对近年来歧视进城务工农民现象的思考 被引量:53
5
作者 袁亚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9-55,共7页
对近年来歧视进城务工农民现象的思考袁亚愚(一)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歧视(discrimination)这一概念,常见的有如下两种解释:一种是广义的,它突出歧视这一概念中包含的“差别或区别对待”的含义,并进而把歧视区分为... 对近年来歧视进城务工农民现象的思考袁亚愚(一)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歧视(discrimination)这一概念,常见的有如下两种解释:一种是广义的,它突出歧视这一概念中包含的“差别或区别对待”的含义,并进而把歧视区分为“正面或肯定的”歧视(posi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城务工农民 社会歧视 农民工 进城农民 集团和群体 社会交往 日常生活 劳动报酬 社会集团 执法人员
下载PDF
论社会歧视的社会心理根源及其消除方式——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社会歧视 被引量:42
6
作者 黄家亮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9-93,共5页
社会歧视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社会群体的不公平、不合理、排斥性的社会行为或制度安排。从社会心理学看,这是由社会偏见这样一种不公正的、具有否定性和排斥性倾向的社会态度所导致的,属于一种刻板印象。但社会偏见并不一定导致社会歧视,... 社会歧视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社会群体的不公平、不合理、排斥性的社会行为或制度安排。从社会心理学看,这是由社会偏见这样一种不公正的、具有否定性和排斥性倾向的社会态度所导致的,属于一种刻板印象。但社会偏见并不一定导致社会歧视,实现这种转变与被歧视者自身力量相对弱小、“谈判力”不足相关。要减少或消除社会歧视,一方面必须壮大被歧视者的力量,增强其“谈判力”,阻止已有的偏见向歧视的转化;另一方面通过被歧视者的努力,加强沟通来改变固有的刻板印象并防止新的刻板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偏见 社会歧视 刻板印象 谈判力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歧视现象的表现及危害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黄海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66,共3页
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从他们自身利益出发,对某些大学生就业采取偏见和排斥的态度,以及由此带来的这些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被损害和被剥夺的社会现象,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生理歧视、身份歧视和地域歧视等,这些歧视的存在严... 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从他们自身利益出发,对某些大学生就业采取偏见和排斥的态度,以及由此带来的这些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被损害和被剥夺的社会现象,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生理歧视、身份歧视和地域歧视等,这些歧视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身及其家庭的生存和发展,冲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社会歧视 表现 危害
下载PDF
我国麻风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1
8
作者 王景权 吴李梅 +2 位作者 许亚平 潘美儿 严丽英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年第4期441-443,共3页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主要侵犯皮肤与周围神经的慢性传染病。我国通过50多年积极控制,麻风的流行得以明显降低,2007年全国仅报告新麻风病例1526例,全国大部分地区麻风病均处于低流行和散发的状态,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由...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主要侵犯皮肤与周围神经的慢性传染病。我国通过50多年积极控制,麻风的流行得以明显降低,2007年全国仅报告新麻风病例1526例,全国大部分地区麻风病均处于低流行和散发的状态,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由于麻风病容易导致残疾恶化、社会歧视偏见等问题,完全解决麻风问题依然任务十分艰巨。在当前的防治形势下,重新审视健康教育在我国麻风病控制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麻风病 慢性传染病 周围神经 麻风杆菌 社会歧视 控制工作
原文传递
正确的职业防护在反对艾滋病歧视中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37
9
作者 绳宇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72-1074,共3页
目前医护人员在临床医疗护理中接触艾滋病(AIDS)患者的机会相对增多,因此正确的职业防护应该是医护人员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由于在医护人员中开展AIDS知识和标准性预防知识的普及与培训缺乏,以及在管理和监督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些... 目前医护人员在临床医疗护理中接触艾滋病(AIDS)患者的机会相对增多,因此正确的职业防护应该是医护人员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由于在医护人员中开展AIDS知识和标准性预防知识的普及与培训缺乏,以及在管理和监督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AIDS患者时,由于害怕被感染而对AIDS患者表现出恐惧、冷漠或拒绝,或是过度防护,使AIDS患者感到被歧视,加重了AIDS患者的心理压力。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AIDS规划署以及我国政府先后提出了减少歧视,共同抗击AIDS的号召。为此,积极倡导在医护人员中大力开展AIDS知识、标准性预防和反歧视教育培训,增强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大医疗资源投入,建立健全职业防护保障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医护人员职业安全,使广大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尊重和接纳AIDS患者,减少对患者的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社会歧视 职业防护
原文传递
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流动农民身份意识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毅杰 高燕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4年第2期1-5,67,共6页
通过对南京市 383份有效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 ,探讨了在制度过渡时期 ,影响流动农民的自我身份意识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控制其他变量后 ,主要有三个变量发挥显著作用 :主观感知的收入在城市中的位置、感受到的城市社会歧视、家庭对其... 通过对南京市 383份有效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 ,探讨了在制度过渡时期 ,影响流动农民的自我身份意识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控制其他变量后 ,主要有三个变量发挥显著作用 :主观感知的收入在城市中的位置、感受到的城市社会歧视、家庭对其外出务工经商的支持 ,证实了阶层意识产生的动态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支持 流动农民 身份意识 社会歧视 外出务工人员 中国
下载PDF
艾滋病宣传报道中歧视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有春 李晓林 《中国健康教育》 2005年第6期473-475,共3页
关键词 艾滋病 宣传报道 社会歧视
下载PDF
成都市在城农民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毅杰 倪云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49,共8页
通过分析 2 0 0 0年 7月进行的“成都市在城农民现状”问卷调查 ,初步描述了在城农民中两大基本群体 :雇佣就业者和自营就业者的进城原因和途径、职业活动、社会生活、特殊遭遇等方面 。
关键词 “在城农民” 职业 社会生活 现状 社会歧视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制度惯性 成都市
下载PDF
本科职业教育建设的时代诉求、现实困境与适切路径 被引量:25
13
作者 丁晨 闫玮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9,共7页
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势所趋,更是为人民提供满意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建设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境,主要包括“次等教育”标签挥之不去、缺乏完善的... 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势所趋,更是为人民提供满意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建设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境,主要包括“次等教育”标签挥之不去、缺乏完善的本科职业教育制度框架、优势教育资源集聚度不足、偏离类型教育轨道。因此,要强化政策调适和引导,根治职业教育社会性歧视的痼疾沉疴;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保障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根植类型教育定位,打造高等职业教育升级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职业教育 社会歧视 类型教育 高质量发展 顶层设计
下载PDF
医护专业学生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歧视态度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燕 绳宇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75-1077,共3页
目的描述医护专业学生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歧视态度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北京4所医科大学抽取697名医护专业学生,不记名调查医护专业学生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结果发放问卷697份,收回有效问卷641份,有... 目的描述医护专业学生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歧视态度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北京4所医科大学抽取697名医护专业学生,不记名调查医护专业学生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结果发放问卷697份,收回有效问卷641份,有效率为92.0%。医护专业学生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总歧视态度、就医过程中歧视态度均为中等水平。总歧视态度受到实习、培训因素的影响,而实习因素是影响就医过程中歧视态度的显著因素。既往接触艾滋病患者经历、是否学习艾滋病专业课与歧视态度不相关。结论医护专业学生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与即将承担的角色不适应,有必要在校期间即开展艾滋病反歧视教育,从而使医护专业学生树立反歧视的态度,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医科 学生 护理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社会歧视
原文传递
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铁桥 王绪轶 徐利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0期4112-4113,共2页
目的:了解影响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及某些观察指标(如发病年龄、起病形式、家族史、难产史、病期、诊断分型、病中攻击行为,是否觉得社会歧视等)... 目的:了解影响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及某些观察指标(如发病年龄、起病形式、家族史、难产史、病期、诊断分型、病中攻击行为,是否觉得社会歧视等)、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SAPS)评定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II)轴-V病前1年最佳社会功能评定表及大体功能评定量表对205例连续就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评估,分析出院后1年时预后良好者与预后不良者有关因素的差异。结果:预后良好组(n=57)与预后不良组(n=58)患者在受教育水平、职业、病期、病前社会功能、病前个性特征、精神症状特点、起病缓急、感受社会歧视、社会支持、是否维持服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1.99~6.39,χ2=8.28~21.31,P<0.05~0.01)。影响随访时预后的主要因素作用大小的顺序依次是:出院服药情况、社会歧视、注意障碍分量表总评分、思维贫乏分量表总评分及病中有无攻击自杀行为。结论: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精神分裂症 影响因素 社会歧视 调查
下载PDF
结核病的社会歧视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曾伟 胡代玉 +4 位作者 刘晓云 汪涛 汪洋 王润华 陈静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受到社会歧视的基本情况及严重程度。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05例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有26.42%的患者受到了不同方面的社会歧视,其中工作或学习、人际关系以及自身心...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受到社会歧视的基本情况及严重程度。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05例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有26.42%的患者受到了不同方面的社会歧视,其中工作或学习、人际关系以及自身心理的影响最为严重;18.84%外出打工人员在工作方面受到了社会歧视,24.00%的学历在大专以上患者因患结核对自身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农村老年患者受到的家庭歧视现象也相当严重。结论结核病患者面临较为严重的社会歧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结核病的治疗和管理,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这种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社会歧视 心理学
下载PDF
“边缘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歧视探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林晓珊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本文所谓的"边缘群体"是指生活于城市社会底层各角落的农民工群体。他们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相反,在二元结构体制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了诸多的不公正的待遇,... 本文所谓的"边缘群体"是指生活于城市社会底层各角落的农民工群体。他们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相反,在二元结构体制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了诸多的不公正的待遇,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并遭遇着市民的偏见与歧视。他们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弱势群体"。要正确解决"边缘群体"的弱势地位问题,就必须对其现状和和社会心理有深刻的了解。本文拟就对"边缘群体"的现状及其社会心理问题与社会歧视现象做一番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群体 弱势群体 社会心理 社会歧视
下载PDF
男男性行为者社会歧视经历调查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毅 张洪波 +3 位作者 徐杰 张光贵 杨宏武 樊静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社会歧视经历现状。方法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和自编《男性健康状况调查表》于2008年1-2月对四川省绵阳市招募的201名MSM人群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201人中,在调查前6个月内52人有社会歧视经历,占...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社会歧视经历现状。方法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和自编《男性健康状况调查表》于2008年1-2月对四川省绵阳市招募的201名MSM人群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201人中,在调查前6个月内52人有社会歧视经历,占25.9%;40人因MSM被怀疑身体有问题,占19.9%,34人因MSM被怀疑精神有问题,占16.9%,34人因MSM社会威望受损,占16.9%,24人因MSM朋友与其断绝往来,占11.9%;因MSM被怀疑精神有问题者进行艾滋病咨询的报告率较高;因MSM被怀疑身体有问题者有性病史报告率较高。结论 MSM社会歧视对个体行为、心理健康和艾滋病流行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社会歧视 个体行为
原文传递
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时玲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8-32,92,共6页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处于底层地位,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够亲密和融洽,城市居民身份意识非常淡薄,尚未融入城市社会。“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的社会歧视、各种正式组织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容纳不够、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的匮乏及自身...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处于底层地位,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够亲密和融洽,城市居民身份意识非常淡薄,尚未融入城市社会。“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的社会歧视、各种正式组织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容纳不够、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的匮乏及自身的局限性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应该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清除并杜绝任何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和排斥性政策与做法,将农民工纳入其居住的社区和所在地区的工会组织中,实现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由内聚式团体网络向开放式团体网络的转变,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社会 户籍制度 社会歧视 城市融入
下载PDF
青年学生HIV感染及传播的风险扩散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莹 刘慧君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分析青年学生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HIV)高风险的原因,探索HIV感染传播的风险放大机制。方法采用案例研究法与扎根理论研究法。结果男男性行为是青年学生感染HIV的主要途径;性教育不足、艾滋病知识的匮乏以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是青年... 目的分析青年学生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HIV)高风险的原因,探索HIV感染传播的风险放大机制。方法采用案例研究法与扎根理论研究法。结果男男性行为是青年学生感染HIV的主要途径;性教育不足、艾滋病知识的匮乏以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是青年学生感染及传播HIV的主要原因,互联网的高利用率进一步加速了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基于扎根理论结果并结合社会歧视理论,构建了艾滋病传播风险的放大机制模型,发现污名和歧视使HIV感染者将感染状况自匿,从而造成自伤或他伤,导致艾滋病的传播风险由个体层面扩散到群体层面并进一步放大至社会层面。结论社会歧视所导致的自匿是艾滋病传播与扩散的关键驱动因素,未来应持续加大消除艾滋病歧视,提升HIV检测率,利用互联网,采用多种途径进行艾滋病的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歧视 青年学生 艾滋病 传播风险 风险放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